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7月20—22日豫北地区暴雨过程中尺度低涡和垂直运动发展的位涡动力学诊断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柯 毛江玉 +3 位作者 汪小康 生宸 张冠舜 任靖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8,共13页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简称河南“21.7”特大暴雨)。20—22日暴雨中心移至豫北地区,在太行山东侧新乡、鹤壁等地引发了洪涝灾害。基于自动雨量站观测和ERA5再分析数据,利用位涡倾向方程和垂直运动分解...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简称河南“21.7”特大暴雨)。20—22日暴雨中心移至豫北地区,在太行山东侧新乡、鹤壁等地引发了洪涝灾害。基于自动雨量站观测和ERA5再分析数据,利用位涡倾向方程和垂直运动分解方法,对河南“21.7”特大暴雨事件中豫北地区暴雨过程中中尺度低涡及垂直运动发展的热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强降水凝结潜热引起的大气非绝热加热,因其垂直分布在低空随高度上升而制造位涡,使得低层大气位涡增强,表明中尺度低涡发展;另外,加深的中尺度低涡又使得等熵面进一步下凹、倾斜坡度增大,从而增强大尺度东南暖湿气流向豫北地区的辐合与抬升,特别是沿等熵面上滑的上升运动分量和与凝结潜热有关的上升运动分量,导致降水进一步加强。由此,中尺度低涡、垂直运动和强降水发展之间形成一定的正反馈,在豫北造成持续性暴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暴雨 位涡 垂直运动 非绝热加热 中尺度低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夏季一次暴雨事件伴随干侵入的位涡及垂直运动诊断分析
2
作者 金趁意 张冠舜 龙雨青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424,共14页
2020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频繁的暴雨事件与中、高纬度高位势涡度(简称位涡)南侵过程有关。基于观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本文利用位涡诊断、垂直速度分解以及后向轨迹追踪模拟的方法对7月上旬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归因研究。结果表明:... 2020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频繁的暴雨事件与中、高纬度高位势涡度(简称位涡)南侵过程有关。基于观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本文利用位涡诊断、垂直速度分解以及后向轨迹追踪模拟的方法对7月上旬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归因研究。结果表明:中、高纬度高位涡的侵入往往伴随干侵入的发生,高位涡南侵与高层槽、脊系统振幅增大及其辐合/辐散过程对位涡的平流有关。动力上,高位涡侵入和低空位涡增强会导致等熵面的倾斜发展,反映在等熵面位移造成的垂直速度分量变化上;高空偏北风沿等熵面的下滑导致下沉垂直运动分量发展,进而形成干侵入过程;相反,偏南风沿等熵面的上升运动会向高层持续输送水汽,水汽抬升凝结导致与非绝热加热相关的垂直速度分量发展,进一步导致抬升运动加强,触发对流起始。对流发生后,强降水引起对流层中、低层的潜热释放,因其垂直分布在低空随高度增加而制造位涡,增强的低涡通过影响等熵面结构和垂直运动促进降水进一步增强,位涡、强降水以及与三个垂直速度分量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是长江流域暴雨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涡 暴雨 干侵入 垂直运动 后向轨迹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和东移影响下游暴雨天气个例的位涡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马婷 刘屹岷 +2 位作者 吴国雄 毛江玉 张冠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2-486,共15页
2016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我国副热带地区发生了一次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及东传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天气的过程。本文利用MERRA2(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再分析资料和TRMM(Tropical Rai... 2016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我国副热带地区发生了一次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及东传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天气的过程。本文利用MERRA2(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再分析资料和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降水资料对该过程进行位涡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地表加热具有强烈的日变化。高原地表加热由白天感热加热源到夜间辐射冷却源的转变直接影响高原上空非绝热加热率的垂直梯度,使高原近地层白天有位涡耗散,夜间有位涡制造,呈现明显的昼夜循环。当夜间的位涡制造异常强,以至不为白天的耗散所抵消时,通常位涡制造的昼夜循环被破坏,高原低涡形成,低涡周围随之出现降水。当低涡中心移动至高原东部时,中心附近伴随有强烈的降水,显著的凝结潜热加热使位涡中心增强,高原低涡进一步发展。随着低涡系统继续向东移出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高层出现位涡平流随高度增加的大尺度动力背景,上升运动发展,最终导致强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非绝热加热日变化 位涡制造和平流 低涡形成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