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
1
作者 许丹 陈云云 +3 位作者 沈虹力 范霞 张小军 邓尚贵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3-280,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物质差异和变化,旨在研究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鱿鱼须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而影响鱿鱼须的...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物质差异和变化,旨在研究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鱿鱼须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而影响鱿鱼须的品质和风味;鱿鱼须烤制过程中滋味存在明显差异,酸味基本保持不变,鲜味、咸味和鲜味丰富度呈现增强趋势,无明显苦涩味;在五种不同烘烤时间的样品中,检测到29种风味物质,包括14种醛类、3种酮类、5种醇类、3种酯类、2种酸类和2种烯烃类。其中,醛类物质在鱿鱼触须的整体风味中占主导地位,并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这与酯类物质的趋势一致,但酸类物质含量呈现相反趋势,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烯烃类含量较少且对风味贡献较小。烤制过程中鱿鱼须的风味物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理解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的变化,并为优化鱿鱼须烤制工艺和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电子舌 鱿鱼须 风味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浙江省沿海海水贝类中河豚毒素膳食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
2
作者 曾军杰 苗玲玲 +3 位作者 陈思 何鹏飞 陈瑜 张小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目的了解2022年浙江省沿海城市野生、养殖贝类中河豚毒素暴露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中河豚毒素测定,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和《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居民膳食摄入... 目的了解2022年浙江省沿海城市野生、养殖贝类中河豚毒素暴露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中河豚毒素测定,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和《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居民膳食摄入量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食品中化学物质膳食暴露评估》方法点评估法,对浙江省几个沿海城市中居民膳食中河豚毒素水平评估。结果贝类中河豚毒素含量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彩虹明樱蛤和织纹螺,检出率为14.7%,含量最高达到5220.00μg/kg,河豚毒素的平均含量167.30μg/kg。一次性摄入织纹螺时,小于10岁的儿童低于15 g,10~20岁青少年低于40 g,20岁以上成年人低于60 g的时,其急性膳食暴露水平处于可接受的安全状态;摄入其他贝类的急性风险指数远小于100,人群暴露水平处于安全状态。结论贝类整体急性膳食暴露水平在安全状态,织纹螺河豚毒素含量极高,食用织纹螺极不安全,应加以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河豚毒素 膳食暴露量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掘进爆破及其振动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帅 高文学 +3 位作者 宿利平 张小军 胡宇 薛睿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区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依托小龙门隧道爆破工程,开展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区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依托小龙门隧道爆破工程,开展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算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基于此分析了掏槽孔与周边孔爆破在后行洞左拱腰(非中夹岩区)、右拱腰(中夹岩区)中产生的振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自适应VMD-MPE算法可以有效消除振动信号中的噪声,并降低了主观决策的影响;此外,相对于非中夹岩区,中夹岩对爆破振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其质点峰值振速明显大于非中夹岩区,但中夹岩区的振动衰减速度更快;同时,通过对比非中夹岩区与中夹岩区各测点振动频率特征可以发现,中夹岩区小于40 Hz的低频振动能量占比较大,更易引起支护结构的共振,发生损伤与破坏的风险更高,应重点关注;受“转角削弱”作用以及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影响,在比例距离SD小于等于11.57 m·kg^(1/3)范围内,周边孔爆破在掌子面后方围岩中产生的振速大于掏槽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夹岩 小净距隧道 爆破振动效应 变分模态分解 多尺度排列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花生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爽 杨溢 +5 位作者 张小红 朱勋路 李佳 徐永菊 侯睿 张小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145-148,共4页
为加快四川省花生从人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合理转型,本文作者在概述四川省花生生产及其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省花生机械化发展的多项制约因子逐一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从土地改造、机械引进与改进、农机化主体建设、模式创新... 为加快四川省花生从人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合理转型,本文作者在概述四川省花生生产及其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省花生机械化发展的多项制约因子逐一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从土地改造、机械引进与改进、农机化主体建设、模式创新等角度提出四川省花生机械化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机械化生产 生产现状 制约因子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含量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5
作者 何依娜 张小军 +1 位作者 陈霞霞 胡红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5-81,共7页
