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模拟接触条件下外卖餐盒微塑料迁移的显微红外表征
- 1
-
-
作者
张宇宵
鲁珍妮
林勤保
李函珂
李烃
-
机构
暨南大学包装工程学院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
拱北海关技术中心
-
出处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98-206,共9页
-
基金
珠海市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420004000056)。
-
文摘
目的研究市售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与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餐盒在与食品模拟物接触过程中的微塑料迁移特征,评估微塑料的释放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常见PP和PS餐盒各2款,在80℃条件下分别与典型食品模拟物(50%乙醇和4%乙酸)接触2 h,随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Micro-FT-IR)表征迁移至模拟物中的微塑料种类与浓度,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样品表面形貌特征。结果微塑料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种类包括PP、PS、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酰胺(Polyamide,PA)和酚醛树脂。与50%乙醇接触时,PP和PS餐盒释放的微塑料浓度分别为0.6×10^(3)~3.2×10^(3)颗/L和1.3×10^(3)~1.8×10^(3)颗/L;与4%乙酸接触时,分别为0.2×10^(3)~0.8×10^(3)颗/L和0.4×10^(3)~0.7×10^(3)颗/L,表明含油脂食品模拟物可能促进微塑料释放。微塑料粒径分布在10~434μm,其中超过95%的粒子粒径大于20μm。SEM分析发现,外卖餐盒表面存在裂纹、凹陷等缺陷,可能是加速微塑料释放的关键因素。结论PP和PS餐盒在高温条件下与食品模拟物接触均会释放多种类型的微塑料,其中50%乙醇模拟物对微塑料释放更为敏感,餐盒表面结构缺陷可能加剧其释放行为,提示外卖包装在使用安全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与监管。
-
关键词
外卖餐盒
微塑料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食品模拟物
聚丙烯
聚苯乙烯
-
Keywords
takeaway food containers
microplastics
micro-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ood simulants
polypropylene
polystyrene
-
分类号
TB48
[一般工业技术—包装工程]
TQ320.77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