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宝莲 魏冬青 +1 位作者 杨学稳 雅菁 《高等建筑教育》 2007年第4期93-95,共3页
通过材料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对部分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情况分析,探讨了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材料化学的专业定位,在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城市建设行业的人才需求并兼顾材料科学发展方向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 通过材料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对部分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情况分析,探讨了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材料化学的专业定位,在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城市建设行业的人才需求并兼顾材料科学发展方向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 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分层次使用在NICU管理中的实践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宝莲 周彩峰 王玲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7期44-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NICU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管理,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将护士优化组合分层次使用后,用Mudler/McCl... 目的:通过对NICU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管理,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将护士优化组合分层次使用后,用Mud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N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既稳定了护理队伍,减少了人员流失,又保证了护理质量。结论:分层次使用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现有人力资源,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配置 管理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S稳定的有机硅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宝莲 魏冬青 +2 位作者 王岩 李鹏 宋建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85,共4页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合成了由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稳定的硅丙无皂乳液。考察了表面活性单体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对乳液聚合和乳液性能的影响。当有机硅先加时由于生成大...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合成了由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稳定的硅丙无皂乳液。考察了表面活性单体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对乳液聚合和乳液性能的影响。当有机硅先加时由于生成大量凝胶反应无法顺利进行;有机硅后加可以得到稳定的硅丙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发生了共聚反应。有机硅的加入使共聚物的耐水性、耐热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表面活性单体 硅丙乳液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固载NADH模型物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宝莲 朱晓晴 +3 位作者 艾腾 卢金勇 王鹏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25-1829,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高分子还原试剂聚硅氧烷固载烟酰胺辅酶 ( NADH)模型化合物 4.该还原剂可以在温和条件下有效地还原活化烯烃 ,而且自身具有很好的循环再生性 ,是优良的绿色还原剂 .
关键词 聚硅氧烷 固相合成 NADH模型物 设计 绿色还原剂 烟酰胺辅酶模型物 1-烷基-1 4-二氢烟酰胺 高分子还原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宝莲 魏冬青 +1 位作者 英杰 日新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以离子型共聚单体苯乙烯磺酸钠(NaSS)及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讨论了反应温度、功能单体用量、功能单体配比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因素对... 以离子型共聚单体苯乙烯磺酸钠(NaSS)及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讨论了反应温度、功能单体用量、功能单体配比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温度为78~80,℃,功能单体用量为0.4%(NaSS:HEMA=3:1)时,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可以得到稳定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有机硅先加、后加均可得到稳定的硅丙乳液;有机硅加入后,保温阶段易出现凝胶;采用有机硅后加,先热引发、后氧化还原,复合引发体系聚合稳定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离子型共聚单体 苯乙烯磺酸钠 硅丙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固载NADH辅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6
作者 张宝莲 朱晓晴 程津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3,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高分子还原试剂——聚苯乙烯固载烟酰胺辅酶模型化合物1-苄基-1,4-二氢烟酰胺(BNAH)4。该还原剂可以在温和条件下有效的还原活化烯烃,而且可以循环再生,但循环再生后有效BNAH含量下降。
关键词 烟酰胺辅酶模型化合物 聚合物固载 高分子还原剂 聚苯乙烯固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聚合固化盐渍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廖晓兰 杨久俊 +2 位作者 张宝莲 梁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16-2222,共7页
滨海盐渍土中易溶盐遇水溶解,引起强度明显下降,变形增大,严重影响其作为生土材料的工程性能。利用丙烯酰胺(AM)原位聚合对盐渍土进行改良,探讨固化条件对其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70℃、加热时间为6 h... 滨海盐渍土中易溶盐遇水溶解,引起强度明显下降,变形增大,严重影响其作为生土材料的工程性能。利用丙烯酰胺(AM)原位聚合对盐渍土进行改良,探讨固化条件对其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70℃、加热时间为6 h,AM单体用量为盐渍土用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AM用量的3%,且不加入交联剂时,用量较为经济且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在龄期为7、14、28 d时,其抗折强度分别可达到2.265、3.603、5.255 MPa;抗压强度分别达到5.6、13.7、16.2 MPa;与28 d龄期的原试样进行对比,AM聚合固化后试样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4~5倍,相比传统砌体砂浆材料强度大幅提高,加固后试样的耐水性能和收缩率也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利用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其微观机制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改良后土样孔隙含量大大减小,且其矿物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可视为一种新型环保生土建筑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原位聚合 力学性能 盐渍土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护理核心制度落实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彩峰 张宝莲 《中国护理管理》 2007年第11期13-15,共3页
