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隧道车行横通道喷锚支护施工力学研究
1
作者 崔凯琪 陈华 +4 位作者 张毅杰 张学宇 周佳媚 张生 袁文强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1期251-256,263,共7页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现场实测,开展了对施工过程中横通道围岩的演化规律的探究和对喷锚支护的受力分析,验证了喷锚衬砌支护方式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主洞开挖至距横通道约1洞径时,横通道围岩位移发生明显变化,拱腰处围岩...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现场实测,开展了对施工过程中横通道围岩的演化规律的探究和对喷锚支护的受力分析,验证了喷锚衬砌支护方式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主洞开挖至距横通道约1洞径时,横通道围岩位移发生明显变化,拱腰处围岩位移最大达到9.79 mm;(2)横通道围岩竖向应力在施工中出现两次应力释放过程,第一次和第二次应力释放系数分别为20%和80%,而水平应力则基本在横通道开挖时才发生释放;(3)喷锚支护结构在拱顶、拱腰和仰拱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衬砌最大应力仅达到5.39 MPa,喷锚支护的支护体系发生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数值模拟 车行横通道 位移应力演化 喷锚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外部电磁环境分析与辐射安全裕度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学宇 苏东林 +1 位作者 戴飞 谢树果 《遥测遥控》 2010年第2期7-11,共5页
辐射安全裕度是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关键指标,是保证系统能够在使用环境下正常工作的前提。从安全裕度的定义出发,分析外部电磁环境对于系统安全裕度的重要意义,指出现有辐射安全裕度试验方法的缺陷。提出用于评估外部电磁环境的两种方法... 辐射安全裕度是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关键指标,是保证系统能够在使用环境下正常工作的前提。从安全裕度的定义出发,分析外部电磁环境对于系统安全裕度的重要意义,指出现有辐射安全裕度试验方法的缺陷。提出用于评估外部电磁环境的两种方法,并指出考虑外部电磁环境后辐射安全裕度测试的难点。文中还分析了系统对外部电磁环境的感应特性,提出一种新的辐射安全裕度测试方法,降低了测试难度,使安全裕度测试更加全面、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安全裕度 屏蔽效能 共模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衬底上铝背电极制备及相关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岳红云 吴爱民 +3 位作者 冯煜东 胡娟 张学宇 李廷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4,共5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聚酰亚胺柔性衬底上制备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铝背电极,研究了不同溅射功率和工作气压条件对铝电极薄膜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征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分别采用四探针...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聚酰亚胺柔性衬底上制备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铝背电极,研究了不同溅射功率和工作气压条件对铝电极薄膜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征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分别采用四探针测量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薄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迅速增加,漫反射率提高,薄膜的最高平均漫反射率高达70%;同时薄膜电阻率降低.工作气压为0.5Pa时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和良好的漫反射率.综合考虑薄膜的电学性能与光学性能,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溅射功率300~450W、工作气压0.5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能电池 柔性衬底 背电极 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T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5
4
作者 史少飞 吴爱民 +1 位作者 张学宇 姜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0-133,共4页
阐述了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特征,并从异质结能带结构的优化、非晶硅层的制备方法、背面场(BSF)的研究、衬底材料的选取以及发射极材料的革新等方面综述了HIT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发展状况。概述了HIT电池的产业化应用研究现状,并... 阐述了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特征,并从异质结能带结构的优化、非晶硅层的制备方法、背面场(BSF)的研究、衬底材料的选取以及发射极材料的革新等方面综述了HIT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发展状况。概述了HIT电池的产业化应用研究现状,并展望了HIT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T 太阳能电池 异质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R-PECVD制备纳米硅颗粒薄膜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娟 吴爱民 +3 位作者 岳红云 张学宇 秦福文 闻立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0-834,共5页
