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岩动力灾害结构场孕育演化及调控技术
1
作者 张俊文 白旭阳 +3 位作者 董续凯 张杨 宋治祥 吴少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5,共14页
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是煤矿深部开采中的主要灾害来源,其诱灾机理极为复杂,迄今为止,仍未形成煤矿动力灾害的一体化防控技术。鉴于此,阐述了现有应力场、渗流场及温度场调控动力灾害的机制及其利弊;从煤岩结构演化视角出发,定义了... 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是煤矿深部开采中的主要灾害来源,其诱灾机理极为复杂,迄今为止,仍未形成煤矿动力灾害的一体化防控技术。鉴于此,阐述了现有应力场、渗流场及温度场调控动力灾害的机制及其利弊;从煤岩结构演化视角出发,定义了结构场的概念,确定了煤矿动力灾害结构调控技术的内涵,揭示了煤矿动力灾害随结构场时空演化的孕育机制及作用机理,提出了煤矿动力灾害结构调控防治一体化技术,并详细分析了应力场、渗流场、裂隙场、温度场等与结构场之间的多场耦合关系,界定了结构场为一级主场,其余均为受结构场源头调控的二级分场;分析了结构调控技术具有主动性、定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揭示了结构调控技术防治煤矿动力灾害的机理,提出了基于结构场演化规律和调控技术的动力灾害防治路径,此路径包括从采前结构设计、采中结构灾变防治到采后结构修复的全过程,实现动力灾害的高效防治。研究成果在内蒙古某典型冲击地压矿井进行工业性试验,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煤岩结构反演结果,发现结构调控技术能够有效改变上覆岩层的高低位致灾岩层结构,降低顶板的冲击危险性,减小巷道顶板及围岩的变形,验证了结构调控技术在冲击地压防治领域的高效性。同时在甘肃某突出矿井进行试验,发现盲目采取的钻孔抽采方案无法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而经过结构调控视角设计的水力割缝技术实施后,工作面煤层中裂隙发育完全,贯通了瓦斯运移的通道,最终测定的瓦斯含量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准确性。2种案例分别从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视角验证了结构调控技术在煤矿动力灾害防治领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调控技术 结构场 结构演化视角 结构反演 煤矿动力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度宝鸡市小麦生产自然灾害发生特点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文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30-32,共3页
总结治理小麦自然灾害的经验,对确保今后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021-2022年度宝鸡市小麦生产遭受了播期强秋淋天气,导致小麦大面积晚播,接着又受到冬季低温冻害、药害、春季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通过落实陕西省“抗灾强管”百... 总结治理小麦自然灾害的经验,对确保今后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021-2022年度宝鸡市小麦生产遭受了播期强秋淋天气,导致小麦大面积晚播,接着又受到冬季低温冻害、药害、春季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通过落实陕西省“抗灾强管”百日行动和“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专项行动,采取狠抓冬春肥水管理,促弱转壮增蘖、增穗、增粒,喷施芸苔素内酯和氨基寡糖素等措施来提高小麦抗逆性;通过实施冬春季化除、早春条锈病挑治、病虫害发生区提前普防等关键技术,使得小麦春季苗情迅速由弱转壮,群体合理,穗数、粒重增加显著,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小麦单产不降反增,并创历史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自然灾害 发生特点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种类及橡胶含量对矿用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俊文 吴少康 +8 位作者 宋治祥 范文兵 董续凯 张杨 贾毅超 吴旭坤 陈志松 张际涛 肖兵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3,共15页
为研究纤维及橡胶含量对矿用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灰比0.34及不同种类纤维、橡胶含量制备的水泥砂浆,制作试验试件。利用MTS压力试验机对养护好的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纤维及掺入纤维14 d龄期试件抗压强度均可... 为研究纤维及橡胶含量对矿用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灰比0.34及不同种类纤维、橡胶含量制备的水泥砂浆,制作试验试件。利用MTS压力试验机对养护好的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纤维及掺入纤维14 d龄期试件抗压强度均可达到30 MPa,28 d时有少许上升;随着橡胶取代率的增加,试件抗压强度均明显减小;无纤维试件峰值应变在28 d时随着橡胶取代率的增加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掺入2%聚乙烯纤维的试件,韧性明显增加;掺入2%钢纤维的试件,抗压强度明显增加;试件输入能、弹性能及耗散能增长率同橡胶取代率及纤维掺量的增加分别呈弱化和增强效应;随着橡胶取代率的增加或钢纤维的掺入,耗散能步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弹性能释放率显著降低,试件抗裂性能更佳;按材料性能将水泥基材料划分为高延性、高强度、高韧性、防冲击性及耐久性等5种类型研究,且对材料性价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改进水泥基材料性能、优化材料配方提供参考,为煤矿现场使用高韧性材料工程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单轴压缩 力学特性 能量演化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公共建筑叠合楼板设计的连接问题
4
