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吉林 洪广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93,共9页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明显不同于体相发光材料的特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探索其特性,综述了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掺杂Eu3+和Tb3+离子的稀土纳米发光材料。首先,归纳总结了稀土纳米发光粒子不同于体相材料...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明显不同于体相发光材料的特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探索其特性,综述了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掺杂Eu3+和Tb3+离子的稀土纳米发光材料。首先,归纳总结了稀土纳米发光粒子不同于体相材料的光谱特性,如电荷迁移带的红移、发射峰谱线的宽化、猝灭浓度的升高、荧光寿命和量子效率的改变等等;其次,概述了一维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光谱性质,介绍了二维稀土纳米发光薄膜的图案化和介孔模板组装;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发光 纳米材料 EU^3+ 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AO模板合成纳米材料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吉林 洪广言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1,共6页
AAO模板具有高度有序的纳米孔阵列 ,其孔径在 5~ 2 0 0nm范围内可调控 ,已被用于制备金属、非金属、半导体、导电高分子等纳米粒子阵列、纳米电缆、纳米“三明治”结构、纳米管和纳米线等纳米材料。这些纳米材料在光、磁、电和催化等... AAO模板具有高度有序的纳米孔阵列 ,其孔径在 5~ 2 0 0nm范围内可调控 ,已被用于制备金属、非金属、半导体、导电高分子等纳米粒子阵列、纳米电缆、纳米“三明治”结构、纳米管和纳米线等纳米材料。这些纳米材料在光、磁、电和催化等方面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AAO模板纳米阵列孔的有序化、孔径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模板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Eu^(3+)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吉林 洪广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6-1418,M009,共4页
The nanowires of Y 2O 3∶Eu 3+ phosphor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AO template method. B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EM imag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ies between Y 2O 3∶Eu 3+ nanowires and Al 2O 3 nanowires pro... The nanowires of Y 2O 3∶Eu 3+ phosphor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AO template method. B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EM imag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ies between Y 2O 3∶Eu 3+ nanowires and Al 2O 3 nanowires produced by etching the empty AAO template was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he SEM imag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each nanowire is composed of a lot of agglutinating nanoparticles. At the same time,the Y 2O 3∶Eu 3+ nanowires were confirmed by EDX and PL spectra. The results of the XRD and SAED show that Y 2O 3∶Eu 3+ nanowir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with a cubic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模板 纳米线 Y2O3:Eu^3+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吉林 宋玉国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67-469,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促反应终点法检测了50例健康人和137例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结果脯氨酸肽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854.64±191.79)U/L,肝病各组脯氨酸肽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l... 目的研究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促反应终点法检测了50例健康人和137例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结果脯氨酸肽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854.64±191.79)U/L,肝病各组脯氨酸肽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后各组肝病患者脯氨酸肽酶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当脯氨酸肽酶水平持续高于2 500 U/L时,肝硬化患者存活率为28.57%,而当脯氨酸肽酶水平稳定在1 800U/L以下时,存活率为94.12%(P<0.01)。结论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的检测可估测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价疗效和判断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脯氨酸肽酶 终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ATLAB语言实现雷达网的优化部署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吉林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1,共3页
通过对雷达网优化准则的讨论和 MATL AB语言在绘制探测范围图的应用 ,提出了利用等高线法实现雷达优化部署和反干扰、反隐身的方法。
