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刺菝葜根中甾体皂苷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存莉 朱玮 +2 位作者 李小明 苏宝锋 阎小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9-73,共5页
提取黑刺菝葜根茎中总甾体皂苷R,分离得到甾体皂苷混合物样品R-5、R-6、R-7、R-8、R-9、R-10及4种甾体皂苷,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采用生物活性跟踪和滤纸片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离。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 提取黑刺菝葜根茎中总甾体皂苷R,分离得到甾体皂苷混合物样品R-5、R-6、R-7、R-8、R-9、R-10及4种甾体皂苷,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采用生物活性跟踪和滤纸片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离。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样品R-7、R-8和R-9中,样品R、R-5和R-6抗菌活性较弱或几乎没有;但从R-6分离得到3种甾体皂苷和从R-8中分离的甾体皂苷均具有抑制活性;这些不同的甾体皂苷对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木霉、青霉、黑曲霉、黄曲霉有非常强的抑制活性;黑刺菝葜根中甾体皂苷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存在着抑菌的活性分子群及增菌的活性分子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菝葜 甾体皂苷 抗菌活性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苹果渣制备LM果胶、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惠玲 岳田利 +2 位作者 张存莉 杜斌 张永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5-97,共3页
以自然风干苹果渣为原料 ,以酸提醇沉法提取HM果胶 ,得率 19 3 %。用单因子试验法选出 pH8 9,2 0~ 3 0℃下脱酯 1 5h、H2 O2 脱色为制备LM果胶最佳工艺 ,产品得率18 8%~ 19 3 % ,提胶后残渣用于制备缮食纤维 ,采用碱、醇二步洗涤除杂 ... 以自然风干苹果渣为原料 ,以酸提醇沉法提取HM果胶 ,得率 19 3 %。用单因子试验法选出 pH8 9,2 0~ 3 0℃下脱酯 1 5h、H2 O2 脱色为制备LM果胶最佳工艺 ,产品得率18 8%~ 19 3 % ,提胶后残渣用于制备缮食纤维 ,采用碱、醇二步洗涤除杂 ,再以 0 15 %H2 O2脱色 ,产品达到乳白色 ,得率 2 4 4%~ 2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渣 制备 酸提醇沉法 LM果胶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种子的水引发技术及其抗性生理效应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妙 杨周婷 +2 位作者 张存莉 魏安智 史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39,共8页
研究不同温度和吸水时间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种子引发最适条件;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通过对引发种子活力和幼苗形态指标的考察,探索引发对种子的抗性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水引发沙棘种子的最适条件为10℃、避光条件下分批给... 研究不同温度和吸水时间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种子引发最适条件;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通过对引发种子活力和幼苗形态指标的考察,探索引发对种子的抗性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水引发沙棘种子的最适条件为10℃、避光条件下分批给种子加水,总水量为种子初始质量的55%,在引发0,3,6,12和21 h时分别加入总水量的23%,23%,25%,14%和15%,引发7天。2)对中国沙棘4个产地(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种子水引发效应进行验证,共测定种子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脯氨酸3个指标,差异均极显著。3)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与对照比较,水引发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缩短种子平均发芽时间,提升临界萌发条件,显著提高幼苗的苗高、根长和鲜质量。综合分析认为,水引发中国沙棘种子避免种子吸胀伤害和细胞膜结构被破坏,阻止内溶物的渗漏;极显著提高引发种子可溶性糖含量,为种子萌发的启动提供保障;极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种子抗氧化系统的功能;极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增强种子的抗逆应答反应。水引发技术成本低,效果显著,是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幼苗抗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引发 中国沙棘 种子萌发 种子活力 幼苗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籽油浸提、精炼及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京芳 张存莉 +1 位作者 岁立云 周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萃取香椿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香椿籽油浸提的最优条件,获得了毛油的脱胶、碱炼等工艺参数,分析了精炼油的理化特性。香椿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正己烷... 采用索氏提取法萃取香椿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香椿籽油浸提的最优条件,获得了毛油的脱胶、碱炼等工艺参数,分析了精炼油的理化特性。香椿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正己烷为浸提剂,香椿籽粒度60目,含水量7%,料液比1g∶13 mL,温度85℃,浸提3 h;精炼工艺条件是:加水量为香椿籽油质量的4%,第1次水化1.0 h,第2次水化时间0.5 h;碱炼工艺条件是:初温为30℃,NaOH液浓度为14.42%、超NaOH用量为4%,保温静置6 h。香椿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籽油 浸提 精练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拐枣果汁澄清工艺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力 王维彦 +1 位作者 兰光 张存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8,共4页
