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蚶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吞噬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志鸿 张士璀 +3 位作者 杨爱国 杜方勇 周丽青 王清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94-96,共3页
以毛蚶为实验材料 ,利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毛蚶的血细胞进行观察。毛蚶的血细胞有四种组成 ,其中以红细胞为主 ,直径为 18.4± 0 .97μm ;透明细胞为 5 .6 3± 1.4 9μm ,核染色深 ,瑞氏染色胞质内光镜下未见颗... 以毛蚶为实验材料 ,利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毛蚶的血细胞进行观察。毛蚶的血细胞有四种组成 ,其中以红细胞为主 ,直径为 18.4± 0 .97μm ;透明细胞为 5 .6 3± 1.4 9μm ,核染色深 ,瑞氏染色胞质内光镜下未见颗粒 ;颗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着色颗粒 ,瑞氏染色后一种为桔红色 ,8± 1.0 6 μm ,另一种为兰色 ,6 .3± 1.2 5 μm ;另外还有极少量血细胞几乎没有细胞质 ,细胞大小为 5 .17± 1.6 9μm。分别在 4℃ ,10℃ ,2 0℃ ,30℃ ,37℃条件下研究毛蚶血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吞噬实验。结果发现 ,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红细胞都具有体外吞噬活性 ,以 30°C条件下吞噬百分率最高 ,达到 6 2 .11%。利用鳗弧菌Vibrioanguillirum对毛蚶进行免疫刺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血细胞 吞噬性能 细胞化学染色法 免疫学 白色念珠菌 水产养殖 疾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淋巴囊肿病毒在牙鲆鳃细胞系FG-9307中的增殖 被引量:9
2
作者 孙修勤 洪旭光 +3 位作者 张进兴 张士璀 汪敏 童尚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94-96,共3页
向已建立的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鳃细胞系[1] (FG 930 7)中接种淋巴囊肿病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 ,LCDV)、探讨其是否可支持LCDV的增殖。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接种 3天后 ,呈纤维状的鳃细胞隆起、立体感加强 ;之后细胞逐... 向已建立的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鳃细胞系[1] (FG 930 7)中接种淋巴囊肿病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 ,LCDV)、探讨其是否可支持LCDV的增殖。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接种 3天后 ,呈纤维状的鳃细胞隆起、立体感加强 ;之后细胞逐渐变圆 ,一周左右绝大部分鳃细胞变圆、呈现了细胞病变 (cytopathiceffect ,CPE)现象。将CPE细胞制作超薄切片 ,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内有大量具囊膜、直径 133~ 186nm的LCDV。CPE细胞的核变形、线粒体增加且空洞化 ,出现了与淋巴囊肿细胞相同的特征。本实验证明 :FG 930 7是可支持LCDV增殖的鱼类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鳃细胞系 LCDV 增殖 淋巴囊肿病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的克隆:囊胚细胞核移入正常具核卵子的发育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荔 张士璀 +2 位作者 王锐 李国荣 王梅林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24-27,共4页
将囊胚细胞核直接移植到未去核的斑马鱼未受精卵子中 ,首次获得了正常发育的幼鱼。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移核胚胎众数为二倍体 ;组织切片检查结果表明卵子中未去掉的原有的雌原核在供体核移入之后退化 ,不参与胚胎发育。细胞核移植在模型... 将囊胚细胞核直接移植到未去核的斑马鱼未受精卵子中 ,首次获得了正常发育的幼鱼。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移核胚胎众数为二倍体 ;组织切片检查结果表明卵子中未去掉的原有的雌原核在供体核移入之后退化 ,不参与胚胎发育。细胞核移植在模型鱼斑马鱼上迄今未见报道 ,核移植方法不但简单省时 ,而且供体胚胎仍可正常发育 ,为移核胚胎提供理想的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马鱼 克隆 核移植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半滑舌鳎组织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2 位作者 于志刚 张士璀 马爱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6,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1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櫣nther)暴露在浓度为0·1×10-6mg/L的Pb^(2+)、Zn^(2+)、Cd^(2+)、Cu^(2+)溶液中。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半滑舌鳎的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Cd^(2+)、Cu^(2+)组的鱼行动缓慢,应激... 实验室条件下,1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櫣nther)暴露在浓度为0·1×10-6mg/L的Pb^(2+)、Zn^(2+)、Cd^(2+)、Cu^(2+)溶液中。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半滑舌鳎的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Cd^(2+)、Cu^(2+)组的鱼行动缓慢,应激性很差,偶尔还出现不协调的颤抖性游泳行为,试验结束时几乎不摄食;Pb^(2+)和Zn^(2+)组的鱼游动积极,与实验前无大差别。利用常规组织切片法检查Pb^(2+)、Zn^(2+)、Cd^(2+)、Cu^(2+)对半滑舌鳎鳃、肝脏、肾脏、脾脏、脑的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Cd^(2+)、Cu^(2+)对鳃、肝脏和肾脏的损伤最为严重,引起了次鳃小瓣结构的崩溃;肝脏细胞脂肪颗粒的变形和大量堆积,造血组织坏死;肾小球结构溃解和管细胞肥大。