关键词 MATLAB语言 最优化 雷达组网 反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小肾癌与复杂性肾囊肿的CT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吉林 吴铭 夏佳伟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0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对囊性小肾癌与复杂性肾囊肿的CT影像学鉴别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细胞学检查确诊的囊性小肾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确诊组,另取38例初步诊断为囊性小肾癌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复... 目的对囊性小肾癌与复杂性肾囊肿的CT影像学鉴别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细胞学检查确诊的囊性小肾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确诊组,另取38例初步诊断为囊性小肾癌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复杂性囊肿患者作为误诊组,对两组患者展开肾脏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关系分析。结果经平扫发现,两组患者肾内病灶均为小体积低密度占位,两组患者囊壁增厚、囊内分隔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确诊组囊壁结节、肾实质内部与肾椎体一致阳性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之间的鉴别诊断中,CT扫描的临床效果显著,为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小肾癌 复杂性肾囊肿 多层螺旋CT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抗原受体Vβ7阳性T细胞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张吉林 宋玉国 谭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T细胞抗原受体Vβ7阳性(TCR Vβ7+)T细胞增殖活性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11例急性乙型肝炎、31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HBsAg刺激物作用下进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TCR V... 目的探讨检测T细胞抗原受体Vβ7阳性(TCR Vβ7+)T细胞增殖活性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11例急性乙型肝炎、31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HBsAg刺激物作用下进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TCR Vβ7+T细胞和CD8+TCR Vβ7+T细胞的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D4+TCR Vβ7+T细胞和CD8+TCR Vβ7+T细胞的含量分别为(1.47±0.17)%和(2.15±0.18)%;急性乙型肝炎组为(3.63±0.40)%和(5.82±0.13)%;正常对照组为(3.80±0.22)%和(5.73±0.13)%。慢性乙型肝炎组TCR Vβ7+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CR Vβ7阳性T细胞增殖活性减低可导致HBV感染慢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T受体 抗原 T细胞 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源编码理论在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吉林 初晓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28,47,共5页
运用信源编码理论 ,分析了雷达信息的特征及信息系统信源压缩编码的数学根据 。
关键词 雷达 信源编码 数据压缩 目标识别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加权软判决PIC多用户检测器分析
9
作者 张吉林 陈明 +1 位作者 朱建文 朱能翰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4-66,69,共4页
通过对几种软判决方法的比较,给出了简化的一阶自回归加权软判决PIC的方法及最优加权因子的选择范围.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加权软判决PIC多用户检测器性能优于其它类型的PIC检测器.
关键词 软判决 多用户检测器 PIC 加权因子 仿真 自回归 最优 选择范围 简化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场退火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多用户检测
10
作者 张吉林 陈明 +1 位作者 朱能翰 朱建文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6-58,共3页
最优多用户检测的实质是求解一个组合优化问题,本文给出了基于均场退火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并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其对系统性能改进显著,便于硬件实现.
关键词 多用户检测 多址干扰 均场退火 神经网络(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化的多用户检测器及其性能分析
11
作者 张吉林 陈明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针对确定性的短码,采用一种简化算法,计算复杂性低,结构简单,从而避免了对方程的求逆运算.仿真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解相关检测器和最小均方(MMSE)检测器.
关键词 多用户检测器 解相关检测器 最小均方 MMSE 性能分析 仿真结果 逆运算 简化算法 计算复杂性 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G:Ce体系中稀土离子掺杂对Ce^3+的光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孔丽 甘树才 +2 位作者 洪广言 尤洪鹏 张吉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3-676,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的(Y0.95Ln0.01Ce0.04)3Al5O12(简称YAG∶Ce,Ln),系统地研究了此体系中的Ln3+对Ce3+的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YAG∶Ce的体系中,La3+,Gd3+,Lu3+等光学透明离子的少量掺杂对Ce3+的发光强度的影响不大;掺入...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的(Y0.95Ln0.01Ce0.04)3Al5O12(简称YAG∶Ce,Ln),系统地研究了此体系中的Ln3+对Ce3+的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YAG∶Ce的体系中,La3+,Gd3+,Lu3+等光学透明离子的少量掺杂对Ce3+的发光强度的影响不大;掺入少量的Pr3+,Sm3+,Tb3+,Dy3+,Ho3+,Er3+,Tm3+等稀土离子,由于它们的能级与Ce3+的能级有交叠,使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吸收或能量转移,对Ce3+的发光有较明显的变化,其中,Pr3+和Sm3+的掺入使其在红光区有发射峰,可以增加YAG∶Ce的红色成分以提高显色性;Nd3+,Eu3+和Yb3+对Ce3+的发光有严重的猝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Ce 白光LED LN^3+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3+)或Sm^(3+)掺杂YAG∶Ce的发光特性及其荧光寿命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孔丽 甘树才 +1 位作者 洪广言 张吉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研究了Pr3+,Sm3+掺杂对YAG∶Ce发射光谱及其荧光寿命的影响。