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井岩心侧积夹层初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善严 刘波 +2 位作者 陈国飞 郭军辉 于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0,共4页
杏6-1-平35水平取心井位于大庆杏树岗油田北部,取心的层位是葡Ⅰ33油层,水平段平均砂岩厚度7 m,累计取心进尺339.42 m,分别在葡Ⅰ33油层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取心,是国内目前多部位、取心最长的水平取心井。通过对目的层侧积夹层的预测和... 杏6-1-平35水平取心井位于大庆杏树岗油田北部,取心的层位是葡Ⅰ33油层,水平段平均砂岩厚度7 m,累计取心进尺339.42 m,分别在葡Ⅰ33油层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取心,是国内目前多部位、取心最长的水平取心井。通过对目的层侧积夹层的预测和岩心描述,初步形成了侧积夹层的预测和描述方法,指出了岩心上侧积夹层的识别标志和形态,分析了水平段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得出了在同一侧积体内的油层其水淹级别相同的结论,为编制水平井射孔方案提供了依据,使水平井初产能见到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积夹层 水平井 岩心 大庆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善严 白振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针对大庆长垣油田特高含水后期辫状河、曲流河和分流河道3种典型河道砂体,依据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和密井网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动态资料,应用层次和成因分析的基本思想,精细研究典型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及其地下储层分布模式,形成了河... 针对大庆长垣油田特高含水后期辫状河、曲流河和分流河道3种典型河道砂体,依据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和密井网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动态资料,应用层次和成因分析的基本思想,精细研究典型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及其地下储层分布模式,形成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定量描述方法。依据大量岩心分析资料,发现了不同类型河道砂体层内水淹厚度动态变化特征及水淹厚度随开发时间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受砂体内部构型控制的辫状河“零散薄层状”、曲流河“叠瓦状”和分流河道砂体“窄条状”的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并针对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为特高含水期河流三角洲储层精细挖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辫状河 分流河道 构型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垣油田辫状河砂体储层内部构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善严 白振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3,共7页
针对大庆长垣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应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内部构型研究方法,由沉积单元、辫流带、辫状河道和心滩坝、心滩坝内部构型4个层次分级描述,精... 针对大庆长垣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应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内部构型研究方法,由沉积单元、辫流带、辫状河道和心滩坝、心滩坝内部构型4个层次分级描述,精细研究辫状河砂体内部构型,首次确定长垣辫状河砂体:为“浅的砂质辫状河”,并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构型要素定量分布模式。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结合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精密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实现了辫状河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定量表征。研究表明,长垣辫状河为浅的砂质辫状河三期叠加沉积,西部发育大规模下切带,辫状河内部心滩坝宽约400m,辫状河道宽约80m,心滩坝内部夹层呈窄条带状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砂体 构型 地质建模 剩余油分布 挖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葡萄花油层层序地层格架与地层叠加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善严 白振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4,共5页
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单元数目及厚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大,层序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为搞清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发育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对葡一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喇萨杏地区葡... 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单元数目及厚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大,层序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为搞清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发育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对葡一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喇萨杏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非常复杂,往往是以下4种模式综合作用形成:前积模式,削蚀减薄地层发育模式,低可容空间下的薄层叠覆模式,河道分叉或摆道模式。喇萨杏油田目的层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对于地层等时划分对比和沉积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地层叠加模式 大庆长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Fetkovich/Arps联合产量递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善严 王晓冬 +2 位作者 马利民 杨清立 白振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2,共4页
