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迪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宝收 鲁雪松 +3 位作者 孙雄伟 芦慧 卢玉红 田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8,共8页
塔里木盆地迪北气藏侏罗系阿合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复杂。针对研究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清的问题,基于储层物性、录井、试油与压汞资料,结合核磁共振和低温吸附实验测试结果,综合运用最小流动孔喉半... 塔里木盆地迪北气藏侏罗系阿合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复杂。针对研究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清的问题,基于储层物性、录井、试油与压汞资料,结合核磁共振和低温吸附实验测试结果,综合运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排驱压力法、束缚水饱和度法、含油产状法、试油法和分布函数曲线法等6种方法,对迪北气藏阿合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阿合组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2.6%,渗透率下限为0.08 m D;砂砾岩夹泥岩段(J1a1)→上砂砾岩段(J1a2)→下砂砾岩段(J1a3)储层物性逐渐变差,相应的储层物性下限也逐渐变低;J1a1,J1a2和J1a3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3.1%,2.65%和2.3%,渗透率下限分别为0.14 m D,0.09 m D和0.065 m D。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对迪北气藏的储层评价、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设计等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阿合组 迪北气藏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C_(26)-C_(28)三芳甾烷相对含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宝收 李美俊 +4 位作者 赵青 王铁冠 张科 肖中尧 黄少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2-697,共6页
三芳甾烷(TAS)是规则甾烷芳构化产物,其中C_(26)-C_(28)三芳甾烷系列稳定分布于原油和烃源岩有机质中。在常规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芳烃馏分(m/z 231)质量色谱图上,由于C2620R和C2720S TAS异构体共流出而不能确定3种不同碳数三芳甾烷的... 三芳甾烷(TAS)是规则甾烷芳构化产物,其中C_(26)-C_(28)三芳甾烷系列稳定分布于原油和烃源岩有机质中。在常规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芳烃馏分(m/z 231)质量色谱图上,由于C2620R和C2720S TAS异构体共流出而不能确定3种不同碳数三芳甾烷的相对含量,无法建立类似于C27-C29规则甾烷的相对含量三角图,从而使三芳甾烷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以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代表性原油样品为例,建立了三芳甾烷相对含量三角图,并用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原油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种不同来源的原油,可以划分为2个不同的原油族群,而来自福山凹陷古近系的原油具有不同的C_(26)-C_(28)三芳甾烷组成特征,原油族群的划分也得到其他分子地球化学证据的支持。在高成熟的轻质油和凝析油中,规则甾烷系列由于浓度低而很难由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技术进行检测和鉴定,三芳甾烷由于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而稳定存在,因此可代替规则甾烷用于油-油对比和原油族群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芳甾烷 原油族群 色谱—质谱分析 塔里木盆地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北气藏侏罗系阿合组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宝收 杨海军 +1 位作者 张鼐 赵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迪北气藏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共见到2期烃包裹体:Ⅰ期发黄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和Ⅱ期发蓝白色荧光的烃包裹体。根据包裹体光性特征和组分分析:Ⅰ期烃包裹体为成熟的中质油,Ⅱ期烃包裹体为成熟—过成熟的轻质凝析油。油源对比认为,形成这2期... 迪北气藏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共见到2期烃包裹体:Ⅰ期发黄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和Ⅱ期发蓝白色荧光的烃包裹体。根据包裹体光性特征和组分分析:Ⅰ期烃包裹体为成熟的中质油,Ⅱ期烃包裹体为成熟—过成熟的轻质凝析油。油源对比认为,形成这2期烃包裹体的主力烃源岩是阳霞凹陷三叠系湖相烃源岩。通过包裹体测温、捕获深度计算及埋藏史恢复,Ⅰ期烃包裹体形成于中新统康村组沉积早—中期(17—10 Ma),Ⅱ期烃包裹体形成于中新统康村组沉积晚期—库车组沉积中期(10—5 Ma)。迪北气藏所在的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自中新世以来快速沉积,快速沉降,导致其具有多期连续成藏的特点,先后形成Ⅰ期和Ⅱ期油气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北气藏 阿合组 烃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源对比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金秋气田:一个典型以中生界沉积岩为氦源岩的含氦-富氦气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宝收 张本健 +5 位作者 汪华 陈践发 刘凯旋 豆霜 戴鑫 陈双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9,共15页
