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胃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克实 王殿栋 +3 位作者 韩熙渊 李洁 段建中 刘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胃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54例胃癌术后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期间治疗组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不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外周血象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胃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54例胃癌术后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期间治疗组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不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外周血象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较高,不良反应较小,外周血WBC、Hb、PLT下降幅度较小(P均<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胃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复方苦参注射液 化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体塑性滑移有限变形下的应力计算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克实 张 光 冯 露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6-644,共9页
为了探讨和发展单晶金属材料的非弹性有限变形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单晶体各向异性弹塑性分析的计算格式.该方法是一种以初始构形为变形计算参考构形的描述方法,它对单晶体塑性构形的演化用增量计算以跟随加载路径,而在应力计算时在卸载构... 为了探讨和发展单晶金属材料的非弹性有限变形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单晶体各向异性弹塑性分析的计算格式.该方法是一种以初始构形为变形计算参考构形的描述方法,它对单晶体塑性构形的演化用增量计算以跟随加载路径,而在应力计算时在卸载构形的基础上用Hencky对数弹性应变来计算总量的应力以保证计算的稳定和收敛;通过求解满足瞬时屈服条件和应力与弹性应变关系的广义胡克定律的非线性方程组来搜索激活滑移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体 塑性滑移 有限变形 就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铜后继屈服面的测试与晶体塑性模型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克实 黄世鸿 +1 位作者 刘贵龙 陆大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0-879,共10页
通过纯铜薄壁圆管试样的实测和晶体塑性模拟,用单试样法和多试样法对分别经历拉伸、扭转和组合拉扭变形的试样后继屈服面进行研究.考虑预变形方式、测点数目、测试顺序和指定平移应变等不同条件,对后继屈服面测定结果差异及屈服面内凹... 通过纯铜薄壁圆管试样的实测和晶体塑性模拟,用单试样法和多试样法对分别经历拉伸、扭转和组合拉扭变形的试样后继屈服面进行研究.考虑预变形方式、测点数目、测试顺序和指定平移应变等不同条件,对后继屈服面测定结果差异及屈服面内凹现象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单试样和多试样两种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数值模拟采用能反映Bauschinger效应的晶体塑性模型,试样有限元模型每个单元的晶体取向均随机生成,能反映多晶材料变形特征.模拟试验加载过程与真实试验一致.研究表明:(1)采用本文方法可再现真实试验过程,模拟后继屈服面测试展示的现象与实测相近,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模拟测试与实测均发现,薄壁圆管组合拉扭加载测得的后继屈服面可能出现内凹,单试样法测得屈服面的内凹现象尤为显著;(3)若试验材料的材质比较一致,用多试样法测试后继屈服比用单试样法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 后继屈服 内凹 晶体塑性 实测与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有限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克实 张光 余海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6-9,共4页
主要探讨各向异性弹塑性材料的有限变形计算 ,在乘法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材料考虑到有限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并利用按本法编制的程序对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圆棒试样的拉伸大应变颈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 主要探讨各向异性弹塑性材料的有限变形计算 ,在乘法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材料考虑到有限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并利用按本法编制的程序对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圆棒试样的拉伸大应变颈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了各向异性颈缩导致颈部椭圆变形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 有限变形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体变形、应力的不均匀性及宏观响应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克实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4-723,共10页
