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脂大小蠹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历燕 陈庆昌 张小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99,共5页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少数以蛹越冬 ,占 0 8%。其生活史以成虫越冬的 1a 1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的需跨年度才能完成 1个世代发育 ,以小幼虫越冬的需 3a完成 2代或 2a完成 1代。在种群密度较低时 ,危害生长衰弱的过火木、新伐倒木及新的伐桩 ,种群密度大时 ,能迅速入侵胸径≥ 10cm、树龄在 2 0a生以上的健康木。在郁闭度较低的油松林分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分布 寄主 天敌 油松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防治红脂大小蠹的策略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历燕 张京陶 翟银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1,共5页
该文研究了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的空间分布格局 ,为典型的聚集分布 ,提出成虫扬飞阶段化学防治区域 ;通过对该虫聚集机制的研究 ,明确提出虫源树概念及其外表特征 ,极大地缩小了非扬飞阶段化学防治的范围 ;通过越冬... 该文研究了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的空间分布格局 ,为典型的聚集分布 ,提出成虫扬飞阶段化学防治区域 ;通过对该虫聚集机制的研究 ,明确提出虫源树概念及其外表特征 ,极大地缩小了非扬飞阶段化学防治的范围 ;通过越冬规律的研究 ,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仅对数量极少的虫源树根部进行防治的策略 ;采用磷化铝根部土壤熏蒸防治试验 ,有效率达 90 3% .这种以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为依据科学合理制定的防治策略 ,能有效地减低化学防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对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化学防治 虫源树 聚集机制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幼苗茎腐病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历燕 张京陶 王书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09-311,共3页
樟子松幼苗茎腐病,溃烂部位在根茎以上5cm左右处的茎部。经分离,接种证明病原菌为尖镶他(Fusariumoxsporumschl)。病害流行规律5月中旬为初始病情期,7-8月为盛发期,9月中旬为发病终止期。应用20%的甲基托布津600×液,70%... 樟子松幼苗茎腐病,溃烂部位在根茎以上5cm左右处的茎部。经分离,接种证明病原菌为尖镶他(Fusariumoxsporumschl)。病害流行规律5月中旬为初始病情期,7-8月为盛发期,9月中旬为发病终止期。应用20%的甲基托布津600×液,70%的代森锌400×液,根茎际喷雾,清水淋渗,一次防治有95%以上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幼苗茎腐病 尖镰饱 病原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种子象甲研究初报
4
作者 冀卫荣 谢映平 张历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313-314,共2页
柠条种子象甲(Apion sp.)在晋西北地区柠条林内发生严重,占总虫量的66.7~81.3%是当地柠条种子的主要害虫。本文描述了其形态学特征,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并对柠条林内的虫口密度和寄生性天敌做了抽样调查。
关键词 柠条种子象甲 害虫 柠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潜叶甲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5
作者 冀卫荣 张历燕 张雅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383-385,共3页
花椒潜叶甲Podagricomeiashirahatai(Chujo)是花椒的主要害虫,是影响花椒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木文报导作者对发生在山西黎城山区花椒上的花椒潜叶甲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
关键词 花椒 花椒潜叶甲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长小蠹带菌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要斌 张历燕 张志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山楂长小蠹Platypussp .是山楂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山楂长小蠹的带菌部位即菌蠹 ,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山楂长小蠹菌囊区域位于雌成虫前胸背板上 ,菌囊区域长约0 2 5mm ,前缘宽约 0 2 7m... 山楂长小蠹Platypussp .是山楂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山楂长小蠹的带菌部位即菌蠹 ,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山楂长小蠹菌囊区域位于雌成虫前胸背板上 ,菌囊区域长约0 2 5mm ,前缘宽约 0 2 7mm ,后缘宽约 0 0 9mm ;共有 5 0个菌囊 ,每个菌囊近似椭圆形 ,大小约 15 μm× 11μm~ 2 4μm× 19μm ;在菌蠹中有菌丝体 ;雄成虫无论是在前胸背板上还是在虫体其它部位都无菌囊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长小蠹 菌囊 菌丝体 枯萎死亡机理 带菌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