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枳椇属植物果梗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分析
1
作者 应俊辉 潘温文 +4 位作者 张华 周生财 林艳 张俊红 陈世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56,共9页
【目的】阐明枳椇Hovenia acerba和光叶毛果枳椇H. trichocarpa var. robusta果梗的代谢物差异,为枳椇属Hovenia植物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枳椇和光叶毛果枳... 【目的】阐明枳椇Hovenia acerba和光叶毛果枳椇H. trichocarpa var. robusta果梗的代谢物差异,为枳椇属Hovenia植物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枳椇和光叶毛果枳椇果梗中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的差异。【结果】2种枳椇属植物果梗中共检测到1 810种代谢物,其中显著差异代谢物782种(P<0.05)。与枳椇果梗相比,光叶毛果枳椇果梗中上调差异代谢物有378种,下调差异代谢物有404种,且单宁、醌类代谢物相对含量均显著下调(P<0.05)。2种枳椇属植物果梗中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其中极显著差异代谢物包含乌药碱、N-甲基乌药碱和甲基衡州乌药碱等生物碱物质以及柚皮素、柚皮素查尔酮和2’, 3, 4, 4’, 6’-五羟基查耳酮等黄酮类产物。【结论】同一生态条件下,2种枳椇果梗的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具有药用价值和高甜度的生物碱和黄酮类代谢产物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属 广靶代谢组 果梗 生物碱 黄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PAPs)家族分析及3个PAPs在低磷胁迫下的功能
2
作者 张漪曼 路龙俊 +4 位作者 张毓婷 杨琪 韩潇 童再康 张俊红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60,共15页
【目的】紫色酸性磷酸酶(PAPs)是应对低磷胁迫的重要酸性磷酸酶,筛选响应低磷胁迫的闽楠PAPs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探究闽楠适应低磷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培育闽楠磷高效利用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闽楠全基因组数据,通过blastp... 【目的】紫色酸性磷酸酶(PAPs)是应对低磷胁迫的重要酸性磷酸酶,筛选响应低磷胁迫的闽楠PAPs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探究闽楠适应低磷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培育闽楠磷高效利用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闽楠全基因组数据,通过blastp同源比对及hmmersearch对闽楠PAP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生信分析,与拟南芥和挪威云杉PAPs蛋白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对闽楠2个家系(靖安3号和宜丰5号)苗在不同磷含量(0 mmol·L^(-1) KH_(2)PO_(4)和1 mmol·L^(-1) KH_(2)PO_(4))处理下的光合荧光参数、无机磷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PAPs表达量进行分析,筛选了3个PbPAPs进行后续基因功能研究。【结果】在闽楠全基因组中鉴定到22个PbPAPs基因,均含有Metallophos结构域,不均匀分布于10条染色体,氨基酸长度326~648 aa,大部分基因等电点小于7,外显子数量2~13个,共有2对串联重复和4对片段重复,系统进化树分为3组。低磷胁迫下2个家系苗主根伸长抑制,根毛密度和根表面积增加;净光合速率和F_(v)/F_(m)值均显著下降,而ACP活性显著升高;靖安3号叶片无机磷含量先下降后有所上升,宜丰5号变化较平稳,靖安3号处理7天后根无机磷含量显著下降,宜丰5号处理21天根无机磷含量显著下降,而处理后期变化趋势相近。经RT-qPCR分析,低磷诱导PbPAP10a、PbPAP15a和PbPAP26基因表达。分别通过发根农杆菌和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PbPAP10a、PbPAP15a和PbPAP26基因的过表达闽楠根系及转基因拟南芥,其ACP活性显著增强,无机磷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过表达PbPAPs基因可提高ACP活性和无机磷含量。【结论】闽楠对低磷胁迫有较高耐受性,且宜丰5号比靖安3号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更高,适用于瘠薄林地或酸性低磷林地造林,过表达闽楠PAPs基因可提高ACP活性和无机磷含量,助力于闽楠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紫色酸性磷酸酶 低磷胁迫 基因家族 无机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脱水对闽楠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黄锦 张俊红 +1 位作者 童再康 杨琪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9-256,共8页
