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冬、夏季月平均气温及异常分布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生辰 唐红玉 +1 位作者 马元仓 张吉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0-529,共10页
利用西藏 (1 5个测站 )、青海 (38个测站 )冬季和夏季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EOF、REOF方法 ,得到了青藏高原冬、夏季气温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分析表明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场与冬季气温场前 1 0个RPC的累积方差贡献均在 9... 利用西藏 (1 5个测站 )、青海 (38个测站 )冬季和夏季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EOF、REOF方法 ,得到了青藏高原冬、夏季气温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分析表明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场与冬季气温场前 1 0个RPC的累积方差贡献均在 90 %以上 ,表明青藏高原的气温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具有收敛速度快的特点。经旋转后按方差贡献的大小将青藏高原冬季气温异常敏感区分为北部型、东南部型、边缘型、中部型和西部型。夏季分为东北型、东部型、南部型、柴达木型和西部型。青藏高原气温异常的分布不仅受到地形、地貌及海拔高度的影响 ,而且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其中 ,冬季西风带气流的南北分支、冷空气的活动 ,夏季地面热低压、高原切变涡、印度西南季风和柴达木低涡对高原气温异常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时间趋势来看 ,80年代后青藏高原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 ,夏季主要在高原的东北部、南部和西部亦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夏季 冬季 月平均气温 气温异常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高原汛期降水和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青春 秦宁生 +3 位作者 李栋梁 冯蜀青 张吉农 赵美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0-356,共7页
利用1961—2000年近40年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及对应的青藏高原35个观测站的降水与温度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青藏高原汛期降水、温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1月、12月~2月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 利用1961—2000年近40年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及对应的青藏高原35个观测站的降水与温度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青藏高原汛期降水、温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1月、12月~2月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青藏高原汛期(6~8月)降水和前一年6月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青藏高原汛期(6~8月)温度有很好的相关。分析1961—2002年NCEP/NCAR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欧亚500hPa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印度西南季风的强弱,影响到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 偶极指数 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和温度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