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速对蒙古栎阔叶床层两个重要失水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运林 孙萍 +1 位作者 胡海清 张俪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1,共7页
风是森林火险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因子,会加快降低可燃物含水率,使可燃物更容易被引燃。雨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的时间和其后使蔓延速率倍增所需的时间是火险预报需要提供的。这两个时间受风速影响很大,但现有研究还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因此... 风是森林火险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因子,会加快降低可燃物含水率,使可燃物更容易被引燃。雨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的时间和其后使蔓延速率倍增所需的时间是火险预报需要提供的。这两个时间受风速影响很大,但现有研究还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因此,在室内条件下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不变,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研究蒙古栎床层失水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风速对蒙古栎阔叶床层失水速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温度近20℃,湿度近0.2 g·g^(-1)的条件下,风可以改变可燃物雨后从不燃到可燃及林火蔓延速率倍增的时间。风速超过2 m·s-1可使一般条件下可燃物以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时间缩短一半,使蔓延速率倍增所需时间减少1/2以上。失水时间受风速的影响可用二次抛物线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失水时间 阔叶 含水率 蒙古栎 可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对不同结构红松针叶床层失水系数影响的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运林 孙萍 +1 位作者 胡海清 张俪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8,共8页
以红松针叶床层为例,研究风速对其失水系数的影响,为在更多的可燃物类型、更多样的可燃物床层结构和更大的风速范围研究风速对可燃物失水系数的影响提供支持。以当年凋落的红松针叶为材料,设置不同的风速和床层密实度,在实验室内近恒温... 以红松针叶床层为例,研究风速对其失水系数的影响,为在更多的可燃物类型、更多样的可燃物床层结构和更大的风速范围研究风速对可燃物失水系数的影响提供支持。以当年凋落的红松针叶为材料,设置不同的风速和床层密实度,在实验室内近恒温湿条件下,每隔0.5 h测定一次针叶床层的含水率,获得含水率动态数据。根据Simard平衡含水率模型,计算各床层的失水系数。利用方差分析研究风速和密实度对失水系数的影响,确定影响因子。以密实度为分类条件,拟合红松针叶床层失水系数和风速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模型,分析风速对失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风速时红松针叶床层失水速率的差异随床层含水率的下降而减少。不同风速、不同密实度时红松针叶床层的失水系数在0.2到1.2 h-1之间。失水系数与风速呈非单调形式:无风时失水系数均值在0.4 h-1左右,从无风到有风,失水系数增加,在风速2 m·s-1或3 m·s-1时达到极值,极值均值在0.9 h-1左右,然后随风速增加而下降。随着密实度增加,失水系数有降低趋势。风速、密实度及其两者的交互作用都对红松针叶床层的失水系数有极显著影响。所得最佳模型形式为k=a+bw/w3+cw2+dw+e,不同密实度的红松针叶床层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02 0、0.057 4、0.734 0 h-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6%、8.1%、10.6%。风速对红松针叶床层失水速率具有极显著影响,该影响在高含水率阶段大于低含水率阶段。红松针叶床层失水系数随风速先增后降,变化幅度与床层密实度有关,用风速的一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之商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失水系数 时滞 含水率 红松 可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对红松针叶床层两个重要失水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森 张俪斌 +1 位作者 于宏洲 满子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10,共5页
森林防火人员需要关注可燃物从雨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的时间和其后蔓延速率倍增所需的时间。这两个时间与可燃物失水速率直接相关,也会受风速影响。但关于风速对这些时间的影响还没有直接研究。为此,以红松针叶床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 森林防火人员需要关注可燃物从雨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的时间和其后蔓延速率倍增所需的时间。这两个时间与可燃物失水速率直接相关,也会受风速影响。但关于风速对这些时间的影响还没有直接研究。为此,以红松针叶床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近恒温湿条件下不同风速时的失水过程,分析风速对这两个失水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近20℃,湿度在25%~35%的条件下,有风条件显著减少了红松针叶床层从雨后不燃(含水率70%)到可燃所需的时间,时间可缩短1~1.3 h,减少比例近40%,最长可缩短5.2 h。但不同风速所缩短的时间差异不大。风的这种影响与红松针叶床层的密实度有关。风的影响可用风速的指数函数形式来描述。但风对于以0.3 g·g^-1为基点的蔓延速率倍增所需时间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失水时间 阔叶 含水率 蒙古栎 可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蓝草的传统植物学知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俪斌 王趁 +1 位作者 李姗 王雨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6-393,共8页
蓝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蓝草制备的植物靛蓝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紫外线等保健作用,然而在合成靛蓝商业化的冲击下,蓝草制靛技艺几乎消亡。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环保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植物靛蓝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蓝草的研究也... 蓝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蓝草制备的植物靛蓝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紫外线等保健作用,然而在合成靛蓝商业化的冲击下,蓝草制靛技艺几乎消亡。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环保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植物靛蓝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蓝草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该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我国民间利用的蓝草种类及分布,对我国蓝草制靛工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重点阐述了制靛工艺原理和工艺传承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文献记载的我国蓝草共10种及变种,分属于6科6属,现利用的蓝草仅5种;我国蓝草制靛工艺从浸揉染色法发展为固态发酵制蓝法和液态发酵制靛法,只有液态发酵制靛法沿用至今;制靛工艺是将蓝草中的前体物质转化为靛蓝并伴有靛玉红等副产物生成的过程,影响靛蓝纯度的因素包括蓝草的材料选择、温度、浸泡时间、pH值、溶氧量等。目前我国蓝草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蓝草种类的古籍考证、蓝草种质资源的挖掘以及蓝草传统制靛工艺的还原和再现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草 植物靛蓝 中国传统制靛工艺 工艺原理 靛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