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油砂沥青热转化前后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安贵 王刚 +2 位作者 毕研涛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440,共7页
采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内蒙古3种油砂沥青及其流化热转化后的液体产品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油砂沥青及热转化后得到的液体产品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发现热转化得到的液体产品平均分子结构... 采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内蒙古3种油砂沥青及其流化热转化后的液体产品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油砂沥青及热转化后得到的液体产品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发现热转化得到的液体产品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相对于原料油砂沥青,热转化液体产品的芳碳率fA略有增加、环烷碳率fN大幅度增加,而烷基碳率fp则明显减少,并且总环数RT从6.10~8.64下降到2左右,芳香环数RA从3.13~6.10下降到1左右,环烷环数RN也从2.22~3.42下降到1左右。3种不同性质油砂沥青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变化趋势相同,均归因于油砂沥青热转化过程中多环芳烃的聚合和长链烷烃侧链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沥青 流化热转化 结构分析 核磁共振 红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图牧吉油砂流化热转化反应规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安贵 王刚 +2 位作者 毕研涛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9-255,共7页
在小型流化热转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内蒙古图牧吉油砂的流化热转化反应规律。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90℃、反应时间5 min、水/油质量比0.4、热载体/油砂质量比2。在此最优操作条件下,液体产品收率达到79.87%,轻油收率达到26.59... 在小型流化热转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内蒙古图牧吉油砂的流化热转化反应规律。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90℃、反应时间5 min、水/油质量比0.4、热载体/油砂质量比2。在此最优操作条件下,液体产品收率达到79.87%,轻油收率达到26.59%。随着图牧吉油砂流化热转化反应温度的升高,干气、液化气及汽油产率增加,这主要来自于重油的二次裂化。热转化后的液体产品相对于油砂沥青,残炭、微量金属含量及黏度都有大幅度的降低,同时馏程得到很大改善,有助于后续的加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油砂沥青 热转化 流化热转化 沥青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砂流化热转化过程中结焦热载体的烧碳动力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安贵 王刚 +2 位作者 毕研涛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7-574,共8页
采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气相色谱联用装置,对油砂流化热转化过程中的结焦热载体进行了烧碳动力学及烧焦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结焦热载体烧碳反应速率与碳的质量分数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与氧分压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可用阿... 采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气相色谱联用装置,对油砂流化热转化过程中的结焦热载体进行了烧碳动力学及烧焦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结焦热载体烧碳反应速率与碳的质量分数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与氧分压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可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反应速率与烧焦温度的关系。结焦热载体烧碳反应对碳的反应级数与FCC催化剂烧碳再生反应对碳的反应级数不同,其活化能E_a远小于FCC催化剂烧碳再生等过程的活化能,主要是由于结焦热载体中的碱土金属加快了烧碳过程的反应速率,改变了碳的反应级数,降低了该反应过程的活化能。烧焦产物中n(CO_2)/n(CO)仅是温度的函数,在600~720℃随着烧焦温度的升高n(CO_2)/n(CO)降低;当温度高于72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n(CO_2)/n(CO)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热载体 烧碳动力学 自催化作用 n(CO2)/n(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油砂加工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凌逸群 王刚 +2 位作者 张安贵 徐春明 高金森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2期6-10,共5页
