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液聚合物储层适应性及驱油效果
1
作者 何欣 卢祥国 +3 位作者 曹伟佳 洪叙杰 王玉卿 张宝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1-1618,共8页
以干粉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乳液型HPAM(EYHPAM)为聚合物驱研究对象,采用恒压法,研究了水驱后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升高幅度受限情况下聚合物与油藏的匹配性,利用黏度、界面张力、SEM等测试方法评价了两种药剂基本理化性质,并分析... 以干粉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乳液型HPAM(EYHPAM)为聚合物驱研究对象,采用恒压法,研究了水驱后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升高幅度受限情况下聚合物与油藏的匹配性,利用黏度、界面张力、SEM等测试方法评价了两种药剂基本理化性质,并分析了注入方式、聚合物质量浓度对匹配关系的影响及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EYHPAM为油包水型乳状液,具有速溶性,在水溶液中聚合物分子呈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较好的增黏性能、乳化分散油滴能力,洗油效率高于干粉型HPAM。相比恒速法,恒压法限制了注入压力升幅,同时引入采液速度保留率为评价指标,使室内评价结果更接近矿场实际需求。随EYHPAM质量浓度的增加,与之匹配的岩心渗透率增大,质量浓度为3000,4000,5000 mg/L时,对应匹配的岩心渗透率最低分别为182×10^(-3),254×10^(-3),303×10^(-3)μm^(2);EYHPAM作为聚合物驱时采收率增幅为15.92%,且含水率降幅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物 恒压注入 匹配性 物理模拟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调驱效果和机理分析——以渤海油田储层条件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宝岩 卢祥国 +2 位作者 谢坤 刘义刚 云宝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针对矿场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以渤海油藏储层为模拟对象,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调驱方式增油效果实验及矿场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剂进入储层中低渗透层,一方面扩大了... 针对矿场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以渤海油藏储层为模拟对象,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调驱方式增油效果实验及矿场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剂进入储层中低渗透层,一方面扩大了波及体积,另一方面增加了渗流阻力和吸液启动压力,引起吸液剖面反转。采用"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调驱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强Cr3+聚合物凝胶前置段塞对高渗透层的封堵作用,还可进一步发挥后续水段塞转向进入中低渗透层后的驱油作用,从而减缓甚至消除调驱剂进入储层中低渗透层后引起的吸液剖面反转现象。LD5-2油田A22井实施"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调驱工艺后,压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增强驱替剂扩大波及体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聚合物凝胶 交替注入 增油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传输运移特性及其改进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宝岩 卢祥国 +2 位作者 苑盛旺 姜晓磊 李建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7,共5页
三次采油技术中使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水解和降解反应,抗温抗盐性能较差。疏水缔合聚合物凭借聚合物分子间缔合作用形成的大分子网状结构使其抗盐性有所改善,从而弥补了HPAM抗盐性差的缺陷。然而... 三次采油技术中使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水解和降解反应,抗温抗盐性能较差。疏水缔合聚合物凭借聚合物分子间缔合作用形成的大分子网状结构使其抗盐性有所改善,从而弥补了HPAM抗盐性差的缺陷。然而,疏水缔合聚合物存在其分子线团尺寸与油藏多孔介质孔隙尺寸间适应性差的问题,导致疏水缔合聚合物注入困难。针对疏水缔合聚合物与油藏适应性较差的问题,采用β-环糊精(β-CD)为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调节剂,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开展了β-CD对疏水缔合聚合物传输运移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β-CD可以改变AP-P4的缔合作用及在多孔介质中的行为。在浓度为1 g/L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溶液中加入β-CD后,溶液黏度随β-CD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当β-CD加量达到0.07%时,AP-P4溶液黏度最低(26.2 m Pa·s),为本体黏度,难以发生缔合作用。同时,随着β-CD加量的增大,AP-P4分子链间缔合作用减弱,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减小。随着β-CD加量的增大,在岩心渗透率相同(相近)条件下,AP-P4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减小,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内的传输运移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抗盐性 分子线团尺寸 传输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复合体积压裂技术优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蔡萌 唐鹏飞 +4 位作者 魏旭 刘宇 张宝岩 耿丹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6-164,共9页
