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调控下的大豆割台高度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任桂英 古愉川 +6 位作者 李平 冯伟 张先锋 曹中华 周晓晖 李英 李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3,共7页
针对大豆植株成熟后底荚低、地面凹凸不平导致的豆荚漏收和机收泥花脸等问题,以重庆鑫源4LZ-1.1LA小型联合收割机为载体,开展了割台高度控制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前置浮动机械式仿形机构,协同单片机调控实现了割台高度多级控制。以角度... 针对大豆植株成熟后底荚低、地面凹凸不平导致的豆荚漏收和机收泥花脸等问题,以重庆鑫源4LZ-1.1LA小型联合收割机为载体,开展了割台高度控制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前置浮动机械式仿形机构,协同单片机调控实现了割台高度多级控制。以角度传感器作为反馈环节,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割台高度的自动调控;以割茬高度、破碎率、含杂率为测试因素开展了田间试验,搭载了高度控制系统的割台完成收获作业后,割茬高度与初始割刀离地高度平均偏差为9 mm,平均破损率为1.50%,平均含杂率为1.13%,相较于人工控制分别降低了10 mm、1.18%、0.53%。试验结果表明:割台高度控制系统运行稳定,为大豆低损收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联合收割机 大豆割台 仿形机构 高度控制 多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大豆轻简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优化研究
2
作者 李平 古愉川 +5 位作者 冯伟 张先锋 周晓晖 丁小兵 贺银春 任桂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9-106,共8页
针对西南丘陵山地大豆机械化收获破碎率高的问题,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渝豆15且在西南丘陵山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大豆籽粒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速度计算与分析,得出产生塑性变形的理论速度为21.37 m... 针对西南丘陵山地大豆机械化收获破碎率高的问题,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渝豆15且在西南丘陵山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大豆籽粒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速度计算与分析,得出产生塑性变形的理论速度为21.37 m/s;建立了基于EDEM离散元素法大豆和豆荚的仿真模型,以Hertz-Mindlin无滑动接触模型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脱粒滚筒转速、脱粒间隙、筛网尺寸的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最后,以重庆鑫源4LZ-0.9小型联合收获机为基础,按理论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改装,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脱粒滚筒转速为395 r/min、脱粒间隙为30 mm、筛网尺寸为14 mm时,大豆籽粒的破碎率为2.1%,与理论分析结果非常接近,为丘陵山地小型大豆联合收获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大豆轻简联合收割机 脱粒装置 优化研究 EDE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卫生大数据传输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安全与效率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春威 孙敏 +1 位作者 马建 张先锋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68-70,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公共卫生大数据传输中利用光纤通信技术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效率的策略。首先,介绍了光纤通信的传输过程以及公共卫生大数据的特性;其次,着重讨论了高密度波分复用技术(DWDM)、光纤放大技术以及光纤网络架构如何扩...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公共卫生大数据传输中利用光纤通信技术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效率的策略。首先,介绍了光纤通信的传输过程以及公共卫生大数据的特性;其次,着重讨论了高密度波分复用技术(DWDM)、光纤放大技术以及光纤网络架构如何扩展网络带宽和增强信号质量;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实施端到端加密、量子密钥分发(QKD)以及加强网络监控与入侵检测系统(IDS)来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效率,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数据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公共卫生大数据 高密度波分复用技术 光纤网络架构 端到端加密 量子密钥分发 网络监控 入侵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高速侵彻花岗岩靶体的结构响应特性
4
