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同海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特征
1
作者 张学丰 余雪标 +5 位作者 余慧霖 黄海 陈海辉 张建龙 陈佳欣 韦建杏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4-775,共12页
为探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同海拔梯度上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特征,以五指山片区不同海拔(500、700、900 m)的典型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同海拔天然次生林作为对照。研究表明:(1)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全... 为探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同海拔梯度上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特征,以五指山片区不同海拔(500、700、900 m)的典型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同海拔天然次生林作为对照。研究表明:(1)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全磷(TP)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变化范围分别为13.16~13.58、0.93~1.15、0.17~0.19 g/kg,SOC、TP含量低于天然次生林,并且SOC、TN、TP含量低于全国森林平均值。(2)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237.46~398.26、23.04~30.74、4.77~9.59 mg/kg,且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同海拔天然次生林均无显著差异。(3)桉树人工林土壤MBC/MBN、MBC/MBP、MBN/MBP均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9.05~13.17、24.73~80.99、2.76~6.60。500 m处桉树人工林MBC/MBP、MBN/MBP与天然次生林有显著差异。(4)不同海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熵碳(qMBC)、微生物熵氮(qMBN)、微生物熵磷(qMBP)的变幅为1.89%~3.34%、2.90%~3.23%、1.33%~5.41%。qMBC随海拔升高逐渐上升,而qMBP随海拔的升高逐渐下降。桉树人工林土壤qMBC、qMBP高于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海拔梯度显著影响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与同海拔的天然次生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均表现出碳、磷含量的匮乏,但提高了土壤碳、磷向微生物量碳、磷的转化效率。基于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桉树人工林应采取保留处理,在后续的管理中应注重碳、磷元素养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碳氮磷 桉树人工林 微生物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黄檀中幼林树冠生物量研究
2
作者 余慧霖 刘慧兰 +4 位作者 张学丰 张建龙 陈佳欣 陈毅青 杨怀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研究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人工林树冠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可以为合理的评估林分生物量和调整树冠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海南东方市林龄为10~12 a的降香黄檀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不同立地条件样地(S_(1)和S_(2)),... 研究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人工林树冠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可以为合理的评估林分生物量和调整树冠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海南东方市林龄为10~12 a的降香黄檀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不同立地条件样地(S_(1)和S_(2)),对4.5 m以上样木截冠处理,采用分层切割法和全量称重法获取树冠层各器官生物量,建立各器官最优生物量拟合方程。结果表明:(1)冠层各器官中生物量大小顺序为裸枝>枝皮>叶片;裸枝、枝皮和冠层总生物量为S_(1)>S_(2),叶片生物量则为S_(1)<S_(2)。(2)随着冠层层次的增高,S_(1)和S_(2)裸枝和枝皮生物量均呈波浪形变化,其中S_(1)表现为先增加再下降,而S_(2)则与之相反;叶片生物量整体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S_(1)集中分布在树冠中上层,S_(2)主要分布在下层。S_(1)较S_(2)树冠上层生长竞争更激烈,已出现冠层严重的自然稀疏,叶生物量逐渐由下层转移至中上层。(3)生物量最优拟合模型为幂函数形式,分别为树冠总生物量[y=3.904(D^(2)H)^(1.247)]、冠裸枝[y=1.901(D2H)^(1.28)]、冠枝皮[y=0.734(D2H)^(1.276)]、叶片(y=3.86D^(2.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树冠 生物量 分布特征 拟合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主要岩溶期次 被引量:68
3
作者 张学丰 李明 +5 位作者 陈志勇 姜华 唐俊伟 刘波 高计县 赫云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5-826,共12页