为提高古龙页岩油增产改造效果,通过开展古龙页岩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实验,明确岩石力学参数对古龙页岩裂缝扩展的影响,优化页岩油储层射孔方式、簇间距、支撑剂粒径组合及类型、压裂施工控制工艺,改进古龙页岩油复合体积压裂技术。结果表... 为提高古龙页岩油增产改造效果,通过开展古龙页岩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实验,明确岩石力学参数对古龙页岩裂缝扩展的影响,优化页岩油储层射孔方式、簇间距、支撑剂粒径组合及类型、压裂施工控制工艺,改进古龙页岩油复合体积压裂技术。结果表明:古龙页岩岩石垂直页理方向上平均弹性模量为6.46 GPa,小于平行页理方向的平均弹性模量;页岩岩石表现脆性特征,抗拉强度及断裂韧性实验验证了页岩沿页理方向形成的裂缝更易扩展延伸;单段7簇35孔射孔方式能够保证人工裂缝的密集程度、增加裂缝网络长度,提高页岩储层体积改造效果;簇间距为7 m时,裂缝缝高有一定提升,容易形成复杂缝网;以70/140目、40/70目与30/50目粒径按照6∶3∶1的比例组合的支撑剂能有效支撑裂缝网络,为油气渗流建立通道。研究成果对实现古龙页岩油效益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增产改造 岩石力学 裂缝扩展 体积压裂 射孔方式 支撑剂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网压裂裂缝形态对低渗油藏渗吸采油效果影响实验 被引量:9
5
作者 陈阳 韩大伟 +3 位作者 卢祥国 张宝岩 王庆国 王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大庆油田外围地区低渗油藏储量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手段,采出程度比较低。渗吸采油是(弱)亲水低渗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措施之一。以大庆外围扶余储层流体性质和地质特征为模拟对象,在仿真模型上开展缝网压裂裂缝长度和条数对... 大庆油田外围地区低渗油藏储量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手段,采出程度比较低。渗吸采油是(弱)亲水低渗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措施之一。以大庆外围扶余储层流体性质和地质特征为模拟对象,在仿真模型上开展缝网压裂裂缝长度和条数对渗吸采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缝网压裂裂缝主缝长度和分支缝数量增加,渗吸面积增加,油水交渗作用增强,渗吸采收率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渗吸液+增能剂"组合使用能够产生原油降黏、补充驱替动力和油水交渗等3因素间协同效应,可以大幅度提高渗吸采油效果,采收率增幅超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油藏 缝网压裂 渗吸采油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多种调驱剂的驱油效果对比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子健 卢祥国 +4 位作者 张宝岩 金玉宝 月仙 宋茹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4,共6页
为了优选出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增油效果最好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恒速和恒压条件下的多种调驱剂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后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无... 为了优选出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增油效果最好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恒速和恒压条件下的多种调驱剂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后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弱碱三元复合体系、"聚合物凝胶+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组合以及"聚合物凝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都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中"聚合物凝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液流转向效果较好,含水率下降幅度较大,采收率增幅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调驱剂体系 物理模拟 聚合物凝胶 组合液 液流转向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水pH对Cr^(3+)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效果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谢坤 卢祥国 +3 位作者 曹豹 曹伟佳 郭琦 张宝岩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9-74,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pH条件下Cr3+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机理,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以聚合物质量浓度、矿化度调节剂浓度和聚铬比为影响因素,在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成胶效果良好的聚合物凝胶配方组成...