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杂岩内二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宏法 陈刚 +3 位作者 鲍洪平 王润三 马占荣 彭天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9,共10页
山西临县紫金山杂岩主要由深成相岩瘤、浅成相岩墙和岩基、喷出相熔岩和火山角砾岩等岩石单元组成。对该杂岩体内的浅成相次透辉二长岩、霞辉正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原位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次透辉二长岩锆石边部U-Pb年龄加权... 山西临县紫金山杂岩主要由深成相岩瘤、浅成相岩墙和岩基、喷出相熔岩和火山角砾岩等岩石单元组成。对该杂岩体内的浅成相次透辉二长岩、霞辉正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原位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次透辉二长岩锆石边部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6.7±6.5)Ma,Th/U比值0.781~2.559,明显呈三段性,表明岩浆同化混染过程中岩浆成分变化的岩浆混合过程信息;锆石核部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937±37)Ma,Th/U比值为0.339~0.669,显示岩浆成因特征;(霓)霞(次透)辉正长岩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7±2.7)Ma,Th/U比值1.484~5.0,反映岩浆富Th且与二长岩互补的特征,揭示出这2期岩浆之间存在有限混合现象。2个样品年龄均显示紫金山碱性杂岩体最早的二长岩与霞辉正长岩浆活动在早白垩世。二长岩的2个孤点年龄(222±4)Ma和(323±3)Ma可能代表了霓霞钛辉岩、正霞正长岩及白霞正长岩包体岩石岩浆底侵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透辉二长岩 霞辉正长岩 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 山西临县紫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部超钾质岩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宏法 包洪平 +3 位作者 彭天朗 王润三 白海峰 马占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72-1182,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部出露的铜城超钾质岩,分布在甘肃省崇信县铜城镇以南的桃梢屲—庙滩一带,为浅成侵入岩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性为霓辉黑榴二长斑岩与假白榴石斑岩。斑晶矿物成分以含白榴石、黑榴石、霓辉石及两种长石为特征;地球...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部出露的铜城超钾质岩,分布在甘肃省崇信县铜城镇以南的桃梢屲—庙滩一带,为浅成侵入岩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性为霓辉黑榴二长斑岩与假白榴石斑岩。斑晶矿物成分以含白榴石、黑榴石、霓辉石及两种长石为特征;地球化学显示:主量元素以富集K2O、Al2O3、CaO而贫SiO2、MgO、TiO2、P2O5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Sr、Ba、Pb而贫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为特征,地幔起源环境可能为EMI型富集地幔;两种岩性锆石U-Pb年龄显示其形成年龄(110.8±1.0)Ma和(107.6±0.9)Ma,为早白垩世。因此笔者认为: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发生岩石圈大幅减薄作用过程中,陆块西部岩石圈也有相应岩石圈减薄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岩 锆石U-PB 地球化学 中生界 岩石圈减薄 鄂尔多斯 西南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火山机构岩体岩浆演化——岩相学及岩石矿物学的证据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宏法 陈刚 +3 位作者 鲍洪平 王润三 马占荣 彭天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紫金山碱性火山机构岩体的岩相学及岩石矿物学特征来研究其岩浆的演化关系。方法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室内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紫金山碱性杂岩体是华北地台西部、鄂尔多斯地块东缘,活动期在早白垩纪的一个点式火山机构... 目的通过分析紫金山碱性火山机构岩体的岩相学及岩石矿物学特征来研究其岩浆的演化关系。方法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室内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紫金山碱性杂岩体是华北地台西部、鄂尔多斯地块东缘,活动期在早白垩纪的一个点式火山机构。岩相学上主要表现为由深成相岩瘤或包体、超浅成相、火山颈相和少量熔岩组成。岩性上主要发育碱性系列和偏碱性系列两个系列岩石类型。碱性系列与偏碱性系列展现出不同的矿物组合。结论紫金山碱性杂岩体所有岩石类型原始岩浆可能来自两个旋回性质不同地幔条件的部分熔融,派生出8次分期岩浆活动。第一旋回两种性质的原始岩浆在上侵运移过程中有有限混合现象发生。混合的结果使得二长岩中次透辉石中霓石分子的含量增高,显微镜下成绿色,角闪正长岩的正长石斑晶中出现霓石嵌晶,应该为粗安岩的喷出相岩石演化成了粗面质火山岩。碱性系列霞辉正长岩中霓辉石结晶成了次透辉石,使得形成岩石的碱度下降。第二旋回原始岩浆上行过程中有霓霞钛辉岩、正霞正长岩、白霞正长岩的分离结晶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 火山机构 鄂尔多斯东缘 华北 山西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盆地基底的时代格架:来自锡矿山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东亮 黄德志 +2 位作者 张宏法 王国强 杜高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56-3468,共13页