作者 张俊文 王柏顺 +3 位作者 师欣莹 闫俊 王刚 宋宁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年第1期46-48,共3页
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叠合板的设计逐渐成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现阶段的设计方法多基于现浇板的理论,但在较大温度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叠合板拼缝处可能成为受力薄弱部位。因此,为了有效传递地震作用和抵抗温度荷载... 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叠合板的设计逐渐成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现阶段的设计方法多基于现浇板的理论,但在较大温度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叠合板拼缝处可能成为受力薄弱部位。因此,为了有效传递地震作用和抵抗温度荷载,叠合板必须具备足够的轴向弹性刚度和承载能力。本文通过研究叠合板拼缝处连接构造对其轴向受力状态的影响,揭示了叠合板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的破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叠合板 轴向拉力 地震作用 温度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的高速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验证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博宇 冯叶青 +5 位作者 李国强 贾俊连 张俊文 付杰尉 迟楠 朱伏生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太赫兹通信以其可提供更高速、更大容量和更安全的数据传输的独特优势,在未来6G中成为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固态电子的太赫兹通信系统存在带宽受限、频谱响应不平坦等问题,需要先进的信号形式结合灵活高效的处理方法来提升系统性能... 太赫兹通信以其可提供更高速、更大容量和更安全的数据传输的独特优势,在未来6G中成为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固态电子的太赫兹通信系统存在带宽受限、频谱响应不平坦等问题,需要先进的信号形式结合灵活高效的处理方法来提升系统性能。搭建了基于固态电子的G波段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通过采用比特-功率加载的离散多音(Bit and Power Loading-Discrete Multitone, BPL-DM)调制技术,实现了对系统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通信速率的灵活调整、自适应削波和基于三阶多项式的后均衡技术,解决了峰值功率约束带来的挑战,提升了整体传输性能,实现了在195 GHz中心频率下,单通道130 Gbit/s的通信线路速率。基于以上技术,为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量,搭建了4×4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太赫兹通信系统,总线路速率超过399 G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无线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 离散多音调制 比特-功率加载 自适应削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群采动下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少康 张俊文 +6 位作者 徐佑林 宋治祥 张杨 范文兵 董续凯 张际涛 陈志松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7,共14页
针对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困难问题,以贵州土城矿212回风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揭示了212回风石门应力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12回风石门遭... 针对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困难问题,以贵州土城矿212回风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揭示了212回风石门应力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12回风石门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煤层群采动过程中存在的地质力学问题导致了围岩失稳。巷道底板及两帮在采动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遭受垂直应力挤压时,巷道底部承受的挤压力较大,而顶部围岩承受的拉伸力较大,由于力学不平衡导致围岩的破坏。基于此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通过爆破卸压的方式,利用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引起围岩的震动和应力波动,使表层围岩中原本集中的应力分散到更深的围岩区域,降低表层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同时,利用爆轰和封孔工艺进一步加固卸压孔周围的围岩,形成两个承载结构。即由巷道支护体形成的内承载体和由深部围岩形成的外承载体。两者相互作用有效承受巷道浅部及深部围岩的应力,并转移到支护结构,起到保护和稳定围岩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在212回风石门现场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技术区域应力长期趋于稳定甚至缓慢降低,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速率分别降低了74.49%及47.67%,底鼓量降低了77.2%。而未使用该技术区域应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表面位移收敛严重。由此可得,围岩控制效果显著。该技术已成功推广到贵州其他不同地质环境的煤矿,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采动应力 底鼓 巷道支护 “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加卸载效应对冲击性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见行 曾班全 张俊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83-2297,共15页