分别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流化热转化法对内蒙古图牧吉油砂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溶剂萃取法可以得到油砂中几乎所有油品,但其液体产品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及高残炭等特点,后续加工难度大;流化热转化法可以得到油砂中82.3%的油品,与溶剂萃... 分别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流化热转化法对内蒙古图牧吉油砂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溶剂萃取法可以得到油砂中几乎所有油品,但其液体产品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及高残炭等特点,后续加工难度大;流化热转化法可以得到油砂中82.3%的油品,与溶剂萃取法相比,其液体产品的性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对流化热转化得到的液体产品进行分馏和分析,其中汽油、柴油收率之和达到了37.32%,但是需要进一步精制才能达到国家油品标准的质量要求;重油收率达到了62.68%,可以通过进一步掺炼实现其轻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油砂沥青 流化热转化 溶剂萃取 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处理茜素红S模拟染色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丽 范洪富 +1 位作者 方永奎 张安贵 《印染》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4,共4页
以茜素红S模拟染色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电絮凝法的降解处理效果,以及间接电催化氧化法的脱色作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电絮凝处理过程的优化工艺为:阳极采用白铁板材,电流密度25 mA/cm2,电极间距2.2 cm,反应时间40 min,色度及CODCr去... 以茜素红S模拟染色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电絮凝法的降解处理效果,以及间接电催化氧化法的脱色作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电絮凝处理过程的优化工艺为:阳极采用白铁板材,电流密度25 mA/cm2,电极间距2.2 cm,反应时间40 min,色度及CODCr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12%和91.62%。间接电催化氧化法对废水的脱色处理优化工艺为:反应时间30 min,:NaCl添加量3.0g/L,电流密度25 mA/cm2,电极间距3.0 cm,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染料 电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法脱硫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安贵 刘吉平 +1 位作者 朱中华 颜蜀雋 《能源科技》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硫回收装置尾气处理系统采用了氨法脱硫工艺。本文介绍了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阐述了装置运行情况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通过在脱硫塔底部增加浓缩脱硫段...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硫回收装置尾气处理系统采用了氨法脱硫工艺。本文介绍了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阐述了装置运行情况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通过在脱硫塔底部增加浓缩脱硫段、脱硫塔顶加设除雾器,以及脱硫塔外增设循环氧化槽等方法,解决了氨法脱硫装置尾气不达标、硫酸铵溶液氧化率低且无法结晶等影响装置长周期稳定生产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硫酸铵 氧化率 氨逃逸 脱硫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催化剂在多周期MTP反应中的再生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林 齐静 +8 位作者 关翀 袁炜 焦洪桥 廖祖维 金政伟 张安贵 雍晓静 李云 刘殿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5-972,共8页
采用热重分析探讨了经过多周期MTP反应后的工业ZSM-5催化剂的再生行为,考察了催化剂积炭量、烧炭温度及氧分压对烧炭再生过程的影响。将不同周期催化剂的酸性和孔道结构作为动力学模型预测的重要因素,建立了多周期ZSM-5催化剂的本征烧... 采用热重分析探讨了经过多周期MTP反应后的工业ZSM-5催化剂的再生行为,考察了催化剂积炭量、烧炭温度及氧分压对烧炭再生过程的影响。将不同周期催化剂的酸性和孔道结构作为动力学模型预测的重要因素,建立了多周期ZSM-5催化剂的本征烧炭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当再生气流量为70 mL/min时,可排除失活催化剂的外扩散,不同周期失活催化剂的积炭类型较为接近;随着反应-再生周期数的增加,碳级数逐渐变小、氧分压级数逐渐增大,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与实验数据拟合,相对误差在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丙烯(MTP) 催化剂 失活 再生 ZSM-5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法脱硫中游离酸波动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安贵 雷云飞 +1 位作者 颜蜀雋 江永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2期96-99,共4页
氨法脱硫技术在高效治理SO_(2)的同时可得到副产品硫酸铵,但存在硫酸铵的游离酸超标问题,影响硫酸铵质量和销售价格。本文从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角度出发,对影响硫酸铵产品游离酸波动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 氨法脱硫 游离酸 解决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黏度调合模型的优化及应用
