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化学理念下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实践——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1
作者 杜红红 张宝军 《化学教与学》 2025年第10期58-60,共3页
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入为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绿色化学十二项基本原则的创新框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通过知识体系重组、情境案例设计和实验模块创新三个维度展开实践,并构建了包含... 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入为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绿色化学十二项基本原则的创新框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通过知识体系重组、情境案例设计和实验模块创新三个维度展开实践,并构建了包含教学实践策略、资源支持和持续发展在内的实施保障体系。实践表明,创新后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对推进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理念 高中化学 课程内容 创新设计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安全壳贯穿件焊缝自动超声检测系统开发
2
作者 周路生 于毅 +3 位作者 刘呈超 陶今 张宝军 崔涛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通过分析国内某核电厂贯穿件焊缝现场检查条件,阐述国内外现有管道检测装置的不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管道贯穿件对接全焊透环焊缝自动超声检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该焊缝手动检查不可达的问题,实现了贯穿件管道狭窄空间内检测装置的快速... 通过分析国内某核电厂贯穿件焊缝现场检查条件,阐述国内外现有管道检测装置的不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管道贯穿件对接全焊透环焊缝自动超声检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该焊缝手动检查不可达的问题,实现了贯穿件管道狭窄空间内检测装置的快速安装和定位,操作简单、高效。采用开发的检测系统应用于某核电厂贯穿件焊缝在役检查,结果表明检测系统满足现场检查要求,验证了技术开发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壳 贯穿件焊缝 狭窄空间 超声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机组水汽指标异常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3
作者 张宝军 郭岩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7期145-148,共4页
某厂通过对其330 MW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炉在供热期间出现的异常超标的典型水汽指标进行梳理、排查分析,发现造成给水溶解氧、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主要原因。针对汽水系统氢电导率、溶解氧超标问题,结合该厂4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改造切缸... 某厂通过对其330 MW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炉在供热期间出现的异常超标的典型水汽指标进行梳理、排查分析,发现造成给水溶解氧、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主要原因。针对汽水系统氢电导率、溶解氧超标问题,结合该厂4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改造切缸机组抽汽系统运行方式,发现原因是低压缸零功率投入后,蒸汽直接进入热网加热器系统,热网疏水未经过凝汽器抽汽,也未经凝结水混床除盐直接进入除氧器。通过采取去除水汽系统中的溶解性气体,减少锅炉水汽系统中阴离子杂质产生以及严格控制预处理、除盐、精处理装置的运行参数等一系列措施后,有效提升给水溶解氧、水汽氢电导率指标的合格率,有效降低水汽热力设备的腐蚀、结垢的风险,为同类型机组相关故障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缸 氢电导率 溶解氧 水汽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州孙水河流域耕地撂荒时空格局分析
4
作者 秦小敏 熊东红 +3 位作者 赵冬梅 张宝军 张闻多 刘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8,239,共9页
[目的]提取长期、精确的撂荒地空间分布信息,摸清流域耕地撂荒分布规律,进而为大凉山区域土地资源管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凉山州孙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了研究区2009—2016年的撂荒... [目的]提取长期、精确的撂荒地空间分布信息,摸清流域耕地撂荒分布规律,进而为大凉山区域土地资源管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凉山州孙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了研究区2009—2016年的撂荒地分布数据,分析了近10年来孙水河流域撂荒地时空格局、演变动态与影响因素。[结果](1)2009—2016年流域耕地撂荒情况呈现两个阶段:2009—2011年缓慢降低,2012—2016年快速增加。撂荒地多分布在中高山区域,并向河谷平原地区逐渐聚拢。多年平均撂荒面积为5357.88 hm^(2),2016年达到最大撂荒率(24.50%),年均撂荒面积:中游(2260.50 hm^(2))>上游(1716 hm^(2))>下游(1381.37 hm^(2)),年均撂荒率:上游(19.17%)>中游(15.46%)>下游(8.50%)。(2)撂荒地标准差椭圆分布呈现两个发展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东南—西北”的方向分布,2013年后重心回移,撂荒更为聚集。(3)撂荒地多分布在海拔>2800 m,坡度15°~25°,距水系500 m内的地形单元。[结论]地形条件、生产水平、政治因素等均会导致区域撂荒时空格局变化,未来应加强辨析人类活动及自然条件对撂荒地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时空格局 CART决策树 标准差椭圆 孙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水高度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沟头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宝军 熊东红 +4 位作者 杨丹 张素 校亮 苏正安 董一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9,共12页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强烈,以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为主,陡立沟壁跌坎是活跃沟头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采用野外原位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25和50 cm两种不同跌水高度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跌水高度下,(1)径流跌水冲刷力差异显著...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强烈,以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为主,陡立沟壁跌坎是活跃沟头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采用野外原位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25和50 cm两种不同跌水高度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跌水高度下,(1)径流跌水冲刷力差异显著。