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刺激响应球型水凝胶的制备及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守村 闫雪垠 +1 位作者 宋阳华 李卓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0-877,共8页
以纤维素、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等为原料制备了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互穿网络复合水凝胶材料(GCel/PD)。GCel/PD材料具有显著的CO_(2)刺激响应特性,能有效地吸附分离牛血清白蛋白(BSA)。... 以纤维素、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等为原料制备了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互穿网络复合水凝胶材料(GCel/PD)。GCel/PD材料具有显著的CO_(2)刺激响应特性,能有效地吸附分离牛血清白蛋白(BSA)。其中,对BSA的最大吸附量可达(434.4±15)mg/g。在CO_(2)/N2氛围的循环切换下,GCel/PD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循环使用3次之后,对蛋白质的吸附量仍能达到167.5 mg/g。使用之后,颗粒状GCel/PD便于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有望在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方面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凝胶 CO_(2) 刺激-响应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对聚乙烯醇乳化行为的影响及大孔材料的制备
2
作者 张守村 皮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3,共7页
以聚乙烯醇-1788(PVA-1788)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3种甲基丙烯酸酯系列水溶性单体对水包二氧化碳(C/W)型高内相乳液(HIPE)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然后采用HIPE模板法制备了两种大孔材料。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存在对C/W... 以聚乙烯醇-1788(PVA-1788)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3种甲基丙烯酸酯系列水溶性单体对水包二氧化碳(C/W)型高内相乳液(HIPE)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然后采用HIPE模板法制备了两种大孔材料。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存在对C/W型HIPE的形成及稳定影响较小,所得乳液最高能稳定48 h;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乙酯的存在却不利于上述乳液的形成及稳定;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所得材料存在丰富的孔结构,孔径在10μm及以上孔的数量占比均在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聚乙烯醇 高内相乳液 大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利用天然废弃材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云普 梁燕 +4 位作者 张继 刘汉功 李智文 申永前 张守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1,共3页
利用天然废弃物野山杏肉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野山杏肉接枝聚合丙烯酸/丙烯酰胺(AA/AM)的高吸水性树脂。并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对其合成工艺进行... 利用天然废弃物野山杏肉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野山杏肉接枝聚合丙烯酸/丙烯酰胺(AA/AM)的高吸水性树脂。并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合成了吸水倍率为802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75g/g的高吸水性树脂,并应用红外、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野山杏肉废弃物 微波辐射 接枝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RATRP法在硅胶表面接枝两亲性嵌段聚合物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利平 王云普 张守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0,共4页
首先将叔丁基过氧化氢引到硅胶表面,然后,以氯化铜为催化剂,联二吡啶为配体,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并以此杂化材料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实现了丙烯酰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结构可控的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 首先将叔丁基过氧化氢引到硅胶表面,然后,以氯化铜为催化剂,联二吡啶为配体,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并以此杂化材料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实现了丙烯酰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结构可控的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酰胺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用XPS,GPC,SPM和TG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符合"活性聚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活性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云普 张守村 +2 位作者 王利平 熊玉兵 申永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50,共3页
首先制备了链转移剂α-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然后在离子液体中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并用FT-IR1、H-NMR和GPC等技术分别对其结构... 首先制备了链转移剂α-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然后在离子液体中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并用FT-IR1、H-NMR和GPC等技术分别对其结构和聚合体系的"活性"特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转移剂 离子液体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活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白粉病生防菌H_1、H_2的种类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范瑛阁 方海晶 +2 位作者 韩鹏 张守村 韩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4,共5页
通过形态特征、培养条件及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rDNA分子序列测定,对黄瓜白粉病生防菌H1、H2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的形态特征及22项生理生化指标与枯草芽孢杆菌相符;生防菌H1、H216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枯草芽孢杆菌... 通过形态特征、培养条件及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rDNA分子序列测定,对黄瓜白粉病生防菌H1、H2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的形态特征及22项生理生化指标与枯草芽孢杆菌相符;生防菌H1、H216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高于99.5%,因此,H1、H2均为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ubtilis).综合上述结果,最终确定生防菌H1、H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枯草芽孢杆菌 生防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拮抗棉花枯萎病菌产铁载体内生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松 张守村 +1 位作者 林天兴 龚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712-12713,12729,共3页
[目的]以盆栽控病效果良好的一株植物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对铁载体的研究,探索其对棉花枯萎病的拮抗机制。[方法]通过蔗糖-天冬氨酸(Modified Sugar-Aspartic Acid,MSA)平板初步判断菌株是否产铁载体及其荧光特性;根据特定波长下吸光度... [目的]以盆栽控病效果良好的一株植物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对铁载体的研究,探索其对棉花枯萎病的拮抗机制。[方法]通过蔗糖-天冬氨酸(Modified Sugar-Aspartic Acid,MSA)平板初步判断菌株是否产铁载体及其荧光特性;根据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值测定各菌株在液体MSA培养基内产铁载体活性;不同铁离子浓度下,比较其铁载体对棉花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等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该内生细菌在MSA培养基中高产的荧光铁载体对棉花枯萎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铁离子浓度的提高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初步分析确定该内生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芽孢杆菌可以通过分泌铁载体竞争铁的吸收而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铁载体 棉花枯萎病菌 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葡萄糖基/麦芽糖基大孔材料及其形貌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皮茂 张守村 +1 位作者 魏杰 李伟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804-2807,共4页
首先,在氢氧化钾的催化作用下,分别将葡萄糖、麦芽糖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得到甲基丙烯酰化的葡萄糖(G-GM)和麦芽糖(M-GM)两种水溶性单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核磁共振波谱(1HNMR)仪确定其结构。然后以G-GM/M-GM... 首先,在氢氧化钾的催化作用下,分别将葡萄糖、麦芽糖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得到甲基丙烯酰化的葡萄糖(G-GM)和麦芽糖(M-GM)两种水溶性单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核磁共振波谱(1HNMR)仪确定其结构。然后以G-GM/M-GM的水溶液为连续相,二氧化碳为分散相,二丙烯酸聚乙二醇酯(M W:1 000)为交联剂,制备水包二氧化碳型高内相乳液(内相体积分数大于74.05%),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最后以过硫酸钾/四甲基乙二胺为引发剂,引发连续相中的单体聚合,得到大孔材料。实验结果显示,所得高内相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高能稳定存在48 h以上。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所得大孔材料的孔径分布与所用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存在关系,其平均孔径分布在10~25μm之间,且存在大量的开孔结构,该材料有望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乳液 大孔材料 麦芽糖 葡萄糖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