9
作者 张安贵 王汉文 +5 位作者 李艳 于晓文 梁雪美 王恒 燕艺楠 郑舒丹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2,共8页
研究了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与其他3种基础油的混合油黏度调合数学模型的准确度和适用性.测定了天然气合成基础油GTL420分别与合成基础油PAO10、矿物基础油500N和煤基费-托合成基础油CTL10按不同比例调合的混合基础油在4... 研究了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与其他3种基础油的混合油黏度调合数学模型的准确度和适用性.测定了天然气合成基础油GTL420分别与合成基础油PAO10、矿物基础油500N和煤基费-托合成基础油CTL10按不同比例调合的混合基础油在40℃和100℃时的运动黏度,对黏度调合模型进行优化.基于偏差率、均方根误差、残差平方和以及决定系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rrhenius方程在3种调合体系中的偏差率最大,不能精确描述混合基础油的真实运动黏度;Lederer-Roegiers Sr方程和Grunberg-Nissan方程表现出相似的模拟效果,但在不同调合体系中的有效性不同;Oswal-Desai方程的结构较复杂,但准确度和适用性是最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合成基础油 混合基础油 黏度调合模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液化柴油产品特性及调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雪美 张安贵 +1 位作者 刘素丽 安良成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S02期29-34,共6页
通过分析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柴油烃类组成和理化性能,研究了直接液化柴油和间接液化柴油工艺和产品特点差异性及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与国Ⅵ标准柴油(-10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柴油和煤间接液化柴油产品性质具有良好... 通过分析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柴油烃类组成和理化性能,研究了直接液化柴油和间接液化柴油工艺和产品特点差异性及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与国Ⅵ标准柴油(-10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柴油和煤间接液化柴油产品性质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调和柴油的密度满足线性可加性,可根据目标值计算出调和比例;调和柴油的运动黏度随着间接液化柴油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范围决于定2种原料的运动黏度值;调和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根据调和比例可调整为-50~3℃,满足国Ⅵ标准不同型号柴油要求;分别使用0~250 mg/kg不同添加量的脂肪酸型和脂肪酸酯型抗磨剂,发现调和柴油对抗磨剂具有较好的感受性,降低了调和柴油的磨痕直径。2者调和能生产出满足标准要求的低硫低芳清洁柴油,且对抗磨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煤间接液化 调和柴油 抗磨剂 感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分子筛ZSM-22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克旺 方昕 +3 位作者 雍晓静 张安贵 齐静 狄清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112,共9页
ZSM-22分子筛具有中等强度的表面酸性和适宜的孔径结构,在长链烷烃异构化和烯烃异构化等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ZSM-22分子筛的催化活性、选择性、热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孔结构、表面酸性强度、晶粒尺寸和晶体... ZSM-22分子筛具有中等强度的表面酸性和适宜的孔径结构,在长链烷烃异构化和烯烃异构化等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ZSM-22分子筛的催化活性、选择性、热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孔结构、表面酸性强度、晶粒尺寸和晶体化学组成等物化性质,掌握物化性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催化剂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对比ZSM-22分子筛不同合成方法的特点,分析不同合成方法对分子筛的活性、选择性、结构等物化性质的影响,总结了ZSM-22分子筛的应用现状、经改性后应用效果的优化及范围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22分子筛 水热合成法 离子液体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MTP催化剂对模拟废水中对二甲苯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娜娜 金政伟 +2 位作者 庄壮 张安贵 苏慧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9期114-120,178,共8页