【目的】探究人工脱水对闽楠种子生活力和萌发特性的影响,为解析闽楠种子失活和萌发受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人工脱水处理,分析含水量40%(未脱水)、30%(轻度脱水)、20%(中度脱水)和10%(重度脱水)4种不同含水量种子的生理、生化... 【目的】探究人工脱水对闽楠种子生活力和萌发特性的影响,为解析闽楠种子失活和萌发受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人工脱水处理,分析含水量40%(未脱水)、30%(轻度脱水)、20%(中度脱水)和10%(重度脱水)4种不同含水量种子的生理、生化和基因表达等,揭示不同脱水程度对闽楠种子生活力和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闽楠种子生活力随脱水加重先升高后降低,轻度脱水(30%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3%,甚至高于未脱水种子。重度脱水(10%含水量)导致种子丙二醛(MDA)含量上升,随脱水加重种子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脱水加重先升高,种子含水量10%时大幅降低。当闽楠种子贮存在25℃高湿环境下,30%和40%含水量的种子发霉率约为58%,重度脱水种子全部发霉。对种子萌发关键基因表达分析发现,随闽楠种子萌发进程负调控转录因子PbABI3均下调表达;PbFUS3、PbLEC2基因在30%含水量种子的胚根萌发初期即显著上调表达,在40%含水量种子中表达未显著改变。【结论】闽楠种子不耐脱水,种子生活力随脱水加重先升高后降低,中度(20%含水量)或重度(10%含水量)脱水种子发芽率大幅降低。重度脱水时种子内POD活性降低并受到氧化损伤。闽楠种子含水量变化能够诱导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改变,并通过调节种子萌发关键基因PbABI3、PbFUS3、PbLEC2特异性表达,影响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种子萌发 脱水耐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与核心种质库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俊红 王洋 +5 位作者 周生财 吴小林 吴仁超 杨琪 张毓婷 童再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珍稀濒危保护树种闽楠群体的遗传结构,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为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来自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5省(区)27个...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珍稀濒危保护树种闽楠群体的遗传结构,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为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来自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5省(区)27个种源地218个闽楠家系425份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应用DateTrans1.0联合Popgene32软件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运用STRUCTURE 2.3.4软件对9个闽楠群体进行遗传类群划分。采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库,通过对相关遗传参数的t检验验证核心种质库的有效性。【结果】依据种质来源地的地理分布,218个家系可分成9个群体;种质资源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均值、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2.159、0.224、0.477和0.841,表明闽楠种质资源群体具较高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9个群体可划分为3个亚群;425份原始种质经最小距离逐步聚类取样得到85份核心种质和340份保留种质,核心种质占原始种质的20%,其N_(a)、N_(e)、H_(o)、H_(e)、I和H保留率分别为92.318%、103.803%、116.652%、105.052%、103.341%和104.664%。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无显著差异,能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构建的核心种质库在保留原始种质库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去除遗传冗余,有利于闽楠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为进一步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群体结构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叶片原生质体分离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叶如梅 汪长天 +2 位作者 韩潇 张俊红 杨琪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2-600,共9页
【目的】以中国珍稀树种闽楠Phoebe bournei为材料,建立高效且稳定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与瞬时转化技术。方法】以闽楠幼嫩叶片为材料,对不同酶液质量浓度组合、不同展叶期的叶片和渗透压等3个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明确闽楠叶片原生质... 【目的】以中国珍稀树种闽楠Phoebe bournei为材料,建立高效且稳定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与瞬时转化技术。方法】以闽楠幼嫩叶片为材料,对不同酶液质量浓度组合、不同展叶期的叶片和渗透压等3个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明确闽楠叶片原生质体的高效分离条件。进一步采用聚乙二醇(PEG)介导转化法,对PEG 4000质量分数、质粒质量浓度和转化温度3个条件进行比较,筛选闽楠叶片原生质体的高效瞬时转化条件。【结果】选用展叶期7 d的闽楠幼叶,并提前浸泡于0.4 mol·L^(-1)甘露醇中20 min,随后使用第2组酶解液(15 mg·L^(-1)纤维素酶R-10+10 mg·L^(-1)纤维素酶RS+10 mg·L^(-1)离析酶R-10+4 mg·L^(-1)果胶酶Y-23+10 mg·L^(-1)半纤维素酶,均为质量浓度),室温避光酶解3 h,能够达到闽楠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最佳效果,其产量达7.7×10^(6)个·g^(-1),同时活力可达72%。原生质体瞬时转化采用PEG介导法,以2μg·μL^(-1)质粒浓度与分离出的新鲜闽楠叶片原生质体混合,等体积加入质量分数为50%的PEG 4000溶液并在42℃下孵育15 min,可成功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 AN580-GFP和Pb TPSa25-GFP分别转入闽楠原生质体中,转化效率达61%。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明确了Pb TPSa25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选用适宜用于闽楠原生质体分离的幼嫩叶片,通过调整酶液配方以及渗透压进行优化,成功实现了闽楠叶片原生质体的高效分离。在此基础上,通过PEG介导法将外源质粒载体高效地转入闽楠原生质体中,进一步建立了闽楠叶片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为深入开展闽楠基因功能研究与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原生质体 叶片 瞬时转化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辐射声信号的柴油机进气及齿轮故障诊断
