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矩不变量实现印鉴自动识别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先萌 罗安玉 +1 位作者 王翔 王建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本文提出的方法主要优点是无需对印鉴图象进行旋转、定位、配准、识别速度快,内存空间小,对印鉴的形状也无限制。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有较高的识别率,可作为印鉴识别中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印章识别 矩不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先萌 王建新 钱冬宁 《移动通信》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5,共5页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DigitalFrequencySynthesis—DDFS,或简称DDS)采用全数字技术,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频率切换快、相位噪声低和频率稳定度高等优点.本文...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DigitalFrequencySynthesis—DDFS,或简称DDS)采用全数字技术,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频率切换快、相位噪声低和频率稳定度高等优点.本文叙述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基本原理,研究DDFS的输出频谱,进行技术性能分析,最后介绍DDFS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DDFS 单边带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柱法开采磷矿围岩稳定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先萌 李耀基 +1 位作者 李小双 冯丹 《矿业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29-32,共4页
以云南磷化集团下属晋宁磷矿2#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室内试验研究确定该磷矿的物理力学参数,对倾斜中厚磷矿体地下开采的房柱法进行了离散元法分析,计算出露天坑底与地下采场之间的最小安全厚度,以及对两层磷矿进行模拟开挖,结... 以云南磷化集团下属晋宁磷矿2#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室内试验研究确定该磷矿的物理力学参数,对倾斜中厚磷矿体地下开采的房柱法进行了离散元法分析,计算出露天坑底与地下采场之间的最小安全厚度,以及对两层磷矿进行模拟开挖,结果表明开挖下盘矿具有较大风险,且容易对露天矿坑造成危险,目前隔离层厚度为50m时才能保证上、下两层矿体同时回采的安全性,目前只开挖上盘矿体较安全。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工程实践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法开采 磷矿 围岩稳定性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采动影响下覆岩蠕变损伤破坏规律 被引量:25
4
作者 尹光志 何兵 +1 位作者 王浩 张先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0-1395,共6页
基于自主研发的RLW-2000M微机控制煤岩流变仪,对煤层顶底板岩石试件进行了卸围压蠕变及周期加载蠕变实验,得出了岩石试件在采动应力影响作用下的黏弹性变形特征。采用Burgers体模型对采动影响下的岩石蠕变损伤破坏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基于自主研发的RLW-2000M微机控制煤岩流变仪,对煤层顶底板岩石试件进行了卸围压蠕变及周期加载蠕变实验,得出了岩石试件在采动应力影响作用下的黏弹性变形特征。采用Burgers体模型对采动影响下的岩石蠕变损伤破坏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采动影响下的覆岩蠕变损伤模型,研究了煤层顶底板岩体在采动影响下的破坏规律,将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和钻孔成像技术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煤岩蠕变损伤模型可较好地反应岩体蠕变损伤破坏特征。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平煤集团十矿戊9-10煤层顶底板岩体的蠕变损伤破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覆岩破坏 Burgers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瓦斯煤剪切破裂过程细观演化 被引量:9
5
作者 许江 冯丹 +3 位作者 程立朝 张先萌 谭皓月 刘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13-2219,共7页
运用自主研发的煤岩细观剪切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成型压力条件下含瓦斯煤剪切破裂过程研究。研究含瓦斯煤剪切破裂过程中微细观裂纹的开裂、扩展、贯通演化规律,对比分析成型压力对含瓦斯煤抗剪强度及剪切破裂最终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 运用自主研发的煤岩细观剪切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成型压力条件下含瓦斯煤剪切破裂过程研究。研究含瓦斯煤剪切破裂过程中微细观裂纹的开裂、扩展、贯通演化规律,对比分析成型压力对含瓦斯煤抗剪强度及剪切破裂最终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随成型压力增加含瓦斯煤密实度增大,抗剪强度增大;剪切破裂过程裂纹扩展速率与开裂位置偏离预定剪切面距离有关,预定剪切面上剪应力大扩展速率快,偏离预定剪切面扩展裂纹受力减小,扩展速率低,甚至会终止扩展而不能贯通;裂纹扩展形态与成型压力有关,成型压力小,密实度低,抗剪强度低,裂纹容易扩展,剪切带范围小,成型压力大,密实度高,抗剪强度高,裂纹不容易扩展,剪切带范围大;含瓦斯煤剪切破裂过程左侧固定右侧受剪切荷载作用,容易形成雁行排列,为实现最终贯通,破坏雁行排列之间会有张拉牵引裂纹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煤 剪切 细观 成型压力 雁行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瓦斯砂岩卸围压变形特征与渗透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东明 郑彬彬 +2 位作者 张先萌 齐消寒 白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75-3483,3490,共10页