目的掌握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群膳食暴露影响。方法采集2022年浙江温州地区30个品种217批次海产品,取各样品可食部分,经组织匀质后,经6mol/L氢氧化钠溶液40℃恒温振荡皂化6 h、二氯甲烷萃取、旋转蒸发浓缩至... 目的掌握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群膳食暴露影响。方法采集2022年浙江温州地区30个品种217批次海产品,取各样品可食部分,经组织匀质后,经6mol/L氢氧化钠溶液40℃恒温振荡皂化6 h、二氯甲烷萃取、旋转蒸发浓缩至干、脱芳石油醚复溶,取上清液采用分子荧光仪测定其石油烃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商值法分别评价其污染程度和膳食暴露健康风险。结果所有海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检出(范围1.06~26.60mg/kg,均值9.73mg/kg),其中13.4%的样品中石油烃含量超出NY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中规定的限值,分别为缢蛏、泥蚶、馒头蟹。总体上检出浓度依次排序,养殖贝类>海捕头足类>海捕蟹>海捕虾>海捕鱼>养殖藻类。所测海产品石油烃危害商在0.01226~0.30760之间,均小于1,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4.9×10^(-7)~7.6×10^(-5),小于1×10^(-4),其中养殖贝类中缢蛏、泥蚶、贻贝的危害商和致癌风险指数相对较高。结论浙江温州地区海产品中石油烃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应密切关注长期或大量食用缢蛏、泥蚶、贻贝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石油烃 健康风险评估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张小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紫阳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用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应用玻...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紫阳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用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应用玻璃酸钠的基础上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湿润长度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湿润长度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湿润长度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眼部疼痛、健康状态、总体视力、精神健康、色觉、社交功能和周边视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眼部疼痛、健康状态、总体视力、精神健康、色觉、社交功能和周边视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眼部疼痛、健康状态、总体视力、精神健康、色觉、社交功能和周边视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聚乙二醇滴眼液 白内障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BP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攀云 高文学 +3 位作者 张小军 何茂林 葛晨雨 王林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1,共7页
为了精准预测爆破振动峰值速度(PPV),有效降低爆破振动的危害,以星光一号露天矿山爆破工程为依托,选取爆心距、堵塞长度、最小抵抗线、炸药单耗、最大单孔装药量、总延期时间、最大单响药量等7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精准预测爆破振动峰值速度(PPV),有效降低爆破振动的危害,以星光一号露天矿山爆破工程为依托,选取爆心距、堵塞长度、最小抵抗线、炸药单耗、最大单孔装药量、总延期时间、最大单响药量等7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估各因素与PPV之间的相关性,构建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爆破峰值振速预测模型,对三向峰值振动速度进行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SS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6.08%、7.34%、1.91%,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2.19%、54.01%、25.29%。研究结果表明:SSA-BP神经网络模型全面考虑了多种爆破设计参数对振动峰值速度的影响;麻雀搜索优化算法有效解决了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预测结果更精确,与振速监测值吻合度更高、误差更小;并且极大地缩短了样本数据的学习训练时间,加快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收敛速度,可为类似露天爆破工程质点峰值振速的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露天矿山 质点峰值振速预测 BP神经网络 SSA-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4种大黄鱼产地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梦琼 杨盈悦 +2 位作者 梅光明 张小军 黄丽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1-129,共9页
目的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准确快速区分4种产地来源的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温州养殖大黄鱼、舟山养殖大黄鱼和舟山野生大黄鱼)。方法本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4种大黄鱼样本在4000~650 cm^(-1)的红外吸收指纹图谱进行测定,... 目的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准确快速区分4种产地来源的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温州养殖大黄鱼、舟山养殖大黄鱼和舟山野生大黄鱼)。方法本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4种大黄鱼样本在4000~650 cm^(-1)的红外吸收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基于特征波段下的光谱吸收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对大黄鱼样品进行产地区分。结果采用测定波段4000~650 cm^(-1)的全光谱采集信息经过Savitzky-Golay算法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SVM模型效果最优,对4种大黄鱼样本的测试集准确率为83.3%。进一步对福建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产地区分方法优化后,选取特征波段3690~2800 cm^(-1)+1800~650 cm^(-1)的光谱信息经过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stDer)、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ndDer)和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3种方式预处理后建立LDA判别模型,光谱训练集与预测集的准确率均达到100%;3690~2800 cm^(-1)+1800~650 cm^(-1)的光谱信息经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预处理后的PCA效果最佳,2种大黄鱼样本间彼此间距远、无重叠,且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均在90%以上;经SNV预处理后的CA分析中,除21号野生大黄鱼外,其余产地相同的大黄鱼样本均各自聚为一类。