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pH条件下Cr3+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机理,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以聚合物质量浓度、矿化度调节剂浓度和聚铬比为影响因素,在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成胶效果良好的聚合物凝胶配方组成基础上,研究了pH对Cr3+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能够促进醋酸铬的电离,增大多核羟桥配离子与聚合物分子链上羧基之间发生配位反应的概率,有利于Cr3+聚合物凝胶形成"分子内"交联结构体系;随溶剂水pH增加,溶液中OH-数量增加,参与交联反应的Cr3+数量减少,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效果变差;适当降低溶剂水pH可进一步改善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分子内”交联 Cr^3+聚合物凝胶 正交试验 成胶效果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参数对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影响实验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广斌 卢祥国 +1 位作者 张宝岩 胡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8,共4页
中国致密油藏和特低渗透气藏的油气产量近年增加很快,多裂缝或缝网等大型压裂成为开采此类油气藏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了解裂缝对油气渗流的影响,优化裂缝长度和开度等参数,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开展了裂缝对致... 中国致密油藏和特低渗透气藏的油气产量近年增加很快,多裂缝或缝网等大型压裂成为开采此类油气藏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了解裂缝对油气渗流的影响,优化裂缝长度和开度等参数,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开展了裂缝对致密油藏和特低渗透气藏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裂缝贯穿程度和开度增加,岩心孔隙度增大,但增幅较小;与孔隙度相比较,裂缝可明显提高岩心渗透性;当裂缝贯穿程度超过60%时,渗透率开始明显增大,当贯穿程度达到100%时,裂缝岩心渗透率要比基质岩心渗透率高10~1 0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参数 渗透率 孔隙度 人造岩心 裂缝长度 裂缝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的性能评价及矿场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牛丽伟 谢坤 张宝岩 于振涛 葛玉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8,11,共8页
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和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和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流动特性、岩心内静态成胶和液流转向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初期黏度、分子线团... 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和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和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流动特性、岩心内静态成胶和液流转向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初期黏度、分子线团尺寸、阻力系数、注入压力均与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比较接近;5 d后,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的黏度大幅度上升,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残余阻力系数明显上升,说明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具有良好的延缓交联性能。岩心实验表明,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可以在多孔介质内发生交联反应,成胶后具有良好的液流转向效果。矿场试验表明,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在深部调驱过程中注入压力明显提升,采油井的含水明显下降,产油量明显增加,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延缓成胶 分子线团尺寸 阻力系数 液流转向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黏滑溜水裂缝内携砂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伟 张宝岩 +2 位作者 王贤君 吴浩兵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2-28,共7页
滑溜水在裂缝中的携砂运移规律,对指导滑溜水压裂实践有重要意义。采用可视化平行板裂缝模拟装置,测试了不同注入参数组合的输砂剖面。结果表明,造缝滑溜水+70~140目支撑剂+8%砂比时,滑溜水携砂能力好,裂缝入口端未出现砂堤,支撑剂对裂... 滑溜水在裂缝中的携砂运移规律,对指导滑溜水压裂实践有重要意义。采用可视化平行板裂缝模拟装置,测试了不同注入参数组合的输砂剖面。结果表明,造缝滑溜水+70~140目支撑剂+8%砂比时,滑溜水携砂能力好,裂缝入口端未出现砂堤,支撑剂对裂缝的充填不充分;在低黏滑溜水+40~70目支撑剂+15%砂比和高黏滑溜水+20~40目支撑剂+20%砂比条件下,裂缝填砂量较大,深部裂缝砂堤较高,但裂缝入口处充填差;随着施工排量的增加,几种组合模式均表现出砂堤前缘距入口距离增大,前缘高度减小,平衡高度变化不大的情况。注入组合是影响砂堤形态的重要因素,不同注入参数组合模式对应的砂堤形态和表征参数相差较大,现场需对组合模式进行优化,提高入口处裂缝的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溜水 运移规律 前缘位置 平衡高度 砂堤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体系与萨中地区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王荣健 马立华 张宝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3,共7页