作者 韩明海 刘闯 +2 位作者 李鹏程 刘子涵 张先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22,共21页
为探究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体的结构响应特性,基于30 mm弹道炮平台,开展了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试验,获得了非正侵彻作用下弹体结构破坏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的弹体结构变形及断裂机制,分析了侵彻初... 为探究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体的结构响应特性,基于30 mm弹道炮平台,开展了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试验,获得了非正侵彻作用下弹体结构破坏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的弹体结构变形及断裂机制,分析了侵彻初始条件对弹体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弹体非正侵彻花岗岩靶体时,易发生弯曲和断裂;弹体头尾部所受非对称力是影响弹体响应特性的主要因素,弹体的变形破坏程度由弹体头尾部角速度差峰值大小决定;随着攻角的增大,弹体弯曲程度线性增大,攻角增大到8°时,弹体发生断裂;随着着角的增大,弹体弯曲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着角为15°时,弹体弯曲程度最小,着角达到30°时,弹体发生断裂;与着角相比,攻角对弹体结构响应行为的影响更显著;攻角与着角联合作用时,着角的引入会增大弹体临界断裂正攻角,负攻角会削弱弹体抵抗弯曲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撞击速度高于1600 m/s时,弹体撞击速度成为弹体产生不同响应行为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 侵彻 岩石靶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N透明陶瓷动态压痕加载响应研究
5
作者 韩国庆 谈梦婷 +3 位作者 邓佳杰 李逸 毛小建 张先锋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87,共15页
透明陶瓷兼具优秀的透光性能和抗冲击破坏性能,冲击载荷下材料的加载响应特性对掌握材料破坏机制至关重要.为阐明透明陶瓷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响应,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开展了AlON透明陶瓷材料的动态压痕加载实验,并... 透明陶瓷兼具优秀的透光性能和抗冲击破坏性能,冲击载荷下材料的加载响应特性对掌握材料破坏机制至关重要.为阐明透明陶瓷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响应,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开展了AlON透明陶瓷材料的动态压痕加载实验,并通过捕获压杆表面入射,透射以及反射的应变信号,获得了材料在球形压头动态加载下的P-h响应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比分析了透明陶瓷在静、动态载荷下破坏特征的异同.将压头加载过程等效为球型孔洞在内压p_i的加载力下向外膨胀的变形过程,并对卸载过程中的有效压头形状进行修正,建立了改进后的球形压头加载下的嵌入式扩展中心(ECD)模型,计算了动态压痕过程中的加载响应过程以及陶瓷内部的应力场分布状态.结果表明, AlON透明陶瓷在动态压痕过程中将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响应,相较于静态加载,材料表面破坏程度加剧并出现一定程度的崩落现象;材料的布氏硬度HB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以及压痕尺寸效应(ISE);压头半径R、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n以及无量纲参数εb对压痕加载过程影响显著;在压头卸载过程中,塑性应力场的存在导致了动态压痕过程中径向裂纹的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动态压痕 应变率效应 压痕响应 嵌入式扩展中心模型 应力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类截面弹体侵彻多层间隔钢靶的弹道特性
6
作者 杨士林 高旭东 +1 位作者 张先锋 王晓锋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6,共17页
为了研究椭圆类截面弹体侵彻多层间隔钢靶的弹道特性,开展了典型弹体侵彻多层间隔Q355B钢靶试验,基于LS-DYNA软件开展有限元仿真研究,得到了弹体在侵彻过程中的姿态偏转和弹道参数,分析了弹体的偏转机制,获得了截面形状、截面压缩系数... 为了研究椭圆类截面弹体侵彻多层间隔钢靶的弹道特性,开展了典型弹体侵彻多层间隔Q355B钢靶试验,基于LS-DYNA软件开展有限元仿真研究,得到了弹体在侵彻过程中的姿态偏转和弹道参数,分析了弹体的偏转机制,获得了截面形状、截面压缩系数、初速、滚转角和着角等弹靶参数对椭圆类截面弹体侵彻弹道特性和姿态偏转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滚转角为0°时,圆截面弹体侵彻弹道的稳定性优于椭圆类截面弹体;弹体截面压缩系数越大,弹体侵彻弹道稳定性越好;弹体初速越大,弹体姿态偏转越小,侵彻弹道越平稳;滚转角为90°时,椭圆截面和非对称椭圆截面弹体在入射平面内的侵彻弹道最稳定,并且两种弹体在水平面内的弹道偏移量分别在滚转角为45°和90°时达到最大,非对称椭圆截面弹体在滚转角为钝角时的侵彻弹道稳定性优于锐角时的情况;弹体着角在[0°,50°]范围内时,侵彻弹道稳定性随着角的增大先减弱后增强,着角在30°左右时姿态偏转和弹道失稳最严重;弹体以较正姿态贯穿薄钢靶时,在弹头部侵彻阶段就已经与靶体分离;弹体以较大攻角贯穿薄钢靶时,弹靶接触主要发生在弹体的上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类截面弹体 多层间隔钢靶 侵彻弹道 姿态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驱动的智能播补一体化马铃薯播种机设计研究
