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高光谱正交变换及悬浮粒子浓度预测模式确立
1
作者 张士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4,共5页
如何从海洋光谱数据中获取海洋水体中的悬浮粒子浓度(SSC)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实际问题之一。本文就以往此类问题研究中的不定,提出了新的方法。它未采用直接从海洋光谱向量的分量中选取因子的作法,而是首先对海洋光谱向量实施正交变... 如何从海洋光谱数据中获取海洋水体中的悬浮粒子浓度(SSC)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实际问题之一。本文就以往此类问题研究中的不定,提出了新的方法。它未采用直接从海洋光谱向量的分量中选取因子的作法,而是首先对海洋光谱向量实施正交变换,然后从变换产生的新向量的分量中选取少量几个分量构建SSC预测方程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可作到充分利用海洋光谱中所含的几乎全部SSC信息,克服了以往作法存在的不足。作为实例,文中运用此方法,对渤海海区测得的海洋高光谱数据进了处理计算,在误差限≤0.00017的条件下,选取了6个分量构建了SSC的预测式,并给出了式中的7个系数值及预测精度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变换 光谱向量 悬浮粒子浓度 海洋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永森 张士魁 +3 位作者 张绪琴 夏达英 吴隆业 郑建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实验测量了干样配制的不同浓度黄色物质水溶液、实验室藻类培养液和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水样的光吸收特性。测量结果表明 ,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系数与波长是单调变化关系 ,即不存在“波峰”和“波谷” ;在蓝紫光波段 ,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 实验测量了干样配制的不同浓度黄色物质水溶液、实验室藻类培养液和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水样的光吸收特性。测量结果表明 ,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系数与波长是单调变化关系 ,即不存在“波峰”和“波谷” ;在蓝紫光波段 ,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比海水自身、海洋叶绿素和悬浮粒子光吸收大 ,它是海洋中对该波段光吸收起着主导作用的物质 ;海水黄色物质光吸收系数与波长呈指数函数关系 ,其指数斜率s数值范围分别为 :胶州湾水域在 0 .0 1 31—0 .0 1 80nm- 1 ,实验室配制、培养样品是在 0 .0 1 0 5— 0 .0 1 39nm-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黄色物质 光吸收 有机物 叶绿素 悬浮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黄色物质荧光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夏达英 李宝华 +3 位作者 吴永森 张绪琴 吴隆业 张士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9-725,共7页
用荧光测量方法,对被认为可作本底水样的几种水体进行了荧光特性的测量研究,确认了即时处理的Milli-Q水是无荧光效应的高纯度水,可作为本研究的本底水样。同时,对海水黄色物质Milli-Q水溶液、市售草炭腐殖质Milli-Q水溶液、青岛近... 用荧光测量方法,对被认为可作本底水样的几种水体进行了荧光特性的测量研究,确认了即时处理的Milli-Q水是无荧光效应的高纯度水,可作为本研究的本底水样。同时,对海水黄色物质Milli-Q水溶液、市售草炭腐殖质Milli-Q水溶液、青岛近岸海水和褐藻培养液样品进行了光谱特性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海水黄色物质和培养液的黄色物质的激发光谱峰值波长在340nm附近、荧光光谱峰值波长在435nm附近;而草炭腐殖质的激发峰值波长在320nm附近,荧光峰值波长在440nm附近。测量得出了海水黄色物质Milli-Q水溶液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曲线。其最低检测浓度高达1×10-9/ml以上。同时也测量得出了青岛近岸海水样品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与对应的荧光强度的良好正相关关系。用荧光法测量得出青岛近岸海水的黄色物质浓度为3.2×10-7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黄色物质 荧光特性 激发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矿物油荧光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夏达英 张士魁 +4 位作者 李宝华 王振先 孙培光 史锦珊 尚丽平 《黄渤海海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8,共8页
为了实现现场测量地表水中矿物油含量的全光纤荧光计的研制。采用荧光光谱测量分析方法 ,于 1 999年 1 0月— 2 0 0 0年 5月 ,采集了国内外不同的地区原油和成品油共 2 3种 ,用1 4种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励 ,进行荧光光谱特性测量实验研... 为了实现现场测量地表水中矿物油含量的全光纤荧光计的研制。采用荧光光谱测量分析方法 ,于 1 999年 1 0月— 2 0 0 0年 5月 ,采集了国内外不同的地区原油和成品油共 2 3种 ,用1 4种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励 ,进行荧光光谱特性测量实验研究。同时 ,对不同浓度的矿物油、水混合液也进行了测量实验 ,得出其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0 5mg/L ;测量了青岛近岸海域表层受油污染海水的含油量为 0 .0 1~ 0 .2 2mg/L ;此外对水中矿物油受激荧光发射原理也作了简述。并对水中矿物油荧光光谱特性、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油 荧光特性 激发光谱 荧光光谱 水质污染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海洋黄色物质的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永森 张绪琴 +2 位作者 张士魁 张振生 孙培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4,共7页