结论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处理的方法能够对大黄鱼产地进行较准确地快速区分,从而为大黄鱼溯源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大黄鱼 产地鉴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拱隧道中导洞不同起爆位置振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严志豪 高文学 +3 位作者 汪艮忠 胡宇 张声辉 张小军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为研究隧道掘进爆破炮孔不同起爆位置振动效应,在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过程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并基于CEEMDAN-小波包对监测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研究表明:1)采用CEEMDAN-小波包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去噪,重构,能有效保留爆破... 为研究隧道掘进爆破炮孔不同起爆位置振动效应,在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过程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并基于CEEMDAN-小波包对监测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研究表明:1)采用CEEMDAN-小波包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去噪,重构,能有效保留爆破振动信号真实信息;2)炮孔不同起爆位置质点峰值振速,反向起爆>中间起爆>正向起爆;振动频率大小范围,正向起爆>反向起爆>中间起爆,其中正向起爆的频率分布更广,且具有多个峰值,有利于能量朝高频转移;3)对重构后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Hilbert变换,发现隧道掏槽段爆破瞬时能量关系为:反向起爆>中间起爆>正向起爆;随着雷管段别的增加,反向起爆和正向起爆波形较宽、质点峰值振速较大,中间起爆振动波形较窄、质点峰值振速较小;4)对比分析炮孔不同起爆位置破岩块度,反向起爆更为均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爆破 不同起爆位置 CEEMDAN-小波包 信号降噪 爆破振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掏槽分段延时爆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宏垚 孔艳婷 +1 位作者 胡宇 张小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30-335,共6页
常规钻爆法施工中,掏槽孔同时起爆,爆破所产生的振动很大,对围岩稳定性和周围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爆破振动过大的问题,提出了楔形掏槽分段延时爆破技术。首先,通过优化掏槽起爆方式,结合电子雷管精确延时的特性,提出将掏槽孔... 常规钻爆法施工中,掏槽孔同时起爆,爆破所产生的振动很大,对围岩稳定性和周围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爆破振动过大的问题,提出了楔形掏槽分段延时爆破技术。首先,通过优化掏槽起爆方式,结合电子雷管精确延时的特性,提出将掏槽孔起爆顺序进行分类、优化的楔形掏槽分段爆破延时技术,即先爆孔先起爆,后爆孔后起爆,先爆孔爆破后为后爆孔提供新的自由面;然后,建立了先爆孔爆破后腔体模型,通过对掏槽腔体破岩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楔形掏槽分段爆破成腔判据;最后,应用Anderson叠加原理,基于不同类型炮孔爆破振动波型,建立了炮孔爆破精确延时爆破振动波形表达式。通过楔形掏槽分段爆破现场验证结果表明,楔形掏槽分段延时爆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本文研究内容可为现场爆破降振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楔形掏槽 分段延时爆破 爆破振动 掏槽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金枪鱼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飞 余海霞 +1 位作者 张小军 王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2,共7页
热处理是影响蛋白乳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30、50、70、80、90℃,30 min)对金枪鱼蛋白乳液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热处理的样品相比,经过热处理的蛋白乳液乳化性能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着热... 热处理是影响蛋白乳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30、50、70、80、90℃,30 min)对金枪鱼蛋白乳液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热处理的样品相比,经过热处理的蛋白乳液乳化性能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金枪鱼蛋白乳液的表面疏水性、黏度、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加热温度在30~70℃范围内,蛋白二级结构展开,疏水性基团暴露,乳液黏度增大,液滴粒径减小,乳液稳定性增加;加热温度超过70℃后,蛋白分子重新聚集,与油滴结合的氨基酸残基重新进入蛋白质内部,液滴出现絮凝现象,乳液也变得不稳定。SDS-PAGE图谱显示70℃热处理30 min能够提升油-水界面蛋白质吸附量,液滴分布均匀,粒径达到最小值102.6 nm,黏度达到最大为43.87 Pa·s,贮藏28 d后没有出现乳析现象,乳液状态最稳定。综上,适当的热处理能提升金枪鱼蛋白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蛋白 热处理 乳液 温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静电场对红虾微冻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飞 杨水兵 +3 位作者 夏宇 余海霞 张小军 蔡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21-28,共8页