7
作者 李平 冯伟 +3 位作者 张先锋 钟魏然 王攀 崔晋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6,111,共7页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西南丘陵山区受限于地势条件,现有马铃薯播种机在作业时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株距误差大、漏播及重播率高、土壤条件适应性差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以AT89S51单片机为运算核心的播补薯一体机,主要由漏播...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西南丘陵山区受限于地势条件,现有马铃薯播种机在作业时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株距误差大、漏播及重播率高、土壤条件适应性差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以AT89S51单片机为运算核心的播补薯一体机,主要由漏播监测、播补薯、株距控制模块组成。其中,漏播监测模块主要由红外线发生和接收装置组成,播补薯模块主要由步进电机驱动的取种勺根据系统命令执行指定作业,株距控制模块则通过设定的株距指令控制电机的转速及修正;同时,以步进电机作为动力取代了传统的地轮驱动以减小株距误差,步进电机驱动的单链取种勺集成播补薯功能于一体。试验表明:机具作业行走速度在0.6~1m/s时,补薯成功率为73%~81%,总播种成功率为97%~98%,播种株距误差为2.52%~4.83%,整体播种性能完全满足马铃薯播种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播种 补薯 勺链式取种器 株距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驱动高速弹丸成型模式与影响因素
8
作者 黄炳瑜 陈学秒 +6 位作者 张旭平 熊玮 王桂吉 张先锋 税荣杰 胥超 谭福利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8,共14页
为了研究电磁驱动药型罩形成高速成型弹丸的可行性及弹丸成型特性,基于CQ-7脉冲功率装置,开展了电磁驱动线性药型罩形成弹丸技术实验。结合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实现了电磁驱动药型罩形成弹丸的速度测量和侵彻铝靶验证。同时,基于流体动... 为了研究电磁驱动药型罩形成高速成型弹丸的可行性及弹丸成型特性,基于CQ-7脉冲功率装置,开展了电磁驱动线性药型罩形成弹丸技术实验。结合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实现了电磁驱动药型罩形成弹丸的速度测量和侵彻铝靶验证。同时,基于流体动力学软件和相应电磁仿真模块,建立了电磁驱动弹丸成型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弹丸成型和侵彻铝靶的动力学过程,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等壁厚球缺型药型罩的结构参数以及加载能量对弹丸成型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曲率半径对弹丸的头部速度影响较小,而头部速度会随壁厚的减小和加载能量的增大显著增加;弹丸的长径比随外曲率半径和壁厚的减小、加载能量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并验证了利用电磁驱动技术获得高速度和大质量成型弹丸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驱动 高速成型弹丸 线性药型罩 球缺型药型罩 成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能射流侵彻有限厚钢靶后效参数的特性
9
作者 方一舟 张先锋 +2 位作者 熊玮 刘闯 谈梦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910,共12页
为研究聚能射流对有限厚钢靶的侵彻后效参数特性,开展了小口径聚能装药射流成型及侵彻带有靶后效应物的有限厚靶板实验,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聚能射流侵彻有限厚靶板作用过程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靶板厚度、炸高及靶后效应... 为研究聚能射流对有限厚钢靶的侵彻后效参数特性,开展了小口径聚能装药射流成型及侵彻带有靶后效应物的有限厚靶板实验,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聚能射流侵彻有限厚靶板作用过程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靶板厚度、炸高及靶后效应物密度对聚能射流侵彻后效参数的影响,包括剩余射流头部直径d、头部速度v及后效引爆炸药能力参数v^(2)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靶厚的增加,后效引爆威力v^(2)d呈现线性衰减趋势,厚度每增加20 mm约损失初始引爆威力参数的16%;在聚能射流保持连续的炸高范围内,随着炸高的增加,后效引爆威力参数v^(2)d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驻点出现于炸高为8倍聚能装药口径处;在常见的炸药密度范围内,随着靶后效应物密度ρ的增大,引爆威力参数v^(2)d衰减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相同时刻下,v^(2)d⁃ρ曲线存在一个驻点,v^(2)d最大值分布于ρ=1.6~1.8 g·cm^(-3),且驻点位置随侵彻时间增大而右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射流 有限厚靶板 冲击引爆 靶后引爆威力 靶后效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能导弹弹体的冲击载荷理论模型
10
作者 杨泽寰 张先锋 +2 位作者 刘闯 谈梦婷 熊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32,共13页
