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宝民 赵孟军 +7 位作者 肖中尧 曾强 吴光宏 刘静江 彭燕 李梅 王飞宇 边立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3-37,共5页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有机碳含量大于等于0.5%)主要赋存于寒武一奥陶系、石炭一二叠系、三叠一件罗系三大层系中,它们具有不同的平面分布规律和不同的岩石学、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据现今的生烃产物类型评价,则包括了仅...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有机碳含量大于等于0.5%)主要赋存于寒武一奥陶系、石炭一二叠系、三叠一件罗系三大层系中,它们具有不同的平面分布规律和不同的岩石学、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据现今的生烃产物类型评价,则包括了仅能生气的气源岩与既能生油、又能生气的油一气源岩两大类型,从而区别于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研究结果表明,特定构造背景下的特殊沉积环境与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及其热演化程度三大因素决定气源岩的发育与否及其质量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气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169
2
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9,共18页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于基准面岩溶,受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控制;后3个为非基准面岩溶,主要受构造和断裂控制。岩溶相带划分应充分考虑基准面、非基准面岩溶的内在联系和深部湍流带的存在以及岩溶成因类型。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溶蚀流体的复原及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溶蚀机理分析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方面,强调在进一步深化非地带性内营力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地带性外营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集层 内幕岩溶 顺层深潜流岩溶 垂向深潜流岩溶 层序界面 岩溶相带 溶蚀流体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阶梯治疗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宝民 孙艳 +1 位作者 徐继来 潘利平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使用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我院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6例,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降阶梯治疗组,传统治疗组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 目的使用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我院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6例,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降阶梯治疗组,传统治疗组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为经验性治疗方案;降阶梯治疗组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去甲万古霉素作为经验性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恰当率、感染控制率和感染控制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降阶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的初始治疗恰当率为73.91%vs52.17%,P<0.01,治疗有效率82.61%vs47.83%,P<0.05,感染控制所需的天数为7.3±2.8vs13.4±4.3,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使用降阶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且亚按培南/西司他丁+去甲万古霉素作为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起始经验性用药,可防止病情迅速恶化,随后根据病原学及临床效果换用针对性抗菌药物的降阶梯疗法有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梯治疗 ICU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被引量:573
4
作者 邹才能 杜金虎 +12 位作者 徐春春 汪泽成 张宝民 魏国齐 王铜山 姚根顺 邓胜徽 刘静江 周慧 徐安娜 杨智 姜华 谷志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93,共16页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重新厘定了震旦系、寒武系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划分对比依据。②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继承性发育“德阳-安岳”古裂陷槽,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层分布,源岩厚20~160 m、TOC值为1.7%~3.6%、Ro值为2.0%~3.5%。③灯影组发育碳酸盐镶边台地、龙王庙组发育碳酸盐缓坡台地,靠近同沉积古隆起发育大面积颗粒滩。④大面积发育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缝洞型、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孔隙型2套主要含气储集层,准同生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相对高孔渗储集体,灯影组孔隙度3%~4%、渗透率(1~6)×10-3μm2,龙王庙组孔隙度4%~5%、渗透率(1~5)×10-3μm2。⑤古隆起核部在晚海西-印支期发育大型古油藏,分布面积超过5000 km2,石油资源量(48~63)×108 t,燕山期发生原位原油裂解成气及斜坡深部分散液态烃裂解成气,提供充足气源。⑥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和留存主要受“古裂陷槽、古台地、古油裂解气、古隆起”“四古”共同控制。⑦初步预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总量可达5×10^12 m^3左右,古隆起及其斜坡带、蜀南坳陷带、川东高陡构造带深层是该层系重点勘探区带。四川盆地深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原生原油裂解气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在全球古老地层天然气勘探中尚属首次,对开拓全球中深层下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古老地层油气领域具有重大科学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安岳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 古裂陷槽 古油藏 古隆起 碳酸盐台地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威远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层油气形成、分布与潜力分析 被引量:253
