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丘居形态及其对古代营城理念的影响
1
作者 赵晓峰 张国禹 赵天择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梳理了“丘”的概念及其五重涵义,用图形化的方式考释了“敦丘”“陶丘”“融丘”和“昆仑丘”四种丘居形态。并由此出发,解析了古代多重城制的成因,择居丘南的缘起,以及地法昆仑的三种方法,以探究丘居形态对古代营城理念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丘居形态 营城理念 多重城制 择居丘南 地法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桂云 张国禹 +3 位作者 蔡玉鹏 邱利文 韩馥 杨培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1期91-92,97,共3页
消落带土壤含水率与电导率是影响植物的生长的指标。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在不同区域、水位高程及土层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沿线各消落带样点土壤含水率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低海... 消落带土壤含水率与电导率是影响植物的生长的指标。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在不同区域、水位高程及土层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沿线各消落带样点土壤含水率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低海拔区比高海拔区土壤含水率高,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土壤电导率分布区间为0.21~0.42 mS/cm,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性,其中向阳村电导率最高,且与其他调查点差异显著;除少数调查点外,大多调查点电导率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层间的差异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含水率 土壤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梅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翩翩 张国禹 +6 位作者 黄桂云 马晓波 邱利文 张海波 吴笛 杨兰芳 望雄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三角梅最佳扦插生根技术。[方法]以盆栽三角梅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先进行泥炭、珍珠岩、蛭石不同基质配比试验,以找出最佳三角梅扦插基质,再分别进行春季、夏季、秋季不同采穗时间,ABT1号、IBA、NAA不... [目的]研究三角梅最佳扦插生根技术。[方法]以盆栽三角梅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先进行泥炭、珍珠岩、蛭石不同基质配比试验,以找出最佳三角梅扦插基质,再分别进行春季、夏季、秋季不同采穗时间,ABT1号、IBA、NAA不同浓度处理扦插试验。[结果]扦插时间适宜在夏季(6月25日左右),采用泥炭∶珍珠岩=2∶1作为扦插基质、300 mg/L ABT1号处理插穗30 min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三角梅无性繁殖的扦插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扦插 季节 基质 生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条槭种子休眠原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兰芳 张国禹 +6 位作者 黄桂云 邱利文 吴笛 马晓波 胡梅香 张海波 汪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140-140,145,共2页
对茶条槭带翅果、去翅带种皮种子和去种皮种子的吸水速度进行比较,用种子的不同部位浸提液做了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果翅能透水,不是影响茶条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果实各部位均含有抑制发芽物,尤以胚乳+胚中所含的抑制物质的作... 对茶条槭带翅果、去翅带种皮种子和去种皮种子的吸水速度进行比较,用种子的不同部位浸提液做了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果翅能透水,不是影响茶条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果实各部位均含有抑制发芽物,尤以胚乳+胚中所含的抑制物质的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种子 休眠 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条槭组织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化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兰芳 黄桂云 +2 位作者 张国禹 吴笛 张定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133-133,136,共2页
为探索克服茶条槭在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以茶条槭当年生萌条为试材,进行了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方式、不同取材时间和不同抗褐化剂对茶条槭初代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当年生萌条进行组织培养,... 为探索克服茶条槭在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以茶条槭当年生萌条为试材,进行了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方式、不同取材时间和不同抗褐化剂对茶条槭初代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当年生萌条进行组织培养,其茎段较茎尖褐化严重;先将外植体用1000mg/LVC溶液处理30min,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为最佳消毒方法;外植体取材时间在5月,其组培污染率、褐变率、死亡率相对较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0mg/L与活性炭(AC)2g/L配合使用防褐化效果较好;初代培养时,先弱光培养7d再转入光照培养,有利于抑制褐变的发生。由此说明,选用幼嫩的顶芽为外植体、浓度0.1%升汞溶液为消毒剂、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200mg/L和活性炭2g/L进行初代培养,防止其褐化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组织培养 褐化 防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条槭茎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兰芳 张国禹 +3 位作者 黄桂云 吴笛 张定军 李翩翩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9期128-129,132,共3页
春季剪取茶条槭当年生枝条的带顶芽茎尖和带腋芽茎段以0.1%HgCl2分别消毒4、10 min最好;茶条槭当年生带芽茎段增殖培养基MS+TDZ 1.0 mg/L+NAA 0.2 mg/L上培养,增殖效果最好,生长良好,且兼顾了增殖与生根,缩短了培养周期。经生根的试管... 春季剪取茶条槭当年生枝条的带顶芽茎尖和带腋芽茎段以0.1%HgCl2分别消毒4、10 min最好;茶条槭当年生带芽茎段增殖培养基MS+TDZ 1.0 mg/L+NAA 0.2 mg/L上培养,增殖效果最好,生长良好,且兼顾了增殖与生根,缩短了培养周期。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珍珠岩∶园土=1∶3基质中,植株生长健壮,成活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带芽茎段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掌试管苗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梅香 张国禹 +3 位作者 黄桂云 马晓波 邱利文 张海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2期217-217,220,共2页
在分析多个研究者在红掌组培快繁方面的研究结果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试验,探讨红掌试管苗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为红掌试管苗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红掌 组织培养 试管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