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内因和外因新探索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张可尧
-
机构
中共桂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0-65,共6页
-
文摘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原因的重要原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这个原理,围绕着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能否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否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热的讨论。有的同志不从事物的运动形式,而从事物的静止状态的结构来区分内和外,不从矛盾的交互作用来理解内因,而是孤立地把矛盾的这一方当作另一方的外,把另一方当作这一方的外。如在社会历史领域,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看作是外因。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互相看作是外因。从这一前提出发,有的同志提出了外因也是根据,外因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按照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就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看作是形而上学的外因决定论。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呢?我认为必须弄清内因和外因概念的由来,明确内因和外因概念的涵义,确定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关键词
内因和外因
自己运动
发展和变化
内外矛盾
发展变化
运动形式
新探索
内部矛盾
机械运动
交互作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可尧
-
机构
中共桂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3-28,共6页
-
文摘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那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是什么关系呢?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科学论断,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致性,把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了。但是,这种一致性不是简单的“雷同”,这种统一也不是完全“等同”。如果是简单的“雷同”、完全“等同”,那就没有必要区分为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了。它们的“一致”是异中之同,它们的“统一”是有差别的辩证统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差别是明显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所要解决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即怎样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问题。群众路线的出发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要解决的是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即党如何领导群众去争取实践的胜利,为群众谋利益。思想路线主要讲的是认识问题,真理问题。群众路线主要讲的是利益问题。这就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但是差别之中又包含着共性。
-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
最广大人民群众
群众实践
真理的标准
最大利益
一致性
众的利益
党的工作路线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发扬大公无私精神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可尧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3期1-7,共7页
-
文摘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要求在全社会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认真提倡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思想。要求共产党员首先是领导干部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共主义道德思想。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最高体现就是大公无私精神。可是,前一阶段,有的人却公开鼓吹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否定集体主义思想,否定大公无私的口号,否定雷锋精神。
-
关键词
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思想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原则
道德境界
广大人民群众
先公后私
道德思想
共产党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
- 4
-
-
作者
张可尧
-
机构
中共桂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23,共2页
-
文摘
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张可尧(中共桂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前任书记)《社会科学家》创刊十年来,走过了艰辛的路程,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为...
-
关键词
社会科学家
办刊方针
学术性
社会科学工作者
经济效益差
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处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桂林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分类号
G239.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5
-
-
作者
张可尧
-
出处
《学术论坛》
1983年第2期10-14,共5页
-
文摘
马克思一生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有蓿许多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是科学地论证了资本宅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在地球上彻底埋葬资本主义而斗争。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年来的历史发展,十分有力地证明了他的结论的正确性。但是,有些人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事实为依据,断言资本主义国家中生产关系依然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生产力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