动能导弹是一种结合动能打击效应和穿甲侵彻效应的新型反装甲武器,为探索动能导弹冲击作用过程的载荷特性,通过考虑不同速度段的弹靶作用行为,建立动能导弹弹体的冲击载荷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弹体的冲击载荷与弹体几何特征、撞击速... 动能导弹是一种结合动能打击效应和穿甲侵彻效应的新型反装甲武器,为探索动能导弹冲击作用过程的载荷特性,通过考虑不同速度段的弹靶作用行为,建立动能导弹弹体的冲击载荷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弹体的冲击载荷与弹体几何特征、撞击速度、密度与强度等属性均有直接关系。低速时弹体的冲量变化较小,而高速时破碎质量反溅会使冲量明显增大,且壳体的冲量贡献在撞击冲量中的占比更大;冲击载荷曲线的幅值会随着壳体强度和密度的增加而提升,但密度对载荷波形特征的影响更为明显;相同速度下,壳体强度对弹体动量传递因子的影响较小,而壳体密度则对其影响较大,传递因子曲线会随着密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能导弹 冲击载荷 高速侵彻 动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爆方式对椭圆截面战斗部破片速度分布的影响
11
作者 邓宇轩 张先锋 +3 位作者 刘闯 李鹏程 马正伟 刘子涵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10,共15页
为研究椭圆截面战斗部在不同起爆方式下破片速度的分布特性,建立了5种具有不同短长轴比的椭圆截面战斗部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了端面中心单点、短(长)轴中点双点、短长轴中点4点以及端面面起爆5种起爆方式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起爆方... 为研究椭圆截面战斗部在不同起爆方式下破片速度的分布特性,建立了5种具有不同短长轴比的椭圆截面战斗部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了端面中心单点、短(长)轴中点双点、短长轴中点4点以及端面面起爆5种起爆方式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起爆方式下椭圆截面战斗部破片的速度分布及能量输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方向,战斗部在不同起爆方式下破片最大径向速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由长轴至短轴方向对数增长,且随着短长轴比的增大,短长轴方向破片速度差值逐渐减小。然而,不同起爆方式下椭圆截面战斗部最大速度截面上破片速度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端面起爆时的破片径向平均速度最高,单点起爆最低,且随着起爆点数量的增加,最大速度截面上的破片的整体平均速度逐渐增大。在轴向方向,受端面稀疏波的影响,不同方位角最大破片速度均出现在靠近非起爆端1/4处,且起爆点在短轴轴线上相较于在长轴轴线上会提高靠近起爆端长轴方向的破片速度,但短轴方向沿轴向的破片速度分布无明显差异。此外,不同起爆方式对椭圆截面装药爆炸能量输出特性无明显影响,其中27%的装药能量转化为壳体动能,有50%的能量被壳体断裂变形以及空气冲击波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截面战斗部 爆炸驱动 破片速度 起爆方式 能量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微结构特征的陶瓷材料含损伤本构模型
12
作者 刘慕皓 张先锋 +4 位作者 谈梦婷 包阔 韩国庆 李逸 孙伟境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6,共17页
为了研究不同微结构陶瓷材料的冲击破坏特征,以从微结构角度出发、描述陶瓷材料非弹性变形和断裂行为的Deshpande-Evan模型为基础构建本构模型,计算了无约束条件下材料的应力状态。为了验证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将VUMAT子程序编程方法将与A... 为了研究不同微结构陶瓷材料的冲击破坏特征,以从微结构角度出发、描述陶瓷材料非弹性变形和断裂行为的Deshpande-Evan模型为基础构建本构模型,计算了无约束条件下材料的应力状态。为了验证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将VUMAT子程序编程方法将与ABAQUS有限元软件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典型陶瓷材料(YAG透明陶瓷)冲击破坏过程的分析模拟。采用改进模型分析应变率、应力三轴度、晶粒尺寸及初始缺陷分布密度对YAG透明陶瓷动态力学行为和损伤演化机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晶粒尺寸和裂纹分布密度的增加,YAG透明陶瓷破坏程度随之加剧,完全损伤区域面积也随之增加,晶粒尺寸对YAG透明陶瓷宏观破坏特征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裂纹分布密度;YAG透明陶瓷失效强度以及断裂应变随着晶粒尺寸以及初始缺陷分布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应变率不断增加,YAG透明陶瓷在不同晶粒尺寸以及初始缺陷分布密度下的峰值应力和断裂应变均随之增加;裂纹扩展速度会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而后平缓的趋势,裂纹扩展速度与初始缺陷分布密度系数成线性关系。改进模型可以描述YAG透明陶瓷微结构对其宏观破坏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微结构对陶瓷材料宏观破坏特征的影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损伤本构 陶瓷材料 冲击破坏 YAG透明陶瓷 微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1000大口径水平弯在海底管道中的应用
13