氦气成藏长期以来研究较少,成藏条件与成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氦源岩类型和形成条件争议较大。通过解剖含氦-富氦的金秋气田认为:(1)金秋气田氦气含量主要分布在0.05%~0.10%,平均为0.07%,部分井含量超过0.10%,最高为0.20%。同位素分析认... 氦气成藏长期以来研究较少,成藏条件与成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氦源岩类型和形成条件争议较大。通过解剖含氦-富氦的金秋气田认为:(1)金秋气田氦气含量主要分布在0.05%~0.10%,平均为0.07%,部分井含量超过0.10%,最高为0.20%。同位素分析认为氦气为壳源成因,没有幔源的贡献。(2)金秋气田是一个典型以中生界沉积岩为氦源岩的含氦-富氦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具有较高的铀、钍元素含量和较大的地层厚度,在金秋地区具有较高的氦气生气强度,是形成含氦-富氦气藏的氦源基础。氦气应该主要来源于侏罗系储层,而非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层系。(3)金秋气田含氦-富氦气田的形成受3个主要因素控制,具有高氦气生气强度的氦源岩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具有适度充注强度的烃类气体的存在有利于氦气富集;地层抬升剥蚀温、压下降导致的原位溶解氦气脱溶作用是氦气富集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注强度 溶解度 脱溶量 氦气生气强度 氦源岩 氦气 金秋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滑翔机海底驻留流体动力及稳定性仿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宝收 宋保维 +1 位作者 毛昭勇 姜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5,共7页
为了研究水下滑翔机的稳定驻留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包括定义滑翔机的2种失稳状态,即流体对驻留平台的作用力大于支架与海底的摩擦阻力时发生的滑移,以及流体对驻留平台的翻转力矩大于负浮力所能提供的最大约束力矩时发生的翻转,建立临... 为了研究水下滑翔机的稳定驻留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包括定义滑翔机的2种失稳状态,即流体对驻留平台的作用力大于支架与海底的摩擦阻力时发生的滑移,以及流体对驻留平台的翻转力矩大于负浮力所能提供的最大约束力矩时发生的翻转,建立临界失稳的数学模型。考虑滑翔机与流场和海床的复合影响,运用Ansys CFX软件完成了数值仿真,仿真时研究了流场速度0-2m/s、浮心到海底距离0.15-0.5m以及不同攻角及方位角对驻留状态的影响,由此绘制了流体对驻留平台的作用力和力矩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浮心到海底距离小于0.3 m时壁面效应明显,有利于稳定驻留;滑翔机驻留攻角将极大影响驻留平台的稳定性;方位角在150°-155°时流体扰动最大。该结果可为滑翔机的设计定型和实际驻留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滑翔机 稳定驻留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南-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天然气气源与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58
6
作者 王铁冠 宋到福 +6 位作者 李美俊 杨程宇 倪智勇 李慧莉 曹自成 张宝收 冯子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3-762,共10页
顺南-古城地区处于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阿满低隆)、卡塔克隆起(塔中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古城低隆)3个构造单元的汇聚部位。近3年来,在顺南-古城地区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或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以鹰山组... 顺南-古城地区处于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阿满低隆)、卡塔克隆起(塔中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古城低隆)3个构造单元的汇聚部位。近3年来,在顺南-古城地区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或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以鹰山组为主)及其毗邻的塔中隆起塔中1号构造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的碳酸盐岩中,已经有11口探井获得天然气流,天然气产量最高可达165.8×10^4m^3/d(顺南5井无阻流量)和107.8×10^4m^3/d(古城9井),显示顺南-古城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对顺南-古城地区以及塔中1号构造的11口探井的天然气烃类组分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气-气对比表明: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值达0.99~1.00,属于过成熟干气范畴;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δ13C1—δ13C4值均大于-42.5‰,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不同源的典型天然气对比,确认天然气源自寒武系气源层。以顺南4井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测温-单井地层埋藏史数值模拟-实测地层Ro(镜质体反射率)剖面校正热史的集成技术,厘定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以鹰山组为主)气藏属于一期成藏,天然气充注时间为22~10 Ma(中新世),属于晚期成藏,有利于天然气资源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时间 气源层 鹰山组 深层天然气 顺南-古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类型的判别 被引量:33