观察到当掺杂Pr3+时,在609nm处出现Pr3+的发射峰,而掺杂Sm3+时,在616nm处呈现Sm3+的发射峰。掺杂Pr3+或Sm3+增加红光区的发射峰将有利于提高YAG∶Ce荧光粉的显色性。实验中测... 研究了Pr3+,Sm3+掺杂对YAG∶Ce发射光谱及其荧光寿命的影响。观察到当掺杂Pr3+时,在609nm处出现Pr3+的发射峰,而掺杂Sm3+时,在616nm处呈现Sm3+的发射峰。掺杂Pr3+或Sm3+增加红光区的发射峰将有利于提高YAG∶Ce荧光粉的显色性。实验中测定了(Y0.95Sm0.01Ce0.04)3Al5O12、(Y0.95Pr0.01Ce0.04)3Al5O12、(Y0.96Ce0.04)3Al5O12的荧光寿命(τ),观察到在YAG∶Ce中掺入Pr3+或Sm3+使Ce3+的荧光寿命减小。实验结果表明,少量掺杂Pr3+或Sm3+并未引起基质的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YAG∶Ce 发射光谱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的Fe_3O_4微-纳米粒子的溶剂热合成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倩 张吉林 +1 位作者 洪广言 倪嘉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2-559,共8页
以FeCl3.6H2O为铁源,乙二醇或1,2丙二醇为溶剂,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NaOH或KOH为碱源,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亲水性、分散性好、超顺磁性和形貌各异的Fe3O4微-纳米颗粒,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均为立方... 以FeCl3.6H2O为铁源,乙二醇或1,2丙二醇为溶剂,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NaOH或KOH为碱源,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亲水性、分散性好、超顺磁性和形貌各异的Fe3O4微-纳米颗粒,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均为立方晶系Fe3O4,其颗粒尺寸在20~600 nm范围内可调.考察了碱源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时间及溶剂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其中碱的用量影响最大.本文对不同形貌Fe3O4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所得Fe3O4粒子在室温下呈现超顺磁性,可以初步满足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溶剂热法 形貌 磁性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联吡啶多钼酸盐的合成、结构与变色性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德慧 张吉林 +2 位作者 任慧娟 崔振峰 孙德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4-1270,共7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4,4′-联吡啶多钼酸盐((4,4′-bipyridine)Mo7O22·H2O)单晶超分子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TG-DTA)、粉末X射线衍射(XRD)、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4,4′-联吡啶多钼酸盐((4,4′-bipyridine)Mo7O22·H2O)单晶超分子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TG-DTA)、粉末X射线衍射(XRD)、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其组成、热稳定性、结构、光谱和电子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2Mo7N2O23,在空气中320℃以下不分解.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n),晶胞参数为a=1.22561(19)nm,b=0.55222(9)nm,c=1.8385(3)nm,β=103.221(2)°,V=1.2113(3)nm3,Z=2和Dc=3.289g·cm-3.基于F2的最终统计:GOF=0.982,R1=0.0228和wR2=0.0557(I>2σ(I)).该单晶超分子化合物由质子化的4,4′-联吡啶阳离子和多金属钼酸盐阴离子[Mo7O22]2-及结晶水组成.它们通过氢键、静电引力和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并构成二维网络结构.样品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具有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性质.XRD和FTIR证明,变色前后,样品的结构除轻微的畸变外几乎没有变化;而ESR结果表明,光致变色与热致变色的机理可能存在差别.该光致和热致变色的超分子化合物能够为变色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模型,并在传感器和光敏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合物 多金属氧酸盐 光致变色 热致变色 联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卵磷脂体系中合成EuF_3纳米线 被引量:6
16
作者 洪广言 张吉林 高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5-700,共6页
利用大豆卵磷脂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囊泡作模板,先制备出含有Eu3+的卵磷脂乳液,Eu3+与卵磷脂亲水头部的磷氧键相结合形成Eu—O—P键,经用NH4F沉淀后制得前驱体,该前驱体在600℃灼烧,得到EuF3纳米线,其直径约为10-20nm.通过对各阶段产物的... 利用大豆卵磷脂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囊泡作模板,先制备出含有Eu3+的卵磷脂乳液,Eu3+与卵磷脂亲水头部的磷氧键相结合形成Eu—O—P键,经用NH4F沉淀后制得前驱体,该前驱体在600℃灼烧,得到EuF3纳米线,其直径约为10-20nm.通过对各阶段产物的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差热分析(TG-DTA)、透射电镜(TEM)等的对比分析,确认形成了Eu—O—P键,所得到的纳米线是多晶相EuF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离子 大豆卵磷脂 EuF3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英 宋玉国 +1 位作者 黄建文 张吉林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影响变异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测和判断HBV YMDD变异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50例CHB患者作为...