跌水势能转化量平均值分别为4.89和9.78 J s-1,跌水剪切力平均值分别为25.9和53.5 Pa,均呈现倍数关系。(2)跌穴发育形态特征及下游侵蚀量差异大。2个小区跌水最大下切深度分别为7.38和7.50 cm,平均下切深度分别为3.87和5.16 cm;沟头沟壁及下游沟床部位侵蚀量累积贡献平均为41%和54%。(3)径流含沙量差异显著(p<0.1)。整个试验中2个小区径流平均含沙量分别为7.51和18.76 g L^(-1),且径流经过沟壁跌坎后,含沙量分别平均增大6.25和25.49 g L^(-1)。初步认为沟壁跌坎高度差异影响径流冲刷力及其侵蚀产沙特征,但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跌坎高度下的相关研究,为干热河谷区冲沟沟头溯源侵蚀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冲刷力 侵蚀产沙特征 跌水高度 冲沟沟头 元谋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病情的关系——以四川省壤塘县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宝军 杨林生 +2 位作者 王五一 李永华 李海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了探讨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大骨节病之间的关系,以病情相对严重的四川省壤塘县为研究区域,采集了O~20cm和20~40cm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样品,测定其机械组成和Se等9种微量元素。深层土壤中Fe2O3、Co、Se等元素及物理... 为了探讨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大骨节病之间的关系,以病情相对严重的四川省壤塘县为研究区域,采集了O~20cm和20~40cm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样品,测定其机械组成和Se等9种微量元素。深层土壤中Fe2O3、Co、Se等元素及物理性黏粒的含量略高于表层土壤,而Mo等元素及物理性砂粒的含量则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稍高一些。由于当地土壤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因而土壤剖面或土层之间的元素含量和机械组成并无明显差异(P〉0.05)。土壤Mo和Se元素的缺乏导致农作物对这两种元素吸收量的减少,进而造成当地人群特别是儿童处于低Se、低Mo营养状态,这与当地大骨节病病情的关系密切。受母岩和成土作用等的共同影响,理化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如Fe2O3、Co、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Zn与Cu、Hg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这些元素与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按大骨节病病情严重程度将所涉及到的行政村平均分为四组:Ⅰ病区(n=6,患病率14.02%~19.87%),Ⅱ病区(n=6,患病率24.62%~28.20%),Ⅲ病区(n=6,患病率28.45%~36.26%),Ⅳ病区(17,=5,患病率37.30%~53.66%)。由于土壤黏粒和Fe:0,对Se的吸附作用,它们在不同病区的分布特征相同,即土壤黏粒、Fe2O3和Se的含量越低,大骨节病的病情越严重。随病情加重土壤Hg含量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但在低Se、低Hg条件下两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理性黏粒 大骨节病 壤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民勤县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宝军 马金珠 +1 位作者 赵鑫 黄天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6-229,234,共5页
通过对民勤气象站1956~2000年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并运用非参数检验法(M-K法)对气温年际变化趋势检验和各个季节平均气温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民勤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0年平均增幅约为0.305℃,且... 通过对民勤气象站1956~2000年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并运用非参数检验法(M-K法)对气温年际变化趋势检验和各个季节平均气温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民勤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0年平均增幅约为0.305℃,且达到0.05显著性水平。最低温度出现在1967年,年均气温为6.5℃;1967年之后,气温波动上升,20世纪90年代升幅明显,较60年代上升约1.2℃。(2)年内气温变化存在季节性差异。除夏季外,春、秋、冬三个季节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增温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和春季。其中,冬季和秋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较大,夏季气温贡献最小,这可能跟夏季降水较多抵消了气温升高有关,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尚需进一步讨论分析。此外对气温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MANN-KENDALL法 民勤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代理的混合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宝军 潘雪增 +1 位作者 王界兵 平玲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7-993,1162,共8页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实时的入侵检测往往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网络的规模庞大,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进而要求入侵检测系统有较大的吞吐量;二是网络的环境复杂,数据类型多样,相应的要求入侵检测系统有较大的准确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实时的入侵检测往往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网络的规模庞大,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进而要求入侵检测系统有较大的吞吐量;二是网络的环境复杂,数据类型多样,相应的要求入侵检测系统有较大的准确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该模型基于多代理的分布式结构,能够适应网络规模和带宽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混合应用了异常和误用入侵检测技术,具有低的误警率和漏警率;采用了多属性的特征提取方法,能够精确的把握入侵行为的特征,从而有效的识别入侵行为;采用径向基函数来构造分类器,使得分类器具有较强的推广能力,能够对未知的入侵行为进行准确的判定,进一步增强了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实验表明该系统吞吐量大,准确性高,适合于当前高速复杂的网络环境,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支持向量机 特征提取 多代理系统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2-乙酰基-6-(2-甲基苯亚胺基)乙基吡啶铁/MAO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宝军 邢立华 +2 位作者 孟锐 姜涛 王延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99,共4页