7
作者 邢恩袁 庞雄奇 +5 位作者 肖中尧 张宝收 姜振学 李峰 郭继刚 马中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35,共8页
依据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的碳同位素、烃源岩热解、储层分析化验、气藏压力、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的正、反演综合分析,对该气藏的成因类型进行判别。结果表明:依南2气藏侏罗系阿合组砂岩储层致密化发生在距今约11 Ma,而其烃源岩排... 依据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的碳同位素、烃源岩热解、储层分析化验、气藏压力、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的正、反演综合分析,对该气藏的成因类型进行判别。结果表明:依南2气藏侏罗系阿合组砂岩储层致密化发生在距今约11 Ma,而其烃源岩排烃高峰为距今5 Ma,储层致密化时间早于烃源岩大量排烃时间,为先致密后成藏的深盆气藏;依南2气藏具有气水倒置、相对负压的地质特征,成藏动力机制为气体分子膨胀力作用下的活塞式气驱水充注成藏机制;依南2气藏为早期大规模深盆气藏,晚期遭受调整改造,含气范围受南北断裂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地质调查 成因类型 依南2气藏 砂岩 深盆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精细分析在塔中志留系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鲁雪松 宋岩 +3 位作者 柳少波 蒲泊伶 张鼐 张宝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0,76,共7页
利用均一温度、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TSF)、色谱-质谱(GC-MS)等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复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储层中发育3期不同类型的烃类包裹体;确定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3期成... 利用均一温度、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TSF)、色谱-质谱(GC-MS)等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复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储层中发育3期不同类型的烃类包裹体;确定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3期成藏过程,即在泥盆纪沉积末期中下寒武统来源的原油第I期成藏,泥盆纪末构造抬升剥蚀遭受破坏形成残余沥青;二叠纪沉积末期中上奥陶统来源的原油第Ⅱ期成藏;喜山期中下寒武统来源的深部调整油气第Ⅲ期成藏;现今油气主要为第Ⅱ期和第Ⅲ期成藏的油气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志留系 流体包裹体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口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模式 被引量:37
9
作者 高先志 杜玉民 张宝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 ,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 ,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 ,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 ,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抹系数计算 ,定量评价其封闭能力 ,认为其东段、西段封闭性好于中段 ,东段封闭性又好于西段。据此认为 ,位于该断层西段的临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有赖于断面阻隔了油气继续向临南斜坡运移 ,而位于该断层中段的曲堤油田的形成是因为断面不封闭 ,成为来自临南洼陷的油气运移至断层上盘断块圈闭成藏的输导通道。图 4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藏分布 断层封闭性 惠民凹陷 夏口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素梅 肖中尧 +2 位作者 吕修祥 张宝收 张海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6,共5页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不同于中上奥陶统等上部层系。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烃类组成与分布,认为下奥陶统原油为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的混源油,前者的贡献总体高于后者。下奥陶统原油中较高丰度的硫醇化合物、丰富的四氢噻烷、高含量H2S(近10%)伴生气以及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的存在,表明其经历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热化学作用等复杂的油气成藏后作用,这些作用改造了油气藏中的烃类并对油气藏的保存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下奥陶统 生物标志物 同位素 油源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东部奥陶系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鼐 王招明 +6 位作者 杨文静 肖中尧 张宝收 赵瑞华 张海祖 陈延贵 邢永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期对区域成藏有意义的烃包裹体分期进行组分提取、组分分析、相图分析、温...