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于2005年7月组织成立了医院管理专家委员会,成立了5个专家组,有医院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医院感染管理组、医技组。针对“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提出的6大方面的33个问题,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评价细则,分为5... 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于2005年7月组织成立了医院管理专家委员会,成立了5个专家组,有医院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医院感染管理组、医技组。针对“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提出的6大方面的33个问题,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评价细则,分为5大方面,共100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制度落实 持续改进 医院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专家委员会 省卫生厅 评价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改性聚甲基硅氧烷液膜离子传输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龚淑玲 张宝莲 +1 位作者 卢雪然 陈远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437-1440,共4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冠醚改性聚甲基硅氧烷,研究了它们作为液膜离子传输载体对离子的传输性能,并考察了膜的稳定性。
关键词 冠醚 聚硅氧烷 离子载体 液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漆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冬青 张宝莲 +1 位作者 雅菁 柳勇臻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概述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常用的有机硅烷单体及其聚合物、硅丙化学反应类型、反应机理 ,列举实例说明硅丙乳胶涂料的优良性能 ,提出了建筑漆用硅丙乳胶涂料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酯 硅丙乳胶涂料 建筑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系列课程内容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学稳 廖晓兰 +2 位作者 雅菁 张宝莲 许建华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20-223,共4页
以“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课程为研究对象,简述了四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确定了“物理化学”在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地位,解决诸课程之间重复内容的归属与移植、原理或属性相近内容的延伸和衔... 以“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课程为研究对象,简述了四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确定了“物理化学”在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地位,解决诸课程之间重复内容的归属与移植、原理或属性相近内容的延伸和衔接的问题,从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使教学内容更鲜明,学时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类专业 物理化学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胺酸Ullmann缩合反应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费学宁 杨少斌 +2 位作者 刘丽娟 石博杰 张宝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36-1139,共4页
采用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乙醇-铜粉催化体系代替传统工艺中硫酸-水-铜粉催化体系,对溴胺酸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考察了强酸离子交换树脂用量、有机溶剂种类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乙醇)∶V(水)=9∶1介质中,... 采用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乙醇-铜粉催化体系代替传统工艺中硫酸-水-铜粉催化体系,对溴胺酸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考察了强酸离子交换树脂用量、有机溶剂种类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乙醇)∶V(水)=9∶1介质中,在溴胺酸、铜粉存在下,树脂用量为16g/L,在70℃下反应3h,溴胺酸缩合产物收率可达94.0%。反应中所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铜粉和乙醇均可回收再利用,强酸离子交换树脂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仍未降低;乙醇回收率可达70%~80%,铜粉的回收率可达8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Ullmann缩合 氨基溴蒽醌磺酸钠 C.I颜料红177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基酚类衍生物的简便合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学宁 张宝莲 +1 位作者 石博杰 David J.Bergc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3,共3页
在甲苯和水非均相介质中,以4-甲基苯酚及烯丙基溴为初始原料,在过量氢氧化钠及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于70℃反应24 h可得到收率较高的取代4-甲基苯基烯丙基醚,经过C laisen重排,醚化和再次C laisen重排反应得到化合物(Ⅳ)。研究发现,在上... 在甲苯和水非均相介质中,以4-甲基苯酚及烯丙基溴为初始原料,在过量氢氧化钠及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于70℃反应24 h可得到收率较高的取代4-甲基苯基烯丙基醚,经过C laisen重排,醚化和再次C laisen重排反应得到化合物(Ⅳ)。研究发现,在上述醚化反应条件下,当反应时间为72 h时,在同一非均相体系中,同时得到化合物(Ⅰ)、(Ⅱ)和(Ⅲ),其收率分别为29%、50%和11%。化合物(Ⅲ)经C laisen重排得到化合物(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 CLAISEN重排 甲基二烯丙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传统切开取石术的效果比较及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碧蕊 张宝莲 庄丽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传统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肾结石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组和传统切开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伤口大小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效果满意。其中微...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传统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肾结石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组和传统切开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伤口大小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效果满意。其中微创经皮肾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及术后恢复方面均优于传统切开组(均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的治疗手段,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切开取石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P促进[Ru(bpy)_3]^(2+)介导鸟嘌呤的氧化
