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积脂质蓄积指数与高血压发病相关性: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梅景雁 陈敏 +6 位作者 张列强 潘昀熙 王鑫 赵小登 詹玮 刘涛 王艺颖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05-2211,2227,共8页
背景高血压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累积脂质蓄积指数(LAP)可反映腹部和内脏脂肪蓄积程度,多项横断面研究表明,LAP与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充分考虑长期暴露下LAP对... 背景高血压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累积脂质蓄积指数(LAP)可反映腹部和内脏脂肪蓄积程度,多项横断面研究表明,LAP与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充分考虑长期暴露下LAP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LAP与高血压发病因果关系的研究仍较为少见。目的评估累积LAP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探讨该指标对高血压发病的预测能力。方法采用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数据库,于2010-11-20—2012-12-19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并于2016年4月—2020年10月进行随访,最终纳入3548例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累积LAP分为4个水平(Q1~Q4组),Q1组(累积LAP≤14.54,n=887),Q2组(14.54<累积LAP≤24.35,n=887),Q3组(24.35<累积LAP≤39.21,n=887),Q4组(累积LAP>39.21,n=887)。并依据是否有新发高血压将患者分为非高血压组(n=2696)和高血压组(n=852)。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评估累积LAP与高血压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估累积LAP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量效关系。绘制累积LAP预测高血压的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排除随访时间<3年、高血压前期人群。结果纳入的3548例成年人中男1607例(45.3%),女1941例(54.7%),平均年龄(42.5±14.1)岁,随访期间有852例(11.2%)新诊断为高血压。非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家族史、油摄入过量、盐摄入过量、新鲜水果摄入不足、缺乏睡眠占比、BMI、舒张压、空腹血糖(FPG)、累积L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在调整了潜在协变量后,Q2组(aHR=1.330,95%CI=1.053~1.681)、Q3组(aHR=1.706,95%CI=1.364~2.134)、Q4组(aHR=2.339,95%CI=1.869~2.928)高血压发病风险均逐渐升高(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累积LAP与高血压风险呈非线性量效关系(P_(非线性)<0.01),新发高血压风险随着累积LAP的升高而升高,但累积LAP>65后趋于稳定。绘制累积LAP预测新发高血压的时间依赖性ROC曲线,结果提示累积LAP预测连续平均暴露6、7、8、9年后,总人群高血压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590、0.603、0.634,男性高血压发病的AUC分别为0.600、0.561、0.571、0.558,女性高血压发病的AUC分别为0.638、0.629、0.647、0.711,城市人群高血压发病的AUC分别为0.596、0.565、0.602、0.621,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AUC分别为0.629、0.592、0.594、0.635。结论累积LAP升高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预测高血压发病的理想指标,对于高血压发病的预测价值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质蓄积指数 队列研究 预测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列强 刘涛 +4 位作者 兵兵 李凌 陈敏 玉琼 爱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贵州省8个县/区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病主要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相加尺度分析...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贵州省8个县/区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病主要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相加尺度分析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结果贵州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6. 4%,调整年龄、城乡等混杂因素后,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均与糖尿病患病存在统计学关联(P <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与糖尿病患病存在协同的相加交互作用(RERI=1.74;95%CI:0.57~2. 90)。分层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仅在正常体质指数人群中,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与糖尿病患病存在协同的相加交互作用(RERI=2. 21; 95%CI:0.22~4. 20)。同时患有腹型肥胖与血脂异常的居民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OR=4. 49, 95%CI:2.79~7. 21)。结论正常体质指数人群中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存在交互作用致使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提升,加强对居民特别是正常体质指数居民血脂和腰围的控制会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脂异常 腹型肥胖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