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期对区域成藏有意义的烃包裹体分期进行组分提取、组分分析、相图分析、温度压力分析,分析认为,第Ⅱ期形成于海西运动晚期源于中上奥陶统的正常油得以保存;第Ⅳ期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由寒武系原油分解的凝析油气大量充注,使整个塔中地区奥陶系的原油具有中上奥陶统源油和寒武系原油混源特征;第Ⅳ期凝析油气的大规模充注,是塔中地区油气藏普遍存在25-降藿烷系列的原因,也是塔中地区凝析油气藏的重要贡献者;第Ⅲ期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早期源于寒武系高成熟油只在塔中东部地区的中下奥陶统及寒武系充注,这就是只在塔中地区东部发现油藏,而在其他地区主要为凝析油气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烃包裹体 组分 相图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典型深层油气藏成藏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鲁雪松 刘可禹 +4 位作者 赵孟军 张宝收 陈洋 范俊佳 李秀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73,共12页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气藏、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和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凝析气藏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法和激光拉曼直接测定包裹体压力法恢复成藏期古压力;根据油气藏解剖结果,分析三种深层油气藏的成藏...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气藏、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和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凝析气藏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法和激光拉曼直接测定包裹体压力法恢复成藏期古压力;根据油气藏解剖结果,分析三种深层油气藏的成藏机制和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气藏具有超压强充注、晚期深埋成藏的特点;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具有常压充注、早期浅埋晚期深埋成藏的特点;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具有弱超压充注、晚期深部裂解气沿断裂垂向充注的特点。深层油气成藏研究应以历史演化为主线,成藏期古压力恢复是分析深层油气藏成藏机制和成藏过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藏 成藏机制 流体包裹体 古压力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排烃史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9
13
作者 邢恩袁 庞雄奇 +2 位作者 肖中尧 张宝收 郭继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6-40,56,共6页
为揭示库车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利用生烃潜力法分析了研究区烃源岩的排烃史与排烃特征。结果表明:三叠系排油高峰始于23Ma,早于侏罗系排油高峰(12Ma)。古圈闭被破坏,新圈闭形成时间晚于23Ma,不利于来自三叠系的油源聚集成藏。三叠系与侏... 为揭示库车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利用生烃潜力法分析了研究区烃源岩的排烃史与排烃特征。结果表明:三叠系排油高峰始于23Ma,早于侏罗系排油高峰(12Ma)。古圈闭被破坏,新圈闭形成时间晚于23Ma,不利于来自三叠系的油源聚集成藏。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排气量大,且时间与新圈闭形成时间耦合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晚期成藏。三叠系源岩排出的天然气较难突破中上侏罗统的巨厚泥岩,但是该条件有利于天然气在下侏罗统圈闭内成藏。库车坳陷具备发育深盆气藏的烃源条件与致密储层条件,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的深盆气藏,拜城凹陷与阳霞凹陷的斜坡带是潜在的深盆气藏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烃源岩 排烃史 资源潜力 深盆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基底碎屑锆石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东升 邬光辉 +1 位作者 张承泽 张宝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0,共5页
应用碎屑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物源,测年结果表明志留系物源年龄有4期:700-900Ma、400~500Ma、1450~1650Ma、2000~2200Ma,志留系都具有新元古界物源,塔中具有古元古界物源,塔北、塔东具有奥陶纪与中... 应用碎屑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物源,测年结果表明志留系物源年龄有4期:700-900Ma、400~500Ma、1450~1650Ma、2000~2200Ma,志留系都具有新元古界物源,塔中具有古元古界物源,塔北、塔东具有奥陶纪与中元古界早期物源,不同地区物源时代具有明显差异。塔中与塔北、塔东地区志留系具有不同的物源区,塔东地区志留系物源主要来自阿尔金地区奥陶系火成岩,库车-温宿前寒武系基底是塔北志留系的主要源区,塔中志留系物源来自塔南隆起前寒武系基底。来自盆地内部碎屑锆石年代学数据表明塔里木板块早中元古代没有形成统一基底,南北塔里木块体演化各异,塔北微块体可能存在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时间一致的构造事件。南北塔里木在新元古界早期才发生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基底与演化进程,盆地内部碰撞拼合的时间可能始于前900Ma,大规模裂解期发生在前760Ma,并形成盆地碎屑岩最广泛的蚀源区,塔里木板块在新元古界与Rodinia超大陆具有相似的聚合与裂解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志留系 碎屑锆石 物源 LA—ICP—MS年龄 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旋翼碟形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方程建立与流体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保维 张宝收 +2 位作者 姜军 杜晓旭 王德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9-306,共8页
