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品种产生纹枯病菌核能力的研究
1
作者 杨家珍 王文相 +5 位作者 顾江涛 孔凡明 许平 杜全华 邹贵阳 张功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通过三年试验,舒城县农科所1987、1988和1989年参试早稻品种分别是10个、10个和13个,各年每公顷产生纹枯病菌核数量最多的品种分别为最少品种的2.4倍、19.4倍和2.2倍.合肥省农科院植保所1987、1988和1989年参试中稻品种分别是14个、10个... 通过三年试验,舒城县农科所1987、1988和1989年参试早稻品种分别是10个、10个和13个,各年每公顷产生纹枯病菌核数量最多的品种分别为最少品种的2.4倍、19.4倍和2.2倍.合肥省农科院植保所1987、1988和1989年参试中稻品种分别是14个、10个和13个,各年每公顷产生菌核数量最多的品种依次为最少品种的2.9倍、5.5倍和4.6倍.这表明无论早稻或中稻品种间产生菌核的数量十分悬殊.虽然同一品种在同块田中产生菌核的能力在年度间变化较大,但有些品种如83-15-1-17-3产生菌核数量总是较少,而有些品种如庆莲3号产生菌核总是较多.因此,通过种植产生菌核少的品种,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减少土壤中菌核数量的积累来压缩初次侵染源和预测病情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纹枯病 菌核 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混剂中单剂搭配和最佳配比选择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正荷 苏卫华 +1 位作者 王文相 张功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3期246-248,274,共4页
针对农药混剂中单剂搭配和最佳配比选择的几种方法的片面性,从群体遗传学角度推导了靶标物对农药混剂的抗性选择模型,指出以抑制抗药性产生和发展为目的的农药混剂在单剂选择上应以ω·ω′≤ρ·ρ′为准;在防治敏感型靶标... 针对农药混剂中单剂搭配和最佳配比选择的几种方法的片面性,从群体遗传学角度推导了靶标物对农药混剂的抗性选择模型,指出以抑制抗药性产生和发展为目的的农药混剂在单剂选择上应以ω·ω′≤ρ·ρ′为准;在防治敏感型靶标物时,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其单剂配比应以等保存率时的剂量比为准(ρ=ρ′);在防治对单剂已产生抗性,且抗性表观型适合度不高的靶标物时,其单剂配比应以保存率等于适合度时的剂量比为准(ρ=ω,ρ′=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剂 抗药性 适合度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稻瘟克WP防治稻瘟病的药效试验
3
作者 张功普 刘建军 戴凤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3期227-227,共1页
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使用20%稻瘟克WP1500~1800g/hm2防治稻瘟病效果良好,优于同剂量的20%三环唑WP和25%多菌灵WP。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防治 稻瘟克WP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