在实验室对胶州湾现场水样进行了处理、分析,获得了黄色物质溶液中六种生化成分在胶州湾的水平分布和测定数据,其中测得胶州湾黄色物质溶液中总脂质含量的平均值为21 03mg/dm3,游离氨基酸为1 75mg/dm3,总糖为1 41mg/dm3,氨基多糖为14 23... 在实验室对胶州湾现场水样进行了处理、分析,获得了黄色物质溶液中六种生化成分在胶州湾的水平分布和测定数据,其中测得胶州湾黄色物质溶液中总脂质含量的平均值为21 03mg/dm3,游离氨基酸为1 75mg/dm3,总糖为1 41mg/dm3,氨基多糖为14 23μg/dm3,而胡萝卜素和酚分别为1 13和0 004μg/dm3.黄色物质在胶州湾海水中约为24 20mg/dm3.计算给出了胶州湾黄色物质中总脂质占86 90%,总糖占5 82%,游离氨基酸占7 22%,氨基多糖占0 06%,而胡萝卜素和酚所占比例甚小,与总脂质、氨基酸和总糖相比,约相差几个数量级.分析认为,胶州湾黄色物质以陆源输入为主,其生化成分分布受河流淡水入海流路和湾内环流等影响而被进一步扩散、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黄色物质 生化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技术在海洋环境学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达英 王振先 张士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6-72,共7页
笔者研制成功的4种不同用途、类型的水中荧光计在海洋、江河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利用这种仪器先后完成了近20处大、中型水域环境评价工程任务,海洋水体中微量油分的测量实验研究,海洋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浓度现场测量实... 笔者研制成功的4种不同用途、类型的水中荧光计在海洋、江河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利用这种仪器先后完成了近20处大、中型水域环境评价工程任务,海洋水体中微量油分的测量实验研究,海洋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浓度现场测量实验研究;并通过改换拖曳荧光计的荧光测量滤光片为中性滤光片,首次在国内东海、黄海倾废区分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海洋倾倒悬浮污染物(粉煤灰、碱渣)的海洋深层追踪现场测量实验研究,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还简述了荧光测量法的原理、优点及水中荧光计的结构.用荧光法测量海中物质是近代发展的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途广泛的测量新技术,在海洋环境检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技术 海洋环境 水环境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黄色物质反演模式建立及在黄、东海海域的适应性检验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永森 孙培光 +3 位作者 张振生 张士魁 高新华 叶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510,共6页
利用胶州湾现场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测量数据,建立了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反演的三种统计模式。与Bricaud和Pegau所建立的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胶州湾黄色物质均值模式中的S值比Pegau和Bricaud模式中的S值要小近一倍。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模式的... 利用胶州湾现场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测量数据,建立了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反演的三种统计模式。与Bricaud和Pegau所建立的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胶州湾黄色物质均值模式中的S值比Pegau和Bricaud模式中的S值要小近一倍。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模式的真实性、可靠性,利用2003年3月12日—4月6日在黄、东海海域(120°30′05″E,35°59′46″N—123°27′04″E,36°00′04″N;122°12′50″E,30°45′40″N—125°00′26″E,30°00′10″N)81个站点的现场数据分别对已建的胶州湾模式和国外相应模式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用胶州湾400均值模式、440均值模式、Bricaud模式和Pegau模式获得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计算值与现场同步实测值的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4.37%、-35.20%,0.19%和19.95%。对比值进行计算,给出胶州湾400均值模式、440均值模式、Bricaud模式和Pegau模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85012、0.63932、0.98180和1.17541。同时,也给出胶州湾海域S值的变化区间为0.00166≤S≤0.02403。分析认为,胶州湾400均值模式和Bricaud模式优于胶州湾440均值模式和Pegau模式,在黄、东海海域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黄色物质 模式研究 适应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黄色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绪琴 张士魁 +1 位作者 吴永森 夏达英 《黄渤海海洋》 CSCD 2000年第1期89-92,共4页
叙述了海水黄色物质的研究历史、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并且指出黄色物质荧光性质研究的重要性。海水中黄色物质在海洋生态系统、光学遥感和海洋碳循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水 黄色物质 研究进展 水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黄海水中辐照度的分布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武 张士魁 +1 位作者 吴曙初 辛海英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7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对北黄海5次现场调查中获得的水中辐照度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辐照度随水深变化的关系模式,分析辐照度的垂直衰减特性。结果表明:辐照度随水深按指数函数规律衰减;辐照度垂直衰减系数K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特征;不... 本文对北黄海5次现场调查中获得的水中辐照度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辐照度随水深变化的关系模式,分析辐照度的垂直衰减特性。结果表明:辐照度随水深按指数函数规律衰减;辐照度垂直衰减系数K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特征;不同水层的K值各不相同,K的变化存在分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辐照度 分布特性 海水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海洋黄色物质的卫星反演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绍渊 吴永森 张士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3-1228,共6页