为研究含瓦斯砂岩卸荷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及渗流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渗流伺服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围压和相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卸围压渗流试验,建立了基于应变指标的瓦斯渗流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含瓦斯砂岩破... 为研究含瓦斯砂岩卸荷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及渗流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渗流伺服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围压和相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卸围压渗流试验,建立了基于应变指标的瓦斯渗流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含瓦斯砂岩破坏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特征,峰值应力点后瞬间,应力、应变及流量均出现突跳;(2)应力-应变及渗透率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孔隙、微裂隙压密及弹性变形阶段(Ⅰ、Ⅱ阶段),砂岩渗透性为0;卸荷屈服阶段(Ⅲ阶段),产生新的损伤,渗透性小幅增加;卸荷破坏应力跌落阶段(Ⅳ阶段),应力突降,应变陡增,裂隙贯通后渗透性陡增,是渗透性主导阶段;破坏后阶段(Ⅴ),应力、应变及流量变化均趋于稳定;(3)含瓦斯砂岩破坏阶段,受气体压力和泊松效应影响,使径向应变和体积应变远大于轴向应变;(4)含层理砂岩卸荷破坏形式以产生沿层理面方向的张剪混合裂缝为主。基于Kozeny-Carman方程和裂隙流理论,建立了应变相关渗透率模型,揭示了含瓦斯砂岩损伤破坏渗流机制,对研究瓦斯突出、及在破断岩体中的运移规律及抽采孔优化设计等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瓦斯 砂岩 卸围压 渗透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应力下急倾斜煤层顶板砂岩的力学及渗透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东明 郑彬彬 +2 位作者 尹光志 张先萌 杨玉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28-137,共10页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垂直应力集中及水平应力卸载所引起的岩体变形破坏和渗透特性等问题,运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以急倾斜煤层顶板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静水压力条件下,砂岩定轴压卸围压瓦斯三轴渗流...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垂直应力集中及水平应力卸载所引起的岩体变形破坏和渗透特性等问题,运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以急倾斜煤层顶板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静水压力条件下,砂岩定轴压卸围压瓦斯三轴渗流试验,研究应力集中状态对砂岩卸围压破坏过程中变形规律及渗流特性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岩样屈服阶段存在一点,为岩样卸荷由张拉破坏向压剪破坏的转折点,且卸荷点越接近屈服强度,岩样卸荷破坏越突然和剧烈,岩体破碎度越高;初始围压(轴压)相同时,砂岩的峰值强度随初始轴压(围压)增大而有所提高;砂岩卸荷破坏卸荷量百分比随轴压增大而减小,随初始围压增大而增大;砂岩卸荷破坏后,峰值瓦斯流量与体积应变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砂岩卸荷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沿层理方向的张剪混合裂缝,且微裂缝十分发育,岩样的渗透性与裂缝的发育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岩体渗透性与其所处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开展采动应力下煤系砂岩的变形破坏规律及瓦斯流动特征研究对指导急倾斜煤层开采中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布设、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 急倾斜 砂岩 卸围压 瓦斯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围压作用下煤岩破断及渗透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浩 尹光志 +2 位作者 张先萌 冯丹 郑彬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13-118,共6页
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进行了不同气体压力作用下煤岩卸围压作用的瓦斯渗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渗透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特点,全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阶段I,渗流减小阶段;阶段II,稳定渗流阶段;阶段III,加速渗流阶段。采... 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进行了不同气体压力作用下煤岩卸围压作用的瓦斯渗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渗透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特点,全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阶段I,渗流减小阶段;阶段II,稳定渗流阶段;阶段III,加速渗流阶段。采用Kozeny-Carman方程描述渗透性与孔隙度的关系,研究煤岩变形与瓦斯渗流的关系,建立了卸围压煤岩变形与渗透率的相关性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在阶段I,外部压力和孔隙压力的变化是引起煤样渗透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阶段II和阶段III,外部压力成为主导;在破坏后阶段,渗透率增长1个数量级,变化十分明显。由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较为接近,模型反映了不同瓦斯压力下加载煤岩变形与渗透率变化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岩 变形 渗透率 Kozeny-Carma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炮定位雷达中定位误差方差的估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德全 张先萌 +1 位作者 刘国岁 苏卫民 《现代雷达》 CSCD 1996年第1期22-26,共5页
介绍了利用卡尔曼滤波器估计弹道参数进而外推出敌方炮位的方法。提出了估计定位误差方差的方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定位误差方差的实时估计,对指挥员作出正确的射击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 弹道外推 误差方差估计 地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炮位侦察雷达的几种火炮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新 钱冬宁 张先萌 《现代雷达》 CSCD 1992年第6期1-5,共5页