为研究添加低压静电场对红虾微冻贮藏保鲜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舟山海捕红虾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0~25 d内-3℃普通微冻及电场微冻条件下虾肉的各项指标,包括持水力(water-holding capacity,WH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 为研究添加低压静电场对红虾微冻贮藏保鲜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舟山海捕红虾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0~25 d内-3℃普通微冻及电场微冻条件下虾肉的各项指标,包括持水力(water-holding capacity,WH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盐溶性蛋白(salt soluble protein,SSP)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总巯基含量、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等,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电泳探究红虾蛋白构象变化,比较分析有无低压静电场添加时舟山红虾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5 d贮藏期内,-3℃普通微冻组样品的持水力大幅下降,TVB-N值和TBA值分别高达32.39 mg/100 g和1.03 mg/kg,TVC增加至7.98 lg(CFU/g),蛋白质变性程度高,已处于不可食用状态;相较之下,-3℃电场微冻组样品的持水力高达82.82%,TVB-N、TBA值和TVC均远低于对照组产品,肌原纤维蛋白受破坏程度低,虾肉仍能食用。综上说明,低压静电场与微冻技术叠加应用能够更长时间保持舟山海捕红虾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虾 低压静电场 微冻贮藏 品质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路堑边坡预裂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兴阳 刘佳杰 +2 位作者 高文学 张小军 王萍萍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4期1-5,共5页
预裂爆破在路堑边坡开挖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为获得最佳路堑边坡预裂爆破参数,依托渑淅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爆破开挖工程,基于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研究预裂爆破中预裂孔的装药方式、不耦合装药系数对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进而获得最佳预裂... 预裂爆破在路堑边坡开挖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为获得最佳路堑边坡预裂爆破参数,依托渑淅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爆破开挖工程,基于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研究预裂爆破中预裂孔的装药方式、不耦合装药系数对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进而获得最佳预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同心不耦合装药结构,偏心不耦合装药结构在保留区岩体一侧的炮孔壁上产生的爆炸荷载明显低于开挖区,对保留区岩体造成的损伤更小;当偏心不耦合装药系数k=2.8时,在不影响开挖区破碎的情况下,能更好地降低对保留侧岩体的损伤扰动;现场试验表明,在偏心不耦合装药条件下,选用不耦合装药系数k=2.8时,岩石充分破碎,块度均匀,边坡坡面半孔率达85%以上,不平整度约在20cm,爆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路堑边坡 预裂爆破 不耦合装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酶对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文朝 刘雪薇 +4 位作者 郑雄 姚佩 史单华 刘群龙 张小军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目的】探究单宁酶处理对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核桃内种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寒丰’核桃内种皮为试验材料,进行单宁酶体外酶解试验,测定分析不同酶解时间、底物浓度、酶添加量下内种皮酚酸、黄酮类... 【目的】探究单宁酶处理对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核桃内种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寒丰’核桃内种皮为试验材料,进行单宁酶体外酶解试验,测定分析不同酶解时间、底物浓度、酶添加量下内种皮酚酸、黄酮类等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添加单宁酶能有效分解内种皮酯型儿茶素ECG,增加非酯型儿茶素EGC、EC含量与没食子酸含量;单宁酶处理能明显降解涩味物质鞣花酸,同时显著提高绿原酸含量。【结论】分解酯型儿茶素、增加非酯型儿茶素与没食子酸的最优工艺为酶解时间5 h、底物浓度20 mg/mL、酶添加量1.2 mg/mL;提取绿原酸与降解鞣花酸的最优工艺为酶解时间1 h、酶添加量1.2 mg/mL、底物浓度1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内种皮 单宁酶 黄酮类 绿原酸 鞣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SSA-BP神经网络的爆破振动速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萍萍 高文学 +2 位作者 朱泽详 张小军 何茂林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4期6-11,共6页
爆破振动峰值速度(PPV)的准确预测对减轻爆破振动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提高PPV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融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基于首都环线高速公路(G95)承平段TJ6标段实测数据,利用... 爆破振动峰值速度(PPV)的准确预测对减轻爆破振动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提高PPV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融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基于首都环线高速公路(G95)承平段TJ6标段实测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爆破振动速度的参数进行降维处理,借助麻雀搜索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构建基于PCA-SSA-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有效消除了输入参数间的相关性,降低数据的复杂度,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率和准确性;PCA-SS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达到0.96,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将PCA-SS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SSA-BP,PCA-BP及标准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做对比,PCA-SSA-BP神经网络模型与实测值的误差均在10%内,平均相对误差为3.44%,与实测值偏差更小,预测结果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路堑边坡 爆破 振动速度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潘集、张集煤矿次生生物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小军 陶明信 +2 位作者 王万春 马锦龙 石亚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38,共5页