为保证强碱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萨中地区顺利实施,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及其影响因素、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其影响因素和驱油剂分子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半径匹配关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为保证强碱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萨中地区顺利实施,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及其影响因素、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其影响因素和驱油剂分子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半径匹配关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增大;随聚合物浓度升高,聚合物溶液中Dh呈“增大—减小—增大”趋势;随剪切强度增大,聚合物溶液中Dh先降低后升高。驱油剂岩心渗透率极限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增大而增大,随剪切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油藏岩石与驱油剂聚合物的适应性受岩石渗透率、聚合物浓度、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剪切强度等因素影响,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孔喉半径中值/Dh”范围通常在1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体系 油藏适应性 分子线团尺寸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剪切强度 孔喉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抛机清土装置的仿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家祥 刘慧丽 +1 位作者 张宝岩 宋虎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154,共4页
基于翻抛机清土铲应用工况容易损坏的缺点,设计一种兼有清土和避障功能的清土装置。应用Solid Works建立清土装置三维模型,并利用其内置功能插件分别对清土装置的避障工况和避障清土混合工况进行运动学仿真和有限元受力分析。通过运动... 基于翻抛机清土铲应用工况容易损坏的缺点,设计一种兼有清土和避障功能的清土装置。应用Solid Works建立清土装置三维模型,并利用其内置功能插件分别对清土装置的避障工况和避障清土混合工况进行运动学仿真和有限元受力分析。通过运动仿真得到位移和角速度曲线图,显示清土装置旋转清土范围60°,铲尖提升高度200mm,符合初步设计功能要求。同时,分析主要受力零件清土铲铲体两种工况下的对等应力云图,得出受力安全系数分别为1.3和1.4,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清土铲的速度和力学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土装置 翻抛机 运动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播植草在秦沈客运专线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宝岩 《路基工程》 2002年第5期60-62,共3页
介绍喷播植苹的防护技术及草种选择,针对秦沈客运专线路堤边坡特点,结合实例对这种植物防护技术的工程效果及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关键词 喷播植草 秦沈客运专线 边坡防护 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扶余油层静态渗吸采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庆国 王婷婷 +3 位作者 陈阳 张宝岩 韩大伟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2,共5页
大庆外围致密油藏原油储量十分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开发技术手段,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渗吸采油是(弱)亲水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获得弱亲水致密油藏的高效开采技术,本文分别考察了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X"... 大庆外围致密油藏原油储量十分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开发技术手段,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渗吸采油是(弱)亲水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获得弱亲水致密油藏的高效开采技术,本文分别考察了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X"、"SYH(石油磺酸盐)+Na_2CO_3"、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YANG"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CY"渗吸液对渗透率Kg2.0×10^(-3)μm^2左右的弱亲水岩心的渗吸采油效果。研究表明,渗吸采收率与渗吸速度不仅受油水界面张力影响,还受岩石孔隙润湿性影响。渗吸采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YANG"和"DCY"渗吸液兼顾了改变岩石孔隙表面润湿性和降低界面张力两方面功效,因而渗吸采油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较大。考虑到"YANG"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储层岩石孔隙内吸附量较大,渗吸采油效果会因此有所降低,故推荐使用"DCY"渗吸液体系,质量分数以0.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扶余储层 渗吸采油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压榨辊传动侧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文 李超 +4 位作者 武丽影 孙馥明 张宝岩 王海祥 李志强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72,共4页