从单晶滑移变形分析的角度探讨多晶体塑性变形和应力的不均匀性及宏观力学响应:建议了一种当前构形下以应力为基本变量的单晶黏塑性增量迭代计算方法;用Voronoi晶粒集合体模型研究多晶体由于晶粒几何及取向的随机性造成的变形和应力的... 从单晶滑移变形分析的角度探讨多晶体塑性变形和应力的不均匀性及宏观力学响应:建议了一种当前构形下以应力为基本变量的单晶黏塑性增量迭代计算方法;用Voronoi晶粒集合体模型研究多晶体由于晶粒几何及取向的随机性造成的变形和应力的不均匀性,进行了多晶集合体的宏观响应和晶粒位向演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多晶体内等效塑性应变和应力分量在统计上呈现高斯分布,在应变硬化过程中,随着塑性变形增加多晶体微观应力的统计变异系数会越来越大;(2)用Voronoi模型计算可得到沿最大剪应力方向的滑移变形带;(3)多晶体内最高三轴拉应力一般出现在晶界特别是三晶交界处;(4)Voronoi模型能用于织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体 应力分量 变形带 微观应力 单晶 等效 增量 塑性变形 织构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试件变形断裂过程的计算模拟分析——组合功密度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克实 郑长卿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本文作者已建立了一个既适用于裂纹体亦适用于无裂纹体的统一损伤断裂模型——组合功密度模型。在本文中,作者应用该模型并结合大应变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40Cr制的圆棒光滑拉伸试件、圆棒切口拉伸试件和三点弯曲裂纹试件的变形和断裂过... 本文作者已建立了一个既适用于裂纹体亦适用于无裂纹体的统一损伤断裂模型——组合功密度模型。在本文中,作者应用该模型并结合大应变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40Cr制的圆棒光滑拉伸试件、圆棒切口拉伸试件和三点弯曲裂纹试件的变形和断裂过程进行了计算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两种圆棒拉伸试件的实验过程;而对于三点弯曲试件,模拟得到的载荷——加载位移关系曲线、裂纹扩展量——加载位移关系曲线、J_R阻力曲线和断裂韧性J_(IC)值等均与实测结果相当吻合。证实了该模型既能用于模拟预测无裂纹体中的裂纹萌生和扩展,也能模拟预测裂纹体中的裂纹起裂和稳定扩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试件 变形 断裂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材料拉伸颈缩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克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介绍了在乘法分解的基础上对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材料进行有限变形计算的一种有限元方法 ,利用该方法考虑不同各向异性状态对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圆棒试样的拉伸大应变颈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 1 )材料塑性性质若在不同取向有明... 介绍了在乘法分解的基础上对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材料进行有限变形计算的一种有限元方法 ,利用该方法考虑不同各向异性状态对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圆棒试样的拉伸大应变颈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 1 )材料塑性性质若在不同取向有明显差异 ,沿不同材料轴向拉伸反映的材料力学性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载荷和不同方向的径向颈缩位移上远较在颈部截面面积变化上明显 ;( 2 ) Hill的正交各向异性塑性理论并没有考虑晶体材料在各个与材料主轴平面有较大夹角的滑移面上容易发生剪切变形 ,所以不一定适于晶体塑性材料。同时本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作者建议的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有限变形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 弹塑性 有限变形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功密度模型及初步验证
8
作者 张克实 郑长卿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5-283,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在空穴多级形核模型基础上改进的便于实用的新模型--组合切密度模型,该模型包含一个以应力状态和塑性变形为参量的描述材料破坏局部准则,它能合理地描述无裂纹体和裂纹体的损伤断裂。与空穴多级形核模型比较,它即具... 本文提出了一个在空穴多级形核模型基础上改进的便于实用的新模型--组合切密度模型,该模型包含一个以应力状态和塑性变形为参量的描述材料破坏局部准则,它能合理地描述无裂纹体和裂纹体的损伤断裂。与空穴多级形核模型比较,它即具有鲜明的细观物理含义,又采用较为简便的宏观实测和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材料模型参数,其待定参数数目也大为减少。从而朝实用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文中用新模型结合大应变有限元方法先对40Cr制造的四种轴对称试件作了断裂分析,并进而通过计算模拟对三点弯曲试件进行断裂预测,所得结果与实测值相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组合功密度 断裂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反分析的粒子群优化-高斯过程协同优化方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苏国韶 张克实 吕海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0-515,524,共7页