位于塔北隆起中部的哈拉哈塘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近期塔北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本文通过对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利用钻井、岩芯、地震等资料,对本区岩溶型储层的沉积和成... 位于塔北隆起中部的哈拉哈塘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近期塔北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本文通过对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利用钻井、岩芯、地震等资料,对本区岩溶型储层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溶阶段、岩溶模式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体在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储集空间主要为近层状分布的溶蚀孔洞/洞穴和裂缝,岩溶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一间房组沉积末期的准同生期岩溶和志留系沉积之前的表生期(潜山+顺层)岩溶。前一期岩溶具有区域分布较均匀、规模较小的特点;后一期岩溶在前期岩溶的基础上发育,并根据古地貌的差异在平面上分为4个区:北部Ⅰ区一间房组直接暴露,发育古潜山岩溶;Ⅱ区一间房组之上覆盖了厚度不等的吐木休克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岩溶主要受控于河流和断裂的下切及由北部Ⅰ区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顺层岩溶;南部的Ⅲ区和Ⅳ区发育顺层及沿断裂的岩溶和淡水与南部海水的混合水岩溶。在以上两期主要岩溶作用的影响下,哈拉哈塘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地层发育近层状岩溶洞穴、孔洞、角砾孔和裂缝,形态多变,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同生岩溶 潜山岩溶 顺层岩溶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哈拉哈塘 塔里木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白云岩化流体来源的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60
4
作者 张学丰 胡文瑄 +2 位作者 张军涛 王小林 谢小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奥陶系白云岩是主要储层之一,然而有关白云岩成因的问题众说纷纭,其中的关键是对于白云岩化流体性质的认识不一。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白云岩的稀土元素来源大部分继承原始灰岩,具...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奥陶系白云岩是主要储层之一,然而有关白云岩成因的问题众说纷纭,其中的关键是对于白云岩化流体性质的认识不一。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白云岩的稀土元素来源大部分继承原始灰岩,具有与海水类似的配分特征,只不过稀土元素的含量明显增高了;Sr、Ti含量和Sr/Ba比值较高,且Sr和Mn都具典型的埋藏演化特征;碳、氧同位素分布于正常海相范围内,与典型的埋藏白云岩特征类似;在局部发育一些与断裂相关的铁(锰)白云岩和鞍状白云岩,显示明显的Eu正异常,具相对较高的Fe-Mn-Ba-Si(-Zn-Pb)元素含量及Sr/Ba比值。分析结果说明塔中和塔北下奥陶统的白云岩化流体主要为正常或浓缩了的海水,白云岩形成于准同生和/或埋藏环境,局部发育与断裂相关的热液白云岩,而前人强调的大气淡水或混合水作用对白云岩的形成并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流体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同位素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化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物性 被引量:90
5
作者 张学丰 刘波 +1 位作者 蔡忠贤 胡文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5,共7页
研究资料表明,白云岩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个方面。直接影响包括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溶蚀作用、等摩尔交代、过白云岩化、等体积交代和对渗透率的提高5个方面。间接影响主要是白云岩化之后的溶蚀(多具... 研究资料表明,白云岩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个方面。直接影响包括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溶蚀作用、等摩尔交代、过白云岩化、等体积交代和对渗透率的提高5个方面。间接影响主要是白云岩化之后的溶蚀(多具选择性)和白云岩比同类灰岩抗压实压溶,从而易于保存孔隙;同等条件下比灰岩更易发育断裂、裂缝。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讲,原始沉积环境是重要条件,白云岩化作用常常是先决条件,而白云岩化之外的成岩作用改造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白云岩 白云岩化 储集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沉积控储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学丰 赫云兰 +4 位作者 马永生 刘波 赵培荣 高计县 杨云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4-235,共12页
在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沉积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至关重要。以川东北普光和元坝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台地边缘浅滩相储层为例,在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飞仙关组沉积亚相及微相发育特征,划分并描述了典型钻井储层高频... 在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沉积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至关重要。以川东北普光和元坝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台地边缘浅滩相储层为例,在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飞仙关组沉积亚相及微相发育特征,划分并描述了典型钻井储层高频旋回,讨论了层序演化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高频旋回发育及其与孔隙发育的相关性、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以及沉积、成岩环境对储层早期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高频旋回 储层形成 飞仙关组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成因相关问题及主要形成模式 被引量:99
7
作者 张学丰 胡文瑄 张军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40,共9页