以壳聚糖为澄清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pH、温度、壳聚糖用量和时间对拐枣果汁澄清度的影响,并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pH3.0、壳聚糖0.3 g/L、温度30℃、时间2 h。
关键词 拐枣汁 澄清 壳聚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法用于菊苣菊粉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洪新 阿拉木斯 +3 位作者 张存莉 呼天明 张晓玲 尚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26-2628,共3页
[目的]为菊苣菊粉脱色寻求一种最佳脱色工艺。[方法]用活性炭对菊苣菊粉液进行脱色试验,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脱色条件。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还原糖。[结果]活性炭脱色的... [目的]为菊苣菊粉脱色寻求一种最佳脱色工艺。[方法]用活性炭对菊苣菊粉液进行脱色试验,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脱色条件。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还原糖。[结果]活性炭脱色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脱色时间>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提取液中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 nm,在此波长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为60℃、活性炭用量为20 g/L、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的菊粉平均含量及平均脱色率分别为21.287 8mg/ml和60.098%,相对标准偏差为0.139 8%。[结论]采用活性炭法脱色菊粉提取液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多糖 脱色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保健果汁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曹莹莉 张存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127,共5页
以营养丰富,兼具酸、涩、苦味的山茱萸为原料,探讨既能够保留有效成分,又能够加强营养成分并改善其尖锐的酸、涩感的方法,研制出能够使大众接受和喜欢的山茱萸保健果汁饮料。结果表明制作山茱萸保健果汁饮料宜选择霜降后成熟的山茱萸,... 以营养丰富,兼具酸、涩、苦味的山茱萸为原料,探讨既能够保留有效成分,又能够加强营养成分并改善其尖锐的酸、涩感的方法,研制出能够使大众接受和喜欢的山茱萸保健果汁饮料。结果表明制作山茱萸保健果汁饮料宜选择霜降后成熟的山茱萸,山茱萸果汁最佳的澄清方法为离心澄清法,关键技术参数为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5 min。通过正交优化最终得出2种较好的配制方法:(1)7.5%山茱萸果汁,5.0%苹果汁,2.5%白砂糖。果汁饮料橙红透明,具有山茱萸和苹果汁浓郁的混香,清爽可口,酸甜适中,口感层次丰富。(2)10.0%山茱萸果汁,8.0%番茄汁,5.0%白砂糖。果汁饮料粉红透明,具有山茱萸和番茄汁的混合清香,酸甜清爽,口感层次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保健饮料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酮型螺甾烷类化合物对‘徐香’猕猴桃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金娜 张迪 +3 位作者 周蒙 叶嘉怡 查子河 张存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65-172,共8页
以‘徐香’猕猴桃为材料,研究了3种处理对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果实的最佳食用期。盛花期后15 d分别以10.0 mg/L氯吡脲(forchlorfenuron,CPPU)、0.500 mg/L拉肖皂苷元(laxogenin,LA)、0.500 mg/L 3,6-... 以‘徐香’猕猴桃为材料,研究了3种处理对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果实的最佳食用期。盛花期后15 d分别以10.0 mg/L氯吡脲(forchlorfenuron,CPPU)、0.500 mg/L拉肖皂苷元(laxogenin,LA)、0.500 mg/L 3,6-二羰基螺甾烷(3,6-dicarbonyl spirostane,3,6-TCS)浸果结合喷施处理猕猴桃植株,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果实的最佳食用期。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能改善‘徐香’猕猴桃的品质,提高果实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糖度,加快酸类物质的分解,提高了果实中的糖酸比,有益于维生素C的保留。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值发现,贮藏时间对猕猴桃贮藏期品质的影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4℃下所有处理果品质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贮藏21 d后可开始食用,49 d时果品品质最佳,且最宜食用期为42~49 d,以食品安全角度考虑,LA处理49 d为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甾烷类化合物 猕猴桃 植物生长调节剂 贮藏品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枳椇总皂苷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兰光 钟宝 张存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0-22,共3页
