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文帅 赵亚运 +5 位作者 郭震 张海兵 王奉淼 张信芳 张全忠 李庆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2-309,共8页
目的比较术中静脉应用替罗非班与术前负荷量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 目的比较术中静脉应用替罗非班与术前负荷量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根据《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导下患者实际接受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负荷量双抗组和替罗非班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既往脑出血、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宽度及动脉瘤部位。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与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包括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定义为术中载瘤动脉内充盈缺损,载瘤动脉或支架覆盖分支血管闭塞)及术后24 h内症状性脑梗死。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包括术中责任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CT发现新的或恶化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内出血)。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电话或门诊随访评估患者术后90 d预后情况,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术后6个月行影像学随访,将与术后即刻栓塞结果相比的随访结果分为4类:(1)完全闭塞,即动脉瘤腔内对比剂填充完全消失;(2)改善,即动脉瘤腔内对比剂填充减少;(3)稳定,即动脉瘤腔内对比剂填充保持不变;(4)复发,即动脉瘤腔内对比剂填充增加。结果共纳入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08例,男30例,女78例,年龄32~75岁,中位年龄63(50,66)岁;其中负荷量双抗组55例,替罗非班组53例。(1)替罗非班组与负荷量双抗组各基线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总体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2.0%(13/108),其中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6%(5/108),术后24 h内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为7.4%(8/108);总体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8),包括1例术中责任动脉瘤破裂出血和1例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92.6%(100/108)的患者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7.4%(8/108)的患者预后不良。78.7%(85/108)的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其中完全闭塞率为94.1%(80/85),复发率为2.4%(2/85)。(3)替罗非班组和负荷量双抗组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3.2%(7/53)和10.9%(6/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负荷量双抗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替罗非班组[9.1%(5/55)比0,P=0.025],术后24 h内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替罗非班组[1.8%(1/55)比13.2%(7/53),P=0.028]。负荷量双抗组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6%(2/55),替罗非班组未发生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术后90 d随访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和负荷量双抗组良好预后比例分别为94.3%(50/53)和90.9%(50/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结论术中静脉应用替罗非班与术前负荷量双抗两种方案对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尚需大型前瞻性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替罗非班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LVIS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栓塞机械取栓术后复发的预防——3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海兵 夏卫东 +4 位作者 王奉淼 李文帅 李庆民 张信芳 张全忠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管再通,术后短期内也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本文以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性卒中患者为例,介绍其机械取栓后卒中复发并再次取栓的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导致心源性栓塞的特点,总结此类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卒中复发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复发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行间粉碎翻压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张全忠 杨丙辉 +5 位作者 刘新英 廖结安 赵劲飞 苏广东 王玲 徐孟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3-129,共7页
针对果园机械在行间使用绿肥后粉碎不及时、翻压效果不理想、破坏植被根系、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用于果园行间粉碎翻压的一体机,可完成对绿肥的粉碎、开沟后输送和翻压等作业。以输入转速、开沟深度和前进速度为试验指标开展田... 针对果园机械在行间使用绿肥后粉碎不及时、翻压效果不理想、破坏植被根系、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用于果园行间粉碎翻压的一体机,可完成对绿肥的粉碎、开沟后输送和翻压等作业。以输入转速、开沟深度和前进速度为试验指标开展田间正交试验,探究各作业参数对粉碎长度和开沟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输入转速对粉碎长度合格率、翻压深度一致性、覆盖率影响极为显著,开沟深度对翻压深度一致性和覆盖率有显著性影响,前进速度对粉碎长度合格率的影响显著。选用较优作业组合参数,进一步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输入转速为680 r/min、开沟深度为10 cm、前进速度为4 km/h时,粉碎长度合格率平均值为94.6%,翻压深度一致性平均值为94.5%、覆盖率平均值为90.1%,能够满足绿肥腐解深度与粉碎长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粉碎 翻压 翻压深度 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项目教学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4