为研究矿井基本顶周期来压对冲击性矿柱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维动静组合加载SHPB实验装置对循环加卸载预处理过的冲击性砂岩开展动态冲击实验,实验中预先设置3种不同的轴向循环阈值:6、12、18 MPa,然后进行不同冲击气压条件下的动态... 为研究矿井基本顶周期来压对冲击性矿柱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维动静组合加载SHPB实验装置对循环加卸载预处理过的冲击性砂岩开展动态冲击实验,实验中预先设置3种不同的轴向循环阈值:6、12、18 MPa,然后进行不同冲击气压条件下的动态压缩实验。探讨了不同循环阈值和冲击气压下冲击性砂岩动态力学响应特性、能量演化规律及碎块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动态应力−应变曲线整体划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动态应力−应变曲线起始阶段近似直线,不存在静态单轴压缩中的裂隙压密阶段。平均动态抗压强度、平均动态弹性模量和平均动态变形模量随循环阈值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平均动态峰值应变随循环阈值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临界阈值处岩样平均动态抗压强度、平均动态弹性模量和平均动态变形模量最大,平均动态峰值应变最小。反射能和耗散能密度随循环阈值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而透射能随循环阈值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临界阈值处岩样反射能和耗散能密度最小,透射能最大。冲击荷载下岩样呈4种破坏形态:粉碎破坏、岩块碎裂、岩块侧面剥落脱离、岩块劈裂。各冲击气压下岩样分形维数随循环阈值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耗散能密度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冲击性岩石致密性越好,冲击破坏时剧烈程度越弱,碎块块度越大,耗散能密度越小,分形维数越小。研究结果表明矿井基本顶周期来压小于冲击性矿柱损伤门槛值时,周期来压可提高岩层密实性,进而影响动态冲击时的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性矿柱 SHPB 循环加卸载 动力学响应特性 能量演化规律 碎块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Bi-GRU的后均衡器在无缝光纤太赫兹集成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8
作者 施剑阳 朱一鸣 +1 位作者 张俊文 迟楠 《移动通信》 2024年第12期9-14,共6页
无缝光纤太赫兹集成通信已经成为6G领域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电子太赫兹通信系统具有高集成度、小型化和潜在低成本的优点,但其缺点是带宽小和谐波干扰水平高。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学习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ResBi-GRU)模型作为此通信系... 无缝光纤太赫兹集成通信已经成为6G领域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电子太赫兹通信系统具有高集成度、小型化和潜在低成本的优点,但其缺点是带宽小和谐波干扰水平高。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学习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ResBi-GRU)模型作为此通信系统的后均衡器,这种模型能够利用残差学习对于输入输出间残差进行学习的特性,简化模型的复杂度,而不引起性能的损失。通过实验验证了在无缝光纤太赫兹集成通信系统中,在20%的软判决前向纠错(SD-FEC)阈值(2.4×10^(-2))下,离散多音调调制(DMT)信号通过5公里光纤和1米209 GHz太赫兹信号传输,数据传输速率达到74.82 Gbps。与未进行残差学习的方法相比,传输速率提升80 Mbps,同时空间复杂度降低为原来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均衡 残差学习 无缝光纤 太赫兹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冲击倾向性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及控制技术
9
作者 唐东旭 赵文光 +1 位作者 张俊文 班定成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931,共11页
针对深埋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大、难控制问题,以某矿深埋冲击倾向性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解算窄煤柱留设合理范围,构建不同窄煤柱宽度及巷道掘进宽度数值... 针对深埋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大、难控制问题,以某矿深埋冲击倾向性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解算窄煤柱留设合理范围,构建不同窄煤柱宽度及巷道掘进宽度数值模型,分析窄煤柱及实体煤内垂直应力及弹性能密度的分布演化规律。理论计算得出,窄煤柱留设最小宽度为5.04 m、巷道掘进宽度为5.4、6.0 m时,煤柱最大宽度分别为6.8、6.2 m,表明窄煤柱宽度减小仍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且处于低应力、低能量水平,可有效避免巷道大变形,降低冲击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煤层 沿空掘巷 窄煤柱 合理宽度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沿空巷道围岩结构及其卸让压原理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俊文 刘畅 +1 位作者 李玉琳 王志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33-2143,共11页
