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念与物质的抱合——汉代将作大匠与中国古代“建筑家”主体的呈现
1
作者 张凯宣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建筑史书写中,建筑家长期是一个薄弱乃至缺位的维度,这大抵和中国古代建筑创作主体身份的分裂有关。其中,建筑工匠是实践者,但其社会地位低下,很少进入正史记述;相反,“圣人”、帝王等被视为建筑观念的提出者,但他们又...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建筑史书写中,建筑家长期是一个薄弱乃至缺位的维度,这大抵和中国古代建筑创作主体身份的分裂有关。其中,建筑工匠是实践者,但其社会地位低下,很少进入正史记述;相反,“圣人”、帝王等被视为建筑观念的提出者,但他们又超然于具体的建筑事务之外。从历史上看,这一问题直到西汉时期才得以解决。西汉初年,中央王朝设置了专掌皇家建筑事务的将作大匠一职,由此,建筑活动在帝国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当时的将作大匠既是国家建筑观念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又是工匠劳动的统筹者和领导者,他们在“圣人”与工匠、观念与物质或“道”与“技”的中间地带形成了统一的主体。据此,研究汉代的将作大匠,有助于解决中国传统建筑创作主体身份的分裂问题,为中国建筑史补上一个历史线索清晰、角色明确的“建筑家”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 建筑家 汉代 将作大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市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水平评价及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2
作者 焦钰 智慧勇 +3 位作者 张凯宣 刘跃斌 王春珍 韩伟宏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开发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文中以吕梁市为研究区域,以全产业链视角探索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从种薯繁育、生产能力、贮藏条件、加工转化、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6个准则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 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开发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文中以吕梁市为研究区域,以全产业链视角探索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从种薯繁育、生产能力、贮藏条件、加工转化、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6个准则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各环节及全产业链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2019~2023年,吕梁市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2023年发展水平为0.9656;全产业各环节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耦合协调度D值为0.995,耦合协调程度为优质协调。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做强种薯产业、加快基地建设、加强收贮保鲜、推动加工转化、做好产品营销、加强品牌建设等高质量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全产业链 耦合协调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