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嘉璠
吴洁
+2 位作者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轴长度
角膜消融厚度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两年患者角膜后表面的变化
被引量:
18
2
作者
龙克利
吴秀梅
+2 位作者
张嘉璠
丁雯芝
彭予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61,共5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 a角膜后表面的变化。方法...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 a角膜后表面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角膜屈光科行激光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2眼。将患者依照术式分为两组,fLASIK组25例47眼,等效球镜度为-6.00^-11.00 D;LASEK组23例45眼,等效球镜度为-6.00^-9.50 D。利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 a、2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和非球面因子Q值变化,角膜后表面高度取自中央角膜厚度最薄点、角膜顶点及距角膜顶点1 mm范围4个位点(0°、90°、180°和270°),同时记录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4个位点差异亦无均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以及4个位点后表面高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和Q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曲率和Q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术后2 a时两组患者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和术前的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无相关性(fLASIK组:r=0.017,LASEK组:r=0.061,均为P>0.05);角膜后表面Q值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亦均无明显相关性(fLASIK组:r=0.062,LASEK组:r=0.103,均为P>0.05)。结论经fLASIK或LASEK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保持稳定;这两种术式在保留足够的角膜基质床厚度前提下是长期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
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嘉璠
吴洁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机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4-1179,共6页
文摘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轴长度
角膜消融厚度
角膜光密度
Keywords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axial length
corneal ablation thickness
corneal density
分类号
R772.2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两年患者角膜后表面的变化
被引量:
18
2
作者
龙克利
吴秀梅
张嘉璠
丁雯芝
彭予苏
机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6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 a角膜后表面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角膜屈光科行激光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2眼。将患者依照术式分为两组,fLASIK组25例47眼,等效球镜度为-6.00^-11.00 D;LASEK组23例45眼,等效球镜度为-6.00^-9.50 D。利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 a、2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和非球面因子Q值变化,角膜后表面高度取自中央角膜厚度最薄点、角膜顶点及距角膜顶点1 mm范围4个位点(0°、90°、180°和270°),同时记录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4个位点差异亦无均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以及4个位点后表面高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和Q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曲率和Q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术后2 a时两组患者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和术前的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无相关性(fLASIK组:r=0.017,LASEK组:r=0.061,均为P>0.05);角膜后表面Q值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亦均无明显相关性(fLASIK组:r=0.062,LASEK组:r=0.103,均为P>0.05)。结论经fLASIK或LASEK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保持稳定;这两种术式在保留足够的角膜基质床厚度前提下是长期安全的。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
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Keywords
posterior corneal surface
high myopia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分类号
R778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
张嘉璠
吴洁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两年患者角膜后表面的变化
龙克利
吴秀梅
张嘉璠
丁雯芝
彭予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