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微型桩动态调控软岩路基上拱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锐 张喜伟 +2 位作者 罗辉 余雷 刘正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2-1063,共12页
为研究并提出一种经济有效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工程措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自研可动态调节上拱变形的预应力微型桩试验装置,室内测得不同预应力(50、100、150和200kN)与桩顶竖向位移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桩径D为0.17 m的单... 为研究并提出一种经济有效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工程措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自研可动态调节上拱变形的预应力微型桩试验装置,室内测得不同预应力(50、100、150和200kN)与桩顶竖向位移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桩径D为0.17 m的单桩(桩长8、10和12 m)与群桩(桩间中心距3D、4D、5D、6D)调控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变形的效果与机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微型桩可有效控制上拱变形,但控制能力并非随预应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需实时监测上拱变形值,并动态调整预应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处治措施的工况下,试验路段因湿化作用和侧向地应力引起的上拱变形量约为9.5 mm;8、10和12 m长的预应力微型桩单桩调控下,上拱变形分布曲线在成桩位置出现突变,数值急剧减小,桩长和预应力的增加可使调控范围出现小幅度的增加,调控范围的最大值在2~3倍桩直径范围内波动;在试验选取的桩长和桩距范围内,12 m桩长、5D桩距的预应力群桩可同时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使轨道附近上拱变形量分别减小至3.2mm(降幅为66.3%)、2.9mm(降幅为69.5%)和3.5mm(降幅为63.5%),最终满足规范对上拱变形量的控制要求;此外,群桩在施加预应力后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达到无预应力条件下的1.4倍左右。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红层软岩路基上拱处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微型桩 红层软岩 高铁路基 上拱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探求与实践
2
作者 张喜伟 《山东纺织经济》 2015年第7期55-56,54,共3页
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与高校的全年发展、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关系到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从而影响到全社会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加的关键,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的好坏,直接体现在毕... 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与高校的全年发展、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关系到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从而影响到全社会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加的关键,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的好坏,直接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乃至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 就业指导师 建设 探索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经验和做法
3
作者 张喜伟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10期33-33,共1页
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规范、优质就业服务。按照以“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机制促进就业,通过举办学院大型双选会、深入优质企业拓展就业岗位。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拓宽 就业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化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应用
4
作者 徐志强 杨和平 +3 位作者 辛亚兵 张喜伟 师嘉斌 李庭杰 《公路与汽运》 2024年第6期56-61,65,共7页
为探究高强三维网生态防护的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评价其对强风化岩质边坡的处治效果,通过分析高强三维网生态防护系统的构成及作用,建立降雨条件下高强三维网防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模型,结合实际工程对高强三维网生态防护技术的施工工艺及... 为探究高强三维网生态防护的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评价其对强风化岩质边坡的处治效果,通过分析高强三维网生态防护系统的构成及作用,建立降雨条件下高强三维网防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模型,结合实际工程对高强三维网生态防护技术的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拱形骨架护坡方案相比,高强三维网防护结构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边坡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可缩短工期50%左右,节省造价约20%,抗冲刷性能提高约25%,边坡绿化率可达100%;无降雨情况下高强三维网生态防护结构的稳定性较高,但降雨后其稳定性下降约22%,设计中应考虑降雨强度的影响;高强三维网生态防护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防护措施,可在边坡防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强风化岩质边坡 高强三维网 生态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微小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迁移与沉积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喜伟 孙刚臣 +1 位作者 任国帅 胡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渗流作用下微小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与沉积规律对于解决污染物迁移、地下水回灌、岩土内部侵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为了了解渗流作用下微小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内的运移与沉积规律,【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综述了不同... 渗流作用下微小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与沉积规律对于解决污染物迁移、地下水回灌、岩土内部侵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为了了解渗流作用下微小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内的运移与沉积规律,【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综述了不同粒径颗粒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颗粒迁移的观测方式、渗流特征对颗粒迁移的影响、受力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及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趋势。【结果】结果表明:在迁移过程中,粒径在0.10~1.00μm的颗粒主要考虑布朗扩散力的影响,粒径在10.00~50.00μm应主要考虑水动力、重力及惯性作用的影响;粒径较大的颗粒受流速的影响更明显,在高离子强度低渗流区更有利于微小悬浮颗粒的吸附;宏观上颗粒迁移与沉积采用对流弥散方程来描述,微观角度上,颗粒是否迁移,由DLVO作用能与重力、惯性、水动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结论】但目前理论与实验研究还存在不足,如缺少宏微观相结合的受力分析方法;对于多因素耦合影响下的颗粒迁移特征未能准确描述;颗粒迁移的观测方式与受力分析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尝试宏观观测与微观观测相结合的观测方法,致力于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的颗粒迁移特征,建立多尺度颗粒受力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多孔介质 微小悬浮颗粒 颗粒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汤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喜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3期4368-4369,共2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0例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60例加用活血化瘀汤的患者纳入观...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0例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60例加用活血化瘀汤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d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患者CVR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观察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可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管储备功能,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活血化瘀汤 血管储备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视频分析的疲劳驾驶行为检测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孙浩哲 张言利 +1 位作者 陈红昌 张喜伟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16期89-93,99,共6页
根据公安部2022年发布的数据,我国众多交通事故中大约有10%~20%的事故是由疲劳驾驶诱发的。为了更好地保障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设计一种基于车载视频分析和卷积神经网络YOLOv5的疲劳驾驶行为检测算法。使用公开数据集与自采集数据集... 根据公安部2022年发布的数据,我国众多交通事故中大约有10%~20%的事故是由疲劳驾驶诱发的。为了更好地保障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设计一种基于车载视频分析和卷积神经网络YOLOv5的疲劳驾驶行为检测算法。使用公开数据集与自采集数据集进行训练,同时对算法进行了优化,使之能够在云GPU环境下进行训练与检测。结果显示,经过训练后,模型检测准确率可达90%,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疲劳驾驶检测 YOLOv5 卷积神经网络(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