针对造纸机发生真空压榨辊传动侧螺栓断裂情况进行故障诊断。通过实际测量真空压榨辊辊筒和轴,对纸机压榨部石辊、真空压榨辊、下压榨胶件之间受力分析,计算传动侧电机提供的扭矩和真空压榨辊传动侧螺栓所承受的抗剪切强度,研究了真空... 针对造纸机发生真空压榨辊传动侧螺栓断裂情况进行故障诊断。通过实际测量真空压榨辊辊筒和轴,对纸机压榨部石辊、真空压榨辊、下压榨胶件之间受力分析,计算传动侧电机提供的扭矩和真空压榨辊传动侧螺栓所承受的抗剪切强度,研究了真空压榨辊螺栓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真空压榨辊螺栓断裂的原因如下:(1)真空压榨辊筒与轴发生间隙配合;(2)真空压榨辊所承受的线压力过大;(3)螺栓实际承受的剪切强度大于其对应材料的许用切应力。本文还提出了防止真空压榨辊螺栓断裂的相关预防措施,应在纸机停机检修期间做好对真空压榨辊的维护与改造,为今后纸机安全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压榨辊 受力分析 线压力 抗剪切强度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机水针控制系统参数测试与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超 雷海龙 +4 位作者 徐凯 耿青玲 孙馥明 张宝岩 王海祥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为了缩小水针最终停止位置与设定目标引纸位置的偏差问题,本研究基于水针移动控制系统,采用变速双死区方法,以控制低死区为例,针对合理选取控制低死区数值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多次实验测试数据,找出控制低死区数值合理范围,基于多项... 为了缩小水针最终停止位置与设定目标引纸位置的偏差问题,本研究基于水针移动控制系统,采用变速双死区方法,以控制低死区为例,针对合理选取控制低死区数值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多次实验测试数据,找出控制低死区数值合理范围,基于多项式拟合优化方法,建立水针位移与控制低死区数值的数学模型,求解出控制低死区数值,并进行生产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选择控制低死区数值为30时,水针定位偏差最小,与设定位置偏差为6 mm,误差为-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机水针 定位偏差 变速双死区 数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机水针精准移动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贵宁 雷海龙 +5 位作者 李超 张宝岩 王海洋 毕既华 孙馥明 王志文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6-80,共5页
本课题设计了一套水针移动控制系统以解决造纸机网部用于纸机引纸和全幅定位的水针精准移动问题。基于变速双控制死区方法,控制水针移动和定位;通过控制水针移动的速度切换,配合设置双控制死区;采用水针降速的方式降低由水针移动引起的... 本课题设计了一套水针移动控制系统以解决造纸机网部用于纸机引纸和全幅定位的水针精准移动问题。基于变速双控制死区方法,控制水针移动和定位;通过控制水针移动的速度切换,配合设置双控制死区;采用水针降速的方式降低由水针移动引起的惯性误差,以达到精准控制水针定位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变速双控制死区方法,水针位移曲线变化平缓,最终停止时与水针设定位置的误差为0.8%,定位更加精确;且与变速单死区系统相比,水针移动反应时间缩短,为纸机水针精准位移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机水针 移动定位 控制系统 双死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机罗茨风机真空度故障分析与改善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超 徐凯 +3 位作者 雷海龙 孙馥明 张宝岩 王海祥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63-65,共3页
本文介绍了造纸机干燥部真空辅助设备——罗茨风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针对生产过程中真空系统的真空度不足现象,分析其原因并采取了对罗茨风机上的过滤网进行清洗的解决方法。实践表明,清洗过滤网后,真空系统的真空度提高了160%,罗... 本文介绍了造纸机干燥部真空辅助设备——罗茨风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针对生产过程中真空系统的真空度不足现象,分析其原因并采取了对罗茨风机上的过滤网进行清洗的解决方法。实践表明,清洗过滤网后,真空系统的真空度提高了160%,罗茨风机电机负载降低了69.8%,效果良好。该方法不仅提升了纸机罗茨风机设备的真空度,同时降低了电能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机 网部 真空系统 罗茨风机 真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机网部罗茨风机故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超 徐凯 +3 位作者 雷海龙 张宝岩 王海祥 孙馥明 《黑龙江造纸》 2022年第3期26-27,共2页
针对纸机网部真空辅助设备——罗茨风机为例,介绍罗茨风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生产作业中发现罗茨风机异响故障问题,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解决方法,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罗茨风机异响故障得到良好解决,罗茨风机运行平稳。
关键词 造纸机 网部 罗茨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琳 马浏轩 张宝岩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3年第12期176-178,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五育”融合理念应运而生。文章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将“五育”融入课程之中,提出了案例串联知识点、多角度解决问题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为其未...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五育”融合理念应运而生。文章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将“五育”融入课程之中,提出了案例串联知识点、多角度解决问题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为其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五育”融合 跨专业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