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各庄矿陷落柱发育过程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军建 朱炎铭 周晓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1,共4页
以井田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沉积埋藏史及陷落柱几何形态学分析,阐述了范各庄井田岩溶陷落柱的形成过程,表明本区陷落柱形成主要受三期构造叠加作用,其中,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产生的贯穿开平煤田南东翼的NE向断裂带,决定了陷落柱在该... 以井田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沉积埋藏史及陷落柱几何形态学分析,阐述了范各庄井田岩溶陷落柱的形成过程,表明本区陷落柱形成主要受三期构造叠加作用,其中,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产生的贯穿开平煤田南东翼的NE向断裂带,决定了陷落柱在该区的发育;同时,根据已采区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研究了陷落柱发育具体位置的影响因素,运用构造曲率理论及古径流条件分析,表明未采区东南部陷落柱发育的可能性较高,为岩溶陷落柱的防治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 构造演化 沉积埋藏 构造曲率 地下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军建 刘艳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分析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胎龄小于36周早产儿51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早产儿进行眼部筛查,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根据早产儿的性别、... 目的: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分析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胎龄小于36周早产儿51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早产儿进行眼部筛查,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根据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贫血、酸中毒、低血糖血症、吸氧、肺炎以及输血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15例早产儿眼部检查发现82例出现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15.9%,经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80例手术成功,随访半年,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肺炎、吸氧、低血糖血症、贫血以及输血史是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分析,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吸氧是影响其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因素,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出生体重以及吸氧是影响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早期筛查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胎龄 出生体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军建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1期215-216,共2页
目的分析BiPAP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Bi... 目的分析BiPAP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BiPAP呼吸机给予通气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4%)。两组患者在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改变与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通气后12h、48h时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情况(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呼吸机 纳洛酮 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8期87-88,共2页
目的对163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63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联合用... 目的对163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63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治疗方案。结论联合用药方案(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以作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肺炎 诊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区煤层气开发优选评价体系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军建 韦重韬 +3 位作者 陈玉华 罗金辉 闫高原 郑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7,共5页
多煤层区有利区优选包括平面区段优选和垂向层段优选2个方面,针对现有煤层气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多煤层区多层合采开发模式的不足,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及目标区客观实际,提出了针对多煤层区的"基于地质模型的分层分区"平面优选方法... 多煤层区有利区优选包括平面区段优选和垂向层段优选2个方面,针对现有煤层气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多煤层区多层合采开发模式的不足,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及目标区客观实际,提出了针对多煤层区的"基于地质模型的分层分区"平面优选方法和基于叠置含气系统理论的"主地质参数权重优选+数值模拟产能最优化"垂向优选方法。研究表明,地质建模和叠置含气系统理论是区别于单一煤层区煤层气开发优选评价的2个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多煤层区煤层气开发优选研究重点应集中在煤储层参数反演技术及精细化描述、优选体系影响因素及主控因素研究、优选体系评价方法差异性分析及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软件的应用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多煤层区 叠置含气系统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逐级控制下范各庄矿瓦斯赋存特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鹏 张军建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7-149,共3页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阐明了不同级别构造对范各庄矿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区域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范各庄矿为瓦斯矿井的构造背景和矿井瓦斯赋存东低西高分布规律的基础;矿区构造确定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升高的分布规律;矿...