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娟娟 石铭福 +5 位作者 孙得翔 吴敏娟 张卫娜 康益晨 刘玉汇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111,共9页
【目的】缓解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轮作豆科植物,设置5个处理,CK:马铃薯连作3年-马铃薯(不覆膜)、CB:马铃薯连作3年-蚕豆(不覆膜)、CF:马铃薯连作3年-蚕豆(覆膜)、WB:马铃薯连... 【目的】缓解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轮作豆科植物,设置5个处理,CK:马铃薯连作3年-马铃薯(不覆膜)、CB:马铃薯连作3年-蚕豆(不覆膜)、CF:马铃薯连作3年-蚕豆(覆膜)、WB:马铃薯连作3年-豌豆(不覆膜)和WF:马铃薯连作3年-豌豆(覆膜)分析不同处理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轮作处理能降低土壤pH和电导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N)、全磷(P)、全钾(K)的含量,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并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CF处理效果最佳,块茎膨大期,CF处理土壤pH和电导率较CK分别降低20.42%和30.30%,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51%、16.90%、8.71%和28.01%,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较CK分别提高38.57%、40.20%和23.67%。【结论】覆膜轮作蚕豆对马铃薯连作土壤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可作为改善马铃薯连作土壤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豆科植物 轮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对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吴敏娟 石铭福 +5 位作者 孙得翔 刘娟娟 张卫娜 康益晨 刘玉汇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究减氮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对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陇薯7号为试验材料,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规施肥(T_(1))、减氮肥20%+有机肥(T_(2))、T_(2)+有机巧农微生物菌剂(T_(3))、T_(2)+促生防... 【目的】探究减氮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对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陇薯7号为试验材料,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规施肥(T_(1))、减氮肥20%+有机肥(T_(2))、T_(2)+有机巧农微生物菌剂(T_(3))、T_(2)+促生防病复合微生物菌剂(T_(4))、T_(2)+布兰特-GH有机螯合液体肥料(T5)。分析不同处理下马铃薯叶片酶活性、产量及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整个生育期内马铃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有所降低,其中T_(4)最显著。块茎膨大期,T_(4)处理SOD和POD活性较CK提高了30.78%和39.02%,MDA和Pro含量较CK降低了24.20%和51.51%。T_(4)的产量最高,为41202.46 kg/hm^(2),较CK提高了19.21%。贮藏第135天时,T_(4)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铁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36.43%、19.35%、24.40%和25.91%,还原糖含量较CK降低了21.43%。【结论】T_(2)+促生防病复合微生物菌剂(T_(4))可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生理特性、提高产量和改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减施氮肥 有机肥和菌肥 生理特性 产量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马铃薯镉胁迫的影响
3
作者 赵雪蕊 王勇 +7 位作者 孙得翔 雍楠 石铭福 陈国静 康益晨 张卫娜 刘玉汇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目的】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镉(Cd)胁迫下马铃薯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西洋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在200μmol/L Cd胁迫处理基础上分别喷施清水(CK)、0.1μmol/L MeJA(T_(1))、1μm... 【目的】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镉(Cd)胁迫下马铃薯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西洋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在200μmol/L Cd胁迫处理基础上分别喷施清水(CK)、0.1μmol/L MeJA(T_(1))、1μmol/L MeJA(T_(2))、10μmol/L MeJA(T_(3))。研究外源MeJA对Cd胁迫下马铃薯植株表型、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不同浓度MeJA后,马铃薯株高和茎粗增加,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脯氨酸(Pro)含量上升,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其中,T_(2)处理效果最显著;薯块膨大期,与CK相比,T_(2)处理的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了19.02%和20.53%,Pro提高了28.27%,而MDA下降了10.34%。同时,与CK相比,不同浓度的MeJA处理使得镉胁迫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加了16.91%~34.60%,块茎淀粉、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和纤维素含量等品质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MeJA能够缓解镉胁迫对马铃薯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不利影响,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并改善品质,提高马铃薯对镉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镉胁迫 马铃薯 生理特性 块茎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主要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卫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8期261-261,共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与日俱增。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自身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筑当中。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的构造对设计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结构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与日俱增。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自身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筑当中。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的构造对设计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注意事项,随后提出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构造 配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的翻译技巧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卫娜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0期51-53,共3页