5
作者 孙龙德 邹才能 +5 位作者 朱如凯 张云辉 张水昌 张宝民 朱光有 高志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1-649,共9页
近年来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在深层油气生成与保存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勘探潜力与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进展。深层油气储集层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等,油层温度可高达295... 近年来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在深层油气生成与保存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勘探潜力与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进展。深层油气储集层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等,油层温度可高达295℃,深层碎屑岩在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背景下利于孔隙保持,溶蚀与裂缝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物性;受断裂作用、岩溶热液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及早期油气充注影响,碳酸盐岩在8 000 m以深仍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深层火山岩受构造作用、火山作用、成岩作用及表生期和埋藏期成岩改造控制,发育原生型和次生风化型两类储集层。中国石油深层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火山岩3大领域,以气为主,已形成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松辽、三塘湖、渤海湾盆地等现实领域。中国深层油气已进入突破发现期,超深井钻井及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等工程技术已初步具备发现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 储集层形成机理 资源潜力 勘探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盆地跨重大构造期油气成藏历史——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82
6
作者 张水昌 张宝民 +3 位作者 李本亮 朱光有 苏劲 王晓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共15页
中国陆上海相沉积盆地主要经历了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新生代3期重大构造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海相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分布,使得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变得非常复杂。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海相层系多期油气成藏的典... 中国陆上海相沉积盆地主要经历了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新生代3期重大构造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海相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分布,使得油气富集、分布规律变得非常复杂。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海相层系多期油气成藏的典型实例。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奠定了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形成的地质基础,但油藏多已遭破坏,现今仅残存沥青。晚古生代,满加尔凹陷西部奥陶系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并在南北两大隆起部位持续充注成藏,随后早中生代发育的构造挤压变形与抬升剥蚀使这期聚集的油气遭受了明显的生物降解。晚新生代盆缘改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的叠置加速了台盆区二次裂解气的生成,溶解了早期聚集的原油,形成了独特的大型凝析气藏。3期主要构造变革不但控制了海相沉积盆地形成、烃源岩沉积及其热演化、储集岩沉积与储集层形成,也深刻影响了油气运聚成藏和调整改造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构造变革期 海相盆地 油气成藏历史 成藏复合效应 复式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识别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81
7
作者 张水昌 高志勇 +3 位作者 李建军 张宝民 顾乔元 卢玉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基于露头实测、探地雷达浅层地震测量、岩心分析、测井评价和地震追踪等,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进行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寒武系—奥陶系垂向上共发育4套烃源岩,分别赋存... 基于露头实测、探地雷达浅层地震测量、岩心分析、测井评价和地震追踪等,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进行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寒武系—奥陶系垂向上共发育4套烃源岩,分别赋存于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的下—中寒武统、塔东地区的下-中奥陶统黑土凹组、阿瓦提凹陷—阿满过渡带—满加尔凹陷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吐木休克组—却尔却克组、阿瓦提凹陷至塔中地区的上奥陶统印干组—良里塔格组中。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明显,分布具有鲜明的"等时异相"特征,即在同一时期,不同沉积相带沉积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形成还具有随碳酸盐岩盆地迁移而迁移,随陆源碎屑大量注入而消亡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奥陶系 海相烃源岩 空间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32
8
作者 杨晓萍 赵文智 +3 位作者 曹宏 杨雨 张宝民 陶士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目前在中国石油探区内已发现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等大中型气藏。对鲕滩气藏白云岩储集层进行岩心观察、显微薄片分析,并进行微量元素、流体包...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目前在中国石油探区内已发现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等大中型气藏。对鲕滩气藏白云岩储集层进行岩心观察、显微薄片分析,并进行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X衍射、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岩化和多期溶蚀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混合云化与埋藏云化的叠加作用是形成孔隙性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条件。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集层经历了4期溶蚀作用,即同生期溶蚀作用、浅埋期溶蚀作用、深埋期溶蚀作用和抬升期溶蚀作用,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主要溶蚀作用是浅埋期和深埋期的溶蚀作用。优质白云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台缘鲕粒滩相带,纵向与亮晶鲕粒灰岩呈韵律性互层,横向主要分布在鲕粒滩坝靠近潟湖—潮坪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滩气藏 白云岩储集层 分布特征 形成机理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18