湘中盆地中部锡矿山晚古生代沉积地层中含有大量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显示这些锆石形成于3400—350Ma。在年龄谱系图上它们呈多个时间区段分布,反映出湘中地区对华南大陆所经历的印支运动之前的各期重要构造变革均有物质响应。根... 湘中盆地中部锡矿山晚古生代沉积地层中含有大量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显示这些锆石形成于3400—350Ma。在年龄谱系图上它们呈多个时间区段分布,反映出湘中地区对华南大陆所经历的印支运动之前的各期重要构造变革均有物质响应。根据不同时段锆石年龄范围,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厘定出湘中盆地的垂向物质组合从下向上主要包括:结晶基底(〉1.9Ga)、变质基底(1.9—0.54Ga)、微(或未)变质基底(0.54—0.41Ga)以及表层的沉积盖层(〈0.41Ga),并根据不同层锆石的年龄组合特征,以及岩层发育过程中对应的构造事件,对盆地基底-盖层框架中各物质层的形成环境进行了阐述。此外,通过对比煌斑岩与其围岩锆石的U—Pb年龄结构,结合野外地质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得出该煌斑岩中锆石是熔体形成期间残留的锆石,而非其上升过程中捕获自围岩。由这些锆石大多形成于840~700Ma断定,锡矿山煌宽岩主要的物质来源是盆地的中上部变质基底,明确了煌斑岩熔体及与之相关流体获取物质补充的层位在基底一盖层框架中的位置。这些工作可为进一步探讨超大型Sb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的耦合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 盖层 锆石U-PB 锡矿山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缘南华山古生代埃达克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晔 董云鹏 +6 位作者 王润三 柳小明 张宏法 何登峰 杨钊 李玮 张宏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6-241,共16页
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处北秦岭、北祁连、贺兰山构造带交接部位,构造带西段的南华山弧形构造带中发育有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体(岩株),侵入于下元古界海原群以及中寒武统香山群、下奥陶统阴沟群中。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次为二长花岗岩和... 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处北秦岭、北祁连、贺兰山构造带交接部位,构造带西段的南华山弧形构造带中发育有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体(岩株),侵入于下元古界海原群以及中寒武统香山群、下奥陶统阴沟群中。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次为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并有少量角闪奥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等,其中普遍含有暗色闪长质包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主要为准铝—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高Al_2O_3、低MgO特征,尤其是低Y和Yb、高Sr和Sr/Y比值特征,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组成。同时,岩石明显亏损Nb、Ta、P和Ti,富集Cs、Rb、Ba、Th、U、K、Pb、Nd、Zr等。综合分析认为,早古生代祁连俯冲洋壳板片熔融,熔体与楔形地幔熔体混合后上侵,并与下地壳熔体再次混合形成了南华山花岗岩。利用LA-ICPMS法测得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16±14 Ma,代表了花岗岩结晶年龄。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地层特征和不整合接触关系,限定祁连—秦岭交接区俯冲、碰撞造山和地壳加厚发生在志留纪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ICPMS锆石年代学 地球化学 花岗岩 南华山 鄂尔多斯西南缘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汝箕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岳远刚 董云鹏 +4 位作者 王润三 徐静刚 张宏法 柳小明 何登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7-1170,共14页
贺兰山汝箕沟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顶部发育一套基性火山岩,为我们探讨贺兰山地区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套火山岩为一套拉斑玄武岩,主量元素以相对富Na2O(1.29%-3.66%)、贫K2O(〈1%)和低Mg#(43%-58%)为特... 贺兰山汝箕沟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顶部发育一套基性火山岩,为我们探讨贺兰山地区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套火山岩为一套拉斑玄武岩,主量元素以相对富Na2O(1.29%-3.66%)、贫K2O(〈1%)和低Mg#(43%-58%)为特征。稀土元素总含量较低(65.13×10-6-94.52×10-6),(La/Yb)N=3.46—4.71,为轻稀土富集型。富集Cs、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该套火山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岩浆喷溢时间晚于盆地裂陷沉积时间,具被动裂谷性质。综合分析表明,汝箕沟玄武岩岩浆是拉张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过渡区域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橄榄岩、单斜辉石的结晶分异,表明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阿拉善地块与东部华北板块之间曾经历过一次伸展裂解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拉斑玄武岩 被动裂谷盆地 汝箕沟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