6
作者 李斌 林杰威 +3 位作者 朱小龙 林耕毅 张益铭 张俊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3-850,共8页
利用声振信号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过程中,部分故障激励仅在发动机表面特定位置的振动中有较强响应,振动测点要求高,需要接触测量,部分场景难以实现.为此,提出了一种以表面辐射声为媒介、以自适应变分模态提取(adaptive variational mode ... 利用声振信号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过程中,部分故障激励仅在发动机表面特定位置的振动中有较强响应,振动测点要求高,需要接触测量,部分场景难以实现.为此,提出了一种以表面辐射声为媒介、以自适应变分模态提取(adaptive variational mode extraction,AVME)进行预处理的柴油机进气故障和齿轮故障诊断方法.开展了某直列六缸重型柴油机的进气滤清器堵塞、气门间隙异常和正时齿轮损伤3类故障状态的台架试验,获取了不同故障程度下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基于改进的AVME方法,实现噪声信号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的最优分解,通过计算IMF与原信号间的互相关系数,提取高相关IMF构成故障诊断输入.经预处理后,声信号故障特征得到有效增强,再输入到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 optimized by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SVM),进行特征参量和模型参数协同优化可以获得更好的诊断精度.试验验证表明,无需在半消声室测试,仅使用单通道声信号对3类11种程度的进气系统和齿轮故障进行诊断,前端噪声准确率最高(98.89%),顶部噪声准确率最低(88.78%);使用前、顶、后三通道噪声数据后,诊断精度可提升至99.57%.研究结论为基于声信号等非接触测量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声信号 故障诊断 自适应变分模态提取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耐寒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宋建文 杨卓兮 +5 位作者 张睿 曾涛 闫春婷 张俊红 程蛟文 胡开林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4-39,共16页
番茄是全球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广泛种植于各个气候区域。作为一种非冷驯化的作物,栽培番茄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低温气候的限制,这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严重制约了产量和果实品质。低温胁迫对番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 番茄是全球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广泛种植于各个气候区域。作为一种非冷驯化的作物,栽培番茄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低温气候的限制,这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严重制约了产量和果实品质。低温胁迫对番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响应机制。因此,深入探究低温胁迫对番茄的影响,挖掘番茄耐低温控制基因,并解析其低温应答机制,对于培育耐低温番茄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过去20年来,有关番茄耐寒性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番茄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机理,从低温胁迫对番茄形态发育、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番茄耐低温种质的鉴定与关键基因的克隆,到低温信号的转导途径及番茄CBF依赖/非依赖途径的应答调控,各项研究逐步揭示了番茄面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该文旨在回顾与总结近10年来番茄耐寒性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涵盖番茄耐寒基因的克隆及相关基因调控耐寒的机理等方面。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耐低温番茄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从而推动耐寒番茄新品种的开发,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低温胁迫 种质鉴定 耐寒基因 信号转导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张俊红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9期114-118,共5页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供需失衡与职业教育脱节问题,文章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构建“平台-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社会服务模型。通过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定制化“双导师制”订单班及菜单式技能培训体系,实现毕业生对口就...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供需失衡与职业教育脱节问题,文章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构建“平台-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社会服务模型。通过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定制化“双导师制”订单班及菜单式技能培训体系,实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89%、实训项目真实度提高40%,并形成可复制的国际合作与教育帮扶模式。研究表明,该模型通过技术反哺教学、资源精准匹配与区域生态共建,为破解产教“两张皮”困境提供了有效路径,助力职业教育服务能级跃迁与产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技术 专业群 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UV-B胁迫对小麦幼苗5种抗氧化酶的影响