9
作者 谷志东 殷积峰 +6 位作者 姜华 张宝民 李秋芬 袁苗 翟秀芬 张黎 杨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周缘野外露头、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系统论述该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油气地质意义,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晚震旦世—早古生代该区主要经历3期构造演化: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受区域拉张... 基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周缘野外露头、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系统论述该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油气地质意义,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晚震旦世—早古生代该区主要经历3期构造演化: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受区域拉张作用影响,形成近南北向展布两期陆内裂陷和灯影组两期台缘;2早寒武世中期—中奥陶世,受西北部碧口古陆多期隆升作用影响,该区发生强烈剥蚀,西北部强于东南部;3晚奥陶世—志留纪末,受广西运动挤压作用影响,该区再次发生强烈剥蚀,西南部强于东北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陆内裂陷的形成控制了灯影组两期台缘丘滩相储集层与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早寒武世中期,碧口古陆的隆升控制了孔明洞组颗粒滩相储集层围绕古陆周缘的分布。研究区纵向上应选择灯四段与孔明洞组作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平面上九龙山构造圈闭与油气运聚期相匹配,是近期最为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震旦世—早古生代 构造演化 天然气勘探 陆内裂陷 碧口古陆 灯影组 孔明洞组 九龙山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震旦系—二叠系古岩溶塌陷体成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文科 张研 +3 位作者 张宝民 李劲松 王君 马晓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522,共10页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和取心资料,研究川中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古岩溶塌陷体成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古岩溶塌陷体在垂向上广泛发育于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平面上主要沿断裂末端、转...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和取心资料,研究川中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古岩溶塌陷体成因、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古岩溶塌陷体在垂向上广泛发育于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系,平面上主要沿断裂末端、转折部位及多条断裂的交叉处分布,剖面上表现为地震同相轴的"下拉"现象。断裂活动是古岩溶塌陷体的主要成因,古岩溶塌陷体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桐湾一幕、桐湾二+三幕以及早加里东期3个阶段,最终定型于二叠纪末期。古岩溶塌陷体储集层具有多层发育、分布广、储集物性好的特征,储集空间由先存孔隙、构造成因缝以及塌陷成因缝复合构成。按照地震尺度,可以将古岩溶塌陷体划分为多层系洞穴系统塌陷体、多层系洞穴通道塌陷体和层内洞穴塌陷体3种类型,上覆变形地层中裂缝分布范围广的多层系洞穴系统塌陷体和多层系洞穴通道塌陷体可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塌陷体 塌陷机制 同心环形断层 震旦系一二叠系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基本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 被引量:41
11
作者 汪泽成 王铜山 +2 位作者 文龙 姜华 张宝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2,共8页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是我国最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原生型气田,目的层震旦系—寒武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埋深4500~6000m,气藏形成经历了多旋回复杂构造运动。该气田主力产层自上而下为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是我国最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原生型气田,目的层震旦系—寒武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埋深4500~6000m,气藏形成经历了多旋回复杂构造运动。该气田主力产层自上而下为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龙王庙组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受古隆起背景上的古、今构造叠加控制,多套储层叠置连片大面积发育,含气面积超出现今构造圈闭面积,形成了高石梯-磨溪-龙女寺龙王庙组气藏群;灯影组灯二段气藏为底水构造气藏,上部含气,下部普遍含水,含气范围受现今构造圈闭控制,磨溪区块、高石梯区块各自具有相对统一的气水界面;灯影组灯四段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圈闭气藏,在高石梯-磨溪-龙女寺区块范围内总体含气。古裂陷、古丘滩体、古隆起、古圈闭和保存条件的时空配置是安岳特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其中,古裂陷控制了生烃中心与源-储成藏组合,并形成了侧向封堵条件;古丘滩体控制了岩溶储层规模发育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古隆起控制了大型古油藏的形成,其继承性发育对油气形成起到了有效保存;古圈闭控制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安岳气田 特大型气田 基本地质特征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流体恢复及在储集层形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单秀琴 张宝民 +3 位作者 张静 张立平 贾进华 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基于缝洞-溶洞充填泥的硼元素分析,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液相成分中阴离子、氢氧同位素测定,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恢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储集层古流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岩溶储集层成因。