错层位沿空巷道特殊的围岩卸让压结构能够解决常规沿空掘巷在深部开采、坚硬顶板时存在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留煤柱护巷和沿空留(掘)巷围岩结构特征,阐述了影响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控因素——侧向基本顶关键块的运移。通... 错层位沿空巷道特殊的围岩卸让压结构能够解决常规沿空掘巷在深部开采、坚硬顶板时存在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留煤柱护巷和沿空留(掘)巷围岩结构特征,阐述了影响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控因素——侧向基本顶关键块的运移。通过力学分析和实验室实验,研究了错层位巷道侧向基本顶下方卸让压围岩结构体系卸让压的力学机理。研究表明:错层位布置使巷道远离侧向集中应力,实现了侧向支承压力向煤体深部转移的效果,避免了沿空巷道受深部高地应力的影响,实现了自动卸压的效果;矸石-三角煤柱结构通过松散矸石大变形缓冲顶板显著运动动载,通过高承载限侧矸石、高稳定性三角煤柱承担关键块静载;自由空间-碎胀矸石组合结构使坚硬顶板充分回转、降至低位态,实现结构性让压,避免顶板受侧向关键块剧烈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 沿空巷道 卸让压 应力转移 限侧矸石 三角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破碎岩石承压变形特性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俊文 王海龙 +1 位作者 陈绍杰 李玉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0-1007,共8页
为研究大粒径破碎岩石承压变形特性,研制了大尺寸破碎岩石承压变形试验系统,选取某矿区典型顶板砂岩,考虑垮落区破碎岩石粒径的分布特征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正态分布的粒径级配和梯形分级加载试验。试验表明:随轴向载荷增加,破碎岩石轴向... 为研究大粒径破碎岩石承压变形特性,研制了大尺寸破碎岩石承压变形试验系统,选取某矿区典型顶板砂岩,考虑垮落区破碎岩石粒径的分布特征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正态分布的粒径级配和梯形分级加载试验。试验表明:随轴向载荷增加,破碎岩石轴向变形逐渐增大,残余碎胀系数和空隙率逐渐减小,加载较恒载阶段尤为明显;恒载初期,轴向应变增长较快,而后逐渐变缓并趋于平稳,应变时间历程呈现对数关系;加载阶段,随载荷增大,破碎岩石试样轴向应变差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恒载阶段,随载荷增大,破碎岩石试样轴向应变差值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破碎岩石承压后的变形分为瞬时压缩变形和长期压缩变形两个阶段,主要由颗粒位置调整、原始或新生小颗粒滑动填充空隙引起的;破碎砂岩试样以粒径15~20 mm为承压变形过程中的稳定粒径,试验后,粒径<15 mm的含量均有增加,粒径>20 mm的含量则均有减小,为破碎砂岩试样总质量的1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石 正态分布 分级加载 承压变形 粒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灾害结构调控技术架构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俊文 宋治祥 +9 位作者 刘金亮 董续凯 张杨 齐庆新 赵善坤 秦凯 陈见行 颜廷杰 王龙 赵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6,共10页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频发依然严重制约煤炭深部安全高效开采,冲击地压灾害研究需将发生机理、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相互关联,建立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综合防治体系。以冲击地压防治为目的,提出了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的结构调控理念、科学内涵以及...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频发依然严重制约煤炭深部安全高效开采,冲击地压灾害研究需将发生机理、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相互关联,建立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综合防治体系。以冲击地压防治为目的,提出了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的结构调控理念、科学内涵以及冲击地压结构调控技术路线,分析认为煤岩体结构是导致围岩应力场演化的根源,系统结构变化是引起应力变化及转移的根本原因,应力仅是系统结构变化的外在显现形式,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应从调控煤岩体结构出发。通过对冲击地压灾害机理及防治有关问题的梳理,提出了深部冲击地压灾害结构调控核心科学问题,包括扰动作用下冲击性煤岩体应力场时空演变、深部冲击地压多元前兆信息耦合辨识及预警、深部高应力煤岩体的结构调控及减冲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力-电磁辐射-地音-微震监测构成的多元监测预警体系,以实现对采区范围内巷道、采场及覆岩结构破裂的多尺度监测。根据由区域子系统和局部子系统组成的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灾害结构调控技术路线,提出由保护层+负煤柱开采、水力压裂、深孔爆破及大直径钻孔组成的结构调控体系来实现降低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危险性。结构调控体系已在山东某矿埋深1300 m的4号煤层成功应用,验证了该体系防治冲击地压灾害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冲击地压 结构调控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残煤综放复采顶煤损伤与冒放性控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俊文 赵景礼 王志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54-1858,共5页
