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近55年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勇荣 马士彬 闫利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贵州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运用19个气象站1959—2013年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55 a来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空间上,贵州省降水量南多北少,降水日数南少北多...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贵州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运用19个气象站1959—2013年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55 a来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空间上,贵州省降水量南多北少,降水日数南少北多,二者呈空间负相关;时间上,近55 a贵州省降水大致可以分为1个平水期、2个丰水期和2个枯水期,降水增强区域面积逐渐缩小;季节差异性显著且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加剧;贵州省强降水日数和强度多年平均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上呈带状分布,最小值分布于威宁—毕节—遵义—三穗一带,但该区域暴雨强度变化率最大;贵州省大雨强度变异系数较小,但暴雨强度变异系数较大,且变异系数最大值分布于暴雨强度最弱的威宁—毕节—遵义—三穗一带。贵州省55 a间降水事件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年均降水量、降水日数和强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其降水日数和强度的变化率最大、稳定性最差。针对这一特征应重点分析地形对贵州省降水的影响,加大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概率较大地区的降水动态及地质异动情况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事件 观测数据 时空变化 暴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的石漠化景观演变特征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勇荣 周忠发 +1 位作者 马士彬 杨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6,69,共6页
石漠化是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预测其发展趋势,对石漠化的治理和防御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贵州六枝特区1990年和2010年遥感解译石漠化... 石漠化是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预测其发展趋势,对石漠化的治理和防御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贵州六枝特区1990年和2010年遥感解译石漠化数据为基础,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运用马尔科夫法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1990—2010年,研究区石漠化演化以不变型为主,占研究区喀斯特面积的46.79%;2通过预测,到2030年轻度石漠化为研究区主导石漠化景观类型,无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大量减少,轻度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大量增加;3在现有模式下,研究区预测时段内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应加大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模式的调整,重点加强潜在石漠化区域的生态保护,避免石漠化生态修复进入死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景观 马尔科夫预测 贵州六枝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和盆地典型区石漠化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勇荣 周忠发 闫利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3,共5页
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和盆地两个典型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作为研究区,从石漠化演变轨迹和石漠化年变化率两个方面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3年花江示范区以减弱型为主,并且分布较为集中、成片。红枫湖示范区石漠化以不变... 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和盆地两个典型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作为研究区,从石漠化演变轨迹和石漠化年变化率两个方面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3年花江示范区以减弱型为主,并且分布较为集中、成片。红枫湖示范区石漠化以不变型为主,尤其是无石漠化面积不变型占示范区喀斯特面积的42.04%。此外两个示范区都呈现低等级石漠化面积增加,高等级石漠化面积减少的趋势,表明在人为干预下石漠化治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花江示范区石漠化治理成果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演变轨迹 年变化率 人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城市耕地资源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勇荣 郭树勤 谢斐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28,146,共5页
采用六盘水市1990-2010年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研究六盘水市1990年以来耕地资源时空变化过程。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和耕地变化空间分异指数分析六盘水市各乡镇耕地变化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1990-2010... 采用六盘水市1990-2010年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研究六盘水市1990年以来耕地资源时空变化过程。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和耕地变化空间分异指数分析六盘水市各乡镇耕地变化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1990-2010年,六盘水市耕地面积呈现先小幅增加后大幅减少的趋势;六枝特区在2000-2010年间耕地面积年变化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快;各乡镇耕地变化强度差异较大,其中钟山区的凤凰、荷城办事处,德坞、黄土坡办事处以及水城县的比德乡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均在50%以上,最小的仅为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数量变化 地域差异 六盘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高原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以贵州省西部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士彬 张勇荣 安裕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4-166,F0003,共4页
根据1980—2009年研究区13个气象台站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典型喀斯特区域长江、珠江分水岭处的气候变化,比较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力求说明该区域近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0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 根据1980—2009年研究区13个气象台站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典型喀斯特区域长江、珠江分水岭处的气候变化,比较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力求说明该区域近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0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是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按照年代际变化趋势,1990年为研究区的快速升温期,降水则分为1980—1990年的下降期、1990—2000年的上升期和2000年以来的平稳期3个时段。(3)气候变化速率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区内珠江流域气温的变化速率小于长江流域,而降水的变化速率则相反,且分水岭线上的降水变化速率均高于两个流域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长江-珠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贵州六枝特区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士彬 张勇荣 +1 位作者 安裕伦 张跃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35,共6页
为揭示石漠化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通过遥感解译获取石漠化数据,运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定量分析贵州六枝特区1990—2010年间石漠化变化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1990—2010年间石漠化景观空间分布呈现高区段为无、潜在、轻度、极强... 为揭示石漠化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通过遥感解译获取石漠化数据,运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定量分析贵州六枝特区1990—2010年间石漠化变化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1990—2010年间石漠化景观空间分布呈现高区段为无、潜在、轻度、极强度石漠化优势分布区,中区段为中度、强度石漠化优势分布区,低区段为无石漠化景观优势分布区;2不同主导因素驱动形成的石漠化景观分布地形位区段也不同,人为因素为主驱使形成的潜在、轻度、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低、中地形位区,自然因素为主驱使形成的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分布于高地形位区段;3中地形位区是石漠化分布的普遍适应地形区。由于不同地形位区段内石漠化等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治理的重点应放在低、中地形位区段内的潜在、轻度、中度石漠化,以及中地形位区段内的中度、强度石漠化,而对自然因素驱使形成的高地形位区的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应以自然生态恢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空间特征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毕节鸭池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琴 周忠发 张勇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68-171,F0002,共5页
