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与血流动力学及血钾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俊平 王岩英 +2 位作者 张素玲 刘燕 张光信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诱导后肌阵挛与血流动力学及血钾的关系。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静注依托咪酯前预注维库溴铵0.015 mg/kg,2 min后静注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对照组静注依托咪酯前...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诱导后肌阵挛与血流动力学及血钾的关系。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静注依托咪酯前预注维库溴铵0.015 mg/kg,2 min后静注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对照组静注依托咪酯前不用维库溴铵。观察维库溴铵预处理后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两组肌阵挛的发生率;不同程度肌阵挛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K+的变化。结果维库溴铵预处理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及SpO2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无肌阵挛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56%(P<0.01);2级及3级肌阵挛组MAP、HR较诱导前升高,3级肌阵挛组血K+较诱导前升高。结论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可减少肌阵挛发生率,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可能与其通过某种机制导致K+外流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后膜去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麻醉 全身 肌阵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罗哌卡因加氯胺酮硬膜外镇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洪波 张光信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S2期82-82,共1页
随着剖宫产率不断提高,术后疼痛是造成产妇焦虑和交感神经兴奋最主要原因。术中麻醉保证病人无痛苦固然重要,但术后早期疼痛才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故术后硬膜外应用氯胺酮自控镇痛(PCEA)技术日益广泛。我院2005年以来对剖宫产... 随着剖宫产率不断提高,术后疼痛是造成产妇焦虑和交感神经兴奋最主要原因。术中麻醉保证病人无痛苦固然重要,但术后早期疼痛才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故术后硬膜外应用氯胺酮自控镇痛(PCEA)技术日益广泛。我院2005年以来对剖宫产手术后产妇应用罗哌卡因加氯胺酮PCEA,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罗哌卡因 氯胺酮 镇痛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靶控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俊平 王岩英 +1 位作者 刘运芳 张光信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可行性及适合的靶控浓度。方法选择60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平面出现后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浓度从0.2μg/ml开始,3min之内逐渐升高到各组...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可行性及适合的靶控浓度。方法选择60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平面出现后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浓度从0.2μg/ml开始,3min之内逐渐升高到各组设定效应室浓度(Ⅰ组0.6μg/ml,Ⅱ组0.7μg/ml,Ⅲ组0.8pg/m1),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记录3组患者人室后、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术中探查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插管前Ⅲ组MAP下降,插管即刻Ⅰ组MAP及HR升高(P〈0.05)。术中维持麻醉深度指数在40-60的平均效应室浓度、依托咪酯用药量、停药至唤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靶控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效应室靶控浓度宜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效应室浓度 靶控输注全麻 麻醉 硬膜外 麻醉 全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体外循环术后余血回收超滤装置的临床使用观察
4
作者 赵成秀 稂与恒 +5 位作者 段大为 张光信 王岩英 赵民 李珍珍 康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观察一种离线血袋超滤装置处理体外循环(CPB)余血回输方式对患者的回收作用,为心脏术后选择合理的余血回输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用输血袋、超滤器、6 mm连接管路、6×6两通接头、废液袋组成血袋超滤装置,将... 目的观察一种离线血袋超滤装置处理体外循环(CPB)余血回输方式对患者的回收作用,为心脏术后选择合理的余血回输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用输血袋、超滤器、6 mm连接管路、6×6两通接头、废液袋组成血袋超滤装置,将体外循环结束后的余血全部打入血袋超滤装置,经循环超滤后回输给患者。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外科在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75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2.73岁(标准差12.39岁);身高155~178 cm,平均身高168.40 cm(标准差7.39 cm)。观察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机血不同处理前后变化及回收效果,分为血袋超滤组、离心/洗涤组及环路超滤组,每组各25例。比较各组机器余血处理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FIB)计数变化;观察回输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24 h胸引量、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输余血2 h后Hb和HCT、接受异体血量。结果血袋超滤回收余血后Hb、HCT、Plt计数、总蛋白、白蛋白、FIB均有所提高,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体回输经血袋超滤处理的机血后Hb、HCT较停机时有所提高,与停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没有相关并发症。血袋超滤组处理后Hb、HCT、Plt、总蛋白、白蛋白、FIB高于环路超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袋超滤组处理后Plt、总蛋白、白蛋白、FIB高于离心/洗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HC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机血回收量及其他临床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洗涤组接受血浆量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停机后血袋超滤可以顺利完成对体外循环余血的浓缩并回输患者,患者可获得较高、更稳定浓度的Hb、HCT、血浆及最佳状态蛋白和凝血因子的血液,是一种安全的术后余血回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超滤 改良超滤装置 余血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