四旋翼碟形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是一种新型水下航行器。为研究此航行器的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四旋翼碟形AUV的三维模型,并定义了参考坐标系和广义特征参数;在其体坐标系中根据动量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广义参数定义的AUV六自由度动力... 四旋翼碟形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是一种新型水下航行器。为研究此航行器的流体动力特性,建立了四旋翼碟形AUV的三维模型,并定义了参考坐标系和广义特征参数;在其体坐标系中根据动量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广义参数定义的AUV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Ansys CFX流体分析软件,在的0°~90°攻角范围内,对航行器运动过程中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绘制了其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0°~15°攻角范围内,航行器具有较低的流体阻力,适宜做定深运动;在30°~50°攻角范围内,航行器具有良好的升力特性,适宜完成曲线潜浮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四旋翼碟形自主水下航行器 流体动力 特性分析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宛齐原油金刚烷类化合物及其在油气运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康绪 黄光辉 +4 位作者 肖中尧 张敏 张宝收 魏红兴 马志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2期27-31,88,共5页
大宛齐油田是一个以轻质油为主的油田。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浓度低,中性含氮化合物丰度同样较低,这给原油运移特征的研究带来了困难。研究表明,该油田原油中普遍存在一类热稳定性极高的化合物,即金刚烷类化合物,包括金刚烷和双金刚烷... 大宛齐油田是一个以轻质油为主的油田。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浓度低,中性含氮化合物丰度同样较低,这给原油运移特征的研究带来了困难。研究表明,该油田原油中普遍存在一类热稳定性极高的化合物,即金刚烷类化合物,包括金刚烷和双金刚烷类化合物。系列样品色谱分析表明,该油田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其色谱保留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利用色谱保留行为与地层色层效应在原理上的相似性,用不同结构的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比值研究了原油运移分馏效应,结果表明该油田金刚烷类运移参数具有较好的分布规律:总体上,随油藏埋深变浅,金刚烷类运移参数增加,表明原油主要存在纵向上的运移过程;在深大断裂发育区域,存在运移参数的低值分布区;平面上,运移参数自深大断裂附近由南向北增加,这种规律提供了该油田原油存在自南向北运移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大宛齐油田 金刚烷类化合物 运移参数 分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26-24井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 被引量:5
17
作者 邢永亮 张鼐 +3 位作者 张宝收 赵瑞华 陈延贵 杨晓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1-658,共8页
塔中26-24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烃包裹体。通过对烃包裹体的赋存位置、生长关系、烃包裹体特征和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认为塔中26-24井区存在Ⅰ,Ⅱ,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Ⅰ:OL+O... 塔中26-24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烃包裹体。通过对烃包裹体的赋存位置、生长关系、烃包裹体特征和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认为塔中26-24井区存在Ⅰ,Ⅱ,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Ⅰ:OL+OLG)以浅褐色、无色液烃包裹体为主,在紫外光下发中等强度的黄白-黄色荧光。第Ⅱ期烃包裹体(Ⅱ:OLG+OG)多为无色、极浅褐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在紫外光下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发强的蓝白色-蓝色荧光。第Ⅲ期烃包裹体(Ⅲ:OLG+OG+OA)多为浅褐色、褐色、深褐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在紫外光下发强的黄-黄褐色荧光。其形成温度范围分别集中在80~90,90~100和97~110℃。结合本区地质背景,认为塔中26-24井区油气藏存在3个成藏期,即晚海西期中质油成藏、早喜马拉雅期轻质-凝析油气成藏和晚喜马拉稚期高成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包裹体 盐水包裹体 成藏期次 良里塔格组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凹陷海相油气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浩 李素梅 张宝收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4-712,720,共10页
