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肝肾阴虚、风痰瘀阻论治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兰坤 过伟峰 盛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4-95,共2页
痉挛性瘫痪是中风病后期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挛缩、肿胀,甚则伴有偏瘫,偏身麻木、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积极寻求有效的抗痉挛药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的重大问题。目前,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舒筋止痉汤 肝肾阴虚 风痰瘀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兰坤 过伟峰 +3 位作者 丁彩霞 胡丹 肖婧 盛蕾 《国医论坛》 2023年第6期15-17,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脑病的病因病机,依据芍药甘草汤养阴缓急的功用,灵活化裁,应用于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帕金森病、面(睑)肌痉挛、偏头痛、枕神经痛、不宁腿综合征等脑病的诊治,并阐述相应组方思路。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脑病 辨证施治 经方实验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化痰、活血祛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脑病思路 被引量:15
3
作者 肖婧 汤银燕 +2 位作者 盛蕾 张兰坤 王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糖尿病脑病(diabeticencephalopathy,DE)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1型DE的发生主要由于低血糖的反复发作.2型DE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由于DE起病隐匿,极易漏诊或误诊... 糖尿病脑病(diabeticencephalopathy,DE)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1型DE的发生主要由于低血糖的反复发作.2型DE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由于DE起病隐匿,极易漏诊或误诊,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则很难改善.因此,在DE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阻断病情的进展.结合DE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痰 活血祛瘀 糖脑清颗粒 糖尿病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彩霞 胡丹 +4 位作者 张兰坤 李传游 姜寒 张晓浩 盛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影响,探讨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10例。治疗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营养脑细胞治疗。同时行针刺,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影响,探讨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10例。治疗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营养脑细胞治疗。同时行针刺,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丰隆、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每周5次,休针2 d,连续治疗30 d。健康组不进行治疗。采用BOLD-fMRI成像技术,基于RSET1.8软件,使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脑区活动参数,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左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ALFF值较健康组降低,双侧中央前后回、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颞中回、楔叶ALFF值较健康组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尾状核、壳核、苍白球ALF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左侧额上回、额中回、楔叶ALFF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针刺对上述脑区具有调节作用,可能为治疗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缺血性脑卒中 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通络中药辅助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江雪梅 张兰坤 +1 位作者 陈建伟 盛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7-98,共2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以中脑黑质和纹状体通路变性为主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进行性加重、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肾虚血瘀 补肾活血通络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肱指数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传游 肖婧 +7 位作者 丁彩霞 汤银燕 江雪梅 朱羽佳 胡丹 张兰坤 姜寒 盛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踝肱指数(ABI)异常和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但关于ABI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异常ABI(≤0.9)和CMB发生及分布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踝肱指数(ABI)异常和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但关于ABI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异常ABI(≤0.9)和CMB发生及分布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87例。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CMB阴性组115例和CMB阳性组72例(CMBs阳性)。根据CMB部位,又分为单纯脑叶组20例,深部CMB组24例,混合CMB组28例。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BI≤0.9与CMB的发生及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ABI≤0.9者57例(30.5%)。与CMB阴性组ABI≤0.9发生率比较,CMB阳性组显著升高(22.6%vs 43.1%,P=0.003)。ABI水平和CMB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r=-0.211,P=0.0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示:ABI≤0.9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CMB(OR=2.363;95%CI:1.181~4.729)、深部CMB(OR=3.434;95%CI:1.283~9.187)及混合CMB(OR=2.837;95%CI:1.098~7.333)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下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易发生CMB,尤其是深部C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肱指数 脑梗死 脑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