针对采用随机全局优化技术进行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存在数值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位移反分析的粒子群优化-高斯过程协同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全局寻优性能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针对采用随机全局优化技术进行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存在数值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位移反分析的粒子群优化-高斯过程协同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全局寻优性能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寻优的基础上,采用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模型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预测包含全局最优解的最有前景区域,通过提高粒子群搜索效率并降低适应度评价次数,进而有效地降低位移反分析过程中的数值计算工作量。多种测试函数的数学验证和工程算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可显著地降低位移反分析的计算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反分析 优化 粒子群优化 高斯过程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材料微成形过程的晶体塑性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小亮 张克实 +1 位作者 郭运强 秦亮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微塑性成形中,由于参与变形的晶粒数量有限,材料非均质现象显著,基于均匀化假设的宏观弹塑性模型不再适用,为了研究有限数量晶粒组成的材料塑性变形过程,需结合其微结构与微观塑性变形机制.参照金属材料的微结构,构建了非均质多晶模型,... 微塑性成形中,由于参与变形的晶粒数量有限,材料非均质现象显著,基于均匀化假设的宏观弹塑性模型不再适用,为了研究有限数量晶粒组成的材料塑性变形过程,需结合其微结构与微观塑性变形机制.参照金属材料的微结构,构建了非均质多晶模型,采用晶体塑性本构关系和Cauchy应力更新算法,设计了材料子程序(VUMAT),对含不同晶粒数目的圆形板料拉深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非均质多晶板料成形的筒形件具有明显制耳,但制耳轮廓无规律.晶粒数目增加会弱化材料非均质现象,使制耳高度降低,但又引起晶粒间约束增强,使拉深力小幅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成形 非均质材料 塑性成形 拉深 晶体塑性 制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变形下多晶晶体塑性模型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光 张克实 冯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用Sarma和Zacharia[1] 所提出的延性单晶本构模型的积分算法和Taylor多晶模型假设研究了时间步长和硬化模型的选取对多晶集合体的应力应变响应和织构演化的影响。该算法是利用变形梯度乘法分解获得弹性变形梯度演化方程 ,用增量迭代法... 用Sarma和Zacharia[1] 所提出的延性单晶本构模型的积分算法和Taylor多晶模型假设研究了时间步长和硬化模型的选取对多晶集合体的应力应变响应和织构演化的影响。该算法是利用变形梯度乘法分解获得弹性变形梯度演化方程 ,用增量迭代法积分该方程 ,显式更新各滑移上的临界分切剪应力。算例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时间步大 ,计算效率高的特点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材料 本构关系 有限变形 晶体塑性 增量迭代法 应力应变响应 变形梯度乘法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Al复合材料增强颗粒尺寸效应的细观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蓝永庭 秦亮 +1 位作者 张克实 常岩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2,共6页
运用Voronoi方法建立了反映金属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MMCp)微结构的多晶集合体代表性单元(RVE);采用Taylor关系推导了包含颗粒结构尺寸和体积分数参数的位错滑移硬化函数;建立了由300个平均粒度约为20μm的晶粒组成的多晶集合体代表性单... 运用Voronoi方法建立了反映金属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MMCp)微结构的多晶集合体代表性单元(RVE);采用Taylor关系推导了包含颗粒结构尺寸和体积分数参数的位错滑移硬化函数;建立了由300个平均粒度约为20μm的晶粒组成的多晶集合体代表性单元,并对MMCp3.5-5、MMCp3.5-10、MMCp10-5、MMCp10-10四种具有不同粒径和体积分数的铝基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宏观均匀变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得较好,说明所推导的模型和硬化模式能够合理地描述颗粒增强尺度效应的变化趋势;多晶体模型也能够合理地表现复合材料内部应力应变在空间分布上的细观不均匀性。数值模拟结果反映了颗粒增强区承载着较大的载荷份额,而非颗粒存在区(基体)则承受着高达18%的应变,在两个区域的交界处出现了高达310MPa的应力集中,与已有文献试验观测的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 AL 金属基复合材料 多晶集合体 GND密度 颗粒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内聚力模型(CZM)模拟弹粘塑性多晶体的裂纹扩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艳青 张克实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462,共9页