分析油气井的产量变化规律是制定油藏开发方案的重要基础。通过求解水平井三维不稳态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水平井在定井底流压生产条件下的产量递减规律,指出了在拟稳态期其产量递减符合Arps指数递减形式。根据扩展后的Fetkovich定义... 分析油气井的产量变化规律是制定油藏开发方案的重要基础。通过求解水平井三维不稳态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水平井在定井底流压生产条件下的产量递减规律,指出了在拟稳态期其产量递减符合Arps指数递减形式。根据扩展后的Fetkovich定义,建立了水平井Fetkovich/Arps联合产量递减图版,对参数拟合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非稳态渗流 产量递减 Fetkovich Arps递减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 被引量:26
6
作者 徐正顺 王凤兰 +2 位作者 张善严 田晓东 姜雪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2,共7页
喇萨杏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针对多层非均质油层的特点及其在多种驱替方式、多套井网开发下的主要矛盾,立足于精细挖潜和综合调整,发展了层系井网调整、单砂体注采关系评价及调整、区块开发效果评价和综合调整等特高含水期... 喇萨杏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针对多层非均质油层的特点及其在多种驱替方式、多套井网开发下的主要矛盾,立足于精细挖潜和综合调整,发展了层系井网调整、单砂体注采关系评价及调整、区块开发效果评价和综合调整等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及应用效果的系统总结与概括,明确了改善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思路和对策,有力地推进了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井网调整 注采系统调整 综合调整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点坝精细刻画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郝银全 姚子修 +3 位作者 常毓文 张善严 郝兰英 左松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大庆油田曲流河沉积厚油层聚驱后开发面临着含水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等困难,需要精细刻画点坝内部构型,重构地下认识体系。以北一区断东“二三结合”试验区葡I2沉积单元为例,按照沉积微相、单砂体、点坝内部构型3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 大庆油田曲流河沉积厚油层聚驱后开发面临着含水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等困难,需要精细刻画点坝内部构型,重构地下认识体系。以北一区断东“二三结合”试验区葡I2沉积单元为例,按照沉积微相、单砂体、点坝内部构型3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储层层次分析,提出研究过程应遵循的“三个结合”:当前模型与原型模型相结合;单井、剖面、平面、立体信息相结合;静态成果与动态资料相结合。实践证明,总结出的曲流河点坝精细刻画方法及流程有效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点坝精细刻画 沉积微相 单砂体 侧积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高明 罗文利 +3 位作者 张善严 王强 张群 史彦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单井试注的基础上,研究了浅层高含水油田适宜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密闭取心、测井解释、荧光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老君庙油田L3油层水驱后剩余油分布,I、II类砂体采出程度高,剩余油类型以颗粒表... 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单井试注的基础上,研究了浅层高含水油田适宜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密闭取心、测井解释、荧光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老君庙油田L3油层水驱后剩余油分布,I、II类砂体采出程度高,剩余油类型以颗粒表面油膜状残余油为主,主要黏附在大粒间孔(大于10μm)的岩石表面,适宜超低界面张力的化学复合驱技术。通过室内天然岩心实验和数值模拟参数优化,确定了化学复合驱注入参数。由于浅层油藏破裂压力低,化学复合驱的压力上升空间仅有1~3 MPa,故选择适宜的注入速度,控压注入,避免动态裂缝的产生。单井试注注入压力从空白水驱时的4.9 MPa升至7.7 MPa,3个月后见效油井含水降低至81.3%,验证了注入体系适应性好,注入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油藏 剩余油分析 数值模拟 化学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中北一区断东厚油层聚驱后井网重构 被引量:8
9
作者 胡丹丹 唐玮 +3 位作者 常毓文 张善严 左松林 仵元兵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大庆喇萨杏油田聚驱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储量逐年增多,为开发这部分储量,实现4000×10^4t稳产,以萨中北一区断东作为典型解剖区,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搞清剩余油特点及分布规律,明确聚驱后的剩余油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新组... 大庆喇萨杏油田聚驱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储量逐年增多,为开发这部分储量,实现4000×10^4t稳产,以萨中北一区断东作为典型解剖区,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搞清剩余油特点及分布规律,明确聚驱后的剩余油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新组合开发层系,重新构建井网系统,利用水平井和直井相结合的调整方式,提出了聚驱后现场试验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聚驱后层系重组、水平井和直井联合井网系统的进一步挖潜方式是可行和经济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中北一区 厚油层 聚驱后 剩余油分布 井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分类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李洁 张善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0,共5页