Pb^(2+)、Zn^(2+)组鱼次鳃小瓣基部上皮呈空泡状,粘液细胞数量减少,氯细胞肥大增生;肝脏脂肪颗粒堆积,肝细胞肥大增生;肾脏血细胞坏死,肾小管形态溃解和管细胞增生。对脾脏和脑的损伤未观察到。将行为学变化和生理损伤结合可以对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及早提出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半滑舌鳎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磷酸酶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建梅 张士璀 王勇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文昌鱼代表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关于文昌鱼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的分布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报道ACP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文昌鱼表皮、消化道(包括肠和肝盲囊)、生殖腺和神经系统中... 文昌鱼代表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关于文昌鱼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的分布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报道ACP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文昌鱼表皮、消化道(包括肠和肝盲囊)、生殖腺和神经系统中具有极强的ACP活性,内柱细胞顶部具有较强的ACP活性,围鳃腔上皮和鳃上皮细胞中也具有一定的ACP活性。文昌鱼体内ACP的主要功能可能与细胞内消化和免疫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酸性磷酸酶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奕华 张士璀 刘振辉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1-27,共7页
采用RAPD技术对青岛文昌鱼雌、雄各 11条个体共 2 2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从 4 0个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7个扩增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特异性强的引物 ,对每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得到RAPD产物的分子量在 2 0 0~ 2 2... 采用RAPD技术对青岛文昌鱼雌、雄各 11条个体共 2 2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从 4 0个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7个扩增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特异性强的引物 ,对每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得到RAPD产物的分子量在 2 0 0~ 2 2 0 0bp之间 ,产物总计 12 7个位点 ,其中 ,多态位点 6 0个 (占 4 7 2 4 % )。计算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 0 86 5 6 ,个体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 1344。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量化的遗传多态度 (H0 ) ,雄性群体 (0 1912 )高于雌性群体(0 112 5 ) ,平均遗传多态度 (Hpop)为 0 15 19。文昌鱼遗传多态度所占的比例在群体内为 0 2 5 5 3,而雌、雄群体间为 0 74 47。在文昌鱼雌、雄个体RAPD产物中 ,两个电泳图谱上能读出明显的雄性特征带 ,估计可能与雄性文昌鱼具有异型性染色体有关 ,这与XY型性别决定机制相吻合。引物OPC12扩增产物 2 5 0bp为雄性文昌鱼所特有 ,可能为区别性别的分子标记。用NJ法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2 2个个体明显按性别聚成两类 ,文昌鱼雌、雄个体基因组间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oense)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中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勇军 王长法 张士璀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88-94,共7页
近年来发现 ,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NADPH 黄递酶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发现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一氧化氮合酶。本文参阅了国内外资料 ,对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合成、结构及组织分布进... 近年来发现 ,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NADPH 黄递酶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发现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一氧化氮合酶。本文参阅了国内外资料 ,对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合成、结构及组织分布进行了概括 ,重点对一氧化氮合酶在水产动物中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鱼表皮中酚氧化酶的超微结构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国荣 张士璀 +1 位作者 姜明 薛钦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5,共4页