15
作者 张宝莲 洪伟 +1 位作者 陆宝仪 李红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449,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ITO电极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Ru(bpy)3]2+(bpy=2,2′-联吡啶)介导鸟嘌呤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u(bpy)3]2+能够介导鸟嘌呤氧化.在0.01至0.15 mmol.L-1DHP浓度范围内,[R...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ITO电极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Ru(bpy)3]2+(bpy=2,2′-联吡啶)介导鸟嘌呤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u(bpy)3]2+能够介导鸟嘌呤氧化.在0.01至0.15 mmol.L-1DHP浓度范围内,[Ru(bpy)3]2+介导鸟嘌呤氧化峰电流随DH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TAC则起抑制作用.讨论了DHP参与[Ru(bpy)3]2+介导鸟嘌呤氧化的可能电极过程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II)配合物 鸟嘌呤 表面活性剂 碳纳米管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
16
作者 杨静丽 国珍 +5 位作者 朱长连 冯红旗 王小阳 张宝莲 贾莉婷 刘东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7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足月新生儿血清中 NSE 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生后24 h 内,第3天,第7天)。结果:HIE 新生儿血清中 NSE 浓度在生后24 h 内、第3天明显高于正...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足月新生儿血清中 NSE 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生后24 h 内,第3天,第7天)。结果:HIE 新生儿血清中 NSE 浓度在生后24 h 内、第3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 HIE重度组明显高于 HIE 轻、中度组(P<0.05),第7天 NSE 浓度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生后3天内血清 NSE 浓度与新生儿 HIE 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血清 NSE 浓度可作为新生儿 HIE 脑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 烯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2例回顾性诊治分析
17
作者 王文栋 张宝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248-1248,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无皂硅丙乳液聚合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双武 张宝莲 +1 位作者 魏冬青 刘忠义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法,以反应性表面活化剂十一烯酸钠为表面活性单体,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以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十一烯酸钠用量以及有机硅加入与否对乳... 采用种子乳液法,以反应性表面活化剂十一烯酸钠为表面活性单体,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以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十一烯酸钠用量以及有机硅加入与否对乳液聚合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十一烯酸钠用量为3%、反应温度为70℃时,丙烯酸酯乳液有很好的聚合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相对较难合成,但在氧化还原条件下,可以得到稳定的无皂硅丙乳液。透射电镜表明,有机硅先加法得到的乳胶粒子为均匀的球形核壳结构,而有机硅后加法得到的乳胶粒子形状不规则。无皂乳液比相应的有皂乳液耐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有机硅 表面活性单体 十一烯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荧光探针设计制备及荧光特性初步研究
19
作者 兰云泉 费学宁 +2 位作者 张宝莲 石斌 周立峰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树枝状荧光探针是将荧光染料引入树枝状化合物(dendrimer)端基的一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光谱特性.笔者以2,2-二甲氧基乙胺为核,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一端含活性氨基的扇形树枝状化合物,并将羧基噻唑橙染料(TO-COOH)引入树枝状化... 树枝状荧光探针是将荧光染料引入树枝状化合物(dendrimer)端基的一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光谱特性.笔者以2,2-二甲氧基乙胺为核,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一端含活性氨基的扇形树枝状化合物,并将羧基噻唑橙染料(TO-COOH)引入树枝状化合物的端基,制备出树枝状荧光分子.初步研究了其荧光特性,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分子 树枝状化合物 噻唑橙(TO) 2 2-二甲氧基乙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炭黑包核C.I.颜料红170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珍珍 张宝莲 费学宁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0-65,共6页
包核改性是一种降低有机颜料生产成本、提高其耐热性、水分散性、并使颜料粒子分布可调控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偶合方式制备白炭黑包核C.I.颜料红170,讨论了反应条件对颜料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重氮化反应中搅拌强度为300,rpm;... 包核改性是一种降低有机颜料生产成本、提高其耐热性、水分散性、并使颜料粒子分布可调控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偶合方式制备白炭黑包核C.I.颜料红170,讨论了反应条件对颜料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重氮化反应中搅拌强度为300,rpm;Na NO2的加料时间为8,min;颜料化阶段二甲苯处理温度为90,℃;颜料化处理时间为1.5,h.分别采用XRD、TG-DTA及粒度分布仪对包核颜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包核颜料与母体颜料相比,平均粒径有所下降,粒度分布更集中.同时,颜料着色力、耐热性、流动性、水分散性等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红170 包核改性 反偶合 耐热性 流动性 水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