9
作者 张俊红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4期89-91,共3页
[目的]揭示小麦应对UV-B辐射的分子机制,提高其抗逆性。[方法]对增强UV-B胁迫下小麦幼苗中5种抗氧化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增强UV-B胁迫导致5种抗氧化酶的活性(APX、SOD、CAT、GPX、GR)上升,这提示增强UV-B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 [目的]揭示小麦应对UV-B辐射的分子机制,提高其抗逆性。[方法]对增强UV-B胁迫下小麦幼苗中5种抗氧化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增强UV-B胁迫导致5种抗氧化酶的活性(APX、SOD、CAT、GPX、GR)上升,这提示增强UV-B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可能是通过钙离子及钙调素信号转导途径而调控的,以此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结论]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植物应对UV-B辐射的分子机制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UV-B胁迫 抗氧化酶 小麦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活塞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耦合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张俊红 何振鹏 +3 位作者 张桂昌 马正颖 高宏阁 马梁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柴油机活塞的温度进行分析,得到活塞的温度分布规律,并将活塞温度分布结果代入到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中来分析活塞的侧推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侧推力对活塞的应力分布产生的影响,计算活塞在热负荷、机械负荷和热机负荷...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柴油机活塞的温度进行分析,得到活塞的温度分布规律,并将活塞温度分布结果代入到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中来分析活塞的侧推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侧推力对活塞的应力分布产生的影响,计算活塞在热负荷、机械负荷和热机负荷耦合作用下活塞的应力和变形.结果表明,侧推力会导致活塞裙部、环槽和活塞销座根部应力增加,在活塞热机耦合分析中,活塞变形主要是热变形.为降低侧推力对活塞应力的影响以及深入了解活塞应力和变形受各种负荷影响情况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 侧推力 耦合分析 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和神经网络的轴系主轴承润滑特性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俊红 张桂昌 +2 位作者 何振鹏 马梁 马文朋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1-467,共7页
选取影响发动机轴系主轴承润滑特性的13个主要参数,每个参数取3个不同的值,按照正交试验的要求共得到27组不同的组合,运用仿真计算的方法得到此27种组合下的最小油膜厚度、最大油膜压力和摩擦损失功率.采用极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最... 选取影响发动机轴系主轴承润滑特性的13个主要参数,每个参数取3个不同的值,按照正交试验的要求共得到27组不同的组合,运用仿真计算的方法得到此27种组合下的最小油膜厚度、最大油膜压力和摩擦损失功率.采用极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最小油膜厚度、最大油膜压力和摩擦损失功率因素的主次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轴系主轴承润滑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了训练和验证,然后利用该模型对影响润滑特性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运用正交试验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轴系主轴承润滑特性的优化设计,减少了工作量并能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对主轴承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轴系 润滑特性 正交试验 神经网络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基合金板材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俊红 黄伯云 +2 位作者 贺跃辉 周科朝 唐建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18,53,共4页
综述了TiAl基合金板材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制备TiAl基合金板材三种技术的工艺过程及制得的TiAl基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关键词 铸轧 TIAL基合金 板材 制备 钛铝基合金 轧制 粉末冶金活化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独立成分分析的柴油机噪声源识别技术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俊红 李林洁 +2 位作者 刘海 王健 王凯楠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9,共6页
