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纬30°N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平均风中频雷达观测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冬娅 胡雄 +2 位作者 张训械 吴小成 K.Igarash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7-272,共6页
利用武汉(30.5°N,114.4°W)中频雷达在2001年1月1日至3月18日、2002年2月5日至3月18日、2002年10月18日至12月31日期间,日本Yamagawa(31.2°N,130.6°W)中频雷达在1997年1月1日至10月17日期间的数据,分析北纬30°... 利用武汉(30.5°N,114.4°W)中频雷达在2001年1月1日至3月18日、2002年2月5日至3月18日、2002年10月18日至12月31日期间,日本Yamagawa(31.2°N,130.6°W)中频雷达在1997年1月1日至10月17日期间的数据,分析北纬30°N地区上空60-98km高度的中间层、低热层大气平均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均纬向风和经向风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纬向风在冬季基本为西风,随高度增加,西风减弱,甚至在上部会出现微弱的东风;夏季中间层表现为强烈的东风,低热层则为西风,风向转换高度在80km附近;春季和秋季为转换季节,在春季出现舌状东风结构.80km附近的平均经向风场在冬季以南风为主,在夏季则以北风为主.不同年份的平均风场存在年际变化性,但其气候变化特点非常相似.中频雷达观测结果与HWM93模式结果的气候变化特点符合很好,与其他纬度的平均纬向风气候变化特点基本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雷达 大气平均风场 中层顶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掩星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胡雄 曾桢 +4 位作者 张训械 熊建刚 张冬娅 黄泽荣 艾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5期549-556,共8页
详细介绍无线电掩星技术作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星载地球大气遥感高新技术的国际发展态势 ,给出其应用于探测从地面至 80 0km高空大气和电离层参量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有关的掩星仿真、观测及其与其他观测技术对比的结果 ,讨... 详细介绍无线电掩星技术作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星载地球大气遥感高新技术的国际发展态势 ,给出其应用于探测从地面至 80 0km高空大气和电离层参量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有关的掩星仿真、观测及其与其他观测技术对比的结果 ,讨论了掩星技术的应用及其正在改善和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掩星技术 大气 电离层 掩星仿真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中层大气中频雷达及其初步探测结果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凤琴 胡雄 +4 位作者 张冬娅 张训械 黄泽荣 熊建刚 曾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1,共7页
首先简要地讨论了武汉中频雷达观测原理和设备的组成.该雷达测量60—100 km高度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风场采用分布天线测量技术和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密度通过微分吸收和微分相位技术获得.初步观测结果表明:(1)武... 首先简要地讨论了武汉中频雷达观测原理和设备的组成.该雷达测量60—100 km高度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风场采用分布天线测量技术和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密度通过微分吸收和微分相位技术获得.初步观测结果表明:(1)武汉上空冬季60-100km高度的纬向风多为西风,风速为30-50m/s。经向风速为10—20 m/s. 垂直风速较小,一般在5 m/s以内.(2)60—100 km高度范围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风场在某些时段和高度区间有较强的风剪切出现.(3)80 km以上高度大气的风场和电子密度存在较明显的扰动现象,它可能与大气波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观测雷达 中层大气 大气风场 电子密度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中层、低热层大气角谱中频雷达观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雄 曾桢 +4 位作者 张冬娅 熊建刚 李凤琴 黄泽荣 张训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6-261,共6页
武汉中频雷达是利用中层、低热层中电子密度不均匀体的散射来测量大气的水平风场和电子密度剖面。雷达在计算风场的过程中可得到一些该层大气中电子密度不均匀体的寿命和空间尺度等参量值。结合这些参量和大气风场值可计算得到大气的角... 武汉中频雷达是利用中层、低热层中电子密度不均匀体的散射来测量大气的水平风场和电子密度剖面。雷达在计算风场的过程中可得到一些该层大气中电子密度不均匀体的寿命和空间尺度等参量值。结合这些参量和大气风场值可计算得到大气的角谱。其计算方法包括全相关分析技术的谱宽法和空间相关法。前者计算的值被认为是大气角谱的上限值。应用这两种方法,利用2001年2月9日武汉中频雷达的观测数据,对武昌上空中层、低热层大气的角谱进行了计算。结果得到大气角谱随高度增加略微增加,如在68km为6°,90km达最大为11°,其平均值为9.2°。利用2001年2月4—10日86km高度上的数据,得到一个7天平均的日变化曲线,发现大气角谱值在本地夜晚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中层大气 低热层大气 中频雷达 雷达观测 大气角谱 计算 大气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波对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胡雄 张训械 张冬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利用β通道准地转近似大气平均运动方程组,采用重力波线性饱和参量化方法,定性地研究大气重力 波对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环流的作用.模拟计算得到,大气重力波对平均东西风速可产生100m·s-1/d左右的作 用力和产生120 m2/s的湍流扩散... 利用β通道准地转近似大气平均运动方程组,采用重力波线性饱和参量化方法,定性地研究大气重力 波对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环流的作用.模拟计算得到,大气重力波对平均东西风速可产生100m·s-1/d左右的作 用力和产生120 m2/s的湍流扩散,这些作用平衡了Coriolis扭力,导致大气的平均东西风速大大偏离辐射平衡 风场,中层顶附近的平均东西风速在冬季(夏季)甚至反转为东风(西风).平均东西风速计算结果与冬季和夏季 中频雷达东西风速观测值和大气模式剖面等大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参量化 大气环流 中间层 湍流扩散 平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英 张冬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4例结直肠腺癌周围和中心区以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4例结直肠腺癌周围和中心区以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肿瘤周围区LVD与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肿瘤中心区LVD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腺癌主要是肿瘤周围区存在着淋巴管形成,检测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D2-40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内镜及误诊分析(附6例报告)
7
作者 郜爱兰 张冬娅 《山西临床医药》 199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内镜及误诊分析(附6例报告)山西省晋城矿务局医院(048006)郜爱兰张冬娅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系非癌性胃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对近十年来收治的6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就其临床、病理及误诊原因...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内镜及误诊分析(附6例报告)山西省晋城矿务局医院(048006)郜爱兰张冬娅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系非癌性胃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对近十年来收治的6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就其临床、病理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基层医院对该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诊断 误诊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