以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家庄煤矿为工程研究对象,分析了近距残煤整层未采、已采上分层及刀柱煤体的损伤力学特性。结合煤层中含有不同硬度夹矸的特点,分别建立了3种残煤状态下的损伤力学方程。结果证明,降低围压可提高顶煤的冒... 以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家庄煤矿为工程研究对象,分析了近距残煤整层未采、已采上分层及刀柱煤体的损伤力学特性。结合煤层中含有不同硬度夹矸的特点,分别建立了3种残煤状态下的损伤力学方程。结果证明,降低围压可提高顶煤的冒放性和采出率。针对这一特点,在相似材料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为控制措施,具体以增加顶煤自由面为手段,可显著提高煤炭采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煤复采 错层位采煤法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层位综放开采采场覆岩结构及大“O”形圈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俊文 王国龙 +3 位作者 王鹏 吴波 吕亚伟 赵景礼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10-16,共7页
通过分析错层位开采采场覆岩结构特点得出,错层位开采采场覆岩结构按接续工作面开采前后可划分为开采前、开采时及开采后3个时期。开采前采场覆岩结构为"O"形,开采时为"L"形,开采后为大"O"形。在此基础上... 通过分析错层位开采采场覆岩结构特点得出,错层位开采采场覆岩结构按接续工作面开采前后可划分为开采前、开采时及开采后3个时期。开采前采场覆岩结构为"O"形,开采时为"L"形,开采后为大"O"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错层位开采大"O"形圈的形成原理及特性。通过相似模拟试验,验证了错层位开采相邻工作面之间的顶板垮落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研究表明,错层位开采能减少瓦斯抽采钻孔的布置数目并降低由于地表沉陷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位开采 覆岩结构 大“O”形圈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三带”高度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俊文 梁珠擎 钟帅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3-64,共2页
新疆屯宝煤矿1154工作面,若借助经验公式推算确定"三带"高度误差较大;若采用现场实测,则成本高、周期长,难以做到提前预判。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定性分析采动影响下覆岩来压规律,并对上覆岩层形成的"三带"范围进... 新疆屯宝煤矿1154工作面,若借助经验公式推算确定"三带"高度误差较大;若采用现场实测,则成本高、周期长,难以做到提前预判。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定性分析采动影响下覆岩来压规律,并对上覆岩层形成的"三带"范围进行划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模拟 “三带”高度 来压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治药剂筛选
16
作者 杨勤元 王栋 +2 位作者 杨奇 张帆 张俊文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48-51,72,共5页
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在对不同生境的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种类调查基础上,开展用药时期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陈仓区川道和塬区麦田的优势禾本科杂草为节节麦,丘陵和山区麦田优势杂草为野燕麦。冬前防除以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 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在对不同生境的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种类调查基础上,开展用药时期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陈仓区川道和塬区麦田的优势禾本科杂草为节节麦,丘陵和山区麦田优势杂草为野燕麦。冬前防除以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0 mL/667 m^(2)与15%炔草酯微乳剂30 mL/667 m^(2)混用的效果最好,株防效达93.73%;春季防除以15%炔草酯30 mL/667 m^(2)、和5%唑啉草酯乳油60.0 mL/667 m^(2)效果较好,杂草防效分别为90.91%和85.46%。安全性调查显示,5种试验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小麦均安全,应加强小麦田禾本科化学防除力度,冬前用药杂草防除效果明显优于春季施药,以期为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仓区 小麦种植 禾本科杂草 除草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研究进展及技术体系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俊文 钟帅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108,共4页
基于冲击地压研究的相关技术资料,从发生机理、监测预警、灾害防治、规范标准等4方面归纳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研究进展及技术现状。从复合型能量释放及动静载荷作用、地质弱面及煤岩体几何结构变化、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应力分布规律... 基于冲击地压研究的相关技术资料,从发生机理、监测预警、灾害防治、规范标准等4方面归纳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研究进展及技术现状。从复合型能量释放及动静载荷作用、地质弱面及煤岩体几何结构变化、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应力分布规律、采掘工程扰动及井巷布局等4个方面分析致灾原因及演化规律。综述了监测预警的常规手段及常用的监测预警系统,结合多维多参量监测预警体系、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等技术分析,对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开展了“五化”技术发展趋势展望。