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暨南大学环境噪声污染现状评价
1
作者 茹至刚 张冬鹏 +1 位作者 钟学军 李秀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88-95,共8页
在暨南大学校园内的32个测点进行3200次的环境噪声的监测,用IBM微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暨南大学共有超标点24个,占测定点的75%。最高等效声级为56.8dB(A),最低等效声级为50.1dB(A),平均等效声级为52.4dB(A)。与广州市和深圳市罗湖区... 在暨南大学校园内的32个测点进行3200次的环境噪声的监测,用IBM微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暨南大学共有超标点24个,占测定点的75%。最高等效声级为56.8dB(A),最低等效声级为50.1dB(A),平均等效声级为52.4dB(A)。与广州市和深圳市罗湖区比较,暨南大学的环境噪声比广州市和深圳市罗湖区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 评价 等效声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监测技术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志国 武宝玗 张冬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39,共5页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 ,有毒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有毒蓝藻产生的毒素对人类和动物有潜在的危害 ,迫切要求对水体中特别是饮用水源中的蓝藻毒素进行监测。微囊藻毒素是蓝藻产生的一类环状七肽 ,可以抑制蛋白磷酸酶 1和 ...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 ,有毒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有毒蓝藻产生的毒素对人类和动物有潜在的危害 ,迫切要求对水体中特别是饮用水源中的蓝藻毒素进行监测。微囊藻毒素是蓝藻产生的一类环状七肽 ,可以抑制蛋白磷酸酶 1和 2 A。微量微囊藻毒素还促进肿瘤的发生。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类微囊藻毒素监测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微囊藻毒素 监测技术 淡水 水体 水生植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赤潮藻对温度、氮、磷的响应及藻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冬鹏 武宝王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2-87,共6页
目的 :研究 3种赤潮藻对主要生态因子的响应以及藻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 :改变温度及氮 (N)、磷 (P)质量浓度的条件下对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下拟菱形藻 (硅藻 )、链状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施克里普藻 (甲藻 )的增殖情况作比较研究 .结果 :发现... 目的 :研究 3种赤潮藻对主要生态因子的响应以及藻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 :改变温度及氮 (N)、磷 (P)质量浓度的条件下对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下拟菱形藻 (硅藻 )、链状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施克里普藻 (甲藻 )的增殖情况作比较研究 .结果 :发现两种甲藻的存在能促进硅藻的增殖 ,但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当温度为 2 0℃ ,N、P质量浓度分别达到 967μg/L和 12 8μg/L时 ,混合培养中的拟菱形藻发生了爆发性增殖 ,藻细胞浓度已达到自然界中赤潮发生时的水平 .反之 ,拟菱形藻的存在对其它两种甲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赤潮藻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沿海浮游植物组成及赤潮发生趋势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冬鹏 黎晓涛 +2 位作者 黄远峰 李少艾 林腾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22-126,共5页
目的 :为了解深圳海域 ,包括深圳湾、大鹏湾和伶仃洋的 9个站位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方法 :依据国家海洋局制订的《海洋调查规范》进行调查 .结果 :确认深圳海域共有12 5种 (变种、变型 )浮游植物 ,主要为硅藻 ,占浮游植物总... 目的 :为了解深圳海域 ,包括深圳湾、大鹏湾和伶仃洋的 9个站位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方法 :依据国家海洋局制订的《海洋调查规范》进行调查 .结果 :确认深圳海域共有12 5种 (变种、变型 )浮游植物 ,主要为硅藻 ,占浮游植物总量的 90 %以上 ,以角毛藻 (Chaetoceros)、根管藻 (Rhizosolenia)及海链藻 (Thalassiosira)居多 ;甲藻以原甲藻 (Prorocentrum)为多 .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为 :东部以角毛藻为优势种群 ,西部以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n)占优势 .秋末冬初总体上分析浮游植物数量并不算高 .但个别站位如大鹏湾的盐田海域数量高达 17.2× 10 6 /L ;西部的深圳湾也达 11.7× 10 5/L .叶绿素a含量从 1.10mg·m- 3 (S4 站位 )到 2 .34mg·m- 3 (S2 站位 ) .结论 :浮游植物中有约 2 0种为赤潮生物 ,发现有有毒的塔码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及短裸甲藻(Gymnodiniumbreve) ,应引起高度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海域 浮游植物 赤潮 植物种类 数量分布 发生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深圳海域的赤潮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冬鹏 杨二俐 黄毅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7,共4页