建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枳椇总皂苷的工艺。通过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枳椇提取液的静态吸附率和解析率,优选一种,进一步考察其分离枳椇总皂苷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优选LSA-21大孔树脂,采用本实验确定的工艺参数枳椇总皂苷的纯度可由原样的6... 建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枳椇总皂苷的工艺。通过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枳椇提取液的静态吸附率和解析率,优选一种,进一步考察其分离枳椇总皂苷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优选LSA-21大孔树脂,采用本实验确定的工艺参数枳椇总皂苷的纯度可由原样的6%提升到45%,纯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 总皂苷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橄榄油理化指标快速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万毅 张玉 +6 位作者 杨华 王强 王君虹 李雪 朱作艺 王伟 张存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57-262,267,共7页
为实现橄榄油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在选择最优波段和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别建立橄榄油酸价、过氧化值、ΔK值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酸价、过氧化值、ΔK值定量... 为实现橄榄油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在选择最优波段和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别建立橄榄油酸价、过氧化值、ΔK值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酸价、过氧化值、ΔK值定量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5、0.9939、0.9923,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5、0.9910、0.9902。盲样验证相关系数接近于1,R^2均大于0.99,说明近红外定量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样本预测值与真实值做配对方差t检验,结果表明光谱法与标准中的方法无显著差异。因此,基于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可实现对橄榄油理化值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近红外光谱 酸值 过氧化值 △K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山茶籽油理化指标快速检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琦 张玉 +6 位作者 杨华 王强 王君虹 李雪 朱作艺 王伟 张存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7-1902,共6页
为实现山茶籽油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建立山茶籽油中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碘值、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以5 966~9 000、4 447~5 665、4 447~5 605 cm^(-1)范围内采用一阶... 为实现山茶籽油理化指标的快速检测,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建立山茶籽油中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碘值、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以5 966~9 000、4 447~5 665、4 447~5 605 cm^(-1)范围内采用一阶求导和S-G平滑处理所得模型最佳。外部验证显示,基于前述模型所得的碘值、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2、0.997 7、0.996 9,验证效果良好,表明模型可用于山茶籽油理化指标的快速、准确测定,可为山茶籽油真伪鉴别及掺假检测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籽油 近红外光谱 碘值 酸价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拉肖皂苷C提高黄瓜幼苗对抗干旱胁迫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巩文秀 马力 张存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5-571,共7页
【目的】拉肖皂苷C(LG-C)与茶甾酮类油菜素甾醇化合物结构相似,都含有3-糖苷基-6-酮等活性官能团,表现出一定的油菜甾醇类植物激素的活性,且LG-C具有含量丰富、制备简单及成本低的优点。但是LG-C对于植物抗旱生理效应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 【目的】拉肖皂苷C(LG-C)与茶甾酮类油菜素甾醇化合物结构相似,都含有3-糖苷基-6-酮等活性官能团,表现出一定的油菜甾醇类植物激素的活性,且LG-C具有含量丰富、制备简单及成本低的优点。但是LG-C对于植物抗旱生理效应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研究了LG-C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效应,以期为LG-C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黄瓜幼苗为试材,进行了喷施拉肖皂苷C(LG-C)的盆栽试验。设置了基质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对照)、60%(轻度胁迫)和50%(重度胁迫)3个水分处理。以水为对照,在黄瓜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LG-C(0.05 mg/L),每株喷施20 m L,连续喷施7天。