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创作者首先要了解语种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翻译精益求精。另外,创作者还要考量语言使用者的日常思维习惯。不同的语种之间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如果没有能够掌握跨文化之间的翻译技巧,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会... 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创作者首先要了解语种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翻译精益求精。另外,创作者还要考量语言使用者的日常思维习惯。不同的语种之间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如果没有能够掌握跨文化之间的翻译技巧,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会出现翻译不当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介绍英语翻译中,如何从跨文化的角度去使用翻译技巧,来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翻译 跨文化视角 翻译技巧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猪胃肠道5-羟色胺、胃饥饿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中健 吴秀菊 +5 位作者 朱翠 张卫娜 梁锐 晏石娟 苏浩贤 陈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98-1507,共10页
为了解中国优良地方猪种梅花猪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特征,本试验选取6头30日龄断奶健康梅花仔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65日龄,所有仔猪饲喂相同日粮,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结束时,收集仔猪胃肠道各段组织样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 为了解中国优良地方猪种梅花猪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特征,本试验选取6头30日龄断奶健康梅花仔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65日龄,所有仔猪饲喂相同日粮,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结束时,收集仔猪胃肠道各段组织样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种胃肠道内分泌激素5-羟色胺(5-HT)、胃饥饿素(ghrelin)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征,并对阳性细胞密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梅花猪的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均存在5-HT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肠上皮组织中,呈锥形、圆形、梭形等形态,可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其中十二指阳性细胞肠密度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5);梅花猪的胃肠道不同部位均有Ghrelin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密度也是随胃肠道走向递减,胃腺体部密度最高;梅花猪的肠道不同部位均有GLP-1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密度沿肠道走向呈抛物线分布,其中回肠数量最多。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梅花猪胃肠道生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猪 胃肠道 5-羟色胺 胃饥饿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卫娜 贾谏 +3 位作者 陆晓宇 陈中健 孔谦 陈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0-133,共4页
镰刀菌是最重要的动植物病原真菌之一,可引起100多种动植物发生病害。在致病过程中,该类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而加强其致病力、加快寄主的发病速度。另外,在动植物体内积累的毒素,不仅污染农产品品质,还通过不同的毒性机制对人类和动植物... 镰刀菌是最重要的动植物病原真菌之一,可引起100多种动植物发生病害。在致病过程中,该类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而加强其致病力、加快寄主的发病速度。另外,在动植物体内积累的毒素,不仅污染农产品品质,还通过不同的毒性机制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毒性,给动物和人类的食物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简述了镰刀菌分泌的几种重要的真菌毒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对动植物毒性机制以及与病菌致病力的相关性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真菌毒素 生物合成基因 毒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镉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卫娜 陈中健 +4 位作者 吴秀菊 朱翠 李秀梅 梁锐 陈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69-73,F0003,共6页
为了能简单、直观、无损伤地检测重金属镉(Cd)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以植物光照培养箱中的拟南芥组培苗为材料,探讨0、50、75、100、200μmol/L Cd Cl2浓度对拟南芥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大,... 为了能简单、直观、无损伤地检测重金属镉(Cd)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以植物光照培养箱中的拟南芥组培苗为材料,探讨0、50、75、100、200μmol/L Cd Cl2浓度对拟南芥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大,拟南芥组培苗幼根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特别是Cd浓度≥75μmol/L时,根长明显变短,根细胞中累积的活性氧(ROS)和钙离子(Ca^(2+))也逐渐增多,而根细胞活性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Ca^(2+)螯合剂可减轻ROS的积累,而ROS清除剂对于Ca^(2+)的增加影响明显,表明植株在遭遇镉胁迫时,根部ROS与Ca^(2+)积累存在着一定的互作关系。该技术能有效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毒害,为进一步揭示重金属的毒害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 活性氧 细胞活性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素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茹艳 张卫娜 +7 位作者 康益晨 范艳玲 杨昕宇 余慧芳 王勇 刘玉汇 张俊莲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61-67,共7页