在综述白云岩成因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总结阐述了与之相关的4个方面的问题:①尽管白云岩原生沉淀与次生交代成因分歧依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云岩的形成以次生交代为主;②白云石难以直接沉淀的原因是受结晶动力学条件制约,... 在综述白云岩成因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总结阐述了与之相关的4个方面的问题:①尽管白云岩原生沉淀与次生交代成因分歧依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云岩的形成以次生交代为主;②白云石难以直接沉淀的原因是受结晶动力学条件制约,而非热力学因素;③控制次生交代强度和规模的关键条件是富Mg流体的来源及其量的大小;④微生物活动很可能有助于白云岩的形成。关于白云岩化模式,其核心是构建富Mg流体与先成钙质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条件与场所,其中浓缩正常海水模式、萨布哈模式、混合水模式和埋藏白云岩化模式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理清白云岩成因问题,对于认识以白云岩及其相关的碳酸盐岩为储层的油气勘探工作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次生交代 Mg的来源 动力学条件 微生物作用 形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dobe Photoshop定量分析岩石结构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学丰 蔡忠贤 +1 位作者 胡文瑄 李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673,共7页
岩石薄片定量研究中常用的有肉眼估计、比较图表估计、数点法和图像分析四种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方法,但Adobe Photoshop比一般的图像分析软件更能迅速、详细和准确地对岩石结构进行定量。其原理是利用Photoshop软件强大的选取功能,对各结... 岩石薄片定量研究中常用的有肉眼估计、比较图表估计、数点法和图像分析四种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方法,但Adobe Photoshop比一般的图像分析软件更能迅速、详细和准确地对岩石结构进行定量。其原理是利用Photoshop软件强大的选取功能,对各结构组分进行精细选取,查看选区像素值和总像素值的比值即可得到各自所占百分含量。因此,能定量分析碳酸盐岩中的颗粒、胶结物和孔隙含量,及各种矿物含量和各类孔隙的面积百分含量,继而可定量化分析碳酸盐岩的成岩和孔隙演化历史。其它岩石类型与此类似。川东北PG2井的实例分析表明,Photoshop定量分析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岩石结构的定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 Photoshop定量分析法 岩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性成岩作用与深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保存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学丰 石开波 +2 位作者 刘波 杨云坤 王杰琼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5,共6页
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成岩作用一般被分作"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但常见的如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并非都一定是建设性的,而胶结作用也并非只具破坏性。将那些使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主要是部分原生孔隙和早期次生孔隙)得... 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成岩作用一般被分作"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但常见的如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并非都一定是建设性的,而胶结作用也并非只具破坏性。将那些使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主要是部分原生孔隙和早期次生孔隙)得以保持的成岩作用归为"保持性成岩作用"。保持性成岩作用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至关重要。对典型的礁、滩相碳酸盐岩孔隙的研究表明,早期溶蚀、白云岩化均可在早期成岩阶段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保持性成岩作用可使部分原生孔隙和早期次生孔隙保存下来,并构成现今深部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从岩石结构、地层压力和地层流体对孔隙的保持或改造3个方面,把碳酸盐岩中的保持性成岩作用分为岩石结构改造型、地层压力改造型和过度胶结抑制型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性成岩作用 孔隙保存机理 深部碳酸盐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及由此引发的孔隙分类问题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学丰 蔡忠贤 +2 位作者 李林 谷晓丹 赵文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对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方法进行了评述,但目前的分类并未对白云岩的残余结构问题进行充分论述。为了能更准确地恢复岩相古地理和进行精细的成岩研究,有必要对残余结构进行细分。白云岩的残余结构是由于原始粒屑结构的灰岩,经白云岩化、... 对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方法进行了评述,但目前的分类并未对白云岩的残余结构问题进行充分论述。为了能更准确地恢复岩相古地理和进行精细的成岩研究,有必要对残余结构进行细分。白云岩的残余结构是由于原始粒屑结构的灰岩,经白云岩化、重结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之后,岩石原始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仍残留有部分原始结构信息而形成的。根据颗粒与胶结物的可识别性和颗粒内部结构的保存程度,把残余结构划分为残余粒屑结构、残余粒形结构和残余影像结构,并分别给出相应的判别标准、鉴定特征、描述方法和相关实例。残余结构白云岩的孔隙分类也与原始粒屑结构灰岩有所不同。在Choquette和Pray(1970)孔隙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把残余结++构白云岩的孔隙分为组构选择性孔隙、部分组构选择性和非组构选择性孔隙三大类。其中,组构选择性孔隙包括粒内孔(含铸模孔)、粒间孔和晶间孔三大类,其中前两者还包括不同形态的亚类;非组构选择性孔隙主要包括溶蚀扩大孔;非组构选择性孔隙按孔隙形态和大小划分为溶孔、溶沟、溶洞、裂缝和角砾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残余结构 孔隙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及其沉积相的意义——以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学丰 李晓锋 +2 位作者 李宗杰 刘波 宋海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2-728,共7页