通过对 1 996~ 2 0 0 0年期间深圳海域赤潮发生的回顾及主要赤潮事件的分析 ,阐明近年来深圳海域赤潮发展趋势为 :(1 )赤潮类型多样 ;(2 )出现新记录种类和有毒种类赤潮 ;(3 )持续时间长 ,危害程度大 ;(4 )频率增多 ,范围扩大 ;(5 )呈... 通过对 1 996~ 2 0 0 0年期间深圳海域赤潮发生的回顾及主要赤潮事件的分析 ,阐明近年来深圳海域赤潮发展趋势为 :(1 )赤潮类型多样 ;(2 )出现新记录种类和有毒种类赤潮 ;(3 )持续时间长 ,危害程度大 ;(4 )频率增多 ,范围扩大 ;(5 )呈全年式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发展趋势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园林植物叶片含硫量的特点 被引量:15
6
作者 洪渊 黄俊华 张冬鹏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对深圳不同地点,116种园林植物叶片含硫量进行了测定,以期为科学地选择抗污、吸污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片含硫量在10mg·m-3的植物有5种,叶片含硫量在5~10mg·m-3的植物有12种,说明深圳市园林植物具有吸收硫污染... 对深圳不同地点,116种园林植物叶片含硫量进行了测定,以期为科学地选择抗污、吸污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片含硫量在10mg·m-3的植物有5种,叶片含硫量在5~10mg·m-3的植物有12种,说明深圳市园林植物具有吸收硫污染的能力。通过植物叶片含硫量与大气中SO2关系的比较发现,大红花和簕杜鹃的叶片硫含量与大气SO2含量呈正相关;九里香的叶片硫含量与大气SO2含量呈负相关,其它植物叶片中的含硫量与空气中的SO2含量相关性不明显。植物叶片内含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秋季叶片含硫量高于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SO2 含硫量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7种园林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对大气SO_2浓度的响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俊华 洪渊 张冬鹏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叶绿素荧光信号能快速灵敏地反映植物生理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理想光系统探针。测定了深圳市7种园林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并对这些生理参数与大气污染物SO2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信号能快速灵敏地反映植物生理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理想光系统探针。测定了深圳市7种园林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并对这些生理参数与大气污染物SO2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别,生境的差别远小于种间差别。所测定的7种园林植物的Fv/Fm相差不大,平均为0.78,低于理想条件下的最大值,说明存在一定的生长胁迫。叶绿素荧光的光化学淬灭qP的种间差别不明显。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的种类差别较大,白兰Michelia alba和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具有较高的非光化学淬灭能力,说明这两个种具有一定的光保护能力。7种植物中,白兰的ΦpsⅡ要明显地较低于其它植物。深圳大气污染对城区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尚未构成不良影响,在深圳市区的环境中,短穗鱼尾葵、勒杜鹃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和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作为大气污染物的指示指标;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九里香Murraga paniculata、白兰和黄叶假连翘Duranta cv Golden Leaves具有相对较高抗污染物的能力。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绿素的影响,阴香、短穗鱼尾葵、大红花和九里香的部分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叶绿素荧光 大气污染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污染对9种园林植物叶片硫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洪渊 张冬鹏 黄俊华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558-560,共3页
对深圳市9种园林植物叶片硫含量,以及硫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这9种植物分别为红背桂(Excoccaria cochinchinensis)、黄脉爵床(Sanchezia nobilis)、大叶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基及树(Saruma henryi)、... 对深圳市9种园林植物叶片硫含量,以及硫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这9种植物分别为红背桂(Excoccaria cochinchinensis)、黄脉爵床(Sanchezia nobilis)、大叶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基及树(Saruma henryi)、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var.pusillifoli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和黄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cv.\’DwarfYellow\’)。在温度25℃条件下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用NaHSO3和蒸馏水浸泡各植物叶圆片24h,共形成4种处理。采用PAM-2100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在自然状况下采集的黄脉爵床叶片含硫量最高,远高于其他植物,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含量最低的是大叶变叶木。用蒸馏水浸泡后,9种植物叶片的硫含量的变化很少。在NaHSO3处理下,有7种植物叶片的硫含量显著提高,增加最多的是自然条件下富集能力最低的大叶变叶木。[0]取自不同大气SO2污染环境的被测试植物显示,除海桐外,小南山的其它8种植物叶片含硫量都大于世博园植物叶片的含硫量。小南山9种植物的Fv/Fm值也都低于世博园,说明在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定植物叶片的Fv/Fm值来进行现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叶片硫含量 大气SO2 园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