缝洞-溶洞充填泥中硼元素含量总体小... 基于缝洞-溶洞充填泥的硼元素分析,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液相成分中阴离子、氢氧同位素测定,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恢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储集层古流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岩溶储集层成因。缝洞-溶洞充填泥中硼元素含量总体小于80μg/g;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存在地区差异,盐度分布范围大,包裹体液相成分中HCO3-含量总体较高而Cl-、SO42-含量分布离散,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较为离散、δD值偏负、δ18O值偏正。这些证据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古流体来源于表生期大气淡水、被埋藏封存的淡水-海水混合水、海水及浓缩海水,以及沿断裂带上窜的寒武系白云岩层系、蒸发岩系的埋藏卤水;孔洞-溶洞型储集层形成的最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是表生期大气淡水的侵蚀、溶蚀,在埋藏期经历了深部热流体不同程度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岩溶储集层 古流体恢复 储集层形成机理 微量元素硼 包裹体均一温度 包裹体盐度 氢氧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4井区上寒武统-奥陶系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朱长见 肖中尧 +4 位作者 张宝民 金英爱 桑洪 刘永福 党青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1,共7页
根据岩心、薄片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塔里木盆地古城4井区上寒武统—奥陶系沉积相特征和储集层特征,进而指出古城坡折带的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表明,古城4井区上寒武统为台地边缘上斜坡垮塌沉积,奥陶系蓬莱坝组、鹰山组和一间房... 根据岩心、薄片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塔里木盆地古城4井区上寒武统—奥陶系沉积相特征和储集层特征,进而指出古城坡折带的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表明,古城4井区上寒武统为台地边缘上斜坡垮塌沉积,奥陶系蓬莱坝组、鹰山组和一间房组为台地前缘浅缓坡中低能砂屑滩与灰泥丘相沉积,吐木休克组为台地前缘深水缓坡瘤状灰岩沉积,却尔却克组为斜坡—深水陆棚—超补偿浅水盆地沉积;古城4井上寒武统白云岩受沉积环境、白云岩化和构造裂缝影响,储集层物性较好;而奥陶系灰岩原生孔隙发育差,且多期胶结作用充填了大部分原生孔隙,属于非储集层;古城4井以西、以北地区为中、下奥陶统高能滩体和有利储集层发育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城4井 坡折带 沉积相 储集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有机成熟度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飞宇 刘长伟 +3 位作者 朱雷 张水昌 张宝民 梁狄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2-375,共4页
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一百多个样品进行了有机组分反射率测试,有78个样品获得有效的有机组分反射率测试数据。从目前探井和露头区样品有机组分反射率分析数据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源岩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尚未发现仍处于生油窗阶段的寒... 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一百多个样品进行了有机组分反射率测试,有78个样品获得有效的有机组分反射率测试数据。从目前探井和露头区样品有机组分反射率分析数据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源岩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尚未发现仍处于生油窗阶段的寒武系中等成熟的源岩。塔中和塔北隆起区中下寒武统镜质体反射率约在1.8%~3.0%,目前满加尔凹陷中下寒武统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3%以上,满加尔凹陷腹部中下寒武统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4%以上。中下寒武统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区分布在塔中隆起主垒带、塔北隆起的凸起区(英买力凸起)和巴楚断隆一部分地区,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1.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 烃源岩 有机质成熟 镜质体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气候与古海洋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静 张宝民 单秀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以中国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重点层系为例,探讨古气候背景与古海洋环境联合控制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机制。对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和储集层形成而言,古气候总体上有干热/干燥与湿热/湿润之分;显生宙海水的地球化学成分... 以中国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重点层系为例,探讨古气候背景与古海洋环境联合控制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机制。对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和储集层形成而言,古气候总体上有干热/干燥与湿热/湿润之分;显生宙海水的地球化学成分曾发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方解石海与文石海交替出现。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等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海相碳酸盐岩规模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与发育特征明显受控于其沉积时的古气候背景与古海洋环境。干热/干燥古气候背景下的文石海环境最有利于形成孔隙-孔洞型白云岩储集层;干热/干燥古气候背景下的方解石海环境可形成以发育蒸发盐铸模孔为主的孔隙型白云岩储集层。湿热/湿润古气候背景下的方解石海和文石海沉积则主要形成大型溶洞型储集层。古气候背景与古海洋环境联合控制了碳酸盐岩的沉积并深刻影响了其成岩作用,最终决定了规模储集层的孔隙特征和储集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背景 古海洋环境 方解石海 文石海 碳酸盐岩 白云石化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苏旺 陈志勇 +5 位作者 汪泽成 江青春 张宝民 单秀琴 姜华 卞丛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0,共10页