采用内聚力模型(CZM),模拟多晶体中起裂于晶界的二维平面应变裂纹扩展.结果表明,弹粘塑性体中,初始裂纹尖端不会最先开裂.晶体本构的率敏感指数表征了塑性变形和内聚力区耗散两种机制的相互竞争.率敏感指数越大,塑性耗散能越大,内聚力... 采用内聚力模型(CZM),模拟多晶体中起裂于晶界的二维平面应变裂纹扩展.结果表明,弹粘塑性体中,初始裂纹尖端不会最先开裂.晶体本构的率敏感指数表征了塑性变形和内聚力区耗散两种机制的相互竞争.率敏感指数越大,塑性耗散能越大,内聚力区粘着能越小,使材料的塑性变形越容易,内聚力区诱发的破坏越不易;率敏感指数越小,材料响应越接近弹塑性性质,塑性耗散能减小,粘着能增大,外力功易转化为内聚力区的粘着能,使内聚力单元更易分离.增大内聚力区结合强度或临界张开位移使晶内和晶界的三轴应力度减小,即提高内聚力区韧性也使基体材料抗孔洞损伤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弹粘塑性 内聚力模型 多晶体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LL屈服准则与晶体塑性模型对FCC单晶材料塑性各向异性描述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露 张克实 张光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540,573,共7页
采用宏观 HILL 模型和晶体塑性模型对面心立方单晶 ( FCC)材料的非均匀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 ,意在比较两种不同尺度的模型对塑性各向异性的描述能力的差异。为了使两种模型具有可比性 ,对于 FCC单晶材料 ,本文提出一种用晶体塑性模型来确... 采用宏观 HILL 模型和晶体塑性模型对面心立方单晶 ( FCC)材料的非均匀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 ,意在比较两种不同尺度的模型对塑性各向异性的描述能力的差异。为了使两种模型具有可比性 ,对于 FCC单晶材料 ,本文提出一种用晶体塑性模型来确定 HILL模型中各向异性参数的标定方法。数值分析表明 ,两类模型对单晶体塑性各向异性的描述能力存在着差异。对 FCC单晶材料 ,HILL模型对各向异性的预测能力没有晶体塑性模型细致 ,晶体塑性模型更能追踪塑性各向异性的变化。但两种模型对应力应变响应预测的趋势是一致的。对两种模型描述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模型 晶体塑性模型 屈服准则 非均匀交形 塑性各向异性 数值模拟 FCC单晶材料 面心立方单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应力场中不同形状孔洞的长大及其新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振环 匡震邦 张克实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47-455,共9页
对不同形状孔洞在从光滑试样到裂纹试样这样广泛三轴应力场中的长大规律 ,本文通过控制体胞宏观应力三维度的方法进行了精确的有限元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 :(1)孔洞的体积改变和形状变化是孔洞演化的两种基本机制 ,在不同的三轴应力场中 ... 对不同形状孔洞在从光滑试样到裂纹试样这样广泛三轴应力场中的长大规律 ,本文通过控制体胞宏观应力三维度的方法进行了精确的有限元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 :(1)孔洞的体积改变和形状变化是孔洞演化的两种基本机制 ,在不同的三轴应力场中 ,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不同 ;(2 )现有模型对孔洞长大规律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由它们得到的临界孔洞扩张比参数 HGC与临界孔洞体积分数 f C不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孔洞的实际扩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描述孔洞长大的新模型 ,与四种常用的现有模型相比 ,该模型不仅能更好地描述不同三轴应力场中孔洞的长大 ,而且能反映不同应力三维度水平下材料破坏模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 应力三维度 形状 体胞 长大 三轴应力场 材料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筒掺混孔边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小亮 张克实 +2 位作者 郭运强 秦亮 卫宝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有限元法,结合瞬态传热过程研究了火焰筒掺混孔内孔边裂纹形成和扩展机理,应用应变疲劳理论和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对裂纹萌生时间和扩展能力进行分析。由于火焰筒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各处升温速度不一致,引起结构上的相互约束,使掺混孔... 利用有限元法,结合瞬态传热过程研究了火焰筒掺混孔内孔边裂纹形成和扩展机理,应用应变疲劳理论和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对裂纹萌生时间和扩展能力进行分析。由于火焰筒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各处升温速度不一致,引起结构上的相互约束,使掺混孔边产生循环塑性变形导致疲劳裂纹萌生;裂纹萌生后会继续扩展,但这种扩展能力有限;孔边冷却区域大小会对裂纹扩展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筒 掺混孔 瞬态传热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数量对多晶集合体初始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光 张克实 冯露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6-710,共5页