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阐明了不同级别构造对范各庄矿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区域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范各庄矿为瓦斯矿井的构造背景和矿井瓦斯赋存东低西高分布规律的基础;矿区构造确定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升高的分布规律;矿井级别构造控制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逐级控制 瓦斯赋存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家坨矿瓦斯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笑奇 胡璐宇 张军建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7-189,共3页
为明确吕家坨矿的瓦斯赋存特征,在分析勘探和开采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结果表明:在区域构造热演化史的控制下,吕家坨矿煤层的二次生气过程是现今瓦斯赋存的物质基础;矿井地质构造与煤层埋深控制矿井瓦斯的... 为明确吕家坨矿的瓦斯赋存特征,在分析勘探和开采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结果表明:在区域构造热演化史的控制下,吕家坨矿煤层的二次生气过程是现今瓦斯赋存的物质基础;矿井地质构造与煤层埋深控制矿井瓦斯的总体分布特征;局部区域的岩浆侵入与煤厚变化增加了矿井瓦斯赋存的复杂性,使吕家坨矿瓦斯赋存具有"总体偏低,深部偏高,局部异常"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地质构造 煤层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平煤田南东翼深部煤层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笑奇 张军建 胡璐宇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3-45,共3页
采集了开平煤田南东翼3对矿井深部不同煤体结构的8个煤样。基于压汞试验,结合数理统计理论,绘制了煤样各孔径阶段的孔容累积曲线与概率值累积曲线,分析了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碎粒煤与原生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及连通性有很大差异... 采集了开平煤田南东翼3对矿井深部不同煤体结构的8个煤样。基于压汞试验,结合数理统计理论,绘制了煤样各孔径阶段的孔容累积曲线与概率值累积曲线,分析了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碎粒煤与原生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及连通性有很大差异,碎粒煤大孔隙较原生结构煤发育,而中孔所占百分比小于原生结构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试验 孔隙结构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硫磺成型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军建 《齐鲁石油化工》 2003年第4期313-316,共4页
介绍了国外各种成型硫磺的物理性质、成型工艺及其技术特点。这些新工艺、新技术将为我国硫磺回收后续工艺加工无粉尘、无腐蚀及干燥的固体硫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 硫磺 成型工艺 技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矿区林西矿隐蔽致灾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海新 王永华 +2 位作者 才向军 冯光俊 张军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9-62,共4页
基于采掘揭露资料、钻探数据、物探及相关试验成果,采用实地调查、井下观测、统计分析等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地质构造、地下含水体、导水裂隙带、采空区、瓦斯富集区、封闭不良钻孔、井下火区等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确定矿井主... 基于采掘揭露资料、钻探数据、物探及相关试验成果,采用实地调查、井下观测、统计分析等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地质构造、地下含水体、导水裂隙带、采空区、瓦斯富集区、封闭不良钻孔、井下火区等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确定矿井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并进一步结合各隐蔽致灾因素特征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研究表明:林西矿主要隐蔽致灾因素为断层、岩浆岩、奥陶系灰岩含水体、采空区,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治理隐蔽致灾计划,为防治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矿 隐蔽致灾因素 地质构造 奥灰水 采空区 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西矿瓦斯赋存特征及深部涌出量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代军 王永华 +2 位作者 才向军 张军建 冯光俊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在充分收集矿井瓦斯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矿井实际开采情况进行研究。对矿区埋藏-生气史进行分析,利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明确了瓦斯赋存规律,并结合浅部已采区涌出量规律,采用分源预测法对深部水平瓦斯涌出量特征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瓦斯地质 涌出量 预测 林西矿 深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周期控制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荣 李晓帆 张军建 《通信电源技术》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分析了一种单周期控制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给出了设计过程和仿真结果。
关键词 单周期控制 有源功率因素 校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高强度钢U形件弯曲回弹有限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能会 周均涛 张军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17期116-117,共2页