研究淮南煤田不同矿区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对于整个煤田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为此,利用地质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南煤田主要矿区——潘集煤矿和张集煤矿煤层气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组分表现出了甲... 研究淮南煤田不同矿区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对于整个煤田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为此,利用地质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南煤田主要矿区——潘集煤矿和张集煤矿煤层气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组分表现出了甲烷含量高、重烃和二氧化碳含量低的干燥气体的特征,与国内外含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组分特征一致。虽然该区煤岩的热演化程度已处于热成因气的生成阶段,但煤层气的δ13C1值的总体分布范围为-56.7‰^-67.9‰,仍属于生物成因气的分布范围。煤层气的δ13C2值主要分布在-22‰^-29‰,反映了乙烷的热成因特征,指示了该区的煤层气为热成因乙烷和微生物成因甲烷的混合。淮南煤田具有适合的煤阶、区域强烈隆升使煤层被抬升到浅部、地表水渗入煤层、生物气生成的最佳温度等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因此,有利的地质条件、煤层气的组分与同位素显示的特征,相互印证了淮南煤田煤层气中有次生生物气存在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 煤层气 次生生物气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淮南煤田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小军 陶明信 +2 位作者 马锦龙 王万春 孙国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2-626,共5页
淮南煤田煤层气属于热成因和次生生物成因气的混合气。不同矿区和不同煤层中煤层气的δ13C1值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现今淮南煤田的煤层气藏中后期生成的次生生物气与残留在煤层中的热解气混合比例不同造成的。研究显示,淮南煤田煤... 淮南煤田煤层气属于热成因和次生生物成因气的混合气。不同矿区和不同煤层中煤层气的δ13C1值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现今淮南煤田的煤层气藏中后期生成的次生生物气与残留在煤层中的热解气混合比例不同造成的。研究显示,淮南煤田煤层气的δ13C1值明显轻于我国热成因煤型气和世界主要地区煤层气的1δ3C1值,表现出了含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δ13C1值的变化特征;而δ13C2值明显与我国热成因煤型气和世界主要地区煤层气的δ13C2值处于同一分布范围,表现出了热成因气δ13C2值的特征。淮南煤田煤层气的1δ3CCO2值反映出煤层气中的CO2主要为煤热解而来,部分是次生生物气生成过程中,经过了微生物的还原作用而残留的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次生生物成因气 煤层气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喹乙醇标示残留物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小军 郑斌 +2 位作者 陈雪昌 余海霞 梅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89-292,共4页
建立动物组织中喹乙醇标示残留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肌肉组织通过盐酸水解提取MQCA,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在4.0~200μg/kg添加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2.1%~90.3%,相对标准偏差... 建立动物组织中喹乙醇标示残留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肌肉组织通过盐酸水解提取MQCA,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在4.0~200μg/kg添加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2.1%~90.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方法定量限为4.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喹乙醇标示残留物 3-甲基喹噁啉-2-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螺杆压缩机指示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小军 邢子文 +2 位作者 彭学院 崔天生 束鹏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5-478,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压缩机内部的微观工作过程 ,从而给压缩机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通过安装在阴转子齿根处的压力传感器 ,测出从吸气过程中段至排气过程完毕时基元容积中压力的变化 ,得到了压缩机的一个基元容积内气体工作过程... 为了深入了解压缩机内部的微观工作过程 ,从而给压缩机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通过安装在阴转子齿根处的压力传感器 ,测出从吸气过程中段至排气过程完毕时基元容积中压力的变化 ,得到了压缩机的一个基元容积内气体工作过程的指示图 .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的指示图及相应的热力性能 ,分析了排气压力、转速及喷油量等设计参数对喷油螺杆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较宽广的排气压力范围内 ,指示图上并未出现明显的等容压缩 ;转速对指示图及热力性能的影响不大 ;喷油量控制在压缩机容积流量的 1%~ 2 %时 ,压缩机性能较优 ;为了避免排气过程末期明显的压力突升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压缩机 指示图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伤害变粘度压裂液体系在双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小军 张永成 +2 位作者 汪奇 王库 梁顺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3期85-88,共4页
双河油田延长组属于低温、低压、特低渗油藏,自然产能不能满足开发要求,完井后必须采取增产措施。由于储层敏感矿物分布广泛,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伤害因素分析,优化了该地区的压裂液配方,研制出包括压裂前和后处理液在内的低伤害变粘度压... 双河油田延长组属于低温、低压、特低渗油藏,自然产能不能满足开发要求,完井后必须采取增产措施。由于储层敏感矿物分布广泛,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伤害因素分析,优化了该地区的压裂液配方,研制出包括压裂前和后处理液在内的低伤害变粘度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起到了保护储层、降低伤害的作用,还具有高效防膨、快速破胶、防止地层水锁等优点,能有效降低对地层的二次污染,使压后地层保持良好的导流能力。现场实施了13口油井,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伤害 变粘度 压裂液 处理液 二次污染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