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意象”及其艺术形态的演绎看传统艺术论的现代性转化——兼涉中西“意象”论之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金丹元 张咏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155,212,共7页
"意象"作为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范畴,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学和艺术的演进过程,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中焕发强大的艺术的和学术的生命力。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数字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中国式"意象"不仅没有消... "意象"作为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范畴,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学和艺术的演进过程,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中焕发强大的艺术的和学术的生命力。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数字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中国式"意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和西方理论、西方艺术的比较中更显现出其独特的中国质性,在当今技术与艺术共融的背景下,它也会以一种有别于碎片化、仿像化的视角参与对中国艺术理论的再创新,并为世界艺术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章试图通过对"意象"起源的梳理指出其质性特点,在中西"意象"论的比较中,阐明中国艺术形式的现代性转化和坚守,拓展中国质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理论 意象 中国质性 现代性转化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语境下的类型杂糅与奇观化影像书写——对当下中国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的再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咏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9-15,共7页
自1987年国家电影局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开始,"主旋律"进入了电影领域,同时标志着中国电影创作出现了新风向和新转型。30年来,主旋律电影开始跨出既定的藩篱,走上商业化... 自1987年国家电影局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开始,"主旋律"进入了电影领域,同时标志着中国电影创作出现了新风向和新转型。30年来,主旋律电影开始跨出既定的藩篱,走上商业化和市场化突围的道路。在消费语境的浸润之下,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转型呈现出类型杂糅、影像奇观以及意识形态隐性表达的趋势,而这样的表征又与电影市场的产业化和受众审美需求多元化的转向密不可分,成为值得思考的电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 类型杂糅 影像奇观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兼程之红色硕果——浅析“十七年”的革命题材电影
3
作者 张咏絮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3期10-11,共2页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重要的主流文化资源,"十七年"电影中的革命题材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表现主题,而"革命情感+儿女私情"的叙事模式又成为当时的亮点。在书写革命历史的同时加入英雄人物的情感表现,不仅契合了观众...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重要的主流文化资源,"十七年"电影中的革命题材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表现主题,而"革命情感+儿女私情"的叙事模式又成为当时的亮点。在书写革命历史的同时加入英雄人物的情感表现,不仅契合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更彰显了硝烟弥漫的年代我军英勇作战的革命形象,使得这类影片在那一个年代备受推崇,也从中折射出集体理想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革命题材 英雄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进逻辑·独立假面·犬儒倾向——电影中“女性脱嵌者”复归的文化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咏絮 金丹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7,共7页
“女性脱嵌者”是女性电影中的重要形象类型。该形象的命名借用了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脱嵌”概念。她们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缩影和社会想象的审美经验代表,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在银幕上经历了由“脱嵌”到“入嵌... “女性脱嵌者”是女性电影中的重要形象类型。该形象的命名借用了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脱嵌”概念。她们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缩影和社会想象的审美经验代表,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在银幕上经历了由“脱嵌”到“入嵌”的演进逻辑,近年来又以各类视觉修辞完成了独立女性之貌,但在精神价值与个体话语上却只能算作独立“假面”,尤其在母女关系下,更是陷入了犬儒倾向的矛盾与分裂之中。中国银幕“女性脱嵌者”的演进与复归对于当代女性主体性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脱嵌者 演进逻辑 独立假面 犬儒倾向 文化反思 女性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该被“忘却”的类型电影——对中国科幻电影实际上的缺席之思考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丹元 张咏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1,共8页
在世界电影史中,科幻片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开启了人类想象的门阀,尤其是好莱坞的科幻片凭借精良的技术制作日益风靡全球,成为票房赢家,而中国则是其海外票房的主要贡献者。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全年票房已突破440亿元大关,但却... 在世界电影史中,科幻片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开启了人类想象的门阀,尤其是好莱坞的科幻片凭借精良的技术制作日益风靡全球,成为票房赢家,而中国则是其海外票房的主要贡献者。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全年票房已突破440亿元大关,但却鲜见中国科幻片的身影,反倒是好莱坞科幻片长期稳坐票房第一把交椅。既然科幻片具有如此强大的吸金能力,中国又同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那么,中国电影人为何不在此类型上有所斩获,反而好像被"忘却"了,令人感到在电影类型的开掘上是一种缺席?文章拟通过对科幻片自身魅力的分析和对中国科幻片现状的梳理,找出中国科幻片缺失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拓展之建议,以期对其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类型电影 科幻片 科幻电影 电影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