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白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的基本颜色词分类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启睿 和秀梅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6,共9页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法,研究了彝族、白族和纳西族238名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结果表明,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一致之处,也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⑴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数目不同;⑵基本颜色词的类别不同...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法,研究了彝族、白族和纳西族238名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结果表明,三个民族的大学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一致之处,也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⑴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数目不同;⑵基本颜色词的类别不同;⑶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的维度不完全相同;⑷每一类别中包含的颜色词及颜色词的数目不同。这些差异体现了文化和语言对颜色认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颜色词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述评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启睿 舒华 刘友谊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0-520,共11页
个体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它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与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计数名词短语以后,才能够灵活地使用。个体量词的存在顺应了汉语语音、语法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汉民族具象思维发达的思维特点。它按照一定的规律有选... 个体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它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与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计数名词短语以后,才能够灵活地使用。个体量词的存在顺应了汉语语音、语法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汉民族具象思维发达的思维特点。它按照一定的规律有选择地搭配名词,并且在认知加工中对名词发挥着重要的选择与限制作用。研究个体量词的存在价值、个体量词在认知加工中的作用、个体量词与名词之间相互关联的实质,对个体量词的理解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量词 名词 语法限定词 认知加工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认知诊断测验:产生、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3
作者 张启睿 边玉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1-79,108,共10页
认知诊断测验是认知心理学与现代测量学相结合的产物,测量方式和测验设计方法均建立在认知理论基础上,可以提供有关知识掌握状态与技能水平的详细信息。利用测验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认知诊断测验已经有了长... 认知诊断测验是认知心理学与现代测量学相结合的产物,测量方式和测验设计方法均建立在认知理论基础上,可以提供有关知识掌握状态与技能水平的详细信息。利用测验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认知诊断测验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在语言领域中也有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和认知诊断测量模型的局限性,语言认知诊断测验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测验 认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焦虑、紧张情绪与认知负荷对外语说谎的影响:来自中-英双语者的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积家 陆禹同 +1 位作者 张启睿 张金桥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1-873,共13页
采用错误陈述范式探究中-英双语者用母语和外语说真话和说谎时的认知神经差异,涉及外语焦虑、认知负荷和说谎诱发的紧张情绪。对P200和CNV观察发现:(1)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真话的P200波幅比用母语大,说明被试用英语说话时受外语焦虑情... 采用错误陈述范式探究中-英双语者用母语和外语说真话和说谎时的认知神经差异,涉及外语焦虑、认知负荷和说谎诱发的紧张情绪。对P200和CNV观察发现:(1)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真话的P200波幅比用母语大,说明被试用英语说话时受外语焦虑情绪影响;(2)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谎与说真话的P200波幅无显著差异,但用母语说谎和讲真话的P200波幅差异显著,说明被试用外语说谎没有用母语说谎诱发的紧张情绪大;(3)中-英双语者说谎时的CNV波幅比说真话时大,说明被试说谎比说真话的认知负荷更大;(4)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谎时的CNV波幅比用汉语说谎时大,说明被试用外语说谎比用母语说谎产生了更大的认知负荷。相关分析表明,英语熟练程度是影响中-英双语者用母语和外语说谎时的认知神经差异的重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 母语 说谎 认知负荷 外语焦虑 紧张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和文化影响颜色认知:直接语言效应抑或间接语言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群 张启睿 +1 位作者 冯意然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3-556,共14页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语言效应和间接语言效应的争论。直接语言效应是指在识记颜色时人先将颜色转换成颜色名称,再认时通过匹配保留在记忆中的颜色词与目标颜色名称来完成任务。颜色类别知觉是语言策略的结果。间接语...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语言效应和间接语言效应的争论。直接语言效应是指在识记颜色时人先将颜色转换成颜色名称,再认时通过匹配保留在记忆中的颜色词与目标颜色名称来完成任务。颜色类别知觉是语言策略的结果。间接语言效应是指语言和文化塑造颜色知觉表征,形成了一个曲形颜色知觉空间,将人们的注意引向语言和文化定义的颜色类别分界。即使没有语言策略的参与,类别效应也会出现。颜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和红色在维吾尔族和汉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红、绿的认知,探查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及其性质。结果表明,与汉族相比,维吾尔族对绿色的辨认、分类和再认存在反应优势,对红色认知存在反应劣势。与颜色辨认反应比,两个民族的颜色再认反应时显著长。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间接语言效应,语言与文化塑造个体的颜色知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颜色认知 直接语言效应 间接语言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字体与汉字颜色在成语重要性加工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尔鸿 张启睿 张积家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采用语义判断范式考察书法字体和汉字颜色在成语重要性加工中的作用,探查重要性隐喻及其性质。结果表明,魏碑字体激活视觉重感体验,影响对成语重要性的判断;汉字颜色亦影响成语重要性的加工,黄色通过意象图式起作用,红色通过生理唤醒起... 采用语义判断范式考察书法字体和汉字颜色在成语重要性加工中的作用,探查重要性隐喻及其性质。结果表明,魏碑字体激活视觉重感体验,影响对成语重要性的判断;汉字颜色亦影响成语重要性的加工,黄色通过意象图式起作用,红色通过生理唤醒起作用。整个研究表明,重要性概念是多通道整合表征。汉语母语者通过视觉从书法字体和汉字颜色中获得的具身经验和文化经验的激活影响成语的重要性加工,体现了强式具身认知观与弱式具身认知观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体 重要性概念 书法字体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