大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随着开采技术政策的转变,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传统上的油层分类已很难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为此,在论述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重新分类必要性的基础上,本着油层分类概念要有延续性、油层类别平... 大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随着开采技术政策的转变,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传统上的油层分类已很难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为此,在论述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重新分类必要性的基础上,本着油层分类概念要有延续性、油层类别平面上具有整体性、对现有技术有一定的适应性、分类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同时考虑三次采油的需要,制定了油层分类的具体原则。按照砂体沉积类型、主要砂体钻遇率、单层有效厚度、有效渗透率等4个参数建立定量标准,将喇萨杏油田的油层分为3大类,6小类。油层重新分类后,每一类的油层性质更接近,有利于开发层系的组合;对于聚合物驱来说,还有利于聚合物分子量的选择和注入参数的确定;对于三元复合驱,还有利于配方的选择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油层分类 水驱 三次采油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永胜 张善严 朱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5,共4页
利用不同含水阶段石油、天然气化学组分监测资料、高压密闭取心资料、单井单层生产气油比资料以及水驱开采条件下生产气油比的数值模拟,从理论到实践对喇、萨、杏油田生产气油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得出含水率与生产气... 利用不同含水阶段石油、天然气化学组分监测资料、高压密闭取心资料、单井单层生产气油比资料以及水驱开采条件下生产气油比的数值模拟,从理论到实践对喇、萨、杏油田生产气油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得出含水率与生产气油比没有本质的联系;压力是影响气油比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注水保持压力开采条件下生产气油比与原始气油比具有一致性,而流饱压差的高低与生产气油比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油比 油田开发 水驱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1法公式的应用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冬 梁继德 张善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42,共2页
阐述了平均压力的概念和重要性。根据物质平衡思想,利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导出了广义松-1法公式,它适合于多种具有比较规则泄流区域的情形。通过分析和简化,验证了其正确性,并由此明确了松-1法公式的正确使用条件,所得的结论为地层压力评... 阐述了平均压力的概念和重要性。根据物质平衡思想,利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导出了广义松-1法公式,它适合于多种具有比较规则泄流区域的情形。通过分析和简化,验证了其正确性,并由此明确了松-1法公式的正确使用条件,所得的结论为地层压力评价提供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压力 MBH方法 松-1法 外推压力 应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聚驱后二次开发方向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玮 胡丹丹 +2 位作者 白喜俊 张善严 左松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2-285,共4页
在分析聚驱后剩余油和目前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喇萨杏油田聚驱后二次开发的方向为细分开发层系、重建井网系统、应用水平井挖潜厚油层顶部、采用高浓度聚合物、综合实施各种优化措施、继续加快聚驱后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 在分析聚驱后剩余油和目前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喇萨杏油田聚驱后二次开发的方向为细分开发层系、重建井网系统、应用水平井挖潜厚油层顶部、采用高浓度聚合物、综合实施各种优化措施、继续加快聚驱后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等,并以北一区断东中块典型区块为例,研究了层系、井网重构的可行性,预计方案实施后可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萨杏油田 聚驱后 二次开发 井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油田可采储量  提高地下石油资源利用率
14
作者 任玉林 隋新光 +1 位作者 王树立 张善严 《资源与产业》 1999年第10期12-15,共4页
大庆油田是一个陆相沉积的多油层非均质严重的大型砂岩油田,开发四十年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加动用储量和提高油田采收率,提高了地下石油资源利用率,使油田年产油在5000万吨以上连续稳产了23年,创造了油田开发上的世界先进水平... 大庆油田是一个陆相沉积的多油层非均质严重的大型砂岩油田,开发四十年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加动用储量和提高油田采收率,提高了地下石油资源利用率,使油田年产油在5000万吨以上连续稳产了23年,创造了油田开发上的世界先进水平。本文回顾了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今后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油田石油采收率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储量 分层开采 加密调整 低渗透油藏开发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