为消除紫外线对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热损害,并进一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提出在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顶部低温下制备一薄层纳米硅薄膜.在P型(100)硅片上采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ECR-PECVD)技术交替沉积SiO2/Si/S... 为消除紫外线对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热损害,并进一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提出在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顶部低温下制备一薄层纳米硅薄膜.在P型(100)硅片上采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ECR-PECVD)技术交替沉积SiO2/Si/SiO2层,改变衬底温度和H2流量沉积纳米硅薄膜,探讨低温下直接制备纳米硅薄膜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下,薄膜以非晶相为主,局部分布有零星的网格状晶化相,随着温度的升高,晶化趋势增加,晶化相颗粒大小在5~8 nm;当H2流量在20~40 mL/min变化时,随着流量的增加,薄膜晶化相增多,纳米硅尺寸在5~10 nm,但H2流量超过30 mL/min后,随着H2流量的增加,薄膜晶化率下降,纳米硅颗粒减少.利用H等离子体原位刻蚀方法,可明显改善薄膜晶化效果,经原位刻蚀处理后纳米晶颗粒尺寸及分布比较均匀,颗粒大小在6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R-PECVD 太阳能电池 薄膜 纳米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鹏 高其乾 +2 位作者 段良升 张学宇 吕威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利用两种廉价前驱体,通过热聚缩作用成功制备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XRD,FT-IR测试验证了实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两种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Rh.B的性能进行评定。由尿素制备的g-C_3N_4在60min的光照条件下去... 利用两种廉价前驱体,通过热聚缩作用成功制备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XRD,FT-IR测试验证了实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两种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Rh.B的性能进行评定。由尿素制备的g-C_3N_4在60min的光照条件下去除水中染料达到99%以上,而由硫脲制备的g-C_3N_4去除率不足50%。同时通过SEM、BET等测试对影响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的因素进行对比讨论。尿素制备的g-C_3N_4呈现为纳米片层状,比表面积达到50m2/g,是硫脲制备的g-C_3N_4的2.78倍,由此可知,微观形貌以及比表面积是影响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聚缩 类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TiO_2纳米棒对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其乾 段良升 +2 位作者 王鹏 张学宇 吕威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结合材料合成与器件制作,通过TiO_2纳米棒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探讨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在电池制作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旨在提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此采用水热合成法,探索了不同的... 结合材料合成与器件制作,通过TiO_2纳米棒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探讨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在电池制作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旨在提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此采用水热合成法,探索了不同的水热合成条件,对TiO_2纳米棒形貌的影响,并且以CdS作为敏化剂制得了不同形貌的TiO_2纳米棒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得出了水热合成条件为:15mL浓盐酸,15mL去离子水,150℃加热温度时效率最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水热合成 纳米棒 量子点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核密度的网约车上下客热点识别 被引量:9
8
作者 龙雪琴 周萌 +1 位作者 赵欢 张学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93,100,共9页
为分析网约车上下客热点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网约车订单数据,构建基于网络核密度估计的上下客热点识别模型,采用回归模型对热点进行聚类和分级。通过研究区域划定、数据清洗和筛选,引入以路网距离为度量的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基于非均... 为分析网约车上下客热点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网约车订单数据,构建基于网络核密度估计的上下客热点识别模型,采用回归模型对热点进行聚类和分级。通过研究区域划定、数据清洗和筛选,引入以路网距离为度量的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基于非均质网络方向延展和网络距离衰减效应,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特征时段内网约车上下客点的核密度值进行估计。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核密度值进行聚类,识别出研究区域的热点路段分布及其等级。通过与平面核密度估计结果对比分析,本文提出的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体现了上下客热点在路段和交叉口的分布特点,表征了实际的交通需求与路网结构的关系。