作者 贺云根 张先锋 +3 位作者 杨仲 陈祖强 黄峰 江北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某大口径天然气海底管道工程受外部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水平弯来完成管道路由的转向。在缺乏成功案例供参考的情况下,文中结合工程特征和天然气管道/水平弯特性,同时借助MOSES等软件,对水平弯的安装过程进行了模拟,作了起吊/下放过程、浮... 某大口径天然气海底管道工程受外部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水平弯来完成管道路由的转向。在缺乏成功案例供参考的情况下,文中结合工程特征和天然气管道/水平弯特性,同时借助MOSES等软件,对水平弯的安装过程进行了模拟,作了起吊/下放过程、浮吊船运动影响、安装疲劳等计算分析,并通过优化浮吊船起吊参数和水平弯两侧海底管道配重厚度等方法,顺利完成DN1000厚壁大口径、高配重、高难度海上水平弯的应用,对后续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大口径 水平弯 浮吊 疲劳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钢筋混凝土串联聚能装药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先锋 陈惠武 +1 位作者 何勇 黄正祥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7-212,共6页
根据钢筋混凝土目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高速杆流与低速杆流相结合的新型串联聚能装药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前级装药、后级装药的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列串联聚能装药毁伤钢筋混凝土目标的静破甲实验。结果表... 根据钢筋混凝土目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高速杆流与低速杆流相结合的新型串联聚能装药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前级装药、后级装药的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列串联聚能装药毁伤钢筋混凝土目标的静破甲实验。结果表明:该串联装药可有效提高对钢筋混凝土目标的毁伤能力,能起到对钢筋混凝土的扩孔作用。实验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都表明该串联装药在对付钢筋混凝土、机场跑道、多层间隔靶等反硬目标串联型战斗部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串联战斗部 静破甲 聚能装药 聚能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金属冲击反应过程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先锋 赵晓宁 乔良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基于1维冲击波理论和粉末材料的冲击温度计算模型对反应金属的冲击响应行为、冲击温度及冲击反应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考虑了材料密实度、冲击速度对冲击压力、冲击温度的影响;结合粉末材料冲击温度计算结果及冲击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方... 基于1维冲击波理论和粉末材料的冲击温度计算模型对反应金属的冲击响应行为、冲击温度及冲击反应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考虑了材料密实度、冲击速度对冲击压力、冲击温度的影响;结合粉末材料冲击温度计算结果及冲击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方法,提出了考虑反应效率的反应金属冲击反应理论模型。利用新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反应金属的冲击反应行为受密实度、冲击速度及材料种类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冲击响应 1维冲击波理论 反应金属 冲击化学反应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能装药性能参数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先锋 陈惠武 +1 位作者 赵有守 黄正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灰色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地质、生态等各个领域。本文运用灰色理论和方法对小药量聚能装药战斗部的设计参数和结果参数进行了灰关联分析 ,得到了影响爆炸成型弹丸 (EFP)形体参数的聚能装药参数的关联度矩阵。利用关联度矩阵指... 灰色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地质、生态等各个领域。本文运用灰色理论和方法对小药量聚能装药战斗部的设计参数和结果参数进行了灰关联分析 ,得到了影响爆炸成型弹丸 (EFP)形体参数的聚能装药参数的关联度矩阵。利用关联度矩阵指导了聚能装药战斗部的设计参数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装药 性能参数 灰关联分析 灰色理论 工程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7
作者 张先锋 赵晓宁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1-739,共9页