为有效地控制整机噪声能量和提高整机噪声品质,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独立成分分析(ICA)技术,通过将EMD分解后的本征模函数作为ICA方法中的多个虚拟通道,解决了对单一采样信号进行盲源识别的欠定问题.将该思路应用于柴油机辐射噪声的... 为有效地控制整机噪声能量和提高整机噪声品质,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独立成分分析(ICA)技术,通过将EMD分解后的本征模函数作为ICA方法中的多个虚拟通道,解决了对单一采样信号进行盲源识别的欠定问题.将该思路应用于柴油机辐射噪声的主要噪声声源的识别研究,同时利用相干分析与时频分析技术实现柴油机噪声声源的准确识别.结果表明,EMD-ICA联合的噪声声源分离识别技术,可用来识别柴油机燃烧噪声、机械噪声声源,有效地克服了EMD技术在噪声声源识别中的模态混叠问题,降低了ICA技术对单一采样信号进行准确识别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经验模态分解 独立成分分析 噪声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可磨耗封严涂层技术研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俊红 鲁鑫 +1 位作者 何振鹏 王志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109,共16页
综述了国内外封严涂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的结构和应用特点,重点讨论了可磨耗封严涂层性能评价和技术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涂层材料、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可磨耗封严涂层的应用潜力及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我... 综述了国内外封严涂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的结构和应用特点,重点讨论了可磨耗封严涂层性能评价和技术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涂层材料、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可磨耗封严涂层的应用潜力及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在可磨耗封严涂层技术研究及性能评价方面今后的发展方向,即涂层制备方法、结构研究、高温涂层研究和仿真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封严涂层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封严涂层的航空发动机叶片碰摩过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俊红 王杰 +2 位作者 鲁鑫 戴胡伟 马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0-987,共8页
为了分析封严涂层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碰摩过程的影响,进行叶片-涂层/机匣碰摩过程的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建立叶片-涂层/机匣碰摩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取一定转速下叶片-机匣碰摩和不同侵入深度下叶片-涂层碰摩时的叶尖应... 为了分析封严涂层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碰摩过程的影响,进行叶片-涂层/机匣碰摩过程的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建立叶片-涂层/机匣碰摩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取一定转速下叶片-机匣碰摩和不同侵入深度下叶片-涂层碰摩时的叶尖应力和碰摩力;搭建叶片-涂层/机匣碰摩实验台,通过碰摩实验获取一定转速下叶片-机匣碰摩和不同侵入深度下叶片-涂层碰摩时的碰摩力和机匣上的加速度,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封严涂层的存在有效降低了叶尖的应力和碰摩力以及峰值频率下的机匣振动加速度幅值;碰摩力具有周期性的脉冲特征,碰摩力随着侵入深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机匣振动加速度峰值频率为叶片通过频率及其倍频,峰值频率下的加速度幅值会随着侵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高频下的增幅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压气机叶片 封严涂层 机匣 碰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和SVM的柴油机气门故障诊断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俊红 刘昱 +3 位作者 毕凤荣 林杰威 马文朋 马梁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9-473,共5页
针对柴油机气门故障诊断问题,在WP7柴油机上模拟了气门故障,提出了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相结合的气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用改进LMD方法将缸盖振动信号分解成... 针对柴油机气门故障诊断问题,在WP7柴油机上模拟了气门故障,提出了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相结合的气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用改进LMD方法将缸盖振动信号分解成若干个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PF(product function)分量之和,然后从缸盖振动信号和分解得到的PF分量中提取故障特征向量,以此作为SVM分类器的输入进行故障诊断.此外提出了改进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用于SVM参数的优化.诊断结果显示,16组测试样本的测试结果均与实际状况相一致,诊断正确率为100%,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内燃机气门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局部均值分解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参数对航空发动机叶片频率转向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俊红 杨硕 +1 位作者 刘海 林杰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7-11,共5页