研究结论为优化城市网约车的运营管理、提高城市居民出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上下客热点识别 网络核密度 零膨胀负二项回归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住分布与轨道交通网络的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小云 张学宇 +2 位作者 施澄 刘钰倩 丁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43,共9页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在功能上的协同发展,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联立方程解析职住空间结构形态与轨道交通网络的空间交互关系。采用职住自足性指数测度职住平衡,并提出基于实际路网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2SFCA)法计...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在功能上的协同发展,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联立方程解析职住空间结构形态与轨道交通网络的空间交互关系。采用职住自足性指数测度职住平衡,并提出基于实际路网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2SFCA)法计算轨道交通可达性;利用空间联立方程揭示了职住平衡与轨道交通可达性的空间交互效应;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探讨了西安市职住空间和轨道交通网络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实际路网距离的高斯2SFCA法能够更合理地评价轨道交通可达性;区域职住平衡和轨道交通可达性存在互馈作用;两者自身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两者之间存在正向交互空间溢出效应;从局部耦合效应来看,强化西安市主城区北部和西南部的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职住空间交互作用的规律,可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职住平衡 可达性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空间联立方程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多孔TiO_2光阳极对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良升 高其乾 +2 位作者 王鹏 张学宇 吕威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37-441,共5页
通过旋涂法以P25、松油醇、乙基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浆料,并将其均匀涂布在FTO导电玻璃上,通过控制旋涂次数来制备不同厚度的TiO_2光阳极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CdS量子点做敏化剂,通过连续离子层沉积... 通过旋涂法以P25、松油醇、乙基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浆料,并将其均匀涂布在FTO导电玻璃上,通过控制旋涂次数来制备不同厚度的TiO_2光阳极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CdS量子点做敏化剂,通过连续离子层沉积(SILAR)法制备CdS/TiO_2光阳极,以化学浴沉积(CBD)法制备CuS对电极,最终组装为电池器件。通过对电池的光电性能测试,首先明确了不同CdS沉积次数的CdS/TiO_2光阳极对电池的光电性能影响,在最佳的CdS沉积次数上得到了不同旋涂厚度TiO_2光阳极对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dS沉积次数为9次,TiO_2旋涂次数为3次,厚度为15μm时,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光电转换效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Isc=8.18mA·cm-2、η=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TIO2 旋涂法 光阳极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全文增补中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常发性拥堵传播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小云 屈霞萍 +1 位作者 张学宇 邓亚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4,共10页
为精确识别常发性拥堵传播路径,分析其传播机理,以达到疏导拥堵源头,阻断传播路径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拥堵传播机理研究方法。首先,在城市路网时空立方体数据模型框架下,采用车辆轨迹数与速度指标识别交通拥堵区域,基于... 为精确识别常发性拥堵传播路径,分析其传播机理,以达到疏导拥堵源头,阻断传播路径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拥堵传播机理研究方法。首先,在城市路网时空立方体数据模型框架下,采用车辆轨迹数与速度指标识别交通拥堵区域,基于常发性拥堵的相对时空稳定性,提出分时段的常发性交通拥堵网格识别方法;其次,建立拥堵时空传播树,针对交通拥堵传播的动态性,提出以频率加权的频繁传播关系集挖掘方法,构建频繁拥堵传播子树;再次,引入动态贝叶斯网络,通过贝叶斯估计进行参数学习,获取拥堵传播概率;最后,以西安市南二环路东段区域为例,运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拥堵传播路径及其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空立方体模型,采用车辆轨迹数与行程速度指标共同识别各时间帧内常发性拥堵网格,为拥堵传播机理的准确分析奠定了基础;利用STC算法构建拥堵传播树,提出考虑拥堵传播在时间上复现性特征的频繁项集挖掘方法,用以重构频繁拥堵传播子树、明确常发性拥堵传播路径;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量化分析网格间拥堵传播可能性,为动态寻找拥堵传播网络中的关键路段,科学合理的制定缓堵方案及任务时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发性拥堵识别 加权频繁项集 常发性拥堵传播机理 动态贝叶斯网络 出租车GPS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属性的轨道交通出行行为分类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小云 张学宇 +1 位作者 薛顺然 王建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0年第4期166-174,共9页