文章对汽车高强度钢进行U形弯曲过程中的回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弯曲回弹产生的原因以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U形件进行冲压回弹分析,阐述了在进行仿真分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高强度钢弯曲模具设计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回弹 高强度 有限元 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多重分形理论的高阶煤样孔裂隙分维特征
14
作者 祝汉京 张军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2,共5页
结合沁水盆地中高阶煤样品NMR饱和及离心T_(2)谱分布曲线,将中高阶煤样划分为三种类型。分析了单重分形和多重分形模型对中高阶煤样孔径分布定量表征的适用性,并综合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参数揭示了孔隙分形特征。表明A类样品T_(2)值在1~1... 结合沁水盆地中高阶煤样品NMR饱和及离心T_(2)谱分布曲线,将中高阶煤样划分为三种类型。分析了单重分形和多重分形模型对中高阶煤样孔径分布定量表征的适用性,并综合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参数揭示了孔隙分形特征。表明A类样品T_(2)值在1~1000 ms之间,饱和T_(2)谱分布呈“单峰态”,以大孔隙发育为主,物性条件较好。B类样品T_(2)值主要为0.1~300 ms,T_(2)谱呈对称状“三峰态”,束缚水饱和度相对较高,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小于A类。C和D类样品T_(2)值分别为0.01~200和0.01~10 ms之间,饱和T_(2)谱分布均呈“单峰态”,孔渗结构最差。单重分维值与孔隙度、T_(2cutoff)等物性参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主要适用于微孔相对发育的B、C和D型样品。同时,多重分形参数与单重分形参数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受计算原理的差异性影响,小孔和大孔是影响单重分形参数变化的关键孔径,而介孔孔隙分布是影响多重分形参数变化的关键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裂隙 分形特征 分布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丝直接通电加热在退火设备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连中 张军建 张春萌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0年第11期10-12,共3页
我公司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中丝退火炉氢气用量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从电极材料的选用、电流电压各种技术数据的确定等方面考虑,采用钨丝直接通电加热的原理进行退火处理。经过对多种方案的实验论证,设计出了一台结构简单、经久... 我公司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中丝退火炉氢气用量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从电极材料的选用、电流电压各种技术数据的确定等方面考虑,采用钨丝直接通电加热的原理进行退火处理。经过对多种方案的实验论证,设计出了一台结构简单、经久耐用的退火设备。其加工的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表明采用钨丝直接通电加热而改造的钨丝中间退火设备具有独特的优点和显著的节能效果,并有着重要的扩广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丝直接通电加热 退火设备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特征--以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六段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岳亮 孟庆强 +5 位作者 刘自亮 杨威 金惠 沈芳 张军建 刘四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7-609,共13页
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岩地层为典型的非常规致密砂岩储集层,迄今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万亿立方米,其中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六段(须六段)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须六段气藏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 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岩地层为典型的非常规致密砂岩储集层,迄今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万亿立方米,其中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六段(须六段)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以须六段气藏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薄片、物性和压汞等测试,结合分形理论研究,系统分析了其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须六段砂岩储集层可明显划为3类。Ⅰ类储层(平均孔隙度12.27%,平均渗透系数6.0376×10^(-3)μm^(2))以大孔或中孔为主,分形维数范围为2.42~2.59;Ⅱ类储层(平均孔隙度9.26%,平均渗透系数1.1523×10^(-3)μm^(2))以中孔为主,小孔为次,大孔发育差,分形维数范围为2.47~2.56;Ⅲ类储层(平均孔隙度5.20%,平均渗透系数0.3517×10^(-3)μm^(2))以小孔或中孔为主,大孔发育差或不发育,分形维数范围为2.45~2.81。孔隙类型的差异分布导致各类储层非均质性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Ⅲ类储层非均质性强于Ⅰ类储层。相关性分析表明物性条件耦合于储层非均质性,且存在关键临界值,分形维数范围在2.45~2.60时,孔隙度与分形维数为正相关关系,渗透系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无明显规律;而分形维数大于2.60时,孔隙度与分形维数为负相关关系,渗透系数与分形维数为斜率接近0的线性关系。基于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条件与分形特征的定量研究,探讨非常规天然气优质储层的评价标准,对指导中国非常规储层的勘探与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物性条件 储集层 须家河组 广安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层发育区CO_(2)地质封存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军建 常象春 +7 位作者 吕大炜 王东东 代旭光 张晓阳 季雨坤 李梦航 刘海燕 郑雪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06-214,共9页