【目的】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组培苗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钾素对其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施钾量,为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青薯9号组培苗在MS培养基中培养25 d后,对部分组培苗进行不同... 【目的】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组培苗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钾素对其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施钾量,为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青薯9号组培苗在MS培养基中培养25 d后,对部分组培苗进行不同浓度的硫酸钾处理(10、20、40、80、100 mmol/L),并以MS培养基上生长的组培苗为对照,研究外源钾素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相关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和电导率以及植株钾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钾素处理利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其生长,以40 mmol/L钾素浓度处理最佳;与对照相比,40 mmol/L钾素处理下马铃薯植株株高增长了119.88%,新叶数和根数分别增加了52.72%和33.33%,地上部与地下部鲜质量分别增加了49.45%和37.57%,植株生长健壮;同时,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了63.82%;SOD、CAT、POD 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5.3%、70.87%和14.99%;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6%、26.63%和58.32%.40 mmol/L钾素处理下,植株钾素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91.49%.【结论】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的最适钾素浓度为40 mmol/L,此条件下,植株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和钾含量最高,而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生长状况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组培苗 钾素 生长指标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垄覆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章平 要凯 +5 位作者 康益晨 张卫娜 范艳玲 杨昕宇 张俊莲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89,97,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垄播(T2)、全膜沟播(T3)、半膜垄播(T4)、半膜沟播(T5) 6种栽培模式对连...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垄播(T2)、全膜沟播(T3)、半膜垄播(T4)、半膜沟播(T5) 6种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土壤pH、电导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主要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醇类、酚类、酰胺类化合物;与CK相比,沟垄覆膜栽培可显著降低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及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其中酸类物质最高降幅达55.22%.此外,沟垄覆膜栽培还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降幅达23.8%~34.1%,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各处理较CK速效氮含量提高11.47%~45.91%,速效磷含量提高17.88%~36.96%,速效钾含量提高1.77%~16.71%.【结论】沟垄覆膜栽培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马铃薯对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有效缓解了因化感物质积累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尤其以全膜垄播栽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沟垄覆膜 连作 根系分泌物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方法及其在农业生物科研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孔谦 陈中健 +4 位作者 贝锦龙 崔百元 张卫娜 贾谏 陈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4-167,共4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首先,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常用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芯片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生物信息学,总结了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首先,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常用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芯片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生物信息学,总结了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物科研领域中的应用概况,介绍其在植物保护、农业制药,食品和畜牧兽医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物领域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农业生物科研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限量补灌对全膜垄播马铃薯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昕宇 康益晨 +4 位作者 张卫娜 石铭福 要凯 齐荣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究限量补灌对全膜垄播旱作马铃薯田的蒸散量、灌水利用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业雨水高效利用、进一步实现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限量补灌对全膜垄播马铃薯田... 【目的】探究限量补灌对全膜垄播旱作马铃薯田的蒸散量、灌水利用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业雨水高效利用、进一步实现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限量补灌对全膜垄播马铃薯田蒸散量、灌水利用率(IWUE)、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全膜垄播条件下,对马铃薯有效的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80 cm以上土层,限量补灌可提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大中薯率,降低小薯率;补灌量为35 mm时,产量显著提高,增产率达60.5%,且WUE和IWUE最高;超过35 mm后,随补灌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不显著且WUE降低.【结论】补灌量为35 mm即苗期补灌15 mm,薯块膨大期补灌20 mm为半干旱区全膜垄播马铃薯最佳限量补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限量补灌 全膜垄播 产量形成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