针对叶片运行中产生的疲劳裂纹会改变航空发动机振动特性及其频率转向、振型转换问题,建立航空发动机叶片有限元模型,基于结构模态振动理论研究裂纹参数,包括裂纹长度、裂纹位置变化对叶片固有振动及受迫振动特性影响;讨论频率转向区附... 针对叶片运行中产生的疲劳裂纹会改变航空发动机振动特性及其频率转向、振型转换问题,建立航空发动机叶片有限元模型,基于结构模态振动理论研究裂纹参数,包括裂纹长度、裂纹位置变化对叶片固有振动及受迫振动特性影响;讨论频率转向区附近频率、振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裂纹长度、位置变化会逐渐改变叶片频率及振型,出现复杂的频率转向、模态耦合及振型转换特性,导致叶片同阶振动模态在不同裂纹长度、位置时具有不同的模态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叶片 裂纹 振动特性 频率转向 振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和时频分析的低振动机体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俊红 王健 +3 位作者 毕凤荣 刘海 李林洁 李忠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7-121,144,共6页
为降低柴油机机体振动,开展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时频分析的低振动机体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建立了机体有限元模型,通过机体模态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然后,采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机体振动响应,并将计算结... 为降低柴油机机体振动,开展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时频分析的低振动机体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建立了机体有限元模型,通过机体模态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然后,采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机体振动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两者比较吻合;进而采用EMD对机体裙部振动速度信号进行分解,对分解得到的结果中能量较大的分量进行小波时频变换,通过时频分析得到结构优化的主要依据;最后对优化前后振动响应分别采用小波和Hilbert变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整机振动烈度降低了26.81%,整机的振动水平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体振动 经验模态分解 时频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穴效应的活塞环-缸套动力润滑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俊红 李周裕 +3 位作者 何振鹏 张桂昌 谢伟松 李林洁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75,共8页
为更准确分析活塞环-缸套润滑性能,基于控制体积质量守恒原理,考虑空穴效应,建立统一润滑控制方程,分析了空穴效应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边界气体压力和活塞速度共同决定润滑油膜压力分布,若活塞环具有一定的速度且外边界气体压... 为更准确分析活塞环-缸套润滑性能,基于控制体积质量守恒原理,考虑空穴效应,建立统一润滑控制方程,分析了空穴效应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边界气体压力和活塞速度共同决定润滑油膜压力分布,若活塞环具有一定的速度且外边界气体压力较低,则可能出现空穴现象;空穴区域边界向里,润滑介质的密度减小;空穴效应使得最小油膜厚度曲线峰值减小、谷值增大,同时使进气冲程和排气冲程摩擦力增大、压缩上止点附近摩擦力减小;边界气体压力影响空穴区域的发展,在压缩上止点附近,油膜空穴区域先减小,在最大爆发压力时刻完全消失,之后空穴区域反向并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活塞环-缸套 空穴效应 边界条件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E和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消声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俊红 朱传峰 +2 位作者 毕凤荣 王健 李忠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69-175,共7页
为提高消声器的优化效率,在考虑流速对消声器传递损失数值建模的基础上,采用试验设计(DOE)中的拉丁超立方设计对消声器参数进行分析,结合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分别建立消声器在排气噪声峰值频率处传递损失的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模型,开展消... 为提高消声器的优化效率,在考虑流速对消声器传递损失数值建模的基础上,采用试验设计(DOE)中的拉丁超立方设计对消声器参数进行分析,结合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分别建立消声器在排气噪声峰值频率处传递损失的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模型,开展消声器的优化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OE方法能有效辨识出各参数对消声器传递损失贡献度的大小,简化了消声器的优化模型。消声器内气体的平均流速对消声器的优化结果影响较大。单目标优化可使相应峰值频率处的传递损失达到最大值,多目标优化能使全频段整体优化效果较好,优化设计后排气噪声最大降低31.73d B,优于单目标优化结果。研究结果为消声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 模拟退火算法 消声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