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红艳 张勤斌 周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72例患者因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男性36例,女性36例,年龄13~70(46.51±13.45)岁.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72例患者因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男性36例,女性36例,年龄13~70(46.51±13.45)岁.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右室流出道疏通术1例、左房血栓清除1例、左心耳结扎2例、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围术期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或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LVOT)、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结构和功能.结果 与术前比较,左室流出道压差[(9.42±7.48)mm Hg比(79.76±51.9)mm Hg,P<0.01]及室间隔厚度[(1.87±0.57)cm比(2.36±0.48)cm,P<0.01]明显下降,长期随访发现左室流出道压差进一步下降[(7.57±5.21)mm Hg],室间隔厚度进一步变薄[(1.69±0.45)cm].左室舒张末径在出院时有所扩大,长期随访有进一步扩大趋势.EF值较术前有所下降(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死亡0例.主要并发症: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室内传导阻滞3例,心房颤动7例(其中3例为阵发性房颤),短暂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持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室间隔穿孔1例,术后脑出血2例,急性胆囊炎1例.远期随访:5例失访,余67例术后随访3~53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Ⅰ~Ⅱ级,无远期死亡或并发症.结论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二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SAM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结合减氮调控旱地土壤硝化潜势维持作物产量的机理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传发 熊超 +3 位作者 韩燕来 张勤斌 李培培 张丽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82-1793,共12页
【目的】氮肥过量使用所导致的氮素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研究秸秆还田改善旱地农田土壤性质、提升土壤肥力和氮素利用率的潜力和作用机理,为减少氮肥用量、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 【目的】氮肥过量使用所导致的氮素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研究秸秆还田改善旱地农田土壤性质、提升土壤肥力和氮素利用率的潜力和作用机理,为减少氮肥用量、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南许昌潮土和云南曲靖红壤两种典型旱作农田,2016~2018年开展了田间玉米-大麦/小麦轮作定位试验,在两地同时设置以下4个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减氮20%(80%N)、减氮20%配合秸秆还田(80%NS),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土壤硝化潜势和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N处理相比,80%NS处理可稳定保持麦季抽穗期和玉米季抽雄期两种旱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养分含量,促进土壤中NH4^+-N的积累并降低了NO3^--N含量;80%NS处理使潮土和红壤硝化潜势分别降低了5.5%~33.9%和7.8%~37.5%;3年连续减施20%氮肥配合秸秆还田能够稳定产量并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11.2%~20.4%),提高氮肥利用率6.4%~10.3%;而80%N处理会使作物产量下降3.9%~13.4%,氮肥利用率降低1.8%~38.9%。【结论】连续3年减少常规氮施用量20%配合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还减缓了土壤的硝化作用,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积累,实现对作物所需养分的持续供应,因而在维持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单纯降低氮肥用量则有降低作物产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氮肥减量 秸秆还田 硝化潜势 作物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钾肥对云南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尹梅 王贵宝 +7 位作者 洪丽芳 付利波 陈华 陈检锋 任石所 张勤斌 黄惠 苏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云南省曲靖地区的低肥力和中高肥力试验地分别开展旱作马铃薯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生物量、养分利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的条件下,中高肥力试验地的东山组马铃薯产量远高于低肥力的越州... 在云南省曲靖地区的低肥力和中高肥力试验地分别开展旱作马铃薯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生物量、养分利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的条件下,中高肥力试验地的东山组马铃薯产量远高于低肥力的越州组,产量相差10305.00~20140.20 kg·hm-2;越州组NP2K3(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405 kg·hm-2)处理产量产值最高,NP2K1(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35 kg·hm-2)处理净收益最高;东山组NP2K2(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270 kg·hm-2)处理产量、产值及净收益均是最高;两组试验的马铃薯干重变化趋势相似,NP2K2处理的干重积累量较多,无钾无磷处理干重积累少;马铃薯体内累积K最多,其次为N ,最后为P ,NPK养分吸收积累的高峰期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到淀粉积累期;东山组的马铃薯PK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越州组。