作者 张全忠 张慧芳 +3 位作者 杨丙辉 刘扬 赵劲飞 廖结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89-91,95,共4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具有工程性、实践性强等特点,从问题分析、教学内容整合设计、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强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程度。实践证明,这种项目式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具有工程性、实践性强等特点,从问题分析、教学内容整合设计、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强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程度。实践证明,这种项目式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 项目式教学 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果园绿肥粉碎打捆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谭洪岩 廖结安 +4 位作者 赵劲飞 席琳乔 张全忠 苏广东 杨丙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1,共10页
我国果园绿肥种植面积广、种类多,绿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质含量效果显著。根据新疆果园土地土壤性质及果园特有种植模式,为解决果园绿肥集条后成捆会因频繁搅动表土导致表土水分散失、粉碎打捆单独作业工序复杂和能耗高等问题,设... 我国果园绿肥种植面积广、种类多,绿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质含量效果显著。根据新疆果园土地土壤性质及果园特有种植模式,为解决果园绿肥集条后成捆会因频繁搅动表土导致表土水分散失、粉碎打捆单独作业工序复杂和能耗高等问题,设计出适用于新疆果园绿肥的粉碎打捆机,可实现对果园绿肥直接粉碎成捆,有效避免频繁搅动表土,减少水分散失,成捆后方便运输、便于储存,可作青饲料,可异地施用等。对样机悬挂架进行Ansys有限元分析且对粉碎刀辊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选材合理,满足使用要求。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拖拉机前进速度为1.2 m/s、碎草刀辊转速为1000 r/min、粉碎刀离地间隙为100 mm时,绿肥粉碎长度合格率平均值为90.2%、草捆密度平均值为454.8 kg/m^(3),满足果园绿肥成捆利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绿肥 粉碎机构 打捆机构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合金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全忠 张立文 +4 位作者 桂方亮 裴继斌 张兴国 祝文卉 曲伸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在考虑摩擦面上环向摩擦力对摩擦焊接过程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的三维刚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了GH4169合金棒材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应力场及变形场,预测了焊件轴向缩短量。采用热电偶测温... 在考虑摩擦面上环向摩擦力对摩擦焊接过程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的三维刚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了GH4169合金棒材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应力场及变形场,预测了焊件轴向缩短量。采用热电偶测温技术对摩擦焊接头外表面焊接过程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实时测量,并测量了飞边形状和轴向缩短量。结果表明,摩擦焊接头的温度场、飞边形状和轴向缩短量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接 数值模拟 三维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的三维与二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全忠 张立文 +3 位作者 刘伟伟 张兴国 祝文卉 曲伸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建立了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的三维和二维刚塑性热力耦合模型。在三维模型中考虑了摩擦面上环向摩擦力对摩擦焊接过程的影响。计算了GH4169合金棒材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变形场。将三维模型计算结果和二维轴对称模型... 建立了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的三维和二维刚塑性热力耦合模型。在三维模型中考虑了摩擦面上环向摩擦力对摩擦焊接过程的影响。计算了GH4169合金棒材连续驱动摩擦焊接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变形场。将三维模型计算结果和二维轴对称模型的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三维模型和二维轴对称模型的温度场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并且都和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但与二维轴对称模型相比,三维模型由于考虑了环向摩擦力,其等效应力计算值更大,也更合理,其飞边形状和轴向缩短量的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三维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摩擦焊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驱动摩擦焊 数值模拟 三维模型 二维轴对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中臭氧浓度的检测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全忠 吴潘 +1 位作者 梁斌 王蓉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32,共3页