为明确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测量资料,研究岩石类型、沉积模式和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眼球"状灰岩、砾屑... 为明确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测量资料,研究岩石类型、沉积模式和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眼球"状灰岩、砾屑灰岩、云质豹斑灰岩和白云岩6种岩石类型;基于构造背景、跌积砾屑灰岩、大规模带状展布丘滩体和沉积古地貌,研究区发育碳酸盐岩镶边台地体系;川西地区栖霞组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斜坡—盆地相,其中台缘边缘相发育厚层的丘滩复合体,为最有利沉积相带。川西栖霞组台缘带沿龙门山前广元—江油—雅安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宽度为40~80km,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栖霞组 沉积特征 镶边台地 台地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未来油气勘探重点领域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薛良清 董大忠 +6 位作者 李小地 杨涛 张光亚 袁选俊 张映红 张宝民 贾进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认识与勘探成果分析,未来几年中国石油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如下五大重点领域:大面积低渗透岩性油气藏、成熟区复杂隐蔽油气藏、前陆盆地复杂构造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渤海湾滩海第三系油气藏。
关键词 中国 油气勘探 重点领域 大面积低渗透岩性油气藏 成熟区复杂隐蔽油气藏 前陆盆地复杂构造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低凸起北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轩 刘银河 +4 位作者 林年添 赵宗举 张宝民 杨海军 潘文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3-470,500+330,共8页
塔中地区的构造演化史大致为:中加里东旋回晚期,塔中演化为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形成了鹰山组顶部历时约12.8Ma的风化壳,NW走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及相关次级断层开始活动,并伴随右行压扭,而且具有同沉积性质,控制了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的生... 塔中地区的构造演化史大致为:中加里东旋回晚期,塔中演化为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形成了鹰山组顶部历时约12.8Ma的风化壳,NW走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及相关次级断层开始活动,并伴随右行压扭,而且具有同沉积性质,控制了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的生长,形成了桑塔木组和良里塔格组之间的淹没不整合;晚加里东运动期—早海西运动期,NE走向的右行走滑断裂继续活动;到二叠纪时期,塔里木盆地火山活动频繁,在塔中47井以及塔中35井区形成了两个规模较大的岩株,并伴随有NW走向的岩浆侵入。伴随构造演化过程在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形成了三种受构造影响的储层类型——与走滑断裂相关的岩溶塌陷储集体、与同沉积逆断裂相关的良里塔格组台内滩储层、与岩浆热液相关的储集体。构造活动是形成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基础,这三类储集体是不同构造活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在时间上继承,在空间上叠置甚至重合,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系统,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走滑断裂 同沉积逆断裂 岩浆热液 岩溶塌陷 台内滩 缝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坪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飞宇 杜治利 +1 位作者 张宝民 赵孟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689,共3页
塔里木盆地柯坪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O2-3s)为一套厚13.4m的夹灰色薄层状或透镜状灰岩的黑色页岩沉积,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0.65%~2.83%,平均为1.63%.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约在11~12m,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主要源于藻类和疑源类,黑... 塔里木盆地柯坪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O2-3s)为一套厚13.4m的夹灰色薄层状或透镜状灰岩的黑色页岩沉积,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0.65%~2.83%,平均为1.63%.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约在11~12m,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主要源于藻类和疑源类,黑色页岩的等效镜质组反射率值为1.58%~1.61%.其形成与中奥陶世庙坡期(相当于Caradoc期)全球性缺氧事件有关,表现为碳同位素明显地正向偏移,推测这一阶段与缺氧事件有关的高丰度源岩在塔里木盆地分布广泛,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柯坪 黑色页岩 奥陶系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中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晓萍 张宝民 +1 位作者 雷振宇 陶士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2期33-38,共6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和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中,广泛发育浊沸石胶结物,而且常常被有机酸性水溶蚀形成大量浊沸石溶孔,勘探实践证明,浊沸石溶孔是油气的主力储集空间。通过对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浊沸石次生溶孔的形成...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和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中,广泛发育浊沸石胶结物,而且常常被有机酸性水溶蚀形成大量浊沸石溶孔,勘探实践证明,浊沸石溶孔是油气的主力储集空间。通过对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浊沸石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沉积物源和沉积微相控制着浊沸石的分布,有机酸性水的来源和运移通道决定着浊沸石次生溶孔的分布特征,浊沸石溶蚀孔隙发育带又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沸石 油气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