地面炮位侦察雷达用来对空中飞行的炮弹进行探测和跟踪,从而计算出炮位。本文介绍了这种雷达的几种炮位定位方法,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并讨论了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
关键词 火炮定位雷达 雷达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道系数估值误差对炮位外推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新 张先萌 沈世泉 《火控雷达技术》 1993年第3期7-12,共6页
在地面炮位侦察雷达中,雷达跟踪飞行弹丸.量测数据用来估计飞行弹丸的位置、速度和弹道系数,然后解弹道方程外推出飞行弹丸的起点,但位置、速度和弹道系数估值是有误差的,文章分析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弹道系数估值误差对炮位外推精度的影... 在地面炮位侦察雷达中,雷达跟踪飞行弹丸.量测数据用来估计飞行弹丸的位置、速度和弹道系数,然后解弹道方程外推出飞行弹丸的起点,但位置、速度和弹道系数估值是有误差的,文章分析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弹道系数估值误差对炮位外推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有关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瞄雷达 弹道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炮雷达定位精度对命中率的影响
12
作者 王建新 张先萌 沈世泉 《现代雷达》 CSCD 1993年第5期12-17,共6页
在火炮定位雷达中,雷达测量误差、滤波估值误差及弹道外推误差导致了对敌火炮的定位误差。定位误差直接影响我方火炮的命中率。本文讨论雷达定位精度对命中率的影响。
关键词 火炮定位雷达 定位精度 命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非因果滤波器系数的一种空间递归自适应快速算法
13
作者 赵平亚 张先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9-74,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直接从包含在某一滑动数据窗中的图象灰度数据出发做滤波器参数估计的快速二维非因果型空间递归最小二乘(LS)算法,它的运算量为15m^(3/2)+16mMADPR(每次递归的乘/除法次数),其中m为被估计的参数个数。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滤波系数 空间递归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列车荷载的隧道衬砌裂缝疲劳扩展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大鹏 王景春 +2 位作者 张先萌 张振波 徐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2,共8页
针对衬砌裂缝在列车荷载影响下的疲劳扩展行为,以疲劳断裂力学和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对开裂衬砌裂缝的疲劳扩展可靠性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衬砌开裂模式及影响裂缝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类型,基于Paris公式建立基于裂缝深度的衬砌极限状态方程... 针对衬砌裂缝在列车荷载影响下的疲劳扩展行为,以疲劳断裂力学和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对开裂衬砌裂缝的疲劳扩展可靠性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衬砌开裂模式及影响裂缝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类型,基于Paris公式建立基于裂缝深度的衬砌极限状态方程;然后,依托某运营铁路隧道,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含开裂衬砌隧道-地层耦合动力的数值模型,计算列车荷载影响下的裂缝尖端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运用蒙特卡洛法求解不同深度裂缝在衬砌服役期内的可靠性指标。结果表明:列车荷载对裂缝尖端应力场影响显著,当隧道拱顶存在10 cm裂缝且不考虑列车荷载时,拱顶衬砌裂缝尖端最大主应力为-3.47 MPa,而考虑列车荷载后则为-7.26 MPa;不同初始裂缝条件下,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幅值不拒绝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其均值和标准差随裂缝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开裂衬砌可靠性指标会随服役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初始裂缝深度越大,衬砌的可靠性指标值越小、服役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开裂衬砌 疲劳扩展 列车荷载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双孔隧道地表沉降预测与应用
15
作者 李晓峰 王炳华 +1 位作者 徐建航 张先萌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预测近距离双孔地铁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位移及变形,对于预防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所引发的动态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对随机介质理论进行研究,综合考虑隧道断面收敛模式、隧道空间位置和隧道不同断面类型的情况,提出了随机介质理论优化算法... 预测近距离双孔地铁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位移及变形,对于预防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所引发的动态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对随机介质理论进行研究,综合考虑隧道断面收敛模式、隧道空间位置和隧道不同断面类型的情况,提出了随机介质理论优化算法。结合三个工程案例对比分析隧道施工中沉降监测数据与理论预测值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随机介质理论优化算法适用条件为间跨比(L/B)小于7;优化算法预测曲线与沉降监测曲线变化趋势及最大沉降位置基本一致,理论预测曲线沉降槽宽度与沉降监测曲线沉降槽宽度基本吻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为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近距离双孔隧道 地表沉降 随机介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