白云岩虽然是一种沉积岩,原生、同生或准同生时期形成的泥晶-粉晶白云岩也常被视为局限-蒸发环境的指示标志,但埋藏条件下形成的交代白云岩或热液改造白云岩则不能直接作为沉积相标志,必须辨别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并恢复原始灰岩的沉积环... 白云岩虽然是一种沉积岩,原生、同生或准同生时期形成的泥晶-粉晶白云岩也常被视为局限-蒸发环境的指示标志,但埋藏条件下形成的交代白云岩或热液改造白云岩则不能直接作为沉积相标志,必须辨别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并恢复原始灰岩的沉积环境。这对确定其沉积相及开展储层成因研究至关重要。以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白云岩发育段为例,这些白云岩就常被认为是局限-蒸发台地的标志。通过对取心段岩石类型的详细鉴定,以云质灰岩中的云化部分与未云化部分进行对比,建立了白云岩残余结构的识别标准。识别了白云岩的3种残余结构,发现白云岩以残余影像结构为主,残余粒屑结构和残余粒形结构很少,由此认为白云岩的原岩主要是一套颗粒滩相灰岩。中央隆起带早-中奥陶纪不属于前人所认为的局限-蒸发台地相,而是开阔台地相,且以发育台内滩亚相-高能砂屑滩微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残余结构 开阔台地相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除草对不同坡度槟榔林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12
作者 黄海 陈海辉 +3 位作者 吴金群 田乐宇 张学丰 余雪标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探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化学除草对不同坡度槟榔林土壤侵蚀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方法,监测不同处理、坡度条件下槟榔林的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①化学除草处理的产流产沙量、径流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 为探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化学除草对不同坡度槟榔林土壤侵蚀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方法,监测不同处理、坡度条件下槟榔林的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①化学除草处理的产流产沙量、径流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总磷、泥沙全氮和全磷流失量均大于不除草处理的,且两种处理流失量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②3种坡度下,化学除草处理的平均径流量是不除草的1.71~2.57倍,平均泥沙流失量是不除草的5.45~14.81倍;同一坡度不同处理径流量差异不显著,19°与30°坡面不同处理泥沙流失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③3种坡度下,化学除草处理径流可溶性总氮流失量是不除草处理的2.64~4.77倍,径流可溶性总磷流失量是不除草处理的2.76~4.91倍;不同处理间径流可溶性总氮流失量仅在坡度30°时差异显著,径流可溶性总磷流失量在3种坡度间均有显著差异。④不同处理泥沙氮磷流失量均占总流失量的90%以上;不同坡度下,化学除草处理泥沙全氮流失量是不除草处理的4.26~12.78倍,泥沙全磷流失量是不除草处理的4.46~14.47倍;不同坡度坡面不除草处理的泥沙和泥沙养分流失量差异均不显著,坡度19°与30°不同处理的泥沙全氮、全磷流失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⑤不同处理7°坡面径流量及径流氮磷养分流失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9°坡面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0°坡面径流量与平均雨强和分段雨强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化学除草处理,7°坡面泥沙及泥沙全氮流失量与I _(10)呈显著正相关,泥沙全磷流失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30°坡面泥沙及其养分流失量与平均雨强和分段雨强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化学除草对陡坡槟榔林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影响明显,建议海南省槟榔林建设应尽量避免陡坡造林和除草剂的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林 化学除草 坡度 径流 土壤侵蚀 氮磷流失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 被引量:223
13
作者 金之钧 朱东亚 +3 位作者 胡文瑄 张学丰 王毅 闫相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53,T0002,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时发生了强烈的岩浆-火山作用,与之相关的热液流体沿着断裂、裂缝以及不整合面活动,并与所经碳酸盐岩围岩发生反应,使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改造,主要表现在:1热液溶蚀和热褪色现象显著;2沉淀生成多种热液矿物组合,如...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时发生了强烈的岩浆-火山作用,与之相关的热液流体沿着断裂、裂缝以及不整合面活动,并与所经碳酸盐岩围岩发生反应,使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改造,主要表现在:1热液溶蚀和热褪色现象显著;2沉淀生成多种热液矿物组合,如萤石-石英组合、闪锌矿-绿泥石-方解石组合,重晶石-石英-黄铁矿-菱铁矿组合等;3热液作用区域碳酸盐岩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Fe、Mn、Si等元素含量的升高,比正常灰岩高出几倍至几十倍。上述特点与岩溶作用和成岩溶蚀作用特征明显不同。对典型钻孔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表明,无论灰岩还是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都会产生大量的微小溶蚀孔洞,储层物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热液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热液 矿物组合 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沉积与成岩对储集层的控制 被引量:32