在气相臭氧浓度的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 437- 1995 )基础上提出了液相臭氧浓度的测定方法 ,采用靛蓝二磺酸钠标准曲线法代替采用易分解的臭氧标准曲线法 ,得出测定条件λmax=6 12~ 6 15nm、ε =2 0 0 0 0L/(mol·cm)、pH... 在气相臭氧浓度的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 437- 1995 )基础上提出了液相臭氧浓度的测定方法 ,采用靛蓝二磺酸钠标准曲线法代替采用易分解的臭氧标准曲线法 ,得出测定条件λmax=6 12~ 6 15nm、ε =2 0 0 0 0L/(mol·cm)、pH为 2 ,通过碘量法比较实验 ,说明新的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相对标准偏差(CV)小于 3.0 % ;比较结果表明忽略空白实验将引入 5 .0 %的系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靛蓝二磺酸钠 分光光度法 碘量法 液相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件惯性摩擦焊接过程塑性区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全忠 张立文 +3 位作者 刘伟伟 张兴国 祝文卉 曲伸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0-204,共5页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采用特殊的摩擦模型描述工件的摩擦行为,建立了GH4169环形件惯性摩擦焊接过程的热力耦合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接头塑性区的分布、扩展规律及其与工件轴向缩短的关系,并计算了塑性区金属塑性变形...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采用特殊的摩擦模型描述工件的摩擦行为,建立了GH4169环形件惯性摩擦焊接过程的热力耦合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接头塑性区的分布、扩展规律及其与工件轴向缩短的关系,并计算了塑性区金属塑性变形速率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对摩擦焊接过程中塑性区的分布规律做了定性的实验验证,塑性区分布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 数值模拟 塑性区 变形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规则的涵义、特征及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全忠 吕元礼 《社会科学家》 2003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文在阐释非正式规则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非正式规则的形成的自发性、维持的非强制性、发展的长期性、发展的路径性、变迁的时滞性和存在的特殊性等特征,阐析了非正式规则的熏陶作用、规范作用、改造作用、评价作用和凝聚作用等。
关键词 制度 正式规则 非正式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菜籽油酯交换过程的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被引量:42
11
作者 吴玉秀 李永丹 +1 位作者 张全忠 梁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00-804,共5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Mg -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XRD表征结果表明 ,沉淀所得催化剂前体晶相均一 ,为层状Mg6 Al2 (OH) 1 6 CO3·4H2 O水滑石结构。经 5 0 0℃煅烧后得到具有良好酯交换活性的Mg -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在常压、(65± 1...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Mg -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XRD表征结果表明 ,沉淀所得催化剂前体晶相均一 ,为层状Mg6 Al2 (OH) 1 6 CO3·4H2 O水滑石结构。经 5 0 0℃煅烧后得到具有良好酯交换活性的Mg -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在常压、(65± 1)℃、4h、醇 /油摩尔比为 6、催化剂加入量 (催化剂质量 /油质量 )为 1 5 %的条件下 ,菜籽油 -甲醇酯交换反应甲酯收率达到 90 %。CO2 -TPD实验表明 ,制备的催化剂比MgO具有更强和更多的碱性位 ,其催化性能与所拥有的碱中心性质直接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水滑石 酯交换 菜籽油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操作条件对甲苯液相氧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盛伟 刘长军 +2 位作者 吴潘 张全忠 梁斌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在直径为50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操作条件,研究了空气通气量、温度、压力、苯甲酸添加量以及苯和水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甲苯液相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操作条件是温度165℃、操作压力1.0M Pa。对单位质量... 在直径为50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操作条件,研究了空气通气量、温度、压力、苯甲酸添加量以及苯和水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甲苯液相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操作条件是温度165℃、操作压力1.0M Pa。对单位质量的甲苯空气通气量低于0.62kg/(kg.h)时,反应速率受供氧限制。反应体系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达到0.1%时便可引发反应。当反应体系中苯或水的质量分数超过2%后,反应转化率随苯或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液相氧化 苯甲酸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制动条件下货车车轮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红霞 刘玉军 +1 位作者 张全忠 谢基龙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0-504,共5页
根据车辆的运行情况,确定车轮的典型制动载荷条件;采用摩擦功率法建立了制动过程的热量输入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数值模拟了典型制动工况下温度场的分布。采用双线形随动强化弹塑性模型,通过间接耦合法将温度场的模拟结果作为... 根据车辆的运行情况,确定车轮的典型制动载荷条件;采用摩擦功率法建立了制动过程的热量输入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数值模拟了典型制动工况下温度场的分布。采用双线形随动强化弹塑性模型,通过间接耦合法将温度场的模拟结果作为应力场分析的边界条件,数值模拟了典型制动工况下车轮辐板孔边的热应力场分布规律,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以上分析结果为车轮疲劳强度评定和疲劳寿命估算提供了载荷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车 车轮 温度场 热应力场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文帅 张信芳 +7 位作者 赵伟 李庆民 王丰淼 赵端允 张海兵 马鹤 赵瑞 张全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目的比较支架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121例,根据是否使用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3例)和非支架组(58... 