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7-2017年夏冬季上海市内外圈层土地覆盖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周逸林
申广荣
+1 位作者
张婧颖
杨伟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6,共9页
[目的]探究超大型城市地表温度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特征,为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上海市为例,运用2007,2013,2017年夏冬季共6期Landsat系列多光谱及热红外影像数据,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基于900 m...
[目的]探究超大型城市地表温度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特征,为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上海市为例,运用2007,2013,2017年夏冬季共6期Landsat系列多光谱及热红外影像数据,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基于900 m×900 m网格分析了夏季和冬季上海市外环内外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影响特征。[结果]夏季上海市地表温度空间特征为外环外冷内热,平均温差4.86℃;冬季上海市地表温度空间特征为外环外热内冷,平均温差0.17℃。夏季外环外非渗水地表比例每增加10%可升温1.22℃,外环内升温0.97℃;绿地及水体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外环外绿地比例每增加10%可降温1.01℃,外环内林地比例每增加10%可降温1.06℃;水体比例每增加10%最大降温0.85℃。[结论]夏季绿地的降温效应在外环内大于水体而在外环外小于水体,水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圈层降温效应均一稳定,上海市形成冷岛所需水体和绿地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温度
上海市
城市冷岛
降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化进程中县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璐
申广荣
+2 位作者
吴裕
张周逸林
陆邵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0-266,共7页
[目的]评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低碳背景下区域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海盐市为例,基于4期Landsat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县域土地利用...
[目的]评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低碳背景下区域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海盐市为例,基于4期Landsat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县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分析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特征对热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2007-2017年10 a间,海盐县中心城区的建成区明显扩张,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动态度达42.3%。城市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转入比率达44.1%,主要由植被与道路转入;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转出比率达51.2%,主要转移为城市用地和道路。城市高温区分布从聚集的岛状逐渐分散化,向建成区边缘转移。城市用地的热贡献度最大,伴随着其面积的增加,其热贡献度从2007年的59.6%上升到2017年的87.5%。[结论]城市用地是影响海盐县中心城区热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化进程中,合理有效地规划和控制建成区的扩展,是减缓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特征
地表温度
城市化
热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7-2017年夏冬季上海市内外圈层土地覆盖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周逸林
申广荣
张婧颖
杨伟才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低碳农业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局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上海聚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6,共9页
基金
上海2017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企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绿地消减城市热岛效应监测评估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17230732600)。
文摘
[目的]探究超大型城市地表温度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特征,为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上海市为例,运用2007,2013,2017年夏冬季共6期Landsat系列多光谱及热红外影像数据,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基于900 m×900 m网格分析了夏季和冬季上海市外环内外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影响特征。[结果]夏季上海市地表温度空间特征为外环外冷内热,平均温差4.86℃;冬季上海市地表温度空间特征为外环外热内冷,平均温差0.17℃。夏季外环外非渗水地表比例每增加10%可升温1.22℃,外环内升温0.97℃;绿地及水体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外环外绿地比例每增加10%可降温1.01℃,外环内林地比例每增加10%可降温1.06℃;水体比例每增加10%最大降温0.85℃。[结论]夏季绿地的降温效应在外环内大于水体而在外环外小于水体,水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圈层降温效应均一稳定,上海市形成冷岛所需水体和绿地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温度
上海市
城市冷岛
降温效应
Keywords
land us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Shanghai City
urban cold island
cooling effect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U412.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化进程中县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璐
申广荣
吴裕
张周逸林
陆邵明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低碳农业研究中心
农业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0-26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滨水区景观重构中的全球性与地方性耦合机制”(414711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39)
上海2017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企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7230732600)。
文摘
[目的]评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低碳背景下区域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海盐市为例,基于4期Landsat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并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县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分析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特征对热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2007-2017年10 a间,海盐县中心城区的建成区明显扩张,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动态度达42.3%。城市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转入比率达44.1%,主要由植被与道路转入;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转出比率达51.2%,主要转移为城市用地和道路。城市高温区分布从聚集的岛状逐渐分散化,向建成区边缘转移。城市用地的热贡献度最大,伴随着其面积的增加,其热贡献度从2007年的59.6%上升到2017年的87.5%。[结论]城市用地是影响海盐县中心城区热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化进程中,合理有效地规划和控制建成区的扩展,是减缓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特征
地表温度
城市化
热岛效应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rbanization
heat island effect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7-2017年夏冬季上海市内外圈层土地覆盖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
张周逸林
申广荣
张婧颖
杨伟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城市化进程中县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
刘璐
申广荣
吴裕
张周逸林
陆邵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