煤炭等传统资源碳减排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双碳”和“煤炭去产能”政策背景下,研究煤层发育区CO_(2)地质封存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本文聚焦于煤层发育区CO_(2)地质封存体系,将煤层发育区详细划分为... 煤炭等传统资源碳减排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双碳”和“煤炭去产能”政策背景下,研究煤层发育区CO_(2)地质封存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本文聚焦于煤层发育区CO_(2)地质封存体系,将煤层发育区详细划分为煤矿已采区、煤层未采区两区域进行单独阐述,从CO_(2)相态转化、CO_(2)储存能力、地质封盖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采空区、煤层、咸水层3种储存空间地质封存原理和研究现状。充分借鉴煤和煤层气地质学理论,探讨了储层改造技术在CO_(2)强化封存领域的适用性,并厘定了不同封存模式亟需关注方向。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CO_(2)强化封存的概念,探讨了煤层已采区和未采区CO_(2)逐级联合地质封存模式的应用前景。在单一封存和逐级联合封存2种思路下,初步提出煤层发育区CO_(2)地质封存适用性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煤储层 二氧化碳 地质封存 逐级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厂矿区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全尺度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彬彬 张晓阳 +3 位作者 李康 张莎莎 吴财芳 张军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65-174,共10页
我国煤储层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煤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渗透率和排采难易程度及后续排采方式的重要因素。为了精确表征煤的全尺度孔径结构,采用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及二氧化碳吸附3种方法,在对高压压汞试验数据进行压缩性校正的基础... 我国煤储层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煤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渗透率和排采难易程度及后续排采方式的重要因素。为了精确表征煤的全尺度孔径结构,采用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及二氧化碳吸附3种方法,在对高压压汞试验数据进行压缩性校正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不同试验方法优势孔径表征区段,实现对云南老厂矿区10组煤样的全尺度孔径联合表征。结果表明:煤基质压缩系数在7.06179×10^(-11)~1.23531×10^(-10)m^(2)/N,校正后的累计进汞量比校正前的减少15.89%~27.82%,平均为21.65%,煤基质在注汞压力达到0.7 MPa时开始受到压缩,注汞压力达到14.3 MPa时受到不可逆破坏。液氮吸附试验中阶段孔体积整体上随着孔径增大而逐渐增大,微孔区段趋于稳定且吸附体积较小,微孔吸附速率最快,整体随着孔径增大,速率减小,吸附曲线类型为Ⅳ型,迟滞环类型为H3、H4型。二氧化碳吸附试验阶段吸附体积曲线与微分曲线基本一致,孔隙体积整体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减小。压汞分形曲线可划分为3段,当lgP_(i)>1.1时,分维值达到最大,煤基质受到不可逆的压缩破坏。低温液氮吸附分形曲线以相对压力P_(j)/P_(s)=0.5为界线,表征2~5 nm孔径的分维值为1.93~2.92,平均为2.57;表征5~100 nm孔径的分维值为2.16~2.76,平均为2.49,微孔非均质性较强。综合3种试验结果,以1.5和100 nm为拼接点,煤样中以孔径0.41~0.86 nm间的微孔为主,孔隙体积占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矿区 压缩性校正 孔隙结构 联合表征 分维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太原组-山西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闫高原 张军建 +1 位作者 路冠文 全方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8-553,共6页
基于沁水盆地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和矿物组成分析资料,利用高压压汞实验进行测试,获取孔隙直径、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孔隙度等孔隙结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ierpinski地毯模型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分... 基于沁水盆地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和矿物组成分析资料,利用高压压汞实验进行测试,获取孔隙直径、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孔隙度等孔隙结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ierpinski地毯模型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分形处理。结果表明,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样品压汞分形曲线可以分为AB段、BC段和CD段,其中BC段对应的孔隙直径为21~6035 nm;利用Sierpinski地毯模型进行分形处理时,BC段孔隙结构表征性最好;在21~6035 nm孔隙直径范围内,黏土矿物含量越高的页岩,其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越强,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也越高;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与分形维数均呈负相关关系,三者之中孔隙体积和孔隙度与分形维数相关性较好,可以作为间接判断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太原组 山西组 页岩 高压压汞实验 孔隙结构 孔隙度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顶采空区分类分区勘探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牟义 余波 +4 位作者 武智东 徐慧 李健 孙庆先 张军建 《中国煤炭》 2023年第7期44-55,共12页
为了解决悬顶采空区突然塌陷的安全隐患,将悬顶采空区划分为同煤层、上部煤层、下部煤层及地表建(构)筑物下4类类型,按照隔离煤柱及密闭、压架、蹬空开采、建(构)筑物等典型要素的危险性划分为危险区、较危险区和一般危险区。针对4类悬... 为了解决悬顶采空区突然塌陷的安全隐患,将悬顶采空区划分为同煤层、上部煤层、下部煤层及地表建(构)筑物下4类类型,按照隔离煤柱及密闭、压架、蹬空开采、建(构)筑物等典型要素的危险性划分为危险区、较危险区和一般危险区。针对4类悬顶采空区致灾因素进行了勘探技术研究,设计了几种典型勘探技术,采用单点地震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对隔离煤柱/密闭厚度进行探测,采用地震波CT和槽波地震法对应力集中区进行探测,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两带”发育高度进行探测、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建(构)筑物下悬顶采空区范围进行探测,为后续评估、治理提供了依据。针对悬顶采空区提出了几种典型治理与监测技术,采用水力致裂卸压防治上部悬顶采空区对下部煤层综采压架,采用隔离煤柱加固技术对同煤层悬顶采空区进行治理,采用地表岩移监测和井下受威胁区域监测技术监测悬顶采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顶采空区 应力集中区 悬顶采空区类型 危险性划分 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