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是化学能和动能综合利用的用于提高战斗部毁伤效能的新型功能材料。本研究着重介绍了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及其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作用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作用机理和理论模型进行了简要的评... 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是化学能和动能综合利用的用于提高战斗部毁伤效能的新型功能材料。本研究着重介绍了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及其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作用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作用机理和理论模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阐述了冲击诱发化学反应(shock 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s,SICR)方法理论基础和数值仿真方法,并对多功能含能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近期开展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多功能含能结构材料 含能金属 反应金属 撞击释能 分子动力学 冲击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P对有限厚靶板侵彻过程及后效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先锋 陈惠武 赵有守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27,共5页
描述了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 formed projectile,EFP)对有限厚靶板的侵彻过程,建立了计算EFP对有限厚靶板侵彻过程参数的一维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制了程序代码,对EFP侵彻有限厚靶板的后效参量及极限穿透速度进行了计算,并和试验结... 描述了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 formed projectile,EFP)对有限厚靶板的侵彻过程,建立了计算EFP对有限厚靶板侵彻过程参数的一维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制了程序代码,对EFP侵彻有限厚靶板的后效参量及极限穿透速度进行了计算,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对EFP侵彻有限厚靶板后效参量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侵彻 后效参量 有限厚靶板 E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能射流引爆带壳炸药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先锋 赵有守 陈惠武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9期165-167,共3页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 LS-DYNA 中的 ALE 算法对聚能射流的成型、冲击引爆带壳炸药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计算结果获取了聚能射流在任意时刻的速度、直径等形体参数,并得到了该射流对带壳炸药的引爆过程参数。通过与试验结...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 LS-DYNA 中的 ALE 算法对聚能射流的成型、冲击引爆带壳炸药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计算结果获取了聚能射流在任意时刻的速度、直径等形体参数,并得到了该射流对带壳炸药的引爆过程参数。通过与试验结果相比较,证明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为聚能装药作用过程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射流 带壳炸药 数值模拟 引爆 剩余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聚能装药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先锋 丁建宝 赵晓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7-624,共8页
基于凝聚炸药冲击起爆的Lee-Tarver模型,利用AUTODYN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夹层聚能装药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对夹层聚能装药爆轰波形传播过程及其特性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典型聚能装药采用单一结构装药、夹层装药的射流成型过程... 基于凝聚炸药冲击起爆的Lee-Tarver模型,利用AUTODYN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夹层聚能装药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对夹层聚能装药爆轰波形传播过程及其特性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典型聚能装药采用单一结构装药、夹层装药的射流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最后对不同爆速炸药匹配关系的夹层聚能装药射流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结构装药,夹层装药射流头部速度提高了20%,夹层聚能装药能有效提高聚能金属射流头部速度、提高侵彻深度、增加炸药装药的作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夹层装药 AUTODYN有限元软件 聚能装药 超压爆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