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南岭油画作品欣赏
1
作者 张南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1-26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2
作者 张南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48,共2页
色彩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重要依据,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视觉艺术当中,色彩的运用恰当与否关乎作品的成败。在电影艺术的视觉层面,色彩是重要的造型手段或表现元素。张艺谋被认为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运用色彩来造型是他最为... 色彩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重要依据,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视觉艺术当中,色彩的运用恰当与否关乎作品的成败。在电影艺术的视觉层面,色彩是重要的造型手段或表现元素。张艺谋被认为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运用色彩来造型是他最为擅长的方式,他执导电影里的色彩不仅强调具象再现,引起观看者共鸣,同时从美学的角度努力发掘色彩的形式之美。隐含的色彩在强化电影氛围、情绪表达,心理刻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具体案例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再现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语境下党史美术图像的视觉空间构建及育人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南岭 《中国美术》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党史美术创作一方面用视觉图像代替文字,拓展了党史叙事方式,另一方面在跨媒介语境下通过与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融合,使图像自身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党史美术图像的视觉空间、育人方式皆发生了变化。本文首先介绍... 党史美术创作一方面用视觉图像代替文字,拓展了党史叙事方式,另一方面在跨媒介语境下通过与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融合,使图像自身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党史美术图像的视觉空间、育人方式皆发生了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党史美术图像的跨媒介语境,然后具体探讨了图像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最后揭示了跨媒介语境下图像的育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党史主题美术 党史精神 “三元空间” 育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古典绘画的线条美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南岭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3期14-15,共2页
线条在中国绘画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对描绘的物象轮廓,即象人之妙;二是线条自身的表现性,即线条之美。中国自六朝开始逐渐注重线条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东晋顾恺之更是表现线条美感的集大成者。西方古典油画追求具象写实,人们在鉴赏过... 线条在中国绘画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对描绘的物象轮廓,即象人之妙;二是线条自身的表现性,即线条之美。中国自六朝开始逐渐注重线条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东晋顾恺之更是表现线条美感的集大成者。西方古典油画追求具象写实,人们在鉴赏过程中容易忽视线条因素。文章针对该问题加以研究,挖掘西方古典绘画线条的美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绘画 象人之妙 线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油画作品中的构成意识与形式美特征
5
作者 张南岭 《艺海》 2013年第10期79-80,共2页
随着艺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绘画表现的综合性日趋加强,与绘画密切相关的设计,强调实用功能与满足大众需求,在绘画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当代油画创作中融合现代设计思维与规律,寻找构成意识与形式美的规律,创作出美的作品。
关键词 当代油画 设计意识 构成 形式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文镰 张南岭 《艺术科技》 2015年第8期196-197,共2页
在传统的构成体系里,构成主要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种类型。随着现代设计的飞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递方式也逐渐发生转化,随着网络、手机及电视媒体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范畴中已不限于静止,而是越来越侧重... 在传统的构成体系里,构成主要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种类型。随着现代设计的飞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递方式也逐渐发生转化,随着网络、手机及电视媒体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范畴中已不限于静止,而是越来越侧重于动态视觉设计。[1]用传统的构成理念与法则来培养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院校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动态视觉传达设计制作中,前一秒与后一秒,前一帧与后一帧都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构成形式。视觉的构成形态,编排方法,运动角度及运动方向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都有极大的不同。所以,传统的构成课程练习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加强对动态构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而进一步将这种理念运用于动态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 视觉传达 动态构成 形式美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学视角下的党史主题美术教育价值分析
7
作者 张南岭 《中国美术》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经典党史主题美术作品或图像基于艺术形象进行党史叙事,创作过程凝结了党史专家与艺术家的集体智慧,往往具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特点。深入解读党史美术图像,有利于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审美认知、道德水平与思政素养。然... 经典党史主题美术作品或图像基于艺术形象进行党史叙事,创作过程凝结了党史专家与艺术家的集体智慧,往往具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特点。深入解读党史美术图像,有利于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审美认知、道德水平与思政素养。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类作品一方面没有普遍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教学,另一方面只是作为图像资料充当文字的附庸,没有发挥出独特的价值,导致受众对图像内容的理解相对浅显。本文基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按照“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阐释”的顺序,由浅入深地分析党史主题美术图像的内涵与教育价值,展现党史主题美术图像作为教育资源的三个层次,同时倡导教师将这类资源引入教学,拓展图像的育人功能,实现美育、德育与思政教育的路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党史主题美术图像 美育 德育 思政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寸》空间构成设计
8
作者 张南岭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山独木》国画
9
作者 张南岭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画《荷韵》
10
作者 张南岭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岭南地标建筑符号的文化创意设计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文镰 张南岭 《美与时代(城市)》 2021年第5期7-9,共3页
文章以岭南文化为研究背景,从岭南地标建筑切入,通过分析岭南地标建筑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将岭南地标建筑中的外形、精神内涵以及色彩与装饰等元素符号进行概括与提炼,结合现代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融入岭南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探讨岭南... 文章以岭南文化为研究背景,从岭南地标建筑切入,通过分析岭南地标建筑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将岭南地标建筑中的外形、精神内涵以及色彩与装饰等元素符号进行概括与提炼,结合现代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融入岭南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探讨岭南地标建筑元素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地标建筑 文化创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育情境下的思政教育——兼论党史主题美术创作中的“审美”与“思政”
12
作者 张南岭 《中国美术》 2023年第3期23-30,共8页
通过“美育+思政”构建“大美育”或者“大思政”的育人格局,是当下育人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青年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美术馆或者网络平台来大量释读主题美术作品图像,尤其是党史题材经典图像。这对青年厚植爱国情怀、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通过“美育+思政”构建“大美育”或者“大思政”的育人格局,是当下育人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青年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美术馆或者网络平台来大量释读主题美术作品图像,尤其是党史题材经典图像。这对青年厚植爱国情怀、树立艰苦奋斗精神、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中国美育的当代情境与历史脉络,明确中国审美教育的时代特点,然后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阐释德育、美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基于党史主题美术创作,围绕审美与思政的视觉表达问题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主题创作 党史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兼及新时代人文精神对“当代性”价值的构建
13
作者 张南岭 《中国美术》 2022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在文艺创作中的体现,概括性地梳理中国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各个时期人文精神的承载特点,探讨人文精神中现实层次与终极层次的辩证关系,借此思考新时代倡导人文精神对现实题材美术创作构建“当代性”价值体系的意义。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人文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