14
作者 赫云兰 付孝悦 +5 位作者 刘波 周明辉 张学丰 高计县 杨云坤 石开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443,共10页
通过连井对比、沉积相和微相划分、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手段,对比分析了川东北普光、元坝地区鲕滩的沉积与成岩特征,并探讨它们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普光地区鲕滩沉积厚度大,不同层段垂向叠置,横向迁移距离小;而元坝地区鲕滩... 通过连井对比、沉积相和微相划分、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手段,对比分析了川东北普光、元坝地区鲕滩的沉积与成岩特征,并探讨它们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普光地区鲕滩沉积厚度大,不同层段垂向叠置,横向迁移距离小;而元坝地区鲕滩沉积厚度小,分布面积广,横向迁移距离远。普光和元坝地区鲕滩都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前者早期溶蚀作用较强,且发生了大范围的白云石化作用,发育高孔、高渗的Ⅰ类储集层;后者压实、压溶作用较强,晚期还发生了埋藏胶结作用,发育低孔、低渗的Ⅲ类储集层。古地形差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是造成沉积、成岩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分布和厚度,成岩作用决定储集层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并最终决定储集层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飞仙关组 鲕滩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部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影响 被引量:72
15
作者 朱东亚 金之钧 +1 位作者 胡文瑄 张学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4,I0002-I0004,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地质历史上发生了强烈的岩浆—火山作用,喷出岩和侵入岩在多条野外剖面上可以见到,并被大量的钻井所揭示。伴随岩浆—火山作用会有大量的深部流体活动。盆地内部众多的深大断裂,包括隐伏基底断裂和盖层基底断裂,以及与之相连... 塔里木盆地地质历史上发生了强烈的岩浆—火山作用,喷出岩和侵入岩在多条野外剖面上可以见到,并被大量的钻井所揭示。伴随岩浆—火山作用会有大量的深部流体活动。盆地内部众多的深大断裂,包括隐伏基底断裂和盖层基底断裂,以及与之相连的小的断裂和裂缝构成了深部流体活动的必要通道。在深部流体作用下,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产生了显著的溶蚀作用,溶蚀形成密集的针状孔隙或几毫米大小的小型溶孔,这些溶蚀孔隙对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除溶蚀作用外,深部流体还在碳酸盐岩的裂缝或孔隙中沉淀形成多种典型的矿物,如方解石、石英、白云石、萤石、闪锌矿、黄铁矿等;这些矿物通常以几种类型矿物组成的矿物组合出现,如在塔北的沙15井可以见到石英、白云石和萤石组合产出,在塔中的塔中45井可以见到方解石、萤石、石英组合产出,在塔中12井可以见到闪锌矿、黄铁矿和绿泥石的组合产出。深部流体作用还使断裂附近的白云岩发生重结晶作用成为浅灰色/白色的中粗晶白云岩,以塔北的沙15井和巴楚三岔口剖面的重结晶白云岩最为典型。重结晶后的白云岩产生大量的晶间孔隙;并且重结晶过程中深部流体还对白云岩产生溶蚀形成大量的溶蚀孔隙,对白云岩储层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深部流体 碳酸盐岩 溶蚀 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混积岩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杰琼 刘波 +4 位作者 罗平 石开波 张学丰 刘建强 王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9-346,共8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形成的混积岩进行岩石分类,并探讨其形成机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研究及全岩主元素测定,将外源碎屑颗粒的质量分数<75%、内源化学/生化沉淀的碳酸盐和/或黏土的质量分数<90%的沉积岩定义为混积... 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形成的混积岩进行岩石分类,并探讨其形成机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研究及全岩主元素测定,将外源碎屑颗粒的质量分数<75%、内源化学/生化沉淀的碳酸盐和/或黏土的质量分数<90%的沉积岩定义为混积岩。并划分出灰-砂混积岩、砂-灰混积岩、泥-灰混积岩、灰-泥混积岩、泥-砂混积岩、砂-泥混积岩、正混积岩等7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成分进一步命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械搬运能力及盆内水动力条件。研究区震旦系发育了一套典型的混积岩,反映了同一环境内不同搬运机理或来源的沉积/沉淀物的特殊共生关系,较广泛出现的混合沉积和混积岩可能代表着早期超大陆板块裂解拉张背景下从裂谷碎屑沉积体系向更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转换过渡的构造背景及与之相关的环境-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 混积岩 类型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云坤 石开波 +3 位作者 刘波 秦善 王杰琼 张学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9,共11页