NP1K2(N ,150 kg·hm-2;P2O5,45 kg·hm-2;K2O ,270 kg·hm-2)处理的P肥利用率和P素农学效率较高,P肥利用率和P素农学效率都有随施P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NP2K1处理的K肥利用率和K素农学效率最高,K肥利用率和K素农学效率均有随施K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磷钾水平 肥料利用率 农学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管理措施对潮土和红壤作物氮素利用效率与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四义 韩燕来 +7 位作者 李培培 张勤斌 黄惠 葛安辉 熊超 吴传发 邓娜 张丽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3-1024,共12页
【目的】秸秆还田、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等措施常用来配合氮肥减施,以避免减氮对作物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长期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病虫害的影响,为潮土和红壤地区氮肥管理措施优化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秸秆还田、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等措施常用来配合氮肥减施,以避免减氮对作物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长期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病虫害的影响,为潮土和红壤地区氮肥管理措施优化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河南许昌潮土和云南曲靖红壤上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施氮肥(N),减氮20%(80%N),以及减氮20%的基础上配合秸秆还田(80%NS)、添加硝化抑制剂(80%NI)、种植翻压冬季绿肥(80%NGM)、喷施固氮菌剂(80%Nkle)、同时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80%NBS)、同时施用生物质炭和硝化抑制剂(80%NBI)处理。通过观测玉米和大麦(小麦)的生产力、氮肥利用和玉米螟、大斑病发生情况,探讨不同氮肥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常规施氮肥处理(N)相比,80%NBS和80%NBI处理显著提高了曲靖红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碳含量,其他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没有显著影响;80%N处理显著降低了许昌作物产量,而80%NS、80%NI和80%Nkle维持了作物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了21%~34%,土壤氮盈余降低了33%~42%。同样,80%N、80%NS、80%Nkle、80%NBS、80%NBI处理均可以保障曲靖的作物稳产,并使氮肥利用率提升约29.4%,氮盈余显著降低约31.1%。许昌样地玉米螟的虫害较为严重,且玉米螟蛀孔数和玉米产量、吸氮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0%NGM处理降低了曲靖样地玉米螟虫害,并显著提高了玉米生产力。80%NS处理显著增加了许昌样地的大斑病病情指数;在曲靖样地中大斑病病情较为严重,且大斑病病情指数与玉米吸氮量、茎叶氮含量、土壤全氮含量等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在许昌潮土和曲靖红壤上,在减少20%氮肥用量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硝化抑制剂、生物质炭、固氮菌剂等措施,可以实现作物的稳产增产,提升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盈余量。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许昌潮土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而绿肥轮作则使曲靖红壤的玉米螟蛀孔数降低,并显著提高玉米生产力。因此,养分循环利用方式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氮素盈余 硝化抑制剂 生物炭 绿肥 大斑病 玉米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老采空区地表沉陷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卢欣奇 李学峰 +1 位作者 张勤斌 黄海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0,114,共8页
地面沉降是矿区采空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利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广西平南锡基坑铅锌矿的21景Sentinel-1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地表沉降量分布云图、等值线剖面、观测点沉降速率变化曲线。与传统方法相比,PS-InSAR技术大大提高了地表沉降... 地面沉降是矿区采空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利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广西平南锡基坑铅锌矿的21景Sentinel-1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地表沉降量分布云图、等值线剖面、观测点沉降速率变化曲线。与传统方法相比,PS-InSAR技术大大提高了地表沉降研究的直观性、整体性及预测性。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PS-InSAR技术获得的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运用PS-InSAR技术获得的采空区沉降区域与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薄弱区域基本一致;运用PS-InSAR技术获得的采空区沉降数据可以为地表沉陷防治、沉降规律总结及采空区治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PS-InSAR技术 沉降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