目的比较支架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121例,根据是否使用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3例)和非支架组(5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对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1)支架组宽颈动脉瘤比例高于非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58/63)比8.6%(5/58),χ~2=84.249,P<0.01],两组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性别、Hunt-Hes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8%(3/63)、3.4%(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7);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8/63)、5.2%(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0,P=0.150)。支架组1例残疾,1例死亡;非支架组无手术相关致残病例,1例死亡。(3)支架组与非支架组术后即刻栓塞结果比较,完全闭塞率[39.7%(25/63)比37.9%(22/58),χ~2=0.039]、瘤颈残留率[25.4%(16/63)比39.7%(23/58),χ~2=2.811]、瘤体残留率[34.9%(22/63)比22.4%(13/58),χ~2=2.29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支架组动脉瘤复发率[4.3%(2/46)]低于非支架组[31.8%(1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10,P=0.001)。所有动脉瘤均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相比,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可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并且未明显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支架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及微孔曝气低气速鼓泡床内气泡行为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斌 胡强 +2 位作者 周慧 张全忠 沈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80-1886,共7页
Bubble dispersion greatly relies on spargers. Single or ifice and porous spargers were tested inside a bubble column under a low gas thr oughput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gas dispersion and gas-liquid interface ar ... Bubble dispersion greatly relies on spargers. Single or ifice and porous spargers were tested inside a bubble column under a low gas thr oughput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gas dispersion and gas-liquid interface ar ea. A PBE model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bubble coalescence was develo ped to describe axial bubble distribution. Bo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 ults showed that bubbles broke up much faster than coalesced under low gas veloc ity. For a single orifice sparger, breakage was a dominant feature for bubbles after they left the orifice. Initial bubbles formed over the orifice were mostl y larger than the largest stable bubble. They broke up quickly and their sizes were reduced below the maximum diameter d_s of stable bubbles. In contrast , a porous sparger produced a large amount of initial bubbles smaller than the l argest stable bubble. The bubbles possessed smaller size and narrower distribut ion compared with the bubbles obtained by single orifice spargers. With the por ous sparger, gas-liquid surface area was increased by 5—6 times even though th e gas holdup changed insignificantly. High mass transfer area could be obtained by injecting more small initial bubbles with diameters under d_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床 气泡 分布器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过程中苯甲醛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盛伟 梁斌 +2 位作者 吴潘 张全忠 刘长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81,共6页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醛生产工艺.在一内径为48 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研究了温度、通气量、催化剂用量、苯甲酸初始添加量以及苯和水的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苯甲醛的浓度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醛生产工艺.在一内径为48 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模拟工业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研究了温度、通气量、催化剂用量、苯甲酸初始添加量以及苯和水的初始含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苯甲醛的浓度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可认为是一串级反应,165 ℃时中间体苯甲醛的氧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约为0.08 min-1.供氧充足的情况下,反应20 min后苯甲醛浓度接近其最大值.在20 ~100 min内,苯甲醛的浓度和收率几乎不随反应时间变化.反应100 min后,其浓度逐渐降低,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反应体系中存在过量的水、不加入催化剂Co盐或引发剂苯甲酸时,反应受到抑制而使苯甲醛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苯甲醛的选择性也相对处于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液相氧化 苯甲酸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田方式对绿肥油菜腐解特征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贞元 徐志辉 +6 位作者 赵劲飞 韩苏建 张全忠 席琳乔 廖结安 刘新英 苏广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为了明确果园绿肥在不同机械方式还田后腐解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南疆果园绿肥短期内高效还田、充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南疆香梨园行间种植油菜绿肥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3种机械还田方式):旋耕机浅旋还田(T1-t1)、正... 