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俊仕 杨晓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病变指标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 6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病变指标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 6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收集临床基线资料,通过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了量化,结合颈动脉超声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值、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进行详细评估,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对颈动脉病变分层数据,构建了6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PI、RI、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I左:r=0.041,P=0.005;PI右:r=0.035,P=0.017;RI左:r=0.119,P<0.001;RI右:r=0.032,P=0.027;IMT:r=0.043,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状态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01),而在校正性别、年龄、学历、吸烟史、收缩压等因素的模型2和进一步校正血液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肌酐、血脂等的模型3中,内膜增厚与CAD风险降低显著相关(P=0.009)。颈动脉病变分层分析表明,在内膜增厚合并斑块形成的模型5和斑块形成合并狭窄的模型6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形成+狭窄与CA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01),而在单纯内膜增厚的模型4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结论 颈动脉超声的病变特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风险密切相关,颈动脉病变可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海明 张娜 张俊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72例,随访5年,根据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心...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72例,随访5年,根据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102例)和对照组(17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用ROC曲线分析首次入院时血压变异性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比例、24 h收缩压变异性显著增高(P<0.05,P<0.01)。24 h收缩压变异性预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720~0.835,P=0.000)。24 h收缩压变异性≥11.71 mm Hg(1 mm Hg=0.133 kPa,OR=5.017,95%CI:2.911~8.647,P=0.000)、糖尿病(OR=2.479,95%CI:1.231~4.993,P=0.01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OR=2.303,95%CI:1.022~5.190,P=0.044)是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 h收缩压变异性可以用于预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预后 预测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玉岚 徐新娟 +4 位作者 任淑荣 孙丽 珠勒皮亚.司马义 陈曦 张俊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初诊的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联合硝苯地平...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初诊的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观察组n=53例)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对照组n=50例),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和24周血清25-羟维生素D、血压、心率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血钙、血磷、尿素、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肾素较基线水平降低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2周、24周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则明显降低(均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24周收缩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骨化三醇可以有效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压,尤其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升高抑制RAS系统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5-羟维生素D 骨化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减少性肥胖与老年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海明 张娜 张俊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0-683,共4页
目的研究肌肉减少性肥胖(肌少性肥胖)与老年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老年科就诊的1256例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452例,依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 目的研究肌肉减少性肥胖(肌少性肥胖)与老年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老年科就诊的1256例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452例,依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标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肌少性肥胖组184例、非肌少性肥胖组268例。全面评估患者并存疾病及综合征,统计冠心病发病以及死亡情况,采用Cox生存分析探讨肌少性肥胖对死亡的影响。结果肌少性肥胖组患者年龄≥85岁、BMI、跌倒、尿失禁、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疼痛、便秘、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发病率均高于非肌少性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肌少性肥胖组Course积分、半定量积分、等级积分、斑块数量均高于非肌少性肥胖组(P<0.05,P<0.01)。随访期间2组共死亡30例(6.64%),死亡原因主要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等,肌少性肥胖组总病死率高于非肌少性肥胖组(10.87%vs 3.73%,P=0.003)。校正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后,Cox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ourse积分(OR=1.706,95%CI:1.121~2.595,P=0.013)、半定量积分(OR=1.578,95%CI:1.124~2.215,P=0.008)、等级积分(OR=1.852,95%CI:1.154~2.969,P=0.011)、斑块数量(OR=1.730,95%CI:1.031~2.902,P=0.038)、肌少性肥胖(OR=1.709,95%CI:1.330~2.197,P=0.000)是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AWGS标准肌少性肥胖与老年冠心病发病密切关联,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数据相关性 心脏病危险因素 肌少症性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大鼠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温雯 姚巧玲 +6 位作者 陈玉岚 李志强 孙晓靖 李瑜 张俊仕 珠勒皮亚·司马义 徐新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9-446,共8页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TRPC)相关蛋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大鼠心脏和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大鼠在间歇性低氧舱中,每天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8 h...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TRPC)相关蛋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大鼠心脏和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大鼠在间歇性低氧舱中,每天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8 h(10∶00—18∶00)。此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心脏和肾脏组织中TRPC mRNA和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心脏组织中TRPC3、TRPC4、TRPC5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而肾脏组织TRPC1、TRPC3、TRPC4、TRPC5、TRPC6、TRPC7的mRNA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肾脏组织中TRPC4、TRPC5、TRPC6的mRNA表达低于心脏组织(均P<0.05),对照组肾脏组织TRPC7的mRNA表达高于心脏组织(P<0.05)。实验组心脏组织中的TRPC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肾脏组织TRPC5、TRPC6、TRPC7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RPC5可能参与OSAHS心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治疗OSAHS所致心脏损害的药物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代谢 蛋白质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理生理学 低氧/病理学 心脏/代谢 肾/代谢 疾病模型 动物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