文昌鱼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在进化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文以 L -多巴为底物 ,显示酚氧化酶 ( PO)存在于文昌鱼体表上皮细胞的胞质中 ,PO颗粒呈圆形均质状 ,直径在4 2 0~ 70 0 nm之间 ,电子密度较高 ,其外无膜包被... 文昌鱼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在进化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文以 L -多巴为底物 ,显示酚氧化酶 ( PO)存在于文昌鱼体表上皮细胞的胞质中 ,PO颗粒呈圆形均质状 ,直径在4 2 0~ 70 0 nm之间 ,电子密度较高 ,其外无膜包被。苯硫尿 ( PTU)抑制酚氧化酶反应 ,指出该反应为PO的特异性反应 ,而不是底物的自氧化或其它假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酚氧化酶 超微结构 表皮细胞 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 L-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鱼多糖对荷S180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惠 刘颖 张士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文昌鱼多糖(PBB)的组成及其对荷S180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酶水解法对文昌鱼多糖进行提取,并应用沉淀法对粗制品进行分离纯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样品经盐酸-甲醇醇解成单糖,采用标准对照法及... 目的:研究文昌鱼多糖(PBB)的组成及其对荷S180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酶水解法对文昌鱼多糖进行提取,并应用沉淀法对粗制品进行分离纯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样品经盐酸-甲醇醇解成单糖,采用标准对照法及内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性定量测定。建立S180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PBB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g/(kg.d))、正常对照组、肿瘤对照组和环磷酰胺对照组,测定PBB干预对荷S180小鼠抑瘤率的影响;MTT法检测PBB对荷S180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学实验检测PBB对荷S180小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PBB总糖含量为89.3%;PBB中单糖含量分别为鼠李糖1.04%、木糖1.01%、岩藻糖1.02%、甘露糖0.35%、葡萄糖0.56%、半乳糖2.64%。经25、50、100mg/(kg.d)剂量作用2周后,小鼠S180肉瘤生长均受到抑制,抑瘤率分别达到39.1%、47.5%、53.4%;荷S18 0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率较肿瘤对照组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荷S180小鼠血浆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荷S180小鼠血浆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文昌鱼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物质。文昌鱼多糖可明显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BB提高机体淋巴细胞增殖,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多糖 抑瘤率 淋巴细胞增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书营 黄倢 张士璀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对虾的细胞培养 ,是研究对虾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不同作者对不同对虾细胞原代培养的结果 ,比较了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异同 ;描述了研究者们尝试多种方法对原... 对虾的细胞培养 ,是研究对虾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不同作者对不同对虾细胞原代培养的结果 ,比较了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异同 ;描述了研究者们尝试多种方法对原代细胞的传代培养 ,其中一些方法对对虾细胞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介绍了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对虾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对虾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鱼鳃和肠上皮中酚氧化酶的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国荣 张士璀 姜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文昌鱼鳃 肠上皮细胞 酚氧化酶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膜异位F1F0-ATP合成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成君军 黄倢 张士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5期60-63,共4页
F1F0-ATP合成酶过去被认为是严格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酶的一些亚基广泛分布于一些肿瘤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等的质膜表面,称为质膜异位F1F0-ATP合成酶。论文综述质膜异位F1F0-ATP合成酶的发现,发生异位的可能机制以及在质... F1F0-ATP合成酶过去被认为是严格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酶的一些亚基广泛分布于一些肿瘤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等的质膜表面,称为质膜异位F1F0-ATP合成酶。论文综述质膜异位F1F0-ATP合成酶的发现,发生异位的可能机制以及在质膜表面F1F0-ATP合成酶作为受体蛋白参与的一些生物学现象,也指出了质膜异位F1F0-ATP合成酶在抗肿瘤、抗肥胖,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 异位F1F0—ATP合成酶 受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造血激素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及其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高峰 梁艳 +2 位作者 成君军 张士璀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5,共10页