Taylor类多晶晶体粘塑性模型被用于研究晶粒数量对随机分布多晶体拉伸塑性各向异性的影响。分别沿包含不同晶粒数量的多晶集合体的各方向进行单向拉伸数值模拟实验,得到多晶集合体各方向在一定等效应变下的等效应力,并用云图和等高线表... Taylor类多晶晶体粘塑性模型被用于研究晶粒数量对随机分布多晶体拉伸塑性各向异性的影响。分别沿包含不同晶粒数量的多晶集合体的各方向进行单向拉伸数值模拟实验,得到多晶集合体各方向在一定等效应变下的等效应力,并用云图和等高线表示在多晶体的参考球面上。定义了描述多晶集合体各向异性程度的参考指标。讨论了三种确定晶体随机取向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晶粒数量有限的多晶集合体的应力应变响应仍有一定的各向异性,且随着晶粒数量增多,多晶集合体的各向异性程度降低;就所包含晶粒数相同的多晶集合体来说,在确定晶粒随机取向时,选取不同的方法对它的各向异性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塑性 初始各向异性 多晶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压痕实验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建松 岳珠峰 张克实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双相材料的蠕变压痕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有限元数值解的基础上,定义了相应于传统单轴蠕变实验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建立了蠕变压痕实验同传统单轴蠕变实验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确定薄膜蠕变应力指数和蠕...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双相材料的蠕变压痕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有限元数值解的基础上,定义了相应于传统单轴蠕变实验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建立了蠕变压痕实验同传统单轴蠕变实验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确定薄膜蠕变应力指数和蠕变常数的方法;同时数值解的结果表明,实验中通过控制压痕深度不超过薄膜厚度的 5%~10%,忽略基体的硬化指数对确定薄膜性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基体的弹性模量对确定薄膜的蠕变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实验 蠕变 有限元 薄膜 基体 计算机模拟 等效应力 双相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于双材料非完美界面Ⅱ型裂纹的断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钟献词 张克实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研究了垂直于双材料非完美界面的Ⅱ型裂纹问题,采用线性弹簧模型模拟非完美界面.然后用Fourier积分变换方法把边值问题转化为求解具有Cauchy核的奇异积分方程,获得了裂纹两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解.详细研究了问题的几种特例,并用数值实... 研究了垂直于双材料非完美界面的Ⅱ型裂纹问题,采用线性弹簧模型模拟非完美界面.然后用Fourier积分变换方法把边值问题转化为求解具有Cauchy核的奇异积分方程,获得了裂纹两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解.详细研究了问题的几种特例,并用数值实例分析了界面的非完美性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强度因子与界面参量有关并在完美界面和分离界面所对应的结果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美界面 Ⅱ型裂纹 弹簧模型 FOURIER变换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单晶初始屈服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蓝永庭 李武军 +1 位作者 李启袭 张克实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了研究镁合金单晶塑性流动规律,同时考虑滑移与孪生变形机制,在晶体塑性理论基础上建立镁合金晶体本构关系.结合有限元方法,针对AZ31镁合金单晶材料的初始屈服面形状变化开展数值研究,即分别对3种双轴加载下2种平移应变2×10-4和5... 为了研究镁合金单晶塑性流动规律,同时考虑滑移与孪生变形机制,在晶体塑性理论基础上建立镁合金晶体本构关系.结合有限元方法,针对AZ31镁合金单晶材料的初始屈服面形状变化开展数值研究,即分别对3种双轴加载下2种平移应变2×10-4和5×10-4的屈服面形状进行预测.由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预测的2种平移应变的屈服面形状都呈扁长的环形,表现出单晶塑性各向异性性质;本质上,初始屈服面的形状变化是由细观变形机制的启动情况决定的;镁合金单晶应变硬化具有明显的运动硬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单晶 孪生变形 初始屈服面 平移应变 运动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