合成了新型络合物氯化2-乙酰基-6-(2-甲基苯亚胺基)乙基吡啶铁,探讨了它与甲基铝氧烷(MAO)共同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在60℃、2.0 MPa、n(Al)/n(Fe)=1500、主催化剂浓度为20μmol/l的条件下,催化剂活性高达2.03×1... 合成了新型络合物氯化2-乙酰基-6-(2-甲基苯亚胺基)乙基吡啶铁,探讨了它与甲基铝氧烷(MAO)共同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在60℃、2.0 MPa、n(Al)/n(Fe)=1500、主催化剂浓度为20μmol/l的条件下,催化剂活性高达2.03×107g/(mol.h),且丁烯-1选择性小于10%,己烯-1选择性大于20%,辛烯-1选择性大于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催化剂 乙烯齐聚 Α-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低丘红壤水稻土硒及其生物有效形态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宝军 钟松臻 +1 位作者 龚如雨 吴代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南方低丘红壤水稻土中生物有效硒的组成与特性,在赣南地区采集了26份代表性土样,并对土壤总硒、磷酸盐提取态硒及土壤pH、土壤有机质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总硒为234.7μg/kg(n=26),属于中等含硒...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南方低丘红壤水稻土中生物有效硒的组成与特性,在赣南地区采集了26份代表性土样,并对土壤总硒、磷酸盐提取态硒及土壤pH、土壤有机质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总硒为234.7μg/kg(n=26),属于中等含硒水平土壤。有机硒是土壤浸提液中硒的主要存在方式,约占土壤可提取态硒(8.88μg/kg)的90%。土壤浸提液中亚硒酸盐含量(0.62μg/kg,n=26)高于硒酸盐(0.47μg/kg,n=21)。除亚硒酸盐外,土壤浸提液中各形态硒(包括有机硒、无机硒和硒酸盐)与土壤总硒或可提取态硒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随高程增加土壤pH略有升高,而土壤各形态硒(亚硒酸盐除外)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土壤pH、有机质与土壤浸提液中各形态硒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不过,有机质对土壤中亚硒酸盐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有机硒 亚硒酸盐 土壤pH 土地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宝军 唐崟 +1 位作者 芦红超 肖胜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2期5306-530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团聚体的影响。[方法]通过江西省某农业园区农地(水稻田和旱地)、林地和荒地土壤团聚体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团粒结构的差异,并讨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于2.0...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团聚体的影响。[方法]通过江西省某农业园区农地(水稻田和旱地)、林地和荒地土壤团聚体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团粒结构的差异,并讨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于2.00 mm土壤团聚体的比例约占一半,其他各粒径团聚体的比例占10%左右,而且,随土壤粒径的减小团聚体数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大于2.00 mm的团聚体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林地>农地>荒地,而不同农业用地土壤中大于2.00 mm团聚体所占的比例为芝麻>水稻>花生。此外,高含水量水稻土中大于2.00 mm团聚体数量约为低含水量水稻土的4倍,但对于0.50~0.25 mm粒径的团聚体,前者数量不足后者的1/5。[结论]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团聚体数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以大于2.00 mm团聚体为主。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植被覆盖状况、人类干预强度、土壤含水量等因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土壤大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大团聚体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生物托盘系统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宝军 冯启言 白晓龙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39,共4页
针对分散建筑的特点,厌氧-生物托盘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试验,分析研究了处理系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为90%以上,SS为85%以上,NH3-N为80%以上,TP为80%以上,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中水回用的要求。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厌氧 生物托盘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宝军 卢梦怡 +1 位作者 陈治清 曹雅萍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33-36,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波束形成算法。针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算法,由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其权矢量;将协方差矩阵以列向量的形式输入RBF神经网络,对其加以训练,使之逼近MVDR算法的权矢量;将训练好的RBF神经... 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波束形成算法。针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算法,由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其权矢量;将协方差矩阵以列向量的形式输入RBF神经网络,对其加以训练,使之逼近MVDR算法的权矢量;将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用于波束形成中,对不同角度的接收信号,RBF神经网络可自适应地输出相应权矢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波束形成算法能快速逼近任意波束算法的权矢量,波束赋形效果良好,与已有波束形成算法相比,可降低算法复杂度,减少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算法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载地震装置在线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宝军 史建平 马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7-52,共6页
