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F预处理在花岗岩板材加工废料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军 李汉弘 +4 位作者 张士秋 郑奎 冯启明 黄阳 王维清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5,共3页
四川某地花岗岩板材加工废料中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及黑云母,采用磁选去除黑云母等含铁质矿物,并对磁选尾矿(即低铁原矿)进行HF预处理。经脱氟处理后,以H2SO4作为调整剂,十二胺作为捕收剂进行了长石和石英的浮选分离试验,其中经脱氟处... 四川某地花岗岩板材加工废料中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及黑云母,采用磁选去除黑云母等含铁质矿物,并对磁选尾矿(即低铁原矿)进行HF预处理。经脱氟处理后,以H2SO4作为调整剂,十二胺作为捕收剂进行了长石和石英的浮选分离试验,其中经脱氟处理分离出的含有大量氟离子的废水返回HF预处理阶段循环使用,浮选后长石和石英脱出的浮选废水返回到浮选阶段循环使用。本试验探索了HF用量和预处理时间对长石和石英浮选分离影响等条件试验,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长石浮选开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HF预处理长石浮选开路试验,获得了K2O、Na2O合量分别为10.66%、9.12%的长石精矿和长石中矿,Si O2含量为99.11%的石英精矿,不仅实现了长石和石英的有效分离,而且解决了含氟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达到综合利用花岗岩板材加工废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长石 石英 氢氟酸预处理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云母石英片岩型石榴石矿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士秋 郑奎 +2 位作者 刘伟军 王维清 冯启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6,共4页
四川某地绢云母石英片岩型石榴石矿的主要矿物为绢云母、黑云母、石榴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通过对原矿性质分析,将磨矿脱泥除铁后的矿样分级(+0.15 mm和-0.15 mm),采用摇床重选石榴石精矿,通过"一粗两精"的重选流程,最终获... 四川某地绢云母石英片岩型石榴石矿的主要矿物为绢云母、黑云母、石榴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通过对原矿性质分析,将磨矿脱泥除铁后的矿样分级(+0.15 mm和-0.15 mm),采用摇床重选石榴石精矿,通过"一粗两精"的重选流程,最终获得石榴石精矿(粗粒+细粒)回收率达92.62%,实现了石榴石的有效回收。重选尾矿(云母与石英)以H2SO4作为调整剂,十二胺(DDA)作为捕收剂,通过"一粗两扫两精"浮选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含Al2O3品位为29.26%的云母精矿,尾矿可通过加强扫选满足石英行业标准。云母精矿在磁感应强度为1.0 T时,绢云母尾矿中Fe2O3含量仅为2.08%,实现了绢云母与黑云母的有效分离,最终达到了综合利用绢云母石英片岩型石榴石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绢云母 分级重选 浮选分离 磁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改性含钛高炉渣光催化剂降解废水中的Cr^(6+)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士秋 王维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1-184,共4页
为了实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标,以攀钢含钛高炉渣为原料、MnO_2为改性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改性的TiO_2光催化剂。通过XRD、UV-Vis吸收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模拟废液pH、催化剂用量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降... 为了实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标,以攀钢含钛高炉渣为原料、MnO_2为改性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改性的TiO_2光催化剂。通过XRD、UV-Vis吸收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模拟废液pH、催化剂用量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降解Cr^(6+)的影响。结果表明:800℃下煅烧2 h所得的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材料中出现的锐钛矿型TiO_2对紫外区域有较好的光响应。在溶液pH=1.62,光催化剂用量为0.40 g/L,光照时间为60 min情况下,Cr^(6+)浓度为10 mg/L的模拟废水中Cr^(6+)的降解率为8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锰改性光催化剂 Cr^6+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生物炭吸附Sr(Ⅱ)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奎 张士秋 +2 位作者 刘海峰 张行泉 黄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2-502,共11页
生物炭是一种常见的优质吸附剂,但生物炭中的灰分会遮盖其表面的官能团及填充孔道,从而影响生物炭的吸附性能。为了探明生物炭中灰分对Sr(Ⅱ)吸附性能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绝氧条件下、不同裂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样品,并选用水、... 生物炭是一种常见的优质吸附剂,但生物炭中的灰分会遮盖其表面的官能团及填充孔道,从而影响生物炭的吸附性能。为了探明生物炭中灰分对Sr(Ⅱ)吸附性能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绝氧条件下、不同裂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样品,并选用水、氢氟酸及王水对生物炭样品进行处理,然后测试各样品对Sr(Ⅱ)的吸附量。最后,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技术,对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的性质进行表征分析,解析生物炭中灰分组分对Sr(Ⅱ)吸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500℃下制备的生物炭对Sr(Ⅱ)的吸附能力较强,且经HF改性处理后其吸附能力提升约15%;各改性样品对Sr(Ⅱ)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均符合Langmuir模型。分析测试结果表明:HF可大幅度降低生物炭表面的水溶性阳离子与Si元素含量,降低了水溶性阳离子与Sr(Ⅱ)的竞争吸附且暴露更多的吸附位点,提升了生物炭对Sr(Ⅱ)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灰分 理化性质 Sr(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