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度法及离子色谱法测定驱油剂中硫酸根含量——联合运用盐析法及活性炭吸附法除去其复杂有机物基体干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信凤 侯晓玲 +1 位作者 黎薇 王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82-884,共3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盐析与活性炭吸附混合法,用于去除铬酸钡光度法及离子色谱法测定驱油剂中硫酸根时复杂的有机物基体干扰。考察了样品处理方法、盐种类、盐用量、活性炭用量对基体去除效果的影响。发现使用盐析与活性炭吸附混合... 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盐析与活性炭吸附混合法,用于去除铬酸钡光度法及离子色谱法测定驱油剂中硫酸根时复杂的有机物基体干扰。考察了样品处理方法、盐种类、盐用量、活性炭用量对基体去除效果的影响。发现使用盐析与活性炭吸附混合法且盐、活性炭质量浓度分别为60,40g·L^(-1)时具有最佳的去除基体干扰效果。方法用于5种驱油剂样品的预处理,并与铬酸钡间接光度法及离子色谱结合用于硫酸根的测定,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 驱油剂 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盐析 活性炭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信凤 王艳艳 孙永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1-1033,共3页
化妆品样品用甲醇提取使苯甲酸及山梨酸溶于溶剂中,经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通过反相C18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取其流出液经过滤和脱气后,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取20肚L进样,在Hypersil C18反相色谱柱(柱温30℃)上进行分离,所用... 化妆品样品用甲醇提取使苯甲酸及山梨酸溶于溶剂中,经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通过反相C18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取其流出液经过滤和脱气后,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取20肚L进样,在Hypersil C18反相色谱柱(柱温30℃)上进行分离,所用流动相为甲醇与0.02mol·L-1乙酸铵(15+85)混合溶液,流量为0.8mL·min。采用紫外检测,检测波长为221nm,测得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检出限(3S/N)分别为0.04,0.08mg·L-1。用5mg·L-1的苯甲酸和山梨酸标准溶液作精密度试验,测得两者的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2.8%及2.5%,向实际样品中加上述两种酸的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5.0%~106.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 苯甲酸 山梨酸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邓莉 雷明馨 +1 位作者 潘小梅 张信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4-992,共9页
赭曲霉毒素A(OTA)是由曲霉和青霉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具有强烈的肝肾毒性,并有致畸、致癌的危害。OTA广泛存在于如小麦、玉米、咖啡、葡萄等谷物及食品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鉴于其危害的严重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发展方便快捷、高灵敏度的... 赭曲霉毒素A(OTA)是由曲霉和青霉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具有强烈的肝肾毒性,并有致畸、致癌的危害。OTA广泛存在于如小麦、玉米、咖啡、葡萄等谷物及食品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鉴于其危害的严重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发展方便快捷、高灵敏度的OTA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OTA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这些方法通常成本高、操作复杂且费时。光学适配体传感器发展迅速,在OTA检测领域表现出巨大优势,因此综述了荧光型(包括标记型和免标记型)、比色型、化学发光型以及其他类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侧向层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型)光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OTA的原理、性能及在2011-2023年间的相关应用,并对方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及未来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8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适配体传感器 赭曲霉毒素A(O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诱导纳米金快速聚集比色传感的DNA染料筛选
4
作者 叶子熠 刘霜 张信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05-2810,共6页
近年来,金纳米粒子(AuNPs)因其极高的消光系数以及距离依赖性颜色而被广泛用于比色传感器的开发利用。常见的盐诱导AuNPs聚集通过电荷屏蔽的方式进行,聚集过程易受到干扰,聚集后颜色往往不稳定,而DNA染料通过电荷中和的方式实现AuNPs聚... 近年来,金纳米粒子(AuNPs)因其极高的消光系数以及距离依赖性颜色而被广泛用于比色传感器的开发利用。常见的盐诱导AuNPs聚集通过电荷屏蔽的方式进行,聚集过程易受到干扰,聚集后颜色往往不稳定,而DNA染料通过电荷中和的方式实现AuNPs聚集,该方法具有用量少,聚集速度快,并且稳定性好的优势,因此对常见DNA染料进行筛选十分必要。系统筛选了8种常见DNA染料包括EB、AO、TO、SG、PG、TOTO^(-1)、TOTO-3和YOYO用于诱导AuNPs的快速聚集。实验发现诱导AuNPs团聚的染料用量在0.18~2.6μmol·L^(-1)之间,相比NaCl和Cys用量分别为60和20 mmol·L^(-1)的传统诱导聚集方法用量仅为万分之一。通过考察DNA染料诱导AuNPs聚集的“IC 50”值(即诱导剂使AuNPs聚集的最大吸光度变化(A 680/A 520)的50%的浓度)评价聚集效率,在筛选的8种DNA染料中,SG、PG、TOTO^(-1)、TOTO-3和YOYO分子的“IC 50”值在0.12~0.30μmol·L^(-1)之间,相对较小,诱导AuNPs聚集效率高。由于带正电的N原子数量对AuNPs的聚集有关键性的作用,即带正电的N原子数量越多,中和AuNPs时的用量越少。通过Marvin View中microspecies(微观结构式)和microspecies distribution(微观结构式分布)算出了具体带正电的N原子个数,结果表明,在pH=7条件下,SG、PG、TOTO^(-1)、TOTO-3和YOYO分子带正电荷的N原子较多,因此上述染料诱导AuNPs聚集效率高。通过乔布曲线(Job)计算出双链DNA(dsDNA)碱基对与DNA染料的结合比,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筛选的8种DNA染料与dsDNA碱基对的结合比相差不大。结合实验拟合曲线计算出dsDNA与DNA染料的结合常数,计算表明SG,YOYO,TOTO-3,PG与dsDNA的结合常数较大,在2.75×109~3.12×1010 L·mol^(-1)之间,与DNA结合能力较强。综合考虑SG、PG、YOYO、TOTO-3等染料在快速诱导AuNPs聚集及比色传感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染料 纳米金 结合常数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