为了深入挖掘轨道交通乘客出行多样性,全面掌握不同群体的出行时空规律,本文利用西安市2017年4月AFC一票通和一卡通的刷卡数据,基于两类群体不同时间(工作日、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客流统计特征,重点针对一卡通用户,构建了全面表征轨道交... 为了深入挖掘轨道交通乘客出行多样性,全面掌握不同群体的出行时空规律,本文利用西安市2017年4月AFC一票通和一卡通的刷卡数据,基于两类群体不同时间(工作日、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客流统计特征,重点针对一卡通用户,构建了全面表征轨道交通乘客多维出行特征的指标体系。采用GMM算法对工作日出行乘客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轨道出行典型群体,探讨了不同群体的行为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类方法既能兼顾已有的出行强度分类效果,更能发掘如线路利用熵值等其他维度上轨道出行特征的差异性。引入行为动力学分析深入剖析了乘客出行的内在机理,表明群体层面轨道出行呈现“强阵发、弱记忆”的特征;出行稳定群体出行时间间隔呈现“非幂律非指数”状态,且该群体出行时间间隔的“胖尾”特征和随机性相对于随机出行群体和偶发出行群体均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发掘轨道出行多样性,把握时空规律,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定具体运营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出行特征 多维属性 GMM算法 行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总成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学宇 李振忠 王艳梅 《汽车电器》 1991年第3期12-13,共2页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总成被人们喻为汽车的神经网络,这充分地说明了它在汽车电器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目前,车内设施越来越多,电线束总成的结构及电路也越来越复杂。对电线束总成的结构、功能、适应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电气性能...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总成被人们喻为汽车的神经网络,这充分地说明了它在汽车电器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目前,车内设施越来越多,电线束总成的结构及电路也越来越复杂。对电线束总成的结构、功能、适应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电气性能和理化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特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低压电线 发展 电线束总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林业圃地化学除草技术
14
作者 张学宇 李红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第7期25-25,共1页
化学除草可以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林业生产,尤其是在林业圃地育苗工作中经常被使用。但在使用除草剂时,因施用不当会造成土壤污染、苗木产生药害等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除草剂的施用原则、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
关键词 除草剂 施用原则 施用方法 施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锌铁氧体在阻尼线中对电磁波的衰减
15
作者 张学宇 《汽车电器》 1990年第1期13-14,共2页
机动车辆点火系统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波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通讯设备、电视机等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公害。新近研制成功的电抗性高压阻尼点火线在抑制这种电磁波干扰方面效果显著,这与该产品的磁性橡皮芯中混制了... 机动车辆点火系统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波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通讯设备、电视机等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公害。新近研制成功的电抗性高压阻尼点火线在抑制这种电磁波干扰方面效果显著,这与该产品的磁性橡皮芯中混制了锰锌铁氧体是分不开的。本文就其衰减原理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锌铁氧体 点火系统 电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隧道施工开挖错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韩驰 秦明泽 +4 位作者 曹文豪 石杰 陈凯 张学宇 张申源 《山西建筑》 2022年第24期161-163,198,共4页
隧道盾构开挖时会对隧道周围的土体、建筑物产生影响。为研究双线隧道同步开挖时引发隧道周围土体松动和变形的情况,利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洛阳地铁二号线兴-洛区间双线隧道的错距开挖与支护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双线隧道错距... 隧道盾构开挖时会对隧道周围的土体、建筑物产生影响。为研究双线隧道同步开挖时引发隧道周围土体松动和变形的情况,利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洛阳地铁二号线兴-洛区间双线隧道的错距开挖与支护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双线隧道错距为0 m,10 m,20 m,30 m,40 m时,隧道竖向和横向收缩量均呈递减趋势,地表最大沉降量分别为50.3 mm,49.4 mm,48.0 mm,47.0 mm,46.3 mm。因此,双线隧道开挖错距为0 m时,地表下沉及隧道变形量最大,与实际情况相符,错距为20 m时,对施工和地表控制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盾构隧道 开挖面错距 地表沉降 FLAC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