虾造血激素(astakine,AST)是节肢动物中具有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一种细胞因子。在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发现,WSSV的一个可能受体蛋白与AST存在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了解WSSV感染与对虾细胞分化之间的关... 虾造血激素(astakine,AST)是节肢动物中具有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一种细胞因子。在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发现,WSSV的一个可能受体蛋白与AST存在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了解WSSV感染与对虾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造血激素基因(lvast)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HM594944),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lvast全长共1846bp,含有1个37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24个氨基酸,估算分子量为13.3kD。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一个前动力蛋白(Prokineticin)结构域。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凡纳滨对虾造血激素(LvAST)与斑节对虾和软尾太平蝲蛄AST同源性较高,与脊椎动物的同源性较低。通过构建包含lvast基因ORF重组表达载体pBAD/gIIIA-lvast,本研究成功表达出与预期相符合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vAST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造血激素 RACE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致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洪涛 黄倢 张士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712-7715,共4页
介绍了最近几年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病毒囊膜蛋白基因、核衣壳蛋白基因、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基因、细胞因子受体基因、潜伏相关基因和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机制的基因等。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致病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荆晓艳 黄倢 张士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9期95-99,共5页
目前,应用于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与分子杂交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免疫学联用、限制性酶切技术、环介导的等温扩增、基因芯片及测序等技术。这些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原有基... 目前,应用于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与分子杂交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免疫学联用、限制性酶切技术、环介导的等温扩增、基因芯片及测序等技术。这些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实际的需求产生出很多相应的衍生技术。它们已被广泛应用在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核酸检测技术以其无法比拟的优点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技术 水产动物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PCR检测中使用dUTP扩增的PCR产物极限长度
16
作者 于洪涛 张秀丽 +1 位作者 黄倢 张士璀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8,共6页
依据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序列设计了7对PCR引物,扩增长度从600bp到1800bp。结果显示,使用dUTP代替dTTP,用普通Taq酶所能扩增的最大长度约为1400bp。Mg2+梯度研究发现,扩增片段长度越长,最适Mg2+浓度越低。使用具有3’-5’外切酶活性的Taq... 依据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序列设计了7对PCR引物,扩增长度从600bp到1800bp。结果显示,使用dUTP代替dTTP,用普通Taq酶所能扩增的最大长度约为1400bp。Mg2+梯度研究发现,扩增片段长度越长,最适Mg2+浓度越低。使用具有3’-5’外切酶活性的Taq酶无法扩增出任何长度的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TP WSSV PCR 极限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胺硫磷对玫瑰无须鲃精子的体外毒性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家会 张士璀 +2 位作者 张永忠 许玉艳 王勇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通过观察水胺硫磷对玫瑰无须鲃精子运动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1)室温下玫瑰无须鲃精子激活后30min一级运动率仍维持在78%左右;(2)经5μM、50μM和500μM水胺硫磷处理,精子平均一级运动率随着水胺硫磷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明... 通过观察水胺硫磷对玫瑰无须鲃精子运动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1)室温下玫瑰无须鲃精子激活后30min一级运动率仍维持在78%左右;(2)经5μM、50μM和500μM水胺硫磷处理,精子平均一级运动率随着水胺硫磷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3)经水胺硫磷处理后,玫瑰无须鲃精子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包括质膜光滑程度降低、领和袖套部位的细胞膜局部破裂、线粒体显著膨胀和嵴变模糊或溶解、质膜和核膜溶解以及细胞核电子密度变大.因此,玫瑰无须鲃精子是有机磷农药如水胺硫磷毒性体外快速检测的理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体外 毒性作用 水胺硫磷 超微结构 运动 处理 玫瑰 质膜 磷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