在对物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黄、东海海域卫星离水辐射率黄色物质反演模式,并利用2003年4月15日SeaWIFS卫星获得的黄、东海海域离水辐射率(Lw)数据反演给出了黄海中部—东海南部(北起33°52′N,南到22°00′N;西起122°... 在对物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黄、东海海域卫星离水辐射率黄色物质反演模式,并利用2003年4月15日SeaWIFS卫星获得的黄、东海海域离水辐射率(Lw)数据反演给出了黄海中部—东海南部(北起33°52′N,南到22°00′N;西起122°36′E,东止125°28′E)海域的黄色物质分布图。结果分析表明,研究区给出的黄、东海海域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在0.003—0.13m 1范围内,与大西洋北海测得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比较接近,但明显低于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更低于世界各地沿海海湾。平均而言,比在太平洋点测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值高约80%,达0.09m 1左右。在水平分布上,黄海海域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明显高于东海海域,沿岸水域明显高于远海水域。受长江水系和黄海环流以及沿岸排污等要素的影响,在长江口以外和黄海中、南部水域及其沿岸附近有明显的高吸收系数值聚集区。同时发现,在黄海西部沿岸,由于有较高反射率的高泥沙含量的影响,对该区黄色物质的反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在苏北沿岸和长江口水域尤其如此。而在韩国、日本西海岸、浙江及福建沿岸水域则比较正常的给出了黄色物质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东海海域 离水辐射率 黄色物质 卫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探测海水中油份的便携式油份测定仪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达英 王振先 +3 位作者 李宾 张士魁 辛海英 徐永生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4期28-34,共7页
采用近代荧光测量方法、双光路、双通道及单片机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研究成功的便携式油份测定仪,是用于海上现场实时测量水中微量油份的新型海洋光电仪器。本仪器采用低功耗、高强度、低重复频率的脉冲氙灯为激发光源及相应的脉冲检测... 采用近代荧光测量方法、双光路、双通道及单片机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研究成功的便携式油份测定仪,是用于海上现场实时测量水中微量油份的新型海洋光电仪器。本仪器采用低功耗、高强度、低重复频率的脉冲氙灯为激发光源及相应的脉冲检测技术测量水中油份所产生的荧光信号。该仪器可在海表层至25m水深内任一日光强度下工作,测量水中油份浓度范围为(1×10-9~1×10-5)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油份测定仪 海水 荧光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薄层热结构变化诱发机制的模拟研究──空气冷/暖平流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永森 吴隆业 +2 位作者 纪育强 马小兵 张士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7-694,共8页
利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试仪器在低温实验室的水槽中,对气温可控条件下模拟形成空气冷/暖平流流经水面过程中的静态水面薄层热结构进行了分层同步测量。数据分析表明,在空气暖平流过程中,气温骤增21.5℃,水面皮温几... 利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试仪器在低温实验室的水槽中,对气温可控条件下模拟形成空气冷/暖平流流经水面过程中的静态水面薄层热结构进行了分层同步测量。数据分析表明,在空气暖平流过程中,气温骤增21.5℃,水面皮温几乎同步增加达1.57℃,温度响应系数为+0.073。这种温度响应系数在升温过程中,其平均值为0.046;而在冷平流(降温)过程中,则为-0.022,个别情况下,皮温降低幅度是气温降幅的9.4%。水温对气温的响应率是作用时间和水深的函数,且随水深递减,水温值对气温的增减、响应亦随深度加深而降低,在一定深度和时间,这种影响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薄层 热结构 诱发机制 模拟研究 平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油荧光测量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达英 王振先 +3 位作者 张士魁 李宾 辛海英 徐永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根据荧光测量方法的原理,采用双光路、双通道及单片微机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的技术,于1997年研制成功用于海洋现场探测的单波段水中油荧光计。应用该水中油荧光计进行了海水中微量抽份的测量实验研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了,与其相同的... 根据荧光测量方法的原理,采用双光路、双通道及单片微机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的技术,于1997年研制成功用于海洋现场探测的单波段水中油荧光计。应用该水中油荧光计进行了海水中微量抽份的测量实验研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了,与其相同的测量实验条件下,进行同步取样与用实验室Rf-540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5。在没有荧光污染(如黄色物质、无机物和浮游生物物质)的条件下,该水中油荧光计对水中油价的探测浓度范围为:1×10-9g/ml-1×10-5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污染 荧光测量法 油荧光计 海水 油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