为了明确果园绿肥在不同机械方式还田后腐解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南疆果园绿肥短期内高效还田、充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南疆香梨园行间种植油菜绿肥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3种机械还田方式):旋耕机浅旋还田(T1-t1)、正常旋耕还田(T2-t2)、绿肥粉碎旋耕一体机还田(T3-t3)和1个对照(CK),探究不同还田方式下油菜的腐解、养分变化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还田处理下油菜的腐解特征和碳氮的释放规律相似,整体都表现为前期快、后期逐渐缓慢的趋势,其中t3处理相较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油菜的腐解及养分的释放,且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相关规律;3种还田方式下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余指标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指标相较第0 d增降幅度大小依次为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pH值,T1、T2、T3处理下土壤各指标均与CK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3处理下土壤各指标增降幅度较为明显,且整个试验期内3个处理下土壤各指标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说明,在短期内T3-t3的还田方式下油菜的腐解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其他两个处理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作为南疆果园绿肥高效还田的主要机械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油菜 还田方式 腐解特征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液相氧化过程中结垢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盛伟 张全忠 梁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2-376,共5页
通过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式量热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甲苯液相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垢进行了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CoC2O4·2H2O。垢样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Co27.3%、C2O42-41.4... 通过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式量热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甲苯液相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垢进行了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CoC2O4·2H2O。垢样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Co27.3%、C2O42-41.4%、CH3COO-8.5%、不溶于酸的物质4.1%、其它2.7%。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结垢与烃类的过度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液相氧化 苯甲酸 草酸钴 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液相氧化过程中结垢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盛伟 张全忠 +1 位作者 刘昉 梁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85-1689,共5页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酸生产工艺.在SNIA苯甲酸生产过程中,CoC2O4·2H2O的生成导致甲苯氧化过程产生严重的结垢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通过液相色谱对反应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发现有痕量的对苯二酚、马来酸、草酸生...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是环境友好的苯甲酸生产工艺.在SNIA苯甲酸生产过程中,CoC2O4·2H2O的生成导致甲苯氧化过程产生严重的结垢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通过液相色谱对反应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发现有痕量的对苯二酚、马来酸、草酸生成.对生成CoC2O4·2H2O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苯、甲苯及其衍生物氧化生成草酸是导致结垢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反应物组成及操作条件,对反应温度、操作压力、空速、催化剂用量、苯含量以及含水量等因素对结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生成苯甲酸的目标反应受到抑制时,结垢明显加剧.随着反应体系中的苯含量或含水量的增大,其结垢加剧.当催化剂浓度低于100μg·g-1时,随Co含量的增大,其结垢减轻.当反应体系中无苯甲酸时,反应受到抑制,结垢严重.当空气鼓气量低于4.0×10-3m3·min-1时,随空气鼓气量的增大,其结垢减轻.操作压力对结垢的影响较小.反应温度低于155℃时,反应受到抑制同时结垢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苯甲酸 液相氧化 草酸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货车影响的高速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顾九春 陈燕 +1 位作者 汪海龙 张全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6-238,共3页
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到达是随机的,且含有车型大、运行速度低的大型货车,其对交通流影响很大。结合我国高速公路特点,通过重新标定元胞长度、运行车速、随机慢化机制和制定车道转换规则,建立了开放边界条件下大型货车影响的双车道多速混合... 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到达是随机的,且含有车型大、运行速度低的大型货车,其对交通流影响很大。结合我国高速公路特点,通过重新标定元胞长度、运行车速、随机慢化机制和制定车道转换规则,建立了开放边界条件下大型货车影响的双车道多速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了速度、密度、流量三参数之间关系,寻找出了大型货车占有率、随机慢化概率等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大型货车 混合交通流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