本文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震旦统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发育局限台地潮... 本文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震旦统苏盖特布拉克组发育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发育局限台地潮坪亚相、台内滩亚相碳酸盐岩沉积,底部发育混积潮坪相沉积。根据震旦系地层岩石组合特征及C同位素演化趋势,将震旦系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ZSQⅠ、ZSQⅡ和ZSQⅢ,每个层序顶部分别对应一个不整合面。在此基础上建立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拉张性裂谷沉积模式,并划分为3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初始拉张阶段,对应于早震旦世早期,沉积一套粗碎屑岩堆积;快速拉张阶段,对应于早震旦世晚期,沉积一套湖相、滨海相、三角洲相砂岩,泥岩沉积,同时伴随玄武岩喷发;稳定沉降阶段,对应于晚震旦世,形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 构造-沉积演化 层序地层 裂谷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志留系砂岩中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对比研究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朱东亚 金之钧 +2 位作者 胡文瑄 张学丰 姚素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4,共10页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中的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做了分离并分别进行了色-质分析。色-质分析表明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为前峰型轻质烃特点,主峰碳较小(为nC16或nC20),无奇碳优势,多伴...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中的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做了分离并分别进行了色-质分析。色-质分析表明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为前峰型轻质烃特点,主峰碳较小(为nC16或nC20),无奇碳优势,多伴有生物降解现象;而后者多表现出双峰分布特征,主峰碳数较大(为nC25或nC29),有一定奇碳优势。在生物标志物上,孔隙游离烃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含量都较高,C27,C28和C29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而包裹体烃的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含量都较低,C27,C28和C29甾烷呈斜线上升型分布。油源对比表明,沥青砂岩包裹体中捕获的烃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有关,而孔隙游离烃则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游离烃 包裹体烃 色-质分析 油源分析 志留系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矿物随埋深增加的溶蚀响应机制及其储层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云坤 刘波 +4 位作者 秦善 罗平 高计县 赫云兰 张学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866,共8页
以化学热力学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埋深情况下碳酸盐矿物方解石(CaCO3)和白云石(CaMg(CO3)2)在含CO2流体及含H2S流体中的溶蚀响应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在流体系统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随着埋深的增加,相同条件下方解石的溶蚀... 以化学热力学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埋深情况下碳酸盐矿物方解石(CaCO3)和白云石(CaMg(CO3)2)在含CO2流体及含H2S流体中的溶蚀响应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在流体系统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随着埋深的增加,相同条件下方解石的溶蚀量始终大于白云石。同时,除温度、压力、酸性气体分压、流体成分之外,封闭在溶蚀体系中的气体总量是影响碳酸盐矿物溶蚀的另一重要因素。当封闭气体总量相对较高时,随着深度的增加,这两种矿物的溶蚀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此时白云石中溶蚀孔隙比方解石更为发育;当气体总量较低时,两种矿物的溶蚀量曲线单调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白云石 热力学 溶蚀 溶蚀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蓬莱坝组白云岩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红光 刘波 +4 位作者 吴双林 张学丰 田泽普 石开波 刘建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3-1242,共10页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蓬莱坝组发育粉-细晶自形白云岩、中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粗晶自形-他形白云岩三种白云岩类型。粉-细晶白云岩具纹层状构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稀土含量与同期灰岩相似,氧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成因的白云岩相近,...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蓬莱坝组发育粉-细晶自形白云岩、中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粗晶自形-他形白云岩三种白云岩类型。粉-细晶白云岩具纹层状构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稀土含量与同期灰岩相似,氧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成因的白云岩相近,表明白云岩化流体为同期海水,较高的盐度指数指示了相对浓缩的海水条件,较低的有序度值反应出快速的白云岩化过程,为准同生白云岩化的产物,白云石晶间均匀充填富Fe、富Si及高^(87)Sr/^(86)Sr比值的陆源物质,表明玉北地区在蓬莱坝组粉-细晶白云岩沉积期由于相对海平面较低从而受到陆源物质混入的影响。中晶白云岩和粗晶白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稀土含量、^(87)Sr/^(86)Sr比值等与同期海水特征相似,表明白云岩化流体为海水,可见残余颗粒结构,成岩温度较低,埋藏较浅,为埋藏的海水以及沿原始颗粒灰岩的粒间孔及可能存在的裂缝等通道向下运移的海水提供的Mg^(2+)导致的白云岩化,后期重结晶作用破坏了粗晶白云岩中的残余颗粒结构并导致其Fe、Mn含量及成岩温度、有序度值高于中晶白云岩,Sr含量及δ^(18)O值低于中晶白云岩。部分中-粗晶白云石边缘可见加大边,表明后期存在少量他源流体导致的次生加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北 蓬莱坝组 白云岩类型 流体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