在分析深井防冲、多灾害联合防治等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冲击地压单一化防治向协同性防治转化、完善冲击地压智能化防治体系、建立地域性防冲技术库共3个方面的防治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技术体系 研究进展 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一次采全高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致冲机理与防治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俊文 董续凯 +8 位作者 柴海涛 宋治祥 范文兵 王黔 吕玉磊 郑波 白俊杰 刘志高 贾乐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4-744,共11页
基于某矿31103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的基本参数,结合该工作面已发生冲击事件,发现低位厚硬岩层垮落是该矿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为此,以防治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诱发冲击地压为目的,选取该矿31103回采工作面顶板垮落控制为工程背景,采用现... 基于某矿31103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的基本参数,结合该工作面已发生冲击事件,发现低位厚硬岩层垮落是该矿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为此,以防治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诱发冲击地压为目的,选取该矿31103回采工作面顶板垮落控制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厚煤层一次采全高低位顶板支托层与随动层的运动规律,建立了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力学计算模型,揭示了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诱冲机理。所获主要结论:(1)确定了工作面低位顶板岩层的基本参数,并计算得出了工作面低位岩层中较厚的协同垮落岩层。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随动层随支托层运动发生同步变形,当工作面顶板发生大面积悬顶垮落时容易造成大能量动力现象;(2)建立了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力学计算模型,得到了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距采空区边缘约为45 m,影响范围约为90 m,支承压力峰值约为55 MPa, 31103工作面回风巷处于采空区侧向高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回风巷围岩应力已达到发生冲击地压的应力水平;(3)揭示了低位厚硬岩层垮落致冲机理: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形成的高应力静载是主要冲击力源,回采工作面厚硬支托层与其随动层同时垮落造成的扰动动载是主要诱发力源,两者叠加作用导致冲击地压事故;(4)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本工作面同时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与爆破切顶技术;在下一临侧工作面则采取小煤柱护巷布置方式,并在采空区侧进行爆破断顶;基于上述卸压措施,在工作面继续推采过程中微震事件总体呈现为频次降低、单次能量减小、总能量减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一次采全高 临空工作面 厚硬支托岩层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临床护士的职业能力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俊文 白俊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介绍了培养和提高护士职业能力的三点做法 :( 1)人人参与健康教育 ;( 2 )坚持ICU轮转 ,开辟岗位成才的新课堂 ;( 3)建设一支小教员队伍。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效 ,培养出一批较得力的专科护士 ;提高了护士的监护技术和抢救能力 ;锻炼与培... 介绍了培养和提高护士职业能力的三点做法 :( 1)人人参与健康教育 ;( 2 )坚持ICU轮转 ,开辟岗位成才的新课堂 ;( 3)建设一支小教员队伍。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效 ,培养出一批较得力的专科护士 ;提高了护士的监护技术和抢救能力 ;锻炼与培养了“四会”型带教老师。护理服务满意率达到 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职业能力 继续教育 实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微带缝隙天线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俊文 钟顺时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V形微带缝隙天线,地板上开一个直角V形缝隙,在V形缝隙的顶角处附加一个小直角三角形补偿隙,通过改变三角形补偿隙面积的大小可以对天线阻抗匹配进行优化,由基片另一侧的箭形微带线终端对缝隙单元馈电。这种天线易于实...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V形微带缝隙天线,地板上开一个直角V形缝隙,在V形缝隙的顶角处附加一个小直角三角形补偿隙,通过改变三角形补偿隙面积的大小可以对天线阻抗匹配进行优化,由基片另一侧的箭形微带线终端对缝隙单元馈电。这种天线易于实现宽带特性,设计简单,便于加工。文中给出了天线阻抗和方向图的计算结果,并给出了反射损耗和增益的实验结果。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的阻抗带宽达到了43%,覆盖了1146~1776MHz的频率范围,-10dB阻抗带宽内增益值在4.5~6.5dB之间,平均增益约为5.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缝隙天线 宽频带 方向图 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