然后立即取样分析植株的理化性质。【结果】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喷施LG-C能够使黄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1.06%、41.75%、29.65%;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6.83%、13.33%、23.21%;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0.06%、19.34%、33.08%;叶片中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自动氧化速率和组织失水率分别显著降低10.16%、30.68%、22.48%、9.69%。重度干旱胁迫下,喷施LG-C能够使黄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9.35%、37.05%、25.23%;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8.17%、20.00%、28.42%;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6.03%、37.10%、30.72%;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自动氧化速率和组织失水率分别显著降低10.15%、47.10%、16.97%、8.85%。【结论】喷施LG-C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保水能力来增强黄瓜幼苗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肖皂苷C 黄瓜幼苗 油菜素甾醇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0的抑菌作用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秋霞 张艳艳 +3 位作者 华姿 师振强 夏效东 张存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8-43,共6页
研究辅酶Q0对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效果以及辅酶Q0在温度、pH、可见光和超声下的抑菌稳定性,并采用平板涂布法进一步探究其在食品体系中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辅酶Q0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 研究辅酶Q0对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效果以及辅酶Q0在温度、pH、可见光和超声下的抑菌稳定性,并采用平板涂布法进一步探究其在食品体系中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辅酶Q0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0.031、0.025、0.009 mg/m L,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MIC均为0.250 mg/m L。温度、超声和可见光对辅酶Q0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介质的pH会极大地影响辅酶Q0的抑菌活性。食品体系抑菌实验表明,辅酶Q0在巴氏灭菌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杀灭作用优于在TSB中对金葡菌的抑杀作用;辅酶Q0对豆浆中腐败菌的抑制效果优于乳酸链球菌素。该研究为辅酶Q0在食品、医药行业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0 抑菌活性 稳定性 食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Kl990轮式战车冷却系统特点分析
14
作者 张存莉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1年第04S期41-45,共5页
针对轮式战车轻便灵活的机动性能等特点,与之匹配的冷却系统在方案确定和工程设计时,从整个系统的结构布置方面,水散热器、进气中冷器及风扇等散热元件的优化设计和选型方面,对传统军用车辆的冷却系统均作了相应的改进和创新。特别... 针对轮式战车轻便灵活的机动性能等特点,与之匹配的冷却系统在方案确定和工程设计时,从整个系统的结构布置方面,水散热器、进气中冷器及风扇等散热元件的优化设计和选型方面,对传统军用车辆的冷却系统均作了相应的改进和创新。特别是将水室和气室分开的新结构的膨胀水箱,在提高了膨胀水箱性能的同时,简化了传统膨胀水箱在整车布置中的难度,对今后军用车辆冷却系统的合理布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K1990轮式战车 冷却系统 水散热器 风扇 进气中冷器 膨胀水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醋的体外抗氧化及胆酸盐结合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玉娇 原媛 +1 位作者 王佳琪 张存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2-216,共5页
该研究以苦瓜为原料,选用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混合发酵苦瓜,制备苦瓜醋,对苦瓜发酵过程中的部分理化指标以及发酵前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pH呈不断下降,总酸含量呈不... 该研究以苦瓜为原料,选用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混合发酵苦瓜,制备苦瓜醋,对苦瓜发酵过程中的部分理化指标以及发酵前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pH呈不断下降,总酸含量呈不断上升,乙醇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多酚、黄酮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45%、117%,乳酸、琥珀酸、乙酸、丙酸含量上升,粗多糖、草酸、酒石酸、富马酸含量下降。苦瓜发酵后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结合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的能力显著增强(P<0.05),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优于苦瓜原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发酵 理化指标 有效成分 抗氧化活性 胆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