哈拉哈塘凹陷作为塔北隆起西部的重要油气单元,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油气资源丰富,但呈现多相态分布,油气性质变化成因尚不明确。通过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该区油气特征与成因。油—油、油—岩对比表明,原油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哈拉哈塘凹陷作为塔北隆起西部的重要油气单元,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油气资源丰富,但呈现多相态分布,油气性质变化成因尚不明确。通过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该区油气特征与成因。油—油、油—岩对比表明,原油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特征更为相近,指示具有成因联系;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对比显示,可能有寒武系烃源岩的成烃贡献。哈拉哈塘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硫芴含量,C29和C35藿烷相对含量也较高,暗示有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成烃贡献。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原油中低热稳定性硫化物含量不高,表明当前没有明显的TSR改造迹象。综合分析认为,源岩成熟度是控制深部高气油比原油形成的重要因素,而生物降解等次生作用是控制相对浅层重质油和H2S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碳同位素 高分辨率质谱 油源对比 油气成因 哈拉哈塘凹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奥陶系烃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招明 张鼐 +4 位作者 卢玉红 房启飞 陈瑞银 张宝收 鞠凤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奥陶系共有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代表一期高成熟稠油充注;第Ⅱ期烃包裹体代表一期中质成熟油气充注;第Ⅲ期烃包裹体代表一期高成熟轻质油气充注。第Ⅰ期由晚加里东运动期寒武系重质源油进入哈拉哈塘在哈601-... 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奥陶系共有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代表一期高成熟稠油充注;第Ⅱ期烃包裹体代表一期中质成熟油气充注;第Ⅲ期烃包裹体代表一期高成熟轻质油气充注。第Ⅰ期由晚加里东运动期寒武系重质源油进入哈拉哈塘在哈601-2井、哈601-1井附近成藏;第Ⅱ期由晚海西运动期中上奥陶统原油进入整个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第Ⅲ期由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期调整的凝析-轻质油进入英买2地区及哈拉哈塘地区南部而成藏。3期油气充注和调整,形成了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现今油气性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 奥陶系 烃包裹体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刻度区资源量计算方法比选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雪松 杨文静 +4 位作者 柳少波 黄少英 赵孟军 卢玉红 张宝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5期41-48,共8页
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出发,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地质特点和勘探历史,结合具体实例对几种常用统计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油藏发现序列法、统计趋势预测法等在塔里木盆地不适用,饱和勘探法不适用于多层系复... 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出发,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地质特点和勘探历史,结合具体实例对几种常用统计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油藏发现序列法、统计趋势预测法等在塔里木盆地不适用,饱和勘探法不适用于多层系复式油气聚集区或构造圈闭区,油田(藏)规模序列法需要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地质类型刻度区的资源量计算方法组合,为塔里木盆地第四次资源评价奠定坚实基础。指出刻度区选取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复式油气聚集区按照成藏组合的概念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子刻度区,使子刻度区的地质特征更加单一化、典型化,并根据子刻度区的地质特点选取相应的资源量计算方法组合,使资源量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以塔中北斜坡刻度区为例,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个子刻度区利用优选方法对资源量进行了重新计算,计算结果相对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提高,气资源量翻了几番,与目前的勘探现状更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 刻度区 方法组合 统计法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