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影响变异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测和判断HBV YMDD变异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50例CHB患者作为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CHB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在用药期间HBV 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治疗组在用药前后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组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24.0%,明显高于对照组52周时的变异率3.3%(P<0.05);治疗组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24.0%,明显高于用药26周时的变异率4.0%(P<0.05);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高组(28例)患者在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35.7%)明显高于HBV DNA水平较低组(22例)患者的变异率(9.1%)(P<0.05);治疗组中未变异的38例患者在用药5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65.8%)明显高于变异的12例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16.7%)(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导致HBV YMDD变异的产生,并且该变异的发生率随着拉米夫定的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BV YMDD变异的发生同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 聚合酶链反应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12-硅钨杂多酸盐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光致变色性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德慧 张吉林 孙德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1,共7页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组氨酸12-硅钨杂多酸盐((HisH2)2SiW12O40·6H2O)单晶超分子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别对其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为C12H3...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组氨酸12-硅钨杂多酸盐((HisH2)2SiW12O40·6H2O)单晶超分子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别对其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为C12H34N6O50SiW12.空气中,在135°C以下稳定.它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44005(18)nm,b=1.29788(10)nm,c=1.86898(14)nm,β=124.0380(10)°,V=4.9048(6)nm3,Z=4和Dc=4.465g·cm-3.基于F2的最终统计:拟合优度(GOF)=1.268,R1=0.0344和wR2=0.0851(I>2σ(I)).该单晶超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由一个[SiW12O40]4-多阴离子和两个质子化的[H2His]2+有机阳离子以及结晶水组成.他们之间通过氢键的作用组装成三维网络结构.在紫外光照射下,样品具有光致变色性质.通过对变色样品电子自旋共振谱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光致变色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合物 多金属氧酸盐 组氨酸 光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的疏水改性及LED应用——推荐一个本科生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文理 张兵 +5 位作者 宋文丽 张吉林 邱忠贤 韩跃 李承志 余丽萍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8期192-199,共8页
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的疏水改性及LED应用。我们以三甲基氯硅烷和莫来石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的疏水性和韧性,获得疏水SiO_(2)气凝胶,随后以该疏水SiO_(2)气凝胶吸附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形成CsPbX_(3)@SiO_(2)... 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的疏水改性及LED应用。我们以三甲基氯硅烷和莫来石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的疏水性和韧性,获得疏水SiO_(2)气凝胶,随后以该疏水SiO_(2)气凝胶吸附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形成CsPbX_(3)@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通过接触角、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证实SiO_(2)气凝胶的成功改性,并制作了LED器件。本实验涉及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应用,可作为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化学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量子点 疏水SiO_(2)气凝胶 综合化学实验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检查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吉林 何花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4期830-831,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肿瘤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3例,均给予CT薄层扫描检查,将其原始数据以CT多平面重组技术展开各个方向的图像重建,观察图...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肿瘤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3例,均给予CT薄层扫描检查,将其原始数据以CT多平面重组技术展开各个方向的图像重建,观察图像表现,并与横断位上对比。结果:与横断位图像观察结果相比,CT多平面重组技术图像在短毛刺征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片状阴影、大片实变、支气管征、空气半月征以及磨玻璃方面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采用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实现早期诊断,早发现,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肺部真菌感染 CT多平面重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