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LNG冷能与工业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复合系统优化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墨耕 赵良举 +3 位作者 刘朝 饶文姬 莫依璃 蔡义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44-3151,共8页
对中低温余热(150℃)及LNG(-162℃)冷能联合利用,设计了一种复合式有机朗肯循环,对此复合循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分析及经济性分析,并与相对应的单独循环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复合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比单独循环系统提高了41.5... 对中低温余热(150℃)及LNG(-162℃)冷能联合利用,设计了一种复合式有机朗肯循环,对此复合循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分析及经济性分析,并与相对应的单独循环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复合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比单独循环系统提高了41.55%,热效率和效率也分别提高了18.09%和19%,单位功率所需换热面积也仅为单独循环系统的61.03%。对该复合循环系统各部件进行了可用能损失分析,同时考虑了LNG余压的利用,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回收 液化天然气 热力学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沸混合工质ORC对低焓地热能的深度利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倪渊 赵良举 +2 位作者 刘朝 徐进良 张墨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0-1676,共7页
以低焓地热能的深度利用为目标,用异戊烷、6种丁烷/己烷和5种异丁烷/己烷不同质量配比的二元非共沸混合物共12种物质作为亚临界ORC工质,利用窄点分析方法分析循环性能。研究表明,地热水进口温度在120~150℃时,混合工质异丁烷/... 以低焓地热能的深度利用为目标,用异戊烷、6种丁烷/己烷和5种异丁烷/己烷不同质量配比的二元非共沸混合物共12种物质作为亚临界ORC工质,利用窄点分析方法分析循环性能。研究表明,地热水进口温度在120~150℃时,混合工质异丁烷/己烷(0.65/0.35)的综合性能最佳,地热水出口温度最低,其输出净功率比纯工质异戊烷提高6.56~6.77倍;在150~170℃时,混合工质异丁烷,己烷(0.6/0.4)的综合性能最佳,地热水出口温度最低,其输出净功率比纯质异戊烷提高5.44~5.97倍;蒸发器和冷凝器是系统可用能损失主要部件,热源温度低时冷凝器中的可用能损失最大,但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蒸发器的可用能损失所占比重将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非共沸混合工质 深度利用 可用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NG冷能与低温太阳能的新型联合动力循环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饶文姬 赵良举 +1 位作者 张墨耕 莫依璃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90-996,共7页
对提出的利用LNG冷能与低温太阳能的新型联合动力循环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分析和分析,选取R143a为循环工质,研究了循环蒸发温度、透平进口温度、冷凝温度和LNG汽化压力对循环系统效率、效率和单位做功的换热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 对提出的利用LNG冷能与低温太阳能的新型联合动力循环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分析和分析,选取R143a为循环工质,研究了循环蒸发温度、透平进口温度、冷凝温度和LNG汽化压力对循环系统效率、效率和单位做功的换热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系统效率和效率随蒸发温度的升高均先升高后降低,随透平进口温度和LNG汽化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冷凝温度越高,循环系统效率和效率越低;单位做功的换热面积随各变量的变化趋势与循环系统效率和效率随各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当蒸发温度为298.15K、透平进口温度为353.15K、冷凝温度为213.15K和LNG汽化压力为3 MPa时,循环性能最优,在该工况下进行分析发现,换热器损占总损的80%,而泵的损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太阳能 联合动力循环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