将工业MTP装置排放的废MTP催化剂进行酸碱硅烷化改性处理后,分析其结构,并进行吸附对二甲苯(PX)废水的试验研究,分别考察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剂用量、PX初始浓度以及pH对PX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45℃、pH值=6、t=20 min、吸... 将工业MTP装置排放的废MTP催化剂进行酸碱硅烷化改性处理后,分析其结构,并进行吸附对二甲苯(PX)废水的试验研究,分别考察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剂用量、PX初始浓度以及pH对PX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45℃、pH值=6、t=20 min、吸附剂用量为0.6 g、PX初始浓度为2.1 g/L的吸附条件下,吸附率达到最大值89.6%。改性废MTP催化剂吸附废水中的对二甲苯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改性废MTP催化剂对PX的等温吸附特征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MTP 催化剂 对二甲苯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础油之间调配及在柴油机油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守敬 白天忠 +2 位作者 梁雪美 安良成 张安贵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1年第9期53-56,共4页
考察石油基与煤基基础油及煤基与煤基基础油之间调合关系,并开展煤基基础油与润滑油添加剂复配调合CI-415W40柴油机油实验。选取质量比为46∶54的煤基基础油A与煤基基础油B作为复合基础油,考察添加剂的添加量对复合基础油倾点和运动黏... 考察石油基与煤基基础油及煤基与煤基基础油之间调合关系,并开展煤基基础油与润滑油添加剂复配调合CI-415W40柴油机油实验。选取质量比为46∶54的煤基基础油A与煤基基础油B作为复合基础油,考察添加剂的添加量对复合基础油倾点和运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剂、增黏剂的合适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2%,5%。在此配方下制备的柴油机油主要理化性能均满足CI-415W40柴油机油标准要求,与市售同类型品牌柴油机油理化性能对比,其低温性能和黏温性能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调配 柴油机油 煤基 石油基 CI-4 15W40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olen工艺丙烯配催化剂与白油配催化剂技术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玉柱 张安贵 《神华科技》 2013年第2期75-78,共4页
就丙烯配催化剂与白油配催化剂在Novolen工艺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技术对比。通过研究发现:采用丙烯配催化剂在技术路线上可行,经济上要优于白油配催化剂,主要是由于催化剂单耗得到了降低和节省白油成本。但与白油配催化剂相比,丙烯配催... 就丙烯配催化剂与白油配催化剂在Novolen工艺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技术对比。通过研究发现:采用丙烯配催化剂在技术路线上可行,经济上要优于白油配催化剂,主要是由于催化剂单耗得到了降低和节省白油成本。但与白油配催化剂相比,丙烯配催化剂温度波动较大,粉料中的细粉明显上升,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丙烯聚合 丙烯配催化剂 白油配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P工艺副产混合芳烃催化裂化改质研究
15
作者 张静 郭守敬 +2 位作者 安良成 张安贵 金政伟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0年第7期18-21,26,共5页
利用克级催化裂化装置,以MTP(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二次催化裂化加工过程中热裂化反应的特点,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空速、反应温度对产物组分及诱导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2在体积空速1.0 h-1... 利用克级催化裂化装置,以MTP(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二次催化裂化加工过程中热裂化反应的特点,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空速、反应温度对产物组分及诱导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2在体积空速1.0 h-1、反应温度360℃条件下,对MTP副产混合芳烃改质效果最显著,产物中烯烃质量分数降低了60%,芳烃的含量略有提升,反应产物的诱导期得到大幅改善,能够满足国Ⅵ汽油标准中诱导期不小于480 min的要求,说明该反应对二烯烃改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P 混合芳烃 催化裂化改质 汽油 氧化安定性 诱导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P副产混合芳烃蒸馏切割馏分段组分分布研究
16
作者 张静 王慧琴 +2 位作者 段永亮 安良成 张安贵 《能源科技》 2021年第5期67-70,共4页
以MTP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沸点蒸馏仪分别以90℃、95℃、100℃为一次切割点,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蒸馏切割后的馏分段组分含量,考察切割点对蒸馏切割馏分段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90℃、<95℃及<100℃馏分均可分离... 以MTP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沸点蒸馏仪分别以90℃、95℃、100℃为一次切割点,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蒸馏切割后的馏分段组分含量,考察切割点对蒸馏切割馏分段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90℃、<95℃及<100℃馏分均可分离出芳烃含量≯3%,苯含量≯0.5%,总二烯烃含量<1%,烯烃含量≮30%的轻组分,且<100℃馏分段收率最高可达45%,该馏分组分与MTP工艺循环烃较为相似;>90℃、>95℃及>100℃馏分均可分离出芳烃含量≮35%,苯含量≯0.5%,总二烯烃含量<1%、烯烃含量≯40%的重组分,>100℃馏分收率达到50%,该馏分芳烃富集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P 混合芳烃 蒸馏切割 组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