为加强高速铁路车载地震装置设备管理,在线掌握设备状况,方便设备维护维修,基于车载地震装置在线远程监测、在线远程检测和在线远程维护等方面的需求分析,阐述车载地震装置在线管理系统构成,研究定位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紧急处置信息... 为加强高速铁路车载地震装置设备管理,在线掌握设备状况,方便设备维护维修,基于车载地震装置在线远程监测、在线远程检测和在线远程维护等方面的需求分析,阐述车载地震装置在线管理系统构成,研究定位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紧急处置信息、车地数据传输信息等远程监测功能,制动控制测试、场景测试、出入库检测等远程检测功能,以及数据下载及数据管理等远程维护功能,提出车载地震装置在线管理系统方案,通过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数据库,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载地震装置 在线管理 地震预警 远程监测 远程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体系的介稳相平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宝军 孙柏 邓天龙 《盐业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我国青藏高原以富含硼、锂盐湖卤水而闻名于世,其卤水体系属L i+、Na+、K+、Mg2+(Ca2+)∥C l-、CO32-(HCO3-)、SO42-,Borate-H2O体系,因其特殊性质,被称之为“盐湖卤水体系”。开展介稳相平衡领域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而... 我国青藏高原以富含硼、锂盐湖卤水而闻名于世,其卤水体系属L i+、Na+、K+、Mg2+(Ca2+)∥C l-、CO32-(HCO3-)、SO42-,Borate-H2O体系,因其特殊性质,被称之为“盐湖卤水体系”。开展介稳相平衡领域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可指导盐湖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文章着重归纳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盐体系介稳相平衡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体系 介稳相平衡 PITZER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杜仲叶的营养价值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宝军 张磊 王健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11期42-48,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杜仲叶的营养价值与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预测分析。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杜仲叶化合物和对应的潜在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DAVID数据库和KEGG Pathway数据库分别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基...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杜仲叶的营养价值与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预测分析。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杜仲叶化合物和对应的潜在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DAVID数据库和KEGG Pathway数据库分别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找出潜在的重要化合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筛选得到槲皮素、山奈酚、芦丁、桃叶珊瑚苷、牻牛儿醇等5个重要的活性营养成分,10个潜在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杜仲叶可能是通过肿瘤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膀胱癌信号通路等多个代谢途径发挥其营养功能。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杜仲叶潜在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的筛选确认,为系统阐述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药食同源 营养价值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宝军 方建邦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期20-21,共2页
研究性学习对培养一线应用性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高职课程学科体系的束缚,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为学生探索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培养团队精神创造了条件,是一... 研究性学习对培养一线应用性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高职课程学科体系的束缚,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为学生探索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培养团队精神创造了条件,是一种较为适合职业院校的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μC812的在系统可编程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宝军 赫建国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5期10-11,16,共3页
介绍了 A DI公司的 MCS5 1系列单片机的兼容芯片 A DμC812 ,并基于该芯片设计了一种具有在系统可编程能力的数据采集电路。该数据采集电路采用 A DμC812的片内 A / D和 D/ A转换器减小了电路体积 ;同时应用这种芯片的在系统可编程能... 介绍了 A DI公司的 MCS5 1系列单片机的兼容芯片 A DμC812 ,并基于该芯片设计了一种具有在系统可编程能力的数据采集电路。该数据采集电路采用 A DμC812的片内 A / D和 D/ A转换器减小了电路体积 ;同时应用这种芯片的在系统可编程能力不仅可以方便地在应用现场对系统进行升级 ,而且在设计调试阶段不需要专用硬件开发设备和编程设备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系统可编程 串行下栽 数据采集 单片机 ADΜC8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宝军 王斯晗 +4 位作者 曲家波 袁宗胜 李玉龙 孙永成 安志勇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9期14-17,共4页
综述了国内主要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情况,并对第二代钌基合成氨催化剂的研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合成氨 催化剂 研究进展 中国 铁基催化剂 钌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污染场地铁碳微电解法原位修复实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宝军 田西昭 +1 位作者 白振宇 李红超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2-86,共5页
以某电镀厂为研究对象,在收集研究区水文地质、污染现状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以铁碳微电解填料为还原剂去除Cr6+的室内实验研究,在确定修复参数后,开展了土壤原位淋洗的中试试验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法可在60 min内将水中Cr6... 以某电镀厂为研究对象,在收集研究区水文地质、污染现状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以铁碳微电解填料为还原剂去除Cr6+的室内实验研究,在确定修复参数后,开展了土壤原位淋洗的中试试验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法可在60 min内将水中Cr6+质量浓度由22.52 mg/L降至0.012mg/L;野外中试试验结果表明,污染羽得到有效控制,试验运行5个月后,受污染区域的各监测井Cr6+质量浓度均小于0.05 mg/L。修复治理效果评估表明,修复治理工程的运行明显地抑制了Cr6+向下游的扩散,保证了居民用水安全和地下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铁碳还原 微电解法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