根据毕节鸭池示范区2004年和2011年的SPOT影像,利用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系统分析了该区石漠化综合治理7年后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及时准确掌握示范区生态环境状况和各项措施效果,促进治理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毕节鸭池示范区2004年和2011年的SPOT影像,利用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系统分析了该区石漠化综合治理7年后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及时准确掌握示范区生态环境状况和各项措施效果,促进治理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由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经果林、防护林)还草,毕节鸭池示范区有林地、果园、草地明显增加,而旱地、灌木林地、裸岩地明显减少;由于城镇化发展,建设用地明显增加,而水田明显减少;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示范区逐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综合治理 土地利用 3S技术 毕节鸭池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区域不同土地覆被方式下的碳排放效益——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士彬 张勇荣 安裕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93-195,共3页
以贵州省2010年土地覆被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碳排放模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碳排放量,并估算生态补偿效益。研究结果显示:(1)与2005—2007年平均水平比较,2010年贵州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提高了34.7%和34.5%。(2)贵州省碳汇... 以贵州省2010年土地覆被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碳排放模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碳排放量,并估算生态补偿效益。研究结果显示:(1)与2005—2007年平均水平比较,2010年贵州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提高了34.7%和34.5%。(2)贵州省碳汇总量远高于碳排放总量,生态补偿值为-1 390.11×108元;固碳作用明显。(3)省内各地区间碳排放水平不均匀,碳排放总量最大的为贵阳市,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为六盘水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碳排放量和强度与产业结构紧密相关,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贵州省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充分发挥其生态固碳的作用,其他碳源省份应对贵州予以一定的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效益 生态补偿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源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区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士彬 杨琴 张勇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61,共4页
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主要水源地(城区水库区和郊区水库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评价1990-2010年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①城区水库区在1990年绿色景观占绝对优势,为93... 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主要水源地(城区水库区和郊区水库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评价1990-2010年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①城区水库区在1990年绿色景观占绝对优势,为93.38%,至2010年所占比例虽然在下降,但仍是区域内主要生态景观;20a间红色景观所占比例有较大程度提高,翻了近4倍;蓝色景观所占比例稍有提高,至2010年增加为0.86%;郊区水库区在1990-2010年的20a间以绿色景观为主,景观生态格局变化不大。②城区水库区在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2000-2010年处于快速变化期。郊区水库区除水体变化幅度巨大外,其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缓。③1990-2010年研究区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蔓延度指数降低,景观多样性在增加,人工干扰指数呈上升趋势;城区水库区均匀度指数有所下降,郊区水库区均匀度指数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景观格局 动态演变 六盘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坝河流不同尺度土地利用结构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以平寨水库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勇荣 周忠发 +1 位作者 蒋翼 尚梦佳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145,共8页
为了分析筑坝河流域人类活动与库区水质的响应关系,以平寨水库为例,选取子流域、河流缓冲区及监测点圆形缓冲区三种尺度,基于2017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所反映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结合实测监测点水质指标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 为了分析筑坝河流域人类活动与库区水质的响应关系,以平寨水库为例,选取子流域、河流缓冲区及监测点圆形缓冲区三种尺度,基于2017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所反映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结合实测监测点水质指标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筑坝河流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三种尺度上,土地利用结构与库区水质都有显著相关性,河流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相关规律基本一致,但与圆形缓冲区尺度相关规律差异较大;(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对水质的影响存在尺度效应,不同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源"与"汇";(3)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R与水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地利用结构越合理,越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就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库区水质 不同尺度 GIS技术 筑坝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特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翼 周忠发 +1 位作者 张勇荣 李丹丹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61,共9页
掌握喀斯特山区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ODIS16遥感数据,在数据精度验证的基础上,运用GIS统计法、变异系数法和线性趋势法,探讨2000-2014年贵州省蒸散发的空间格局、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及... 掌握喀斯特山区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ODIS16遥感数据,在数据精度验证的基础上,运用GIS统计法、变异系数法和线性趋势法,探讨2000-2014年贵州省蒸散发的空间格局、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蒸散发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贵州省实际蒸散发(ET)多年平均值为850.36 mm,呈西低东高,南高北低态势;潜在蒸散发(PET)多年平均值为1 473.58 mm,呈东北向西南递增态势.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ET最大的是林地,而林地的PET最小.(2)PET年际变化率为3.88 mm/a,呈弱增加趋势;ET年际变化率为0.39 mm/a,基本保持稳定,表明贵州省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具有干旱化倾向.ET空间上呈东、西部减少、中部增加趋势,PET呈东、南和西三面减少、北部增加趋势.(3)ET和PET均呈单峰型.ET在7月最大,PET在6月最大,二者均在12月最小.二者在3-6月差距最大,为贵州省春旱和夏旱时期.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ET和PET均呈单峰型,植被生长季节ET差距大,林地增长速度最快,植被成熟期PET差距最大.(4)ET和PET具有较强的季节性.ET季